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省、市、县和镇四级医院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应对能力的调查,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原因和护士的应对能力,为各级医院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四级医院523名护士,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护士的应对能力。结果:①镇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各级医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 5年以下工龄的初级职称护士发生不良事件最多,各级医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和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意;④四级医院护士对不良事件的应对能力强。结论:基层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低职称低工龄的护士是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和低社会经济地位是不良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各级医院护士对不良事件均有较强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县三所医院的3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进行调查。结果:对比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和报告意向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和报告意向之间呈现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可知,护士对各种不良事件的认知是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针对刻意隐瞒不良事件的护士人群进行专业性职业能力培训,进一步加强不良事件的上报,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护士的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职的30名护士做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调查其心理健康及职业倦怠状况,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调查显示,护士的SCL-90各个项目评分皆高于常规,差异经比较,P0.05;30名护士中发生情感衰竭、人格化及成就感低落等职业倦怠表现的有40%、53.33%及56.67%;护士的心理健康总分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皆呈正性相关(P0.05),且心理健康与情感衰竭的关联最大(r=0.365,P0.01)。结论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都不容乐观,且心理问题越大,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就越高,二者间具有重大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护理工作中应用团体沙盘游戏对护士长管理模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1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临床一线在职护士及护士长89名为研究对象,并按科室分为10个小组,每组8~10名,每个科室进行为期3个月的团体沙盘游戏,2次/月,每组共计6次.应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测评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并和实施团体沙盘游戏前进行对比,分析护士长经过团体沙盘游戏后,在护理管理模式上发生的变化,调查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后护士MBI各项评分如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评分[(14.23±7.92)、(3.46±3.32)、(33.56±9.32)]明显优于干预前[(26.76±6.35)、(7.78±4.29)、(23.97±9.25)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0.971、7.078、6.491,均P<0.01);以干预前为基线,护士对护士长满意度提高,从原来的90分提高到了95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40%,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降低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长在日常护理管理过程中合理应用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发挥护士个体主观能动性、同事协作精神、换位思考、给予成员情感关注与支持、增强自我沟通能力、护理人力分层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变化,使护理团队凝聚力、护理质量、护士对护士长满意度提高,全年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士的职业倦怠与相关性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对某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一线护理人员486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用方差分析(ANOVA)方法来进行分析.结果 NBS量表评分显示,486名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得分为(164.92±25.60)分,在相关性因素中年龄、婚姻、职称、护龄、劳动关系、护理工作量、收入、工作之余的家务劳动时间在职业倦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被调查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且处于中等偏上,管理者要关注容易引起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职业倦怠对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及应对方式。方法调查周口市中医院80名护士职业倦怠和共情能力,进一步比较不同职业倦怠评分护士共情能力评分以及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干预前后80名护士职业倦怠与共情能力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80名护士职业倦怠平均评分为(161.22±11.47)分,共情能力平均评分为(102.06±10.17)分;按照职业倦怠评分高低将80名护士分为职业倦怠组(职业倦怠总评分>140分)35名和对照组(职业倦怠总评分≤140分)45名。职业倦怠组护士共情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护士职业倦怠评分低于干预前,共情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职业倦怠可对护士共情能力与护理服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此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成都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和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调查中心66名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心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4.89±8.76)、(8.86±5.72)、(29.79±9.18)分.中心护士与武汉市社区护士常模比较,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美国M氏医务人员常模比较,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从事专业年限、年龄是影响中心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结论 中心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措施以降低护士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疆某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某三甲医院内科、外科、门诊和其他科室工作1 a以上(含1 a)的女性护士688名,应用基本情况调查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CMBI)调查护士的一般情况、工作倦怠情况,比较不同工龄、不同学历、不同夜班频率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差异,并对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688名护士中以汉族为主(64.1%),工龄以<5 a和5∽15 a为主。不同工龄护士个人成就感降低、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和工作倦怠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学历水平护士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工作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夜班频率护士个人成就感降低、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和工作倦怠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工龄和夜班频率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水平与国外M aslach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职业倦怠受个体特征因素影响;多夜班工作是发生工作倦怠的危险因素,应当在个人层面加强自身应对和组织管理层面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工作倦怠的风险,提高护士职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6月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各病区88名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小组式叙事护理干预,应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的差异。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后护士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评分以及阳性比例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干预后护士的轻度、中度、重度的职业倦怠比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9,P=0.049)。结论:叙事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护士职业倦怠与护理差错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病房一线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同时调查护士职业倦怠与护理差错之间的关系.方法 设计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149位病房一线护士进行调查.按照标准方法记录护士发生的护理差错并计算护士平均每月发生护理差错次数.结果 共149位病房一线护士接受调查,其中98人(65.77%)符合职业倦怠的诊断标准,调查期间共查出护理差错257次.职业倦怠的病房一线护士发生护理差错的次数是非职业倦怠的病房一线护士的6.4倍;职业倦怠的病房一线护士平均每月发生护理差错为1.97次[95%CI(0.73,4.56)],非职业倦怠的病房一线护士平均每月发生护理差错为0.31次[95%CI(0.12,0.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职业倦怠的病房一线护士自我报告精神压抑最为常见,共有67人(68.37%)职业倦怠的病房一线护士有此项报告,而非职业倦怠的病房一线护士只有14人(27.45%)报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病房一线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精神障碍,职业倦怠病房一线护士较正常病房一线护士更容易出现护理差错.  相似文献   

11.
孙萍  许海燕 《重庆医学》2011,40(21):2139-2141
目的了解重庆市护士工作倦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重庆市17所医院护士600人,有效研究对象518人,采用《一般职业倦怠问卷》(MBI-GS)和《幸福进取者问卷》测试。结果重庆市护士工作倦怠的检出率较高,护士的工作倦怠和积极心理健康全部维度得分在不同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维度在不同职称、受教育程度、婚姻、年龄和工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工作倦怠水平受医院、教育程度、婚姻、年龄和工龄的影响,尤其是不同医院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艳燕  陈宁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150-152
目的探讨胸外科护士工作压力、生活质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的胸外科护士53名,分别行工作压力源量表(护理专业与工作、工作量与时间分配、工作环境与资源、患者护理、管理与人际关系)、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独立性方面、社会关系方面、环境方面、精神方面)、工作倦怠量表(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无工作成就感)调查,分析不同职称与岗位间护士的工作压力、生活质量、工作倦怠情况,分析不同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依副主任护师及以上、主管护师、护师、护士顺序,工作压力评分、工作倦怠评分显著升高,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下降。依护士长、护士组长、护士顺序,工作压力评分、工作倦怠评分显著升高,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下降。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压力各指标与生活质量各指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工作压力各指标与工作倦怠各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生活质量各指标与工作倦怠各指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胸外科护士工作压力越高、工作倦怠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张芳  刘双红 《四川医学》2009,30(9):1497-1498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随州市2所综合医院140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MBI)、生活事件自评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测试。结果护士处于高水平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严重的工作无成就感者分别占27.8%、16.6%和30.9%。情绪耗竭、工作成就感与正性事件刺激、负性事件刺激、生活事件总刺激、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0.01)。非人性化与正性事件刺激、负性事件刺激、生活事件总刺激、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0.01)。结论护士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积极应对生活事件,增加社会支持,可以缓解护士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蔡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9):1235-1240
目的:探讨无惩罚上报制度在神经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对神经科病人2879例和医护人员68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对神经科病人2988例和医护人员68名在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采用简化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评估护士工作积极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护士焦虑情绪,采用自制《神经科病人护理满意量表》评估病人满意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满意度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分析所有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积极性、焦虑和不良护理事件上报、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的各项NBS得分和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护士焦虑发生率和SAS得分均低于实施前(P<0.05和P<0.01),病人满意率和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不良护理事件上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工作积极性低、焦虑和不良护理事件不上报是病人不满意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有利于提高神经科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丽萍  赵庆华  肖明朝 《重庆医学》2011,40(22):2244-2245,2248
目的 了解重庆市各级医院护士经历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77所医院的503名护士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本组对象中,61.0%的护士亲身经历过不同的护理不良事件,其中发生频率前3位者分别是被患者或家属辱骂(53.7%)、患者投诉(34.5%)、治疗遗漏(21.5%).不同职称、年龄、工龄的护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试用期护生工作试用期间的职业倦怠状况,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减轻或消除工作倦怠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3所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的284名试用期护生工作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与杭州市地区群体护士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用期护生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两个维度上属低度倦怠,个人成就感维度属高度倦怠。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维度倦怠程度得分低于杭州市护士群体,个人成就感维度倦怠感高于杭州市护士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科试用期护生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维度倦怠感高于其他组;急诊科试用期护生个人成就感维度倦怠感低于其他组;三级医院护生去人格化维度倦怠感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学历、有无护士执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议管理者从试用期护生的工作阶段特殊角度出发,减轻或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提高试用期护生的工作积极主动性,为优质护理服务的更好延续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傅欢香  谭颖微 《中国现代医生》2014,(10):113-115,118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护士职业倦怠状态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市10所二甲以上级别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共269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等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常模(P<0.01).常被投诉、参加过专科培训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维度呈正相关,而参加过沟通培训与其呈负相关(P均< 0.05).常被投诉与职业倦怠的去人格化呈正相关(P<0.01).参加过沟通培训班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正相关,而常被投诉与其呈负相关(P<0.05).结论 常被投诉影响到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而参加过沟通培训则能改善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压力管理干预对急诊及外科护士职业倦怠、压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2012年6~12月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资料,选择急诊及外科护士9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护士给予压力管理干预,主要包括压力认知培训、时间管理、社交训练、放松训练、职业教育等,培训周期为3个月,每月3次;对照组护士由本科护士长通过沟通、谈心的方式进行常规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护士职业倦怠、压力及焦虑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①职业倦怠:干预前两组护士在情绪耗竭(EE)、玩世不恭(DP)、个人成就感(PA)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E、D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压力源:干预前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5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维度外,研究组其他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焦虑: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及外科护士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及压力情况,压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护士职业倦怠及压力情况,减少护士流失,对相关医疗机构的护士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