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隐匿性腹股沟斜疝53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患者,当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时行疝囊造影术。确诊后手术治疗。近三年来开展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发现隐匿疝同时治疗。结果56例疝囊造影术,确诊48例,无假阳性。腹腔镜治疗中发现隐匿性斜疝5例。34例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19例。其中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17例,术后4例2年内复发并再次手术。疝修补术36例,无复发。结论疝囊造影术可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诊断水平。对成人隐匿性斜疝,主张疝修补术。而腹腔镜在诊治隐匿性斜疝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的手术策略.方法 对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采用分组选择治疗方式,其中对早期隐匿性疝(39例)采用观察随访为主的治疗方式,而对真性隐匿性疝(62例)采用同期手术治疗,分析临床资料及采用分组治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结果 将隐匿性疝采用分组手术策略治疗后,仅有2例隐匿性疝(2%,2/101)发展为有症状的疝,在早期隐匿性疝组为其自然病程,而在真性隐匿性疝组中有1例出现补片排斥现象,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对隐匿性疝采取分组的治疗策略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及量化组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的手术策略。方法对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采用分组选择治疗方式,其中对早期隐匿性疝(39例)采用以观察随访为主的处理方式,而对真性隐匿性疝(62例)采用同期手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将隐匿性疝采用分组手术策略治疗后,仅有2例隐匿性疝(2%,2/101)发展为有症状的疝,在早期隐匿性疝组为其自然病程,而在真性隐匿性疝组中有1例出现因发生补片排斥现象,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隐匿性疝采取分组的治疗策略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及量化组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复发疝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应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复发疝行手术治疗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时间52~ 138 min,平均(68±21.2) min;术后1d下床活动;住院时间4~7d,平均(5.2±1.36)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老年性复发疝中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无症状腹股沟隐性疝又称潜在疝或简称无症状隐性疝。是指在手术探查中偶然发现的腹股沟区腹壁结构缺损。斜疝占隐性疝的绝大多数,表现为腹膜鞘状突未闭。隐性直疝表现为内环内侧腹股沟区腹壁缺损,因其少见而在本文中不做讨论。我院于2004年7月-2005年5月间,在299例各类非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中探查发现无症状腹股沟隐性疝2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精索静脉曲张合并同侧腹股沟隐匿性斜疝的认识。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9月,3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合并同侧腹股沟隐匿性斜疝患者经我科诊治,合并的隐匿性腹股沟斜疝术前均未能发现,其中2例患者在行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时发现合并的隐匿性疝,同时行疝修补手术;另1例术后第2天发现再次行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采用Bassini术式。结果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3例患者腹股沟疝无复发、无睾丸萎缩、鞘膜积液并发症。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合并腹股沟隐匿性疝少见,但临床工作中还是会遇到,需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治疗方式存在一定争议。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式选择与手术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我院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经验,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经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12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资料,其中腹腔内补片覆盖法18例,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法20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法174例,年龄18~91岁,平均53岁,随访时间1~50个月。结果IPOM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2例,复发2例,膀胱损伤1例;TAPP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1例、腹股沟区疼痛1例;TEP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共18例(10.34%);术后腹股沟区疼痛4例,膀胱损伤1例,复发1例。TEP手术并发症多为早期开展的手术病例。结论TAPP和TEP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在各种腹腔镜疝修补术中TEP手术优点更明显,应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腹腔镜手术结合CTA观察腹股沟疝患者死冠血管,研究死冠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在不同类型疝患者中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61.0±15.5)岁,均临床诊断为腹股沟疝(直疝或斜疝),住院期间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前行CT检查,对死冠血管存在情况及数据进行采集,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8例腹股沟疝患者共56侧腹股沟疝(直疝21侧,斜疝35侧),死冠血管出现率58.9% (33/56),距离耻骨联合中点水平距离为(54.4±6.9)mm,动脉直径为(2.2 ±0.8)mm,明显小于静脉直径[(2.8 ±1.1)mm,P<0.05].在腹股沟直疝中死冠血管总出现率明显低于斜疝(P<0.05),其中死冠动脉出现率也明显低于斜疝(P<0.05).男性患者死冠动静脉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同时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更高,血管直径更大,直疝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斜疝患者(P<0.05).结论 死冠血管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出现率较高,男性出现率高于女性;该血管参与构成腹股沟区血供,能减缓该区域腹壁退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46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病例资料,复习文献,总结经验.结果 本组46例病人,年龄49-81岁,平均65.2岁,疝的类型包括双侧直疝15例,一侧直疝另一侧斜疝5例,双侧斜疝26例,其中9例为复发疝,43倒完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转经腹腔腹膜前修补3例,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成功率93.48%.手术时间75-180min,平均96min.住院时问5-10 d.平均8.5 d.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5例(10.87%),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1例(2.17%).膀胱损伤1例(2.17%).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5年.术后复发1例(2.17%).结论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斜疝30例,直疝6例,股疝2例;单侧腹股沟斜疝30例,双侧腹股沟斜疝7例,双侧腹股沟疝一侧为腹股沟斜疝一侧为腹股沟直疝1例,复发性腹股沟斜疝1例,腹股沟斜疝嵌顿7例.结果:38例患者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0~60分钟,平均50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天,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股沟区无明显异物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规范操作术后复发率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高寒、高海拔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对40例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组)与58例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式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放式组(P〈0.05),而住院费用高于开放式组(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高寒、高海拔地区腹腔镜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都是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并发症的预防手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1年2月行腹腔镜治疗218例小儿斜疝临床资料。结果:218例小儿斜疝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每侧手术时间8~15 min,平均8 min,术后1~2 d出院。术中1例内环口与大网膜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无阴囊血肿。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疝41例,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回访6~18个月,术后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手段,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细致的手术操作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胜  汪宏  刘玉海 《安徽医学》2011,32(2):161-162
目的评价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方法和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13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5 min。发现隐性疝5例,阴囊积气2例,切口线结反应1例,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欧荣册  李索林  姜琳耀  肖琳 《重庆医学》2018,(12):1592-1594,1598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无痕技术治疗小儿对侧隐性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四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12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其中采用单孔腹腔镜无痕技术170例,普通开放手术142例.分析两种手术患儿性别,年龄,复发率,单侧疝发病部位,开放手术术后发生对侧异时疝的病例数,腹腔镜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的病例数,以及术后异时疝的发生时间.结果 普通开放手术共142例,男97.8%,女2.2%,平均年龄(2.45±2.18)岁;术后发生对侧异时疝5例,占3.5%,其中1例(0.7%)为右侧,4例(2.8%)为左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P=0.01),异时疝分别发生在术后8、14、18、20、24个月.有3例(2.1%)疝复发.腹腔镜手术共170例,男145例(85.3%),女25例(14.7%),平均年龄(2.44±2.15)岁,术中发现对侧鞘突未闭的隐性疝86例(50.6%),未发现异时性腹股沟斜疝,有1例(0.6%)在术后18个月复发,与开放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2,P=0.01).结论 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较普通开放手术可准确判断有无对侧隐性疝并同时手术,其术后复发率和异时疝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联合Bianchi手术治疗儿童高位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接受单孔腹腔镜联合Bianchi手术治疗的50例高位隐睾患儿(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2.6岁)的临床资料,左侧隐睾18例,右侧隐睾27例,双侧隐睾5例;其中合并左侧腹股沟斜疝13例,右侧腹股沟斜疝18例,双侧腹股沟斜疝11例。所有患儿均行单孔腹腔镜联合Bianchi手术,观察患儿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睾丸固定于阴囊内且无张力;术后随访1年,50例患儿均恢复良好,无睾丸萎缩、回缩、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等并发症,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 单孔腹腔镜联合Bianchi手术治疗儿童高位隐睾具有安全、美观、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徐纪荣 《当代医学》2014,(11):111-1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术前彩超对小儿隐匿性斜疝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山西儿童医院收治的861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儿年龄6月~14岁,平均(4.18±0.03)岁。结果腹腔镜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单侧为(12.26±0.04)min,双侧为(23.68±0.12)min。术中发现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148例,占17.19%,均手术处理。彩超准确诊断824例,误诊15例,漏诊22例,诊断阳性率为95.70%,假阳性率为1.74%,假阴性率为2.56%。结论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术前诊断水平,结合腹腔镜可明确诊断,避免手术探查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7.
许雪飞  薛绪潮  丁丹  许钱江 《河北医学》2014,(12):2025-2027
目的:比较不同直径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疝环直径大小将80例患者分为A组(疝环直径≥10cm)38例与B组(疝环直径<10cm)42例,均给予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但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 P<0.05),A组术后切口疼痛2例,B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切口血肿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6%、4.76%,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X2=1.027,P=0.18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直径腹股沟疝与小直径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同样安全有效,且术中损伤较小,更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4例Amyand疝均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美克尔憩室,其中2例同时行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1例为Littre疝,经脐小切口行美克尔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例腹股沟直疝伴大网膜嵌顿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嵌顿肠管浆肌层撕裂行腹腔镜下肠修补术.所有患儿术后均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9±2.4)d.术后随访10个月至3年,无睾丸萎缩、复发等.结论 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微创、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硬膜外导管针加以改进,自制成疝修补针应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对比小切口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探讨其临床疗效,以明确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6例小儿腹股沟疝病例临床资料,并根据实施的手术方法分为2组,腹腔镜组28例运用改良疝修补针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切口组28例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记录所有患儿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住院时间等情况。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自制硬膜外导管针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较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t=5.441、P<0.001),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切口小(t=5.403、P<0.001),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组患儿较小切口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χ2=4.082、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χ2=1.018、P=0.313)及住院天数(t=0.928、P=0.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改进硬膜外导管针、自制成疝修补针应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术中视野清晰开阔,并可发现对侧隐匿性疝,同时可进行腹腔探查,且安全可靠,为儿童腹股沟斜疝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梁锦超 《吉林医学》2014,(11):2278-2279
目的:探讨疝囊修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斜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患者50例应用补片进行疝囊的修补;改良组患者50例依据患者的情况均应用疝囊进行修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对比传统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下床运动时间、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比例、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因手术治疗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应用自体疝囊进行腹股沟斜疝的修补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