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段荣  张文鸿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1):119-120
创伤性纵隔血肿是一种临床少见、死亡率高的胸部外伤,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我急救中心从2003年至今163例胸部外伤病例中,有一例创伤性纵隔血肿,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0岁,以左胸部外伤,胸闷、气短4小时就诊。患者在4小时前挤牛奶时被牛踢伤左胸  相似文献   

2.
收治创伤性纵隔血肿12例,其中前纵隔血肿7例,后纵隔血肿5例,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部其它伤和腹部伤,急诊手术8例,B超穿刺治疗1例,保守治疗2例,死亡1例,就创伤性纵隔血肿诊断,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格拉斯哥评分及手术方法,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方法通过创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患者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并对24例颅内血肿的术后护理措施并进行小结。结果24例中,7例开颅术后出现脑组织膨出,另16例入院后确诊,均行手术治疗,并合理护理,仅死亡I例。结论临床合理及时地治疗及相应的手术前后护理可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创伤性颅内血肿术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与观察外伤性纵隔血肿患者的螺旋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过程,探讨外伤性纵隔血肿CT动态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外伤性纵隔血肿患者完整的CT、X线影像资料以及临床资料,并对其CT检查结果进行分类与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局限性血肿8例,其中前纵隔血肿4例,中纵隔血肿1例,后纵隔血肿3例;弥漫性血肿13例。经CT动态观察,血肿最终缩小好转或消失19例,手术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CT能够及时地对外伤性纵隔血肿的部位、范围及分布等情况作出准确评估,CT动态观察或短期复查,能及时了解纵隔血肿的转变情况。因此螺旋CT检查以及动态观察,对外伤性纵隔血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葛庆青  丁方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7):832-832,840
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CH)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颅脑损伤,也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状况和预后转归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院前急救的完善、伤后首次CT检查时间的减短及外伤至手术过程的缩短,原发性颅内血肿早期发现率明显降低,而DTICH发生率显著上升。老年人DTICH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而一旦出现后病情变化迅速,预后不佳。因此,在颅脑损伤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早期发现DTICH征象,及时救治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起着关键作用。现就老年患者DTICH的早期观察及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和早期发现以减少阴道分娩的并发症.方法对32例产道血肿发生的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道血肿的形成与有无妊娠并发症、产程长短、助产技术密切相关.结论做好围产期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的观察与护理,是防治产道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总结32例创伤性腹膜后巨大血肿患者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血肿保守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增加腹内压,以预防血肿破裂;重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  相似文献   

8.
郭峰  苗齐  崔玉尚 《北京医学》2006,28(4):229-229
患者男,38岁,因铁屑击伤前颈部2d,声音嘶哑1d于2005年4月12日入院.查体:左颈根部胸骨切迹上缘有1cm伤口.循环、呼吸系统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上纵隔增宽.CT示左前上纵隔气管旁金属异物,血肿占据纵隔间隙,主动脉弓三支大血管受压移位,左胸腔内少量积液,心影无增大.入院诊断:纵隔金属异物、纵隔血肿.患者于2005年4月14日急诊开胸探查.胸正中加左颈横切口,劈开上半胸骨至第4肋间,开胸后发现纵隔张力甚高,胸腺及纵隔内淤血,血肿从上纵隔向下延续,累及双侧纵隔胸膜,左无名静脉后侧方有血肿.切开纤维包膜,清除血凝块.用手指探查无名动脉左侧方有一间隙,可扪及金属异物.清除血凝块时,突然有大量鲜红血液涌出,立即用纱垫填塞压迫,扩大切口,完全劈开胸骨.急请心外科会诊,考虑有较大动脉分支破裂出血,需行体外循环辅助修补破裂血管,遂于左股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建立部分体外循环,降低血压、体温.去除压迫纱垫,在动脉持续出血尽力吸引并回收情况下,进一步解剖纵隔局部,辨清出血来自左颈总动脉,距离其起始部约1cm,血管阻断钳夹闭左颈总动脉根部,用5-0 Prolene缝线修补血管裂口数次,但仍有渗血.考虑血管损伤重,单纯修补效果不肯定,遂决定截除损伤段血管,以Gortex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和颈总动脉架桥.术毕检查吻合满意,无渗血,左颈动脉血流通畅.彻底清除纵隔血肿并取出金属异物.切除双侧纵隔胸膜,两侧胸腔留置胸管引流.术后恢复顺利,声音嘶哑好转,12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本组男10例,女4例,年龄自53天至2岁之间。致伤原因:坠落伤8例,打击伤2例,交通事故1例,不明原因考虑晚发缺乏VitK颅内出血3例。颅脑CT扫描,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其中人院后继发脑疝7例。治愈8例,3例轻残,3例中残。  相似文献   

10.
周芬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34-1134
2001年6月~2006年10月,我科共收治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110例,其中手术治疗32例,现将该组病例的术前临床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和护理特点。方法:选择本科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65例,针对该病种特点,制定详细的观察和护理方案,包括加强生命体征观察,注意防止并发症发生等。结果:经采用针对该病种的特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结论:针对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观察和护理程序,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和护理特点。方法:选择本科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65例,针对该病种特点,制定详细的观察和护理方案,包括加强生命体征观察,注意防止并发症发生等。结果:经采用针对该病种的特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结论:针对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观察和护理程序,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HICH )的优质综合护理影响效果。方法将98例高血压脑出血后的患者,均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2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36.73%(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92%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针钻一体切口小、创伤小、适应证宽的抢救HICH较为理想而有效血肿迅速清除治疗方法。术后的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显著的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出现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的发生原因,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本组6例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患者通过CT和B超检查明确诊断。根据肾包膜下血肿严重程度和合并肾脏病变情况分别选择非手术治疗、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和手术探查。结果 6例患者中有2例肾包膜下血肿严重且合并有肾脏占位性病变者进行手术探查,并实施患肾切除术,术后证实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血。有2例血肿较轻者行非手术治疗,有2例血肿较重者行经皮肾穿刺引流术,这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肾萎缩、肾性高血压、肾积水和肾脏感染的发生。结论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多由于患肾合并有其他肾脏疾病,CT和B超检查是诊断肾包膜下血肿并明确血肿严重程度的主要检查方法 ,同时明确肾脏合并疾病的诊断。根据肾包膜下血肿的严重程度分别选择非手术治疗和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急诊手术增加失肾率甚至危及生命,应严格掌握手术探查指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诊断、治疗要点。方法 对 5 6例典型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诊断依据、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随着CT、MRI的临床应用 ,迟发性脑内血肿诊断较为容易 ,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治疗上除手术清除血肿外 ,应注意改善脑缺氧、缺血 ,改善微循环。结论 外伤后脑内血肿是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早期诊断 ,及时合理治疗 ,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ICU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作用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其指导意义。方法:行开颅手术后仍昏迷而送ICU监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并进行24 h BIS监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加强呼吸道、导管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不同预后患者BIS值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分析BIS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反应水平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经半年随访,观察组预后良好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预后良好患者的BIS值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少于预后不良者(P<0.01)。相关分析显示,BIS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正相关关系,BIS值与反应水平分级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预后效果,降低病死率,BIS监测可有效反映患者脑功能障碍程度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分析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治疗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62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手术治疗组)31例,对照组(非手术治疗组)31例。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自身恢复情况,综合各指标判断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试验的62名患者无一例死亡,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0%。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有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肠瘘、膈下脓肿以及胆瘘各1例,继续治疗后均痊愈。手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CT以及X光对诊断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介入性手术治疗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33例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按GCS评分、影像学表现、凝血指标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年龄大,GCS评分低,发生时间多在伤后24 h内,院前经甘露醇治疗及CT表现为挫裂伤、颅骨骨折的患者易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外伤凝血障碍患者是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重要因素。结论: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动态复查CT能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9.
王星  蔡洪 《四川医学》2011,32(11):1728-1730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2例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入院时情况,非手术治疗13例,其后1例转为钻孔引流,1例转为开颅治疗,均全部治愈;手术治疗19例,其中钻孔引流6例,开颅治疗13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病死率占全组的3.1%。结论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有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00例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死亡18例(18%),出院时患者恢复良好58例,轻残9例,中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非手术治疗的20例中无1例死亡,出院时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提高外伤性颅内血肿治疗效果,降低死残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