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及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5.6%,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仅1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膀胱癌与非膀胱肿瘤患者的端粒酶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膀胱肿瘤的分级、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敏感性较高,可用于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2.
梁国标  陈宗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0):2509-2511,2515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周期及细胞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24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全组24例病理诊断均为膀胱癌,其中单发13例,多发肿瘤11例。FCM检查尿脱落细胞示正常二倍体11例,异倍体13例(54%),DI值平均1.6。单/多发肿瘤出现异倍体各为7例(53%)、6例(54%),病理分级Ⅰ-Ⅲ级。结论 膀胱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影响异倍体的出现,异倍体是判断膀胱癌病理分级及细胞分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膀胱癌单发或多发不影响尿脱落细胞异倍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非介入性方法诊断膀胱癌。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验(FQ-PCR)和细胞学方法,对3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肿瘤组)、20例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晨尿脱落细胞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肿瘤组均行手术治疗,肿瘤标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FQ-PCR法检测肿瘤组患者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74.4%(29/39),显著高于尿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30.8%(12/39);G1、G2、G3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自排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66.7%、77.3%和75%,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中仅1例表达有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FQ-PCR法检测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操作简便,特异、敏感,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孟红宇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0):146-146,149
尿液检查尤其是有选择性的尿液检查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选择性尿液用于尿β2一微球蛋白(β2-MG)检查有助于了解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用于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利用某些细菌能将尿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作用来检查泌尿系统有无感染;用于尿闪光细胞的检查;用于尿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的测定这种方法特异性较强,其阳性结果意义很大,而且能准确反映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5.
尿脱落细胞E2F3 mRNA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E2F3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58例膀胱癌患者,15例泌尿外科非肿瘤患者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尿液脱落细胞E2F3mRNA的表达,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相对照。结果用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E2F3 mRNA用于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81.03%,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41.38%)(χ2=19.206,p<0.05),两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癌患者之间尿脱落细胞E2F3 mRNA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05;χ2=0.132,p<0.988)。结论RT-PCR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E2F3 mRNA的方法可以作为诊断膀胱癌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临床疑诊膀胱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测、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设20例正常对照,计算FISH及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93例膀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生存素(surviyin)检测结合脱落细胞检查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中医院泌尿外科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患者尿液:膀胱癌患者47例,泌尿系统非尿路上皮肿瘤患者22例,泌尿系非肿瘤患者9例,健康志愿者8例.ELISA法检测尿中survivin浓度,同期行尿脱落细胞涂片病理学检查.结果 膀胱癌组尿survivin测定结果和其他各组相比阳性比例显著提高(P<0.01);膀胱癌组尿脱落细胞检查较survivin检测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但特异性较高(P<0.05),两种诊断方法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异的大小还与膀胱癌的分级相关.结论 尿survivin检测结合脱落细胞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尿脱落细胞VEGF表达与膀胱癌的关系,探讨其作为膀胱肿瘤诊断标记物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膀胱癌患者和20例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VEGF在非肿瘤组尿脱落细胞无表达,而在肿瘤组尿脱落细胞表达率为40%,联合常规HE染色检测可提高肿瘤检出率达86.2%。复发组膀胱癌尿脱落细胞VEGF表达率70%,明显高于初发组的30%(P<0.05)。VEGF在膀胱癌的表达率与肿瘤分期有相关性,而与肿瘤分级程度无相关性。结论:检测尿脱落细胞VEGF表达,可作为膀胱肿瘤诊断、监测复发的良好指标,可提高尿脱落细胞检测膀胱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Survivin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同时行尿Survivin mRNA和尿脱落细胞检查,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48例患者尿Survivin mRNA检查,阳性45例;尿脱落细胞检查,阳性14例。尿Survivin检查的敏感性高于脱落细胞学(P〈0.01)。结论:尿Survivin mRNA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诊断膀胱肿瘤的价值优于尿脱落细胞检查。  相似文献   

10.
印片细胞学在乳腺肿瘤术中病理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2例乳腺肿瘤手术标本分别进行印片细胞和快速石蜡切片检查,两者的诊断结果分别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印片细胞制片时间平均为5~8min,染色效果好,显示出肿瘤的分化特征;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印片中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多;印片细胞和快速石蜡切片诊断准确性相近,分别为97.43%和99.04%,两者结合后乳腺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定性准确性可达到99.52%。结论术中乳腺印片细胞学诊断具有快速、准确、简便之优点,但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快速石蜡切片组织病理学诊断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对膀胱肿瘤早期诊断及术后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基于PCR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结合银染的方法,分别对自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收集的25例膀胱肿瘤组织标本及尿脱落细胞标本,和23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25例膀胱肿瘤组织及相应患者的自排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4%和80%,而23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仅一例表达有端粒酶活性,膀胱肿瘤患者与非肿瘤患者自排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G1,G2,G3期膀胱肿瘤患者自排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71%,70%,100%,G3期阳性率明显高于G1,G2期.结论膀胱肿瘤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一种无侵入性检查用于膀胱肿瘤的早期筛选诊断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膀胱肿瘤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膀胱肿瘤患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怀对膀胱肿瘤早期诊断及术后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基于PCR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ARP)结合银染的方法,分别对自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收集的25例膀胱肿瘤组织标本及尿脱落细胞标本,和23例非膀胱肿瘤患尿脱落细胞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25例膀胱肿瘤组织及相应患的自排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4%和80%,而23例非膀胱肿瘤患尿脱落细胞仅一例表达有端粒酶活性,膀胱肿瘤患与非肿瘤患自排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G1,G2,G3期膀胱肿瘤患自排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71%,70%,100%,G3期阳性率明显高于G1,G2期。结论:膀胱肿瘤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一种无侵入性检查用于膀胱肿瘤的早期筛选诊断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输尿管癌36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2a来收治的3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检查、CT扫描、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及逆行尿路造影。30例行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术,其余6例行其他手术方式,术后均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获随访33例。结果 尿脱落细胞阳性率为52.4%,B超检查及CT扫描阳性率分别为71.0%和93.1%,36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移行细胞癌,13例术后再发膀胱癌。结论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低廉、是较好的定性诊断方法,CT扫描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各种检查方法有相互补充的作用、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患的邓原形与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DNA的倍体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4.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显良  张利兵  闫焕 《西部医学》2010,22(10):1870-1871
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2岁4个月女孩突发呼吸困难7天,经抗感染无效,X线片、CT检查呈左肺野巨大圆形软组织肿块,行开胸肿瘤活检,一周后予以介入治疗。结果手术见肿瘤占据整个左侧胸腔,肺,累及纵隔及胸膜,不能手术切除,仅取活检。病理学常规检查:组织结构见分化较差的小圆细胞、梭形细胞,间质成分含不成熟软骨小岛,未见腺管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Vimentin阳性,明确诊断为PPB。患儿经肿瘤血管灌注顺铂及超液化碘油及栓塞介入手术后两天死亡。结论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是罕见胚胎性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常规H·E染色、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三结合”的方法对47例脂肪肉瘤和有空泡性瘤细胞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进行研究。结果:本组有3例肿瘤分别修正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瘸、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作者认为应用此“三结合”法对有空泡性瘤细胞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确定肿瘤组织学类型是有所裨益,特别是在缺乏电镜设备的情况下。此外,S-100蛋白反应的强度与脂肪肉瘤分化的程度有关,提示有可能对脂肪肉瘤的恶性程度进行判测。  相似文献   

16.
端粒酶活性测定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端粒酶活性测定对膀胱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法,对54例膀胱癌组织及尿沉渣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并与对照组及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达89%;尿沉渣的阳性率达81%,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46%。尿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尤其在肿瘤早期差异更为显著。结论:组织端粒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尿沉渣端粒酶活性测定阳性率高、特异性好,且各级膀胱癌之间无明显差异,可以替代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沈兵 《吉林医学》2012,33(14):3005-3006
目的:研究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例小汗腺汗孔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要点。结果:小汗腺汗孔瘤临床无特异性改变,明确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广义的汗孔瘤有四种病理学亚型,小汗腺汗孔瘤是其中亚型之一,汗孔瘤病理学改变具有下列共性特征:基底细胞样汗孔瘤细胞、间质不同程度胶原化、可见坏死、常见导管或囊腔分化。结论:汗孔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件肿瘤,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正确诊断小汗腺汗孔瘤必须首先掌握汗孔瘤的病理学共性特征,观察肿瘤有无恶性变,并与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鉴别。小汗腺汗孔瘤多与其他亚型多能明确区分,但有时也可其他亚型共存。  相似文献   

18.
李惠凤 《当代医学》2021,27(17):127-128
目的 探究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与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对其进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以石蜡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诊断子宫内膜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程度,并分析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及敏感性.结果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G3、G2、G1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5.71%、15.00%、83.33%,诊断准确率为83.33%;对肿瘤浸润深度Ⅰ级、Ⅱ级、Ⅲ级的敏感性分别为75.00%、75.00%、90.00%,诊断准确率为85.00%.结论 应用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法对子宫内膜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程度进行诊断,敏感性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病理学对肿瘤性质的认定是以瘤细胞的分化成熟度为依据,故病理的诊断为最后诊断是有科学依据的。但在病理诊断报告中,往往不以“良、恶”表示肿瘤的性质,而以专业术语“分化差中好”给肿瘤定性定级。本文就肿瘤分化相关问题作以探析,以求临床与病理的互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组织和尿脱落细胞中微小染色体支持蛋白5(Mcm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70例膀胱肿瘤患者(G125例,G227例,G318例;TisT147例,T2~T423例)、4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尿脱落细胞中Mcm5的表达;并对癌患者肿瘤组织Mcm5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行尿细胞学检查。结果:膀胱肿瘤组织标本中Mcm5阳性率为98.5%(67/68),Mcm5表达量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cm5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不相关(P>0.05),但相对表达量在各病理分级、各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脱落细胞中Mcm5检测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87.1%)明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48.6%,P<0.05);正常对照组和泌尿系良性疾病组中Mcm5阳性表达率为10.0%,低于膀胱癌组(P<0.05)。结论:RTPCR方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Mcm5表达是一种敏感、特异的膀胱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