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行腹腔镜Mile's术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都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造瘘肠管有1例发生扭转,无造口旁疝、内疝、狭窄、坏死梗阻、造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0周逐渐形成排便规律.结论 腹腔镜Miles术经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并发症低,控便能力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的操作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时施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2~3个月后大便成形,便前腹部有胀感,有一定的意识控制作用,该方法简化了手术操作.结论 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是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经腹膜内和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进行较为客观、准确评价.方法 对采用经腹膜内、外结肠造口的128例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造 口功能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腹膜内造口组、经腹膜外造口组在性别、年龄、造口定位选择、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差异.经腹膜内 造口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少于经腹膜外造口组.经腹膜内造口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腹膜外造口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经腹膜外结肠造口组排 便信号出现的时间明显要比经腹膜内造口组早,自主控制排便功能明显强于经腹膜内造口组.结论 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腹膜内乙 状结肠造口,具有更好控制排便能力.  相似文献   

4.
经腹膜外外翻式乙状结肠造口在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讫今为止,Miles术仍是根治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标准术式,永久性结肠造口要伴随病人度过余生,如若肠造口处理不当则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些人甚至因此而对肠造口后的生活失去信心.传统的乙状结肠腹腔内造口方法不仅有可能发生腹内疝而引起肠梗阻、外置口切口疝、外置结肠脱出、回缩和肠造口狭窄等并发症,而且病人对排便预知能力也很差,为避免或减少因肠造口而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和改善病人对排便的预知和控制能力,提高肠造口后的生活质量,我院2000年2月至2005年6月在Miles术中采用经腹膜外外翻式乙状结肠造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在1999~2003年间行直肠癌Miles术患者118例,均行永久性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平口造设,其中发生结肠造口并发症25例,现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进直肠肿瘤切除术后乙状结肠腹壁造口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86例腹膜外结肠造口术的病人进行术后排便情况观察、随访及总结。结果经3个月-6年随访,发生造口狭窄2例,造口段缺血坏死2例,造口回缩1例,并发症发生率2.78%;132例病人有排便感(占70.97%)。和1993-1998年间行Miles术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者89例发生的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具有操作容易,并发症发生率低,排便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原因。方法对121例行腹腔镜Miles术患者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患者都在腹腔镜下完成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分离,无中转开腹,行经腹膜内腹直肌型肠造口(A组)43例,经腹膜外隧道及腹直肌型肠造口(B组)78例,应用吻合器实施乙状结肠皮肤吻合造口115例,无手术死亡。112例(92.6%,112/121)患者术后随访3-90个月,中位随访期33个月,9例失访。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16.1%(18/112),两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为37.8%,B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低于A组。结论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与造口的方式有关,经腹膜外隧道的结肠造口是理想的造口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在直肠Miles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0年6月,10例直肠低位癌患者行Miles手术中,应用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的手术方式。结果:应用此手术方式,10例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造口感染、内疝、肠梗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旁疝及造口狭窄。结论:腹膜外造口发生造口坏死、内疝、造口旁疝、造口回缩、狭窄及造口脱垂等并发症较少,Miles手术腹膜外结肠造口,简单易行,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Miles术中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防治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回顾性分析Miles术中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时148例直肠肛管癌患者行Miles直肠肛管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并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观察其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原因及防治对策。本组术后随访3月~2年。结果:早期并发症主要有:造口水肿15例,回缩8例,缺血性坏死5例,而造口感染、内疝均未发生。远期主要并发症:狭窄10例。结论:规范的手术及采用新的方法可大大降低Miles术中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要点是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血液供应及防止造口感染、回缩、狭窄、内疝等。  相似文献   

10.
腹膜外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加一期乳头成形术的临床效果。②方法对51例肛管和直肠癌病人施行腹膜外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术,并与施行传统Miles腹膜内结肠造口术40例病人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造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改善情况。③结果51例腹膜外结肠造口术病人经1~5年的随访,仅有1例发生造口旁疝,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40例病人获排便感。对照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无1例病人有排便感。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3.80,P<0.001)。④结论腹膜外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术具有并发症少,排便功能好,易于术后管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1~1995年行肠造口术45例,其中并发症6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肠造口术45例,其中男ZI例、女24例,年龄25~71岁,平均46.3岁。造口原因为直肠肛管癌行购会阴联合切除加乙状结肠经腹膜外胞壁隧道式单腔永久性造口27例;加乙状结肠肛门原位造口1例,家族性结肠多发息肉恶变全结肠切除加回肠腹壁造口2例、加回肠肛门原位造口1例;晚期结肠癌急性肠梗阻行根结肠际样式造口11例,乙状结肠肠样式造口3例,左半结肠损伤性穿孔破裂粪性腹膜炎行根结肠肠拌式造口三例。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共发肛门原位回肠造回肠壁坏死1例(后改…  相似文献   

12.
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在肛管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在肛管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自1998年8月至2000年4月收治的肛管直肠癌施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术53例病人与施行传统Miles术76例腹膜内结肠造口术病人的效果比较,观察造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53例腹膜外结肠造口术病人经1~19个月的随访,除有2例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外,尚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8%,37例病人获排便感。对照组造口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腹膜外造口组(腹膜外组)和腹膜内造口组(腹膜内组),各53例,比较两组造口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腹膜外组与腹膜内组造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22.8±2.4)min比(16.4±1.5)min、(3.3±0.8)d比(3.9±1.4)d、(4.1±1.2)d比(4.4±1.1)d、(8.6±1.8)d比(10.3±2.3)d,15.1%(8/53)比20.8%(1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膜内组[0%(0/53)比15.1%(8/53)],术后12个月ADL量表评分显著低于腹膜内组[(15.3±2.1)分比(31.8±3.8)分](P<0.05)。结论与腹膜内造口相比,腹膜外结肠造口能有效降低Miles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自2003~2006年收治的直肠癌施行腹膜外隧道乙状结肠造口术2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6例,术后造口粘膜出现缺血坏死l例,造瘘口感染l例,造口旁疝2例,其他病例恢复良好。经过3~36个月随访,6~9个月病人排便开始有规律,每天l~2次或隔天1次,每次基本上都能排净,随访病人中约60%病人有便意。结论 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具有并发症少、排便功能好、易于术后管理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巨大乙状结肠造口旁疝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7年10月收治的直肠癌Miles术后形成巨大乙状结肠造口旁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件复习,并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会制定的方案。结果 乙状结肠造口旁疝疝环〉8cm,为巨大造口旁疝,且为完全胜造口旁疝。结论 原位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简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根治术经腹膜外结肠造口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效果。方法:对16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采用腹膜外造瘘。结果:无死亡病例。术后4~6天排便。无内疝形成,造瘘口无坏死、回缩,无狭窄。结论:直肠癌根治行腹膜外结肠造口,可减少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式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乙状结肠造口对术后造口并发症、排便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70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分为腹膜外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Ⅰ组和改进排便可控性乙状结肠造口术Ⅱ组,每组各35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86%,显著高于Ⅱ组的14.29%,Ⅱ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Ⅰ组,Ⅱ组功能领域得分明显高于Ⅰ组,Ⅱ组症状领域得分明显低于Ⅰ组.结论:改进排便可控性乙状结肠造口术能够降低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中选择不同的肠造口方法,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对行直肠癌Miles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Miles术经腹膜外遂道式、平坦型造口术;对照组30例,采用Miles术经腹膜内、隆起型造口术。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直肠癌Miles术经腹膜外遂道式平坦型造口术,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在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患者,对照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患者。随访24~6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口近期并发症(造口分离、造口水肿、造口缺血或坏死、造口肠管破裂、造口肠管梗阻)、造口远期并发症(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情况。  结果  观察组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1±0.42)d]、首次排便时间[(4.18±0.55)d]高于对照组[(3.04±0.30)d、(3.93±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11.96±1.62)d]与对照组[(11.64±2.32)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造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5.385% vs. 1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5.769% vs. 32.692%)、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率(86.538% vs. 40.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时采用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安全可行,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排便感获得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4):46-49
目的 观察经腹膜内、腹膜外两种结肠造口形式的并发症、术后出血、生活质量等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肛管、直肠下段恶性肿瘤切除术合并乙状结肠造口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经腹膜外组(n=30)与经腹膜内组(n=30);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外组患者在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经腹膜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内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经腹膜外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外组的功能领域积分为(326.43±77.14)分,明显高于经腹膜内组的(262.71±48.65)分;经腹膜外组的症状领域积分为(110.76±43.28)分,明显低于经腹膜内组的(143.37±53.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腹膜内造口术相比,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且控便、排便能力更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