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人男性,36岁。2006年8月因车祸致肝脏破裂行剖腹探查,左肝外叶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毕于肝下间隙放置硅胶引流管并从右下腹引出腹腔。术后第6天,复查腹部B超,腹腔内未探及液体,遂决定拔除腹腔引流管,拔管过程顺利。拔管3h后病人自述腹部疼痛不缓解。  相似文献   

2.
<正> 食管癌开胸术后,由于手术创伤造成胸膜腔内渗血渗液,同时也有气体进入胸膜腔,故手术后需在胸腔内放置引流管,以排出积气和积液,以利于病人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期拔管,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3.
<正> 1990年~2002年6月,我院普外科5000例使用腹腔引流管导致术后早期梗阻的患者有5例,其教训深刻,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女性,4岁。因脐尿管囊肿继发感染行囊胆切除加右下腹壁置管腹腔引流术,术后2天出现肠梗阻表现,保守治疗4天无效后二次手术见引流管压迫回肠远端导致肠梗阻,部分小肠壁已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颅腔引流管的护理及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方法对78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给予颅腔引流管安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正确标准的引流管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早期EN支持能预防营养不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结论  相似文献   

5.
螺旋式胸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式胸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02年12月~2005年3月开胸术后使用螺旋式胸腔引流管的经验。结果应用螺旋式胸腔引流管的患者无一例因管腔堵塞、扭曲而造成引流不畅。结论应用螺旋式胸腔引流管解决了常规引流管引流不彻底、易堵塞等问题,避免了重新置管,减少了胸腔感染的机会,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放置胸腔引流管是防止体外循环术后心脏压塞和便于病情观察的重要措施。只有选择管壁较硬、不易被压扁的引流管才能保证引流通畅。成人一般选择粗橡胶引流管,青少年一般选择细橡胶引流管。但对于婴幼儿,粗、细橡胶管型号都偏大,不能满足硬度和粗细的要求。鉴此,我院手术室采用无菌24号T型引流管作为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引流管.应用效果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关节腔引流管不同处理方式在减少术后失血量及恢复髋关节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1-03—2012—08首次行单侧THA的105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暂时夹闭引流管4h(A组,n=34)和6h(B组,n=38)后开放,对照组(C组,n=33)持续引流。记录各组术后8、12、24、48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术后24h、术后48h血红蛋白含量(Hb)和红细胞压积(Ht)值,异体血输入量,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A、B组术后8h切口引流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h3组切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24、48h的Hb与Ht明显高于C组,异体血输入量明显少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出院时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THA术后早期短期夹闭引流管对于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和切口引流量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且早期夹闭4h较6h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常规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主要引流创面和腹腔积液或血,防止术后发生腹腔感染。胆道内放置支撑管可减少术后胆漏和胆管狭窄,能够及时了解移植肝的功能状态。近年来活体肝移植逐渐增多,肝移植术后腹腔和胆管放置引流管至关重要,通过引流管能够早期及时发现腹腔或胆道并发症,减少或防止术后腹腔或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胸腔内大出血是胸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与处理,后果严重。本院从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行开胸手术32例,术后并发胸腔内出血再次手术止血2例。无1例死亡。就32例开胸手术病人进行胸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大部分患者耻骨后引流管或盆腔引流管周围有尿液渗出,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常规给予无菌纱布覆盖,敷料很快渗透,周围皮肤发红,伤口易感染,患者衣服、被服、床单被污染,需经常更换,不能保持皮肤干燥,患者感到不舒适.针对此问题,我们选择婴儿纸尿片用于术后引流管周围漏尿的护理,使用效果满意,受到患者好评,介绍如下. 1 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 2 1 6例作为治疗组 ,术后 2 4~ 48h从腰椎管术后所置的引流内注入康宁克通复合液至硬膜外腔 ,注药后拔除引流管 ;对照组 1 92例 ,拔除引流管 ,不注药。结果 :两组 40 8例术后平均随访 6 .8年 ,治疗组优良率 96 .3 % ,对照组优良率 90 .1 % ,P <0 .0 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康宁克通复合液 ,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开颅术、高血压脑出血锥孔引流术及脑室锥孔引流术后多放置硅胶引流管,以引流渗出液、血性脑脊液或脑内残留血肿,但是引流管会因为患者搬动或换药时不慎牵拉而出现颅内端引流管移位,表现为脱出或过多伸入颅内等情况,轻者可导致引流效果不佳,重者可引起高颅压脑疝形成,甚至患者死亡。医护人员如何简单直观判断引流管是否移位,既往判断的方法是复查头颅CT,明确颅内引流管头端的位置,然后予以调整,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延误了及时调整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上、中叶、肺段切除术、胸膜剥脱术等一般放置两根引流管,上管放置在第一前肋间,管端伸向胸腔顶部,用以排气,称排气管。下管放置在腋后线第七或第八肋间,管尖伏在膈肌上,用以排液,称排液管,中间以“Y”型管连接,接无菌水封瓶。肺下叶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一般只置一根排液管,用以排出胸膜腔内积液。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水封瓶以调节胸膜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做短暂开放,以了解和调节胸腔内压力,防止纵隔移位,因此也称调压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引流管的放置与术后管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管理经验。结果 术后腹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0 .2 % (9/88) ,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 3 .4(3/88) % ,其中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 5 .5 % (3/5 5 )。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术中合理放置引流管 ,术后加强腹腔引流的管理 ,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在普外科领域是手术范围较大且很复杂的手术,有关术式的研究及腹腔引流管的放置一直是普外科学者的探索途径,现就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方法问题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改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也都有应用。外科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临床上的腹腔冲洗、切口引流管冲洗、膀胱冲洗、鼻饲管及空肠营养注人营养液等专科操作,琐碎繁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自制多功能引流管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中的引流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时采用自制多功能引流管引流的患者58例(A组)I临床资料与随机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时放置单腔橡胶引流管引流的患者134例中的60例(B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72h内日均引流量、腹腔残留量-彩超探测深度及术后住院天数与B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中应用自制多功能引流管对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胸外科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目的是排除胸腔内的积液、积气,恢复胸腔内负压,使肺复张,同时预防和治疗胸腔内感染。胸腔引流管的留置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皮下气肿、疼痛、行动不便、胸腔内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而且随着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延长更加剧上述不适与危险。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引流管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旨在减少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该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引流管固定管及与之相连的皮肤固定敷贴两部分.引流管固定管含有两个弧形半管、粘连带及二者之间的粘连卡扣组成.弧形半管内面覆有粘性海绵,外壳附有粘连卡扣及粘连带.皮肤固定敷贴上设有用于进出引流管的出孔及固定于皮肤上的敷贴.该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利用粘贴法及粘连带捆绑法联合固定引流管,固定可靠,能固定住引流管的皮肤出口,阻止引流管向垂直和平行于皮肤方向移动.且适用于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引流管.粘连带方便开闭,有助于行引流管出皮肤处的消毒,避免局部感染,避免皮肤缝合,减少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吕静 《护理学杂志》2010,25(7):68-68
胸腔闭式引流常用于心脏术后患者,其顺利引流对排出积液、积气,重建胸膜腔负压,预防纵隔移位,缩小或消灭胸膜残腔,防止造成心包填塞引起心脏骤停等并发症。术后12h内应每隔15~30min挤压引流管1次,利用负压将引流液吸出。为保证引流管通畅,在输注冷沉淀及应用止血药物后,挤压引流管间隔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