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52岁,因车祸致左足肿痛、畸形伴足底皮肤缺损6 h于2008年9月20日入院.患者被车撞伤左足,当即左足肿痛、畸形,足底皮肤缺损、活动性出血,急送至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6 h后转至我院诊治,并以"左足毁灭伤"收入住院治疗.入院后: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平稳.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范围,胸片、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无异常发现,左足X线检查提示"左足第1~5跖骨骨折".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36岁,主因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1个月余,左小腿疼痛3周于2007年5月10日就诊.1个月前,患者因摄入较多肉食后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剧痛和皮肤温度升高.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痛风",予双氯芬酸钠和碳酸氢钠治疗1周后,关节肿痛症状缓解不明显.后自服秋水仙碱0.5 mg,1~2次/d.1周,症状仍无缓解并出现腹泻而停用.后患者来我院门诊,给予甲泼尼龙8mg,1次/d,1周后,病情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陈玉峰  侯明伟  李胜 《西部医学》2010,22(7):1358-1358,1360
病例男性患者,20岁。左足外伤疼痛半年余,加重l周人院。患者自述外伤以前体健无任何不适,疼痛开始于扭伤左足后,扭伤后即感左足疼痛,为持续性隐痛并出现左足跟及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自服消炎镇痛药疼痛稍缓解,近一周疼痛加重,以行走时为甚。专科查体:左足皮肤完整、红润,左足跟区压痛,左足未见红、肿、热及畸形等表现。  相似文献   

4.
间叶性软骨肉瘤是由原始间叶细胞起源的一种软骨样恶性肿瘤,骨和骨外软组织均可发生。1959年首先由Lichtenstein和Benstein报道两例并命名为“多中心性间叶性软骨肉瘤”。以后虽陆续有报道,但为数甚少。发生骨外软组织者更为罕见,我们在病检中发现一例,报道如下: 李某,男,24岁。以右大腿肿块进行性肿大一年余为主诉于1979年11月入我院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5.
肝脏高分化脂肪肉瘤是肝脏肿瘤中十分罕见的一种间叶性肿瘤。目前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科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46岁,1987年2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肝区隐痛,有时伴右腰背部疼痛,无恶心呕吐和右上腹剧痛及发热史。B超提示右后叶有-4.3cm×3.1cm大小的增强光团,疑为“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间叶性软骨肉瘤镜下肿物由小圆形肿瘤细胞和高分化软骨病变构成,并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病变区。免疫组化显示小圆形瘤细胞CD99阳性,S-100阴性;软骨区S-100阳性,CD99阴性。结论: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非常罕见,其发生多与脑膜和颅骨有关,其确诊需临床、影像、免疫表型和组织形态学四结合。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40岁。因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反复发作性肿痛 6个月伴局部破溃 1周入院。该患缘于 6个月前于饮酒后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自服“去痛片”(具体剂量不详 )后关节疼痛逐渐缓解。 2周前于饮酒后再次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 ,自服“去痛片”症状无明显缓解 ,1周前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处出现破溃 ,排出白色糊状物。为明确诊治而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畏寒、咳嗽、咳痰、盗汗。入院查体 :T 36℃ ,P 75次 /分 ,R 14次 /分 ,BP 130 / 80mmHg。神志清晰 ,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2 5岁 ,因左足扭伤后疼痛 ,不敢负重半年而入院。受伤当时左足背轻度肿胀、疼痛 ,拍片未见骨折 ,予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理疗、按摩无效 ,且逐渐加重。入院后查体 :左足背、左踝肿胀明显、压痛明显、左足主动及被动屈伸受限 ,足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辅助检查 :ESR 30mm/h ,血离子钙 3 2 0mmol/L ,血磷正常。左足正斜位片示左足跗骨及跖骨近端明显骨质疏松 ,骨皮质变薄 ,但未见骨皮质破坏。入院后治疗 :扶拐行走 ,密钙息 5 0U/日 ,同时口服利血平 0 5mg 3次 /日 ,1个月后减为0 2 5mg 3次 /日。治疗 1月后 ,疼痛明显减轻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拇外翻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5例18足中,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7岁。入院后均行第一跖骨近端截骨Herbert螺钉固定,软组织松解。术前术后拍摄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采用AOFAS前足评分予以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73月,术后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AOFAS前足评分均明显改善,无拇外翻畸形的复发,无拇内翻形成。结论重度拇外翻畸形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Herbert螺钉内固定能明显改善拇外翻畸形,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间叶性软骨肉瘤首先为Lichtenstein和Bernstein于1959年描述并命名。它是骨的一种恶性肿瘤。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在国外文献上有过一些报道。现将我院见于鼻腔的一例介绍于后。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9岁,因鼻塞流涕2~3年、右鼻腔间断出血2~3月,于1974年5月就诊发现右鼻中道新生物住院。X线摄片显示右鼻中道肿块阴影,未见骨质破坏。病理活检诊断为“混合瘤”。5月28日手术,见右鼻下甲以上均为肿瘤,与鼻中隔粘连。切除肿块,见鼻顶部有少量残余,不易取尽。术后病理报告为“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同年7月2日第二次手术,见肿块占满鼻顶和筛窦,有包膜;筛骨水平板及眶内侧壁无侵犯。取出全部肿瘤。病理诊断仍为“间叶性软骨肉瘤”。一年后,右鼻少量出血,于1977年7月活检证实肿瘤复发。经激光处理无效,于9月28日再手术。术中发现鼻顶部为肿瘤侵占,并浸润上颌窦和眶内侧壁,纸样板已破  相似文献   

11.
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而原发于颅内的间叶性软骨肉瘤更为罕见,现将二例报告如下: 例1,男、30岁。住院号3116。患者因头昏头痛伴呕吐三个月于1982年10月14日入院。3个月前,患者渐感头昏头痛且伴呕吐,随头痛加重而呕吐次数增加,因眩晕站  相似文献   

12.
间叶性软骨肉瘤是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它一直是病理诊断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现将我院病理科从96年至2004年共发现的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6例中,男2例,女4例。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21岁。其中20~40岁4例,30~40岁1例,40岁以上1例。1.2瘤发生情况病程均在半年  相似文献   

13.
患者李××,男,14岁,住院号72210,左足肿块3年,肿块迅速增大伴剧痛3月于1975年5月13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左足跟处肿块,大似核桃,此后逐渐增大伴隐痛,时轻时重,无发热,仍坚持上学.3个月前因左足外伤,肿块迅速增大,疼痛加剧,影响睡眠和行走,曾在外院拍X线片,诊断"左跟骨肿瘤性质待查",转来本院.过去有牙龈、粘膜及皮肤出血不止,并有关节交替性肿痛病史.患者父母亲及兄弟姐妹4人身体均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间叶性软骨肉瘤(RMC)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RMC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病理结果及治疗经过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15岁男性患者,以右上腹痛4d伴发热、加重1d为主诉入院.CT影像提示右侧肝肾间隙巨大占位性病变,边界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拇外翻合并跖痛症小切口微创截骨手术治疗前后足X光片以及步态运动学特点,为小切口微创截骨手法复位疗效提供客观依据,促进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选择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小切口截骨手术患者60例,118足,通过小切口行外侧软组织松解术并经内侧小切口行骨赘去除、第一跖骨头颈部或颈干部截骨,通过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推挤、端提等正骨手法纠正畸形,将远端截骨块向外侧推移,使患足第一跖骨头下沉,减轻平衡足底受力区,矫正第一、二跖骨间角,"8"字无菌绷带加压包扎固定,并把拇外翻患者手术前后测定的的影像学检查和步态热力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第一跖骨区患足手术截骨区均愈合,无骨不连,无出现感染现象,无复发;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外观、功能良好,第一跖骨周围疼痛与第二跖骨头下疼痛均明显改善,步态改善优良率为90.7%。结论通过患者自然行走步态改善、术前术后X线检查客观证明,小切口微创截骨、手法整复绷带加压包扎固定治疗成人拇外翻合并跖痛症是一种有效、成熟、简单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肺原发软骨肉瘤临床上罕见.我院收治一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报道如下.患者,男,56岁.主因左侧胸部背部疼痛半月就诊.查体无阳性体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X线检查:左肺下叶背段可见一直经约1cm小结节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晰,  相似文献   

17.
邢动  宋飞  燕磊  方鑫  夏克  王海峰 《安徽医学》2018,39(2):248-24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6岁,因"骑车撞伤左小腿致左足踝背伸活动受限7个月"入院.患者于7个月前骑电动车急刹车时,左小腿后侧被脚踏板撞伤,伤后见左小腿后侧青紫,未到医院就诊,在家休养.次日见左小腿后侧及左足内侧肿胀伴皮下淤血,左足踝背伸活动受限.经休养1月余,左小腿后侧及足内侧肿胀青紫消退,左足踝背伸活动受限无明显改善,遂至当地医院就诊.X线片提示:左胫腓骨及左足未见明显骨折.MRI提示:左外踝骨质内异常信号,考虑骨挫伤;左踝关节少量积液.左下肢肌电图提示:左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左股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正常.肌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具体剂量不详),症状未见改善,遂来我院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7/71 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跛行步态.双下肢等长,周径相等,皮肤感觉无异常,足趾末端血运良好.双侧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左小腿后侧可触及硬结,压痛(+).左踝关节活动背伸0°,跖屈30°.左踝关节背伸时第1~3足趾屈曲畸形且随背伸幅度增大畸形越明显,以拇趾为最明显,而跖屈时上述畸形消失.详见图1.被动伸直屈曲足趾时伴有小腿后侧肌腹疼痛.跖屈踝关节各足趾背伸活动正常.站立位左足各趾屈曲,背伸不能,以1~3趾较为严重,左足末端血运良好,皮肤感觉正常.入院诊断:左足第1 ~3足趾屈肌腱挛缩.遂行拇长屈肌松解术治疗.患者仰卧位,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后,于内踝后上方5 cm处向近端作长约12 cm纵行切口.牵开术口,探察小腿后侧诸肌,见术口近侧端,即原创伤处,拇长屈肌肌腹中下段与胫骨后侧骨膜及周围组织粘连,并伴有挛缩.术中将拇长屈肌与胫骨后侧骨膜及周围粘连组织锐性分离,松解后背伸踝关节见患足1~3趾畸形消失,手指探查原粘连处可触及肌肉及肌腱组织随踝关节屈伸活动而移动,粘连解除,均匀涂抹防粘连液,逐层缝合术口,并留置引流管.24 h后拔管.未予石膏固定.术后回病房疼痛缓解后进行功能锻炼.随访2个月,踝关节背伸时1~3趾无屈曲畸形,患肢功能恢复,详见图2.  相似文献   

18.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2岁,左足间歇性跛行4个月,加重1个月。体检:第四跖趾关节组织肿胀,局部压痛及足趾纵向撞击痛明显,跖趾关节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2.X线检查 左足第四跖骨头密度减低,有小的不规则透亮区,骨小梁及边缘模糊,关节面不规则凹陷呈嗽叭状,有轻  相似文献   

19.
顾晓晖  李涯松  毕擎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608-1611
目的 评估第一跖骨远端改良偏距Chevron结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自2015年7月-2016年10月,经治16例16足中重度外翻患者,男性2例,女性14例;年龄33~45岁,平均38.5岁。排除跖趾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跖骨头颈窄小、跖楔关节松弛等,采用第一跖骨远端偏距Chevron截骨,截骨顶点位于跖骨头冠状面中上部,距跖骨头软骨面背缘近端约4 mm,距背侧骨皮质约5 mm,截骨顶角约100°,截骨上臂垂直背侧皮质,下臂延伸至跖骨1/2处,推移矫形后螺钉固定。比较术前、后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足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第一跖趾关节评分标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估。 结果 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1.5)个月,末次随访时HVA、IMA、VA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满意度高。术后6周内截骨端均临床愈合,至末次随访无跖骨头坏死。 结论 第一跖骨远端改良偏距Chevron结合Akin截骨,矫形力强,截骨端稳定,利于固定,骨愈合快,手术简便,能有效矫治中重度外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下颌骨平滑肌肉瘤临床罕见,附属医院于1987年9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28岁。入院前10个月左下颌一肿物逐渐增大,伴有疼痛及牙齿松动,于1987年9月3日入院。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下颌牙齿出现疼痛和松动,后局部牙龈出现一蚕豆大肿物,在当地医院治疗拔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