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围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或腺样体刮除术的患儿142例,年龄2~12岁,ASA分级Ⅰ~Ⅱ级,发育正常,无精神系统及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在术前对家长进行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指导,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术毕家长陪伴患儿苏醒。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手术当天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陪伴麻醉诱导及苏醒。结果: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心理控制源类型为内控型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且心理控制源为内控型的患儿实施父母陪伴舒适麻醉可以有效减低其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父母陪伴联合兴趣诱导在小儿包皮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142例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下小儿包皮手术治疗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父母陪伴麻醉诱导,观察组联合兴趣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焦虑程度、麻醉配合度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mYP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mYP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ICC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4.44%,较对照组76.39%显著提高(P<0.05)。结论:与仅给予父母陪伴诱导相比,联合兴趣诱导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应用于小儿包皮手术麻醉诱导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提高麻醉配合度及患儿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音乐对父母陪伴下小儿麻醉诱导的影响。方法以父母和小儿术前焦虑程度为首要研究目标,父母满意程度为次要研究目标。将100例ASAⅠ或Ⅱ级的择期手术患儿,年龄2~10岁,随机分成2组:音乐辅助组(音乐辅助父母陪伴)和对照组(单纯父母陪伴)。通过术前焦虑评分(mYPAS评分)测定两组小儿术前焦虑程度;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定父母术前焦虑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父母满意程度。结果音乐辅助组父母术前焦虑评分降低(P<0.05),满意评分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辅助组小儿焦虑评分较低,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辅助可以减轻父母在陪伴小儿麻醉诱导期间的焦虑心理,但对小儿的焦虑心理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的诱导方式对小儿术前焦虑及术后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SA手术分级Ⅰ~Ⅱ级、年龄2~10岁行全麻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接受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对照组30例,接受氯胺酮肌内注射麻醉诱导。无术前用药,患儿由父母陪伴进入诱导室,记录两组患儿诱导时术前焦虑评分、术后激惹评分及术后行为改变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术前焦虑评分、术后激惹评分及1、2、3、7、14d行为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可减轻小儿术前焦虑,对术后行为改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安全性,探讨家长陪伴小儿手术麻醉诱导对稳定情绪的效果。方法通过临床医生诊断需做手术的患儿共60例,采用系统编号,以单号为实验组即有家长陪伴麻醉诱导组,双号为常规手术,无家长陪伴即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小儿血压、脉搏、情绪等变化有无差别。结果经整理资料,行计量计数系统分析,差别极显著(P<0.01)。以实验组小儿血压、脉搏、情绪稳定优于对照组。结论家长陪伴小儿手术麻醉诱导对稳定小儿情绪,提高麻醉诱导安全性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关注小儿麻醉诱导期的心里干预以达到小儿围术期的心理微创。方法 问卷调查了解小儿麻醉诱导期所有参加者的真实意愿以及选择30例单纯家长要求陪同麻醉诱导组(Ⅰ组);30例患儿家长均要求陪同诱导组(Ⅱ组);30例患儿单独进入手术室组(Ⅲ组)以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估全部90例患儿在术前访视、入手术室、静脉穿刺麻醉诱导、术后6h4个时间段的焦虑状态。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参与麻醉诱导期各种角色对实行家人陪伴小儿麻醉诱导看法不尽一致;在入手术室和静脉穿刺麻醉诱导阶段,Ⅰ组和Ⅱ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Ⅲ组。结论小儿麻醉诱导期需要心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由此引发的心身疾病,有利于围术期安全,但实施心理干预的方式需要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安全性,探讨家长陪伴小儿手术麻醉诱导对稳定情绪的效果。方法通过临床医生诊断需做手术的患儿共60例,采用系统编号,以单号为实验组即有家长陪伴麻醉诱导组,双号为常规手术,无家长陪伴即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小儿血压、脉搏、情绪等变化有无差别。结果经整理资料,行计量计数系统分析,差别极显著(P〈0.01)。以实验组小儿血压、脉搏、情绪稳定优于对照组。结论家长陪伴小儿手术麻醉诱导对稳定小儿情绪,提高麻醉诱导安全性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郅丽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0):113-114
目的为提高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安全性,探讨家长陪伴小儿手术麻醉诱导对稳定情绪的效果。方法通过临床医生诊断需做手术的患儿共60例,采用系统编号,以单号为实验组即有家长陪伴麻醉诱导组,双号为常规手术,无家长陪伴即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小儿血压、脉搏、情绪等变化有无差别。结果经整理资料,行计量计数系统分析,差别极显著(P〈0.01)。以实验组小儿血压、脉搏、情绪稳定优于对照组。结论家长陪伴小儿手术麻醉诱导对稳定小儿情绪,提高麻醉诱导安全性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伟妮  刘安林  彭新明  黄波  彭艳梅 《海南医学》2013,24(19):2920-2921
目的 观察家长陪同缓解全麻诱导期小儿与家长心理焦虑的状况.方法 249对患儿与家长随机分为三组各83例,对照组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并由家长陪同,药物组常规护理并口服咪达唑仑.记录麻醉诱导前患儿与家长心理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和药物组患儿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患儿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家长的焦虑评分低于其他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长陪同可缓解全麻诱导期小儿与家长的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10.
侯东尧  魏会霞 《重庆医学》2022,(7):1152-1155
目的 观察父母陪伴麻醉诱导(PPIA)在降低患儿围术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于2020年5月1日至9月1日在该院中心手术室全身麻醉下择期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父母陪伴组和非父母陪伴组,每组30例.父母陪伴组由父母陪伴患儿进入麻醉诱导间,在患儿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研究吸入麻醉与全静脉麻醉在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应用比较。方法收集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12例静脉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维持麻醉;12例吸入麻醉组,七氟醚+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比较术中病人麻醉平稳情况,术中病人苏醒快慢以及不良反应等症状。结果 T2诱导后,两组患者MAP与心率轻微下降,与T1相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T6拔管时,两组患者的MAP与心率均提高,与T1相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手术中,T4置弹簧圈、T5手术结束,静脉组MAP相比于吸入麻醉组显著上升,P〈0.05,且与T1诱导前相比差异性显著。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与完全清醒时间相对比,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在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中,全静脉麻醉诱导,手术过程中丙泊芬+瑞芬太尼不会引起颅内压升高,且苏醒质量高,能够更有效控制拔管反应,出现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期父母陪护对病儿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1~4岁择期下腹部手术的病儿,随机分为无父母陪护进麻醉诱导室组(对照组)和有父母陪护进麻醉诱导室组(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病儿接受率,镇静程度以及血清皮质醇(Cs)、血糖(BS)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病儿接受率、镇静程度以及血清Cs、BS浓度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0.531,uc=4.62,t=6.336~39.183,P<0.01)。结论父母陪护可使麻醉诱导平稳,减轻病儿焦虑程度,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全麻与异氟烷吸入全麻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4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法和药物。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所有患儿术中均辅助扁桃体局部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清醒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全麻复合局麻更适合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预防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20-5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帕瑞昔布钠组,每组20例。帕瑞昔布钠组在麻醉诱导前2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则在麻醉诱导前20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并测定拔管前两组患者的Comfort评分及苏醒期间的躁动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术后低氧血症、低血压、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低氧血症、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fort评分:镇静满意率帕瑞昔布钠组为8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P〈0.05)。躁动评分:帕瑞昔布钠组中无或轻度躁动的比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2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可获得苏醒期良好的镇静效果,减少拔管期的躁动,且不增加拔管时间、术后低氧血症、恶心呕吐、返流误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81例造影患者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62例患者采用常规局麻作为对照。术中观察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对麻醉的反应情况;术后评估患者的焦虑评分、痛苦指数及复查应允率。结果静脉麻醉组患者在睡眠中接受手术,无不良反应。与局麻组患者手术初期的血压、心率升高不同,静脉麻醉组此阶段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均有所降低,但在麻醉诱导期后5~10min内即可恢复。术后第2日静脉麻醉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痛苦指数及复查应允率均明显优于局麻组(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脑血管造影安全、有效,可明显减轻造影患者的身心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经皮肾镜下取石术采取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以此寻找最佳的手术麻醉方法。方法:将100例接受经皮肾镜取石的肾结石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手术舒适度高(P<0.05)。结论:在经皮肾镜取石手术中,椎管内麻醉操作简单、痛觉阻滞能力强,可提高患者术中的舒适度,稳定血流动力学,值得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常规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比较,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对降低围术期儿童及其家属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ASAⅠ-Ⅱ级,年龄1-3岁唇腭裂整复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2,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对照组(n=38,常规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于术前访视(T1)、入手术室(T2)、诱导时(T3)、术后24 h(T4)4个时间点测量儿童的焦虑值,以诱导期合作评分(ICC)观察诱导时患儿合作程度,以Zung氏焦虑状态自测量表(SAS)测量患儿亲属的焦虑程度。结果与T1时间点比较,两组患儿T2及T3两个时间点焦虑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在T3时其焦虑评分明显降低(P〈0.01),同时合作评分也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患儿亲属围术期焦虑程度(S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与T1时间点比较,对照组患儿亲属的焦虑程度(SAS)评分T2时点明显升高(P〈0.01),T3回到术前值,且与实验组比较T时间点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儿家属对医务人员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比较于常规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可以明显降低婴幼儿及其亲属围术期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双管喉罩组患儿采用双管喉罩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入导管麻醉,监测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时、术毕能唤醒时和拔管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记录两者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毕能唤醒时和拔管后MAP、HR比诱导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喉罩组拔管后MAP比诱导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喉罩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喉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麻醉机内部管路污染情况,探讨消毒麻醉机内部管路使用有效时间。方法:采集我院60台麻醉机内部管路的进口和出口内表面,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40台,对照组为20台。实验组消毒内部管路后,在使用后的第1、2、3、4、5、6、7天后分别进行采样。对照组消毒后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采样时间与实验组相同。比较两组麻醉机污染率。结果:麻醉机污染微生物中细菌占83.61%,真菌占16.39%,并且进口端污染严重;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第4、5、6、7天之间的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间污染率比较,第4天和第7天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机内部管路污染严重,使用消毒机消毒后有效使用时间为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