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肾平滑肌瘤的诊治经验,以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肾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特别是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肾平滑肌瘤临床表现多无特征性。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表现为不均匀的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楚,无或较少的彩色血流信号。CT平扫表现多为实性软组织块影,界线清楚,肿瘤实体部分平扫密度均较高,稍高于肾脏,与肌肉密度相似;增强扫描皮髓期呈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其周围肾脏实质。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以低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呈中度持续性较均匀强化。结论肾平滑肌瘤是肾脏的一种罕见良性肿瘤,影像学检查有相似于平滑肌的征象,术前穿刺活检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膀胱平滑肌瘤5例,4例发生于膀胱三角区,1例发生于膀胱后壁,副神经瘤2例,1例发生于膀胱三角区,1例发生于膀胱后壁,血管瘤1例发生于膀胱侧壁。8例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均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及信号均匀,表面光滑。平滑肌瘤T2WI序列呈低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副神经节瘤及血管瘤T2WI序列呈高信号,且增强后明显强化。邻近膀胱壁及周围组织结构均无受侵。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肾脏肿瘤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MR T2WI主要呈等低信号、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的资料,对肿瘤大小、形态、坏死、岀血、假包膜、信号、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并对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DWI的ADC值及强化程度等进行定量测量。结果 本组病例包括透明细胞肾癌26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例,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13例,乳头状细胞肾癌7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其他少见肿瘤4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低,女性比例高,边界较清楚,假包膜及出血少见。透明细胞肾癌T2信号相对更不均匀,易发生出血,平均ADC值高于其他各组。乳头状细胞肾癌强化程度较低。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对肿瘤类型的鉴别未能提供帮助。结论 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不同类型肾肿瘤的影像学征象各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有利于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对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 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性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相结合,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与浆膜下子宫肌瘤的MR表现特点。方法  43例病人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卵泡膜细胞瘤 3例、卵巢纤维瘤 8例、子宫浆膜下肌瘤 3 2例。对其MR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 2 2~ 63岁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 3例为T2WI等信号 ,余皆为低信号 ,增强呈早期轻中度强化 ,延迟期消退缓慢。子宫肌瘤组 4例T2WI等信号 ,1例红色变性者高信号 ,余皆为低信号 ,增强扫描早期呈中高度强化 ,两组强化曲线形态不同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和浆膜下子宫肌瘤MR平扫多表现为T2WI等低信号 ,体积较大伴有变性囊变者 ,有时平扫诊断有困难 ,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同 ,有助鉴别。  相似文献   

6.
血管外皮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血管外皮细胞瘤和孤立性纤维瘤同属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性肿瘤,病理和组织学方面重叠表现多,术前误诊率高。本文分析各自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血管外皮细胞瘤和8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术前经螺旋CT或MR检查,仔细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血管外皮细胞瘤病灶中,位于颅内3例,四肢4例,腹膜后1例,腹股沟1例;肿瘤直径4.8-13.5 cm,平均6.7 cm;瘤内见蚯蚓和结节状异常信号6例,不同程度坏死9例;所有肿瘤实质成分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其中,6例行动态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5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所有病例门脉期强化程度与血管相仿。8例孤立性纤维瘤中,位于胸部4例,四肢2例,腹腔1例,盆腔1例;肿瘤直径4.0-22.5 cm,平均9.3 cm;密度或信号较均匀5例,不同程度坏死3例,伴点状钙化1例。CT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内可见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CT动脉期呈地图样或线样葡行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强化趋于均匀;MRSE 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T2 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MR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和孤立性纤维瘤具有较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影像学可以诊断和鉴别多数病例。  相似文献   

7.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描述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表面,探讨MRI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平扫、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和术前诊断。结果:5例均为单发肿块,术前3例正确诊断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诊断为肝腺瘤,1例误诊为恶性肿瘤。T1WI:4例低信号伴斑片状高信号,1例为低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高信号3例完全消失,1例大部分消失伴多囊状改变;T2WI:5例为不均匀高信号。多时相动态增强发现:动脉期4例明显强化,1例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2例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结论:MRI能显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特征性表现,多种肿瘤术前正确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后肾腺瘤临床特点及MR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MRI影像的肾脏后肾腺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MR影像学表现.2名影像医师共同对肿瘤病灶的MRI影像表现进行观察.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后肾腺瘤共有1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26~66(38.5±12.3)岁.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大小为(3.7±1.7)cm.10例患者为查体发现,2例具有红细胞增多症,10例采取肾部分切除术,1例为根治性肾切除术.11例病灶T2WI上边界清晰,7例具有外生或部分外生特点,7例病灶内缘毗邻肾窦,T2WI上2例病灶存在完整假包膜征象,4例具有不完整假包膜征象,5例无假包膜征象,8例病灶显示囊变坏死样表现,2例出血,T2WI上9例表现为等低信号,8例信号不均匀,DWI上8例为边缘高信号,3例为均匀高信号,ADC图上9例为边缘低信号,2例为均匀低信号,预扫T1WI上9例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各时相病灶信号强度低于肾皮质,并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后肾腺瘤中青年女性好发,单侧单发,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可有红细胞增多症.后肾腺瘤MR影像学特点为病灶外生为主,内缘毗邻肾窦,T2WI等低信号,无假包膜或假包膜不完整,DWI环形扩散受限,囊变坏死可见,出血少见,无脂质脂肪,轻度进行性强化.上述MR影像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和影像医师对后肾腺瘤的精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18例,孤立性纤维瘤1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在与附着硬膜的关系、硬膜尾征征象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形态、T2WI信号、囊变坏死及出血、瘤周水肿、骨质破坏及强化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肿瘤形态多呈分叶状、不规则形, T2WI等高信号,囊变坏死及出血多见,瘤周水肿较明显,颅骨破坏可见,增强后明显强化;后者肿瘤形态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T2WI有低信号区,囊变坏死及出血少见,瘤周水肿轻,无颅骨破坏,增强后明显强化,并有延迟强化。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影像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罕见颅内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右侧小脑半球及右侧颞枕交界部、右侧额顶部分叶状肿块各1例,周边均见大片水肿;1例于MRIT1WI呈低信号,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晰,T2WI呈混杂信号;1例于MRIT1WI大部呈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显微镜下瘤细胞呈梭形,柬状或波纹状分布,肿瘤间质为丰富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4(+),波形纤维蛋白(Vim)(+)。【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 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AML患者的CT(n=10)、CTA(n=2)、MRI(n=7)、MRA(n=1)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肝内单发病灶14例,多发1例。10例CT检查平扫均呈低密度。7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病灶内T1WI、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为低信号,3例反相位T1WI肿瘤内信号较同相位降低;T2WI呈环形高信号假包膜4例。CT、MRI表现为"中心明显强化血管征"的患者为7、3例,表现为"快进慢出"、"延迟强化"、"快进快出"的患者数分别为6、2、2例,1、6、0例。2例CTA、1例MRA均表现为动脉供血、肝静脉或肝静脉分支引流入下腔静脉。结论 肝脏EAML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12例行CT检查,1例仅行CT平扫,7例仅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检查;16例行MR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9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结果 18例均为单发胰岛素瘤;8例发生在胰头(5例在钩突部),1例在胰颈,5例在胰体,4例在胰尾.CT平扫均为阴性;三期动态增强检查,11例中9例呈富血供表现,1例呈乏血供表现,1例漏诊.MR平扫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等、稍高或混杂信号;4例行MR动态增强检查,均呈富血供表现.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均无血管、胰管和胆管受侵及肝转移表现.结论 胰岛素瘤有较为典型的MSCT和MRI表现,MSCT及MR检查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巢平滑肌瘤的超声、CT及MRI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11例卵巢平滑肌瘤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超声检查9例,CT平扫 7例,增强CT 3例,MRI 4例)表现.结果 9例(9/9,100%)超声检查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病灶内血流信号不明显5例(5/9,55.56%),可见血流信号4例(4/9,44.44%).7例(7/7,100%)CT平扫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包块,内部密度欠均匀,边界清;3例(3/3,100%)增强CT肿块均强化.4例(4/4,100%)MRI均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影,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T1WI低信号3例(3/4,75.00%),等信号1例(1/4,25.00%);T2低信号2例(2/4,50.00%),混杂信号2例(2/4,50.00%).3例(3/11,27.27%)血清癌抗原125(CA125)升高.结果 卵巢平滑肌瘤的超声表现为良性肿瘤的特征,CT和MRI可清晰地显示肿物内部构成,增强CT有利于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与慢性淋巴水肿相关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慢性淋巴水肿相关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病变发生于上臂5例,前臂1例,小腿1例,足部1例。5例血管肉瘤T1WI呈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2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明显突出于皮肤表面的分叶状等T1稍长T2信号软组织肿块,其内短T2分隔明显强化。1例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边缘光滑,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 慢性淋巴水肿所致局部免疫缺陷可引发多种软组织恶性肿瘤,MRI上其共同特点为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结节,其中血管肉瘤病灶多发且显著强化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及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临床表现:胸背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4例,颈部疼痛伴双上肢疼痛1例。MRI示肿块均为单发,均位于椎管内硬脊膜下脊髓背侧,胸段4例,颈段1例;T1WI呈等(4例)或低信号(1例),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多均匀强化(4例);病灶周围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1例)、脊膜尾征(1例)及肿块头侧可见引流血管(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好发于中年人,位于脊髓背侧。MRI特征表现为肿块周围引流血管、含铁血黄素沉积、脊膜尾征、显著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点。18例术前接受CT平扫,其中9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6例接受MR平扫,其中5例同时接受增强检查。 结果 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均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发生于下肢(n=12)尤其大腿(n=9)最为多见,其次是腹膜后(n=7);发生于四肢的14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肌间隙10例(n=10),肌肉内2例(n=2),皮下脂肪层内2例(n=2);15例肿瘤形态规则,边界尚清,9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整,可见分叶等征象;病灶最大径2.0~38.0 cm,平均(12.5±8.0)cm。18例CT平扫CT值11.0~30.0 HU,平均(19.4±6.8)HU;6例MR平扫T1WI病变与肌肉相比以等或稍低信号为主,2例内见云絮状高信号;4例T2WI病变与皮下脂肪相比以明显高信号为主,内有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2例呈均匀显著高信号;14例CT和MR增强后病变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CT强化最显著区CT值35.0~112.0 HU,平均(62.7±27.0)HU。 结论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CT平扫多为囊样低密度影,MRI以T1WI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为主,T2WI可伴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多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血管瘤的CT和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其中3例行CT、5例行MRI,2例同时具有CT和MRI检查,与病理结果对照,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10例肾血管瘤中,6例位于肾髓质,3例位于肾窦,1例位于肾实质;7例为吻合状血管瘤;肿瘤最大径约1.4~6.4cm;8个病灶表现为类圆形,所有病灶均以实性为主;3例有包膜;4例T2WI呈明显高信号;6例DWI呈高信号;在ADC图上3例呈等信号,2例呈高信号,2例呈低信号;8例表现为皮髓质期瘤周明显结节、斑片状强化,后期逐渐向中心填充,1例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不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肾血管瘤实质期强化率均高于腹主动脉,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血管瘤在MRI增强扫描中皮髓质期及肾实质期的强化率均稍高于肾皮质和腹主动脉,但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0和0.195)。结论:肾血管瘤好发于肾髓质或肾窦部,多为吻合状血管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T2WI多呈明显高信号,弥散序列不受限,动态增强扫描多呈皮髓质期病灶周边明显结节样强化,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向心性填充,强化程度与腹主动脉或肾皮质相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超声、CT、MRI及PET/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FTC患者的影像学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32例PFTC患者中,单侧31例,双侧1例。伴对侧输卵管积水1例,伴同侧皮样囊肿1例,2例卵巢转移,1例结肠转移。超声表现为附件区梭形实质性低回声肿物(n=16)、不均质团块样肿物(n=4)、"腊肠型"囊性肿物(n=7)。CT表现为附件区实性肿块7例,囊肿块7例,囊实混合性肿块2例。MRI表现为类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n=2)或稍短T1稍长T2信号结节(n=2)。PET/CT表现为附件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n=1)或附件区囊实混合密度(n=2)。结论 超声可有效发现PFTC附件区肿物,并区别囊实性;CT、MRI及PET/CT有助于PFTC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