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缓解骨转移性疼痛的^89Sr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季斌  谢国栋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6,16(1):107-107,110
对晚期肿瘤29例77处骨转移灶进行姑息性放射治疗,放疗剂量按病情而定,全身情况差,疼痛剧烈者以止痛为目的;全身情况尚了以控制病灶为目的,放疗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并辅以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3.
肿瘤疼痛患者如何合理应用止痛药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课题。近年来 ,我们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加美舒宁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 5 0例 ,止痛效果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肿瘤并骨转移 5 0例 ,男 36例 ,女 14例 ,年龄 30~ 74岁 ,平均 5 0岁 ,均经病理及CT检查后确诊为恶性肿瘤并骨转移。其中原发灶 :鼻咽癌 2 1例 ,肺癌 18例 ,恶性黑色素瘤1例 ,乳腺癌 2例 ,阴道癌 2例 ,前列腺癌 2例 ,多发性骨髓瘤2例 ,原发灶不明的胸腰椎转移癌 2例。均按WHO三阶梯癌症止痛治疗 ,Ⅰ~Ⅱ级给止痛药无效及单一用相同治疗量的硫酸吗啡控释片疗效差的住院…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最佳时间—剂量分割模式。方法 以 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5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 142例骨转移性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时间—剂量分割模式分成A、B、C、3组 ,分别比较它们的骨痛分值、生活质量评分、止痛起效时间及止痛有效率差别。结果 放射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总有效率为 97.9%。C组除治疗有效率外的各项指标均优于A、B两组。结论 放射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疗效确切 ,建议采用 6 0 0cGy/次 ,5d总剂量 30 0 0cGy/ 5次的放射治疗分割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丽华 《吉林医学》2010,31(13):1861-1861
癌症骨转移是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所造成的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活动功能障碍、高钙血疗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重者可危及生命。唑来磷酸是新一代双磷酸盐类药物,能有效地减轻骨转移性疼痛,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延缓病变进展,从而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白2007年6月-2009年5月,笔者应用唑来磷酸治疗癌症骨转移患者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姑息性手术、试验性局部治疗、外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有限.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为靶点的放射性配体治疗(RLT)有望改变mCRPC患者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的现状.177镥(177Lu)标记的PSMA-617(177Lu-PSMA-617)的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优异,与其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治疗探针相比,已积累了较多临床研究数据和经验,有效性、安全性、易获得性高,显示出了较好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但尚存在一些局限.目前,177Lu-PSMA-617RLT仍以小样本单中心研究为主,但随着全球研究大数据的积累,其有望成为mCRPC临床常规治疗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89)Sr核素治疗与放射治疗对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骨转移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放疗患者根据单次给予剂量分为常规分割组、中分割组和低分割组,40例患者为~(89)Sr核素治疗组。通过对比各组间的有效率、起效时间,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割组疼痛缓解起效时间最短,常规分割组最长,4组间疼痛缓解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9)Sr核素治疗与放射治疗对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效果相当,但~(89)Sr治疗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治疗前应对患者自身情况详细评估,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自被发现以来,受到临床上高度重视,经深入研究,目前已被公认为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极具临床价值的指标。但PSA仅对前列腺组织特异而非PCa特有,作为早期诊断PCa的指标还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血清中PSA在(4~10)μg/L时,PCa与许多良性前列腺疾病(尤其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lasia,BPH)其值重叠。近期研究发现血清中PSA以不同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与α1-抗糜蛋白酶(α1-ACT)和α2-微球蛋白(α2-MG)结合形成复合物,另外存在少量的游离PSA(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正是f-PSA对区分BPH和PCa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经临床医师行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后疑有前列腺疾患病人100例作血清PSA,f-PSA检测,算出fPSA/PSA比值,探讨与PCa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89锶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89锶(^89 Sr)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36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个部位骨转移病灶并伴有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给予^89 Sr联合内分泌疗法,对照组17例,单纯采用内分泌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级数和骨转移灶数目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 后两组患者疼痛级数和骨转移病灶数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89 Sr联合内分泌疗法不仅能有效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而且可破坏骨转移病灶,使之缩小或消退,疗效优于单纯内分泌疗法。  相似文献   

12.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研究AR在32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ng/mL的BPH(简称高PSA组)、40例PCa组织中表达的情况;32例PSA<10ng/mL的BPH(简称低PSA组)组织为对照组。 结果低PSA组、高PSA组、PCa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38%、93.75%、65.00%,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高PSA组上皮、间质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PSA组和PCa组织(P<0.05)。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55.56%、30.00%,高、中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比低分化癌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表达阳性率(68.75%)比晚期前列腺癌(41.67%)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晚期前列腺癌高(P<0.05);高、中分化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低分化癌高(P<0.05)。 结论AR在高PSA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在前列腺增生中的过表达可能是PSA增高的又一因素。AR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红  胡学军  王淑琴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11-2414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0例进行内分泌治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联合外放射治疗(调强适形外放射治疗),另选取同期局部晚期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6例采取单纯内分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随访9~40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等方面。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与单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0,P=0.042);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1,P=0.000);治疗后两组血清PSA<0.2μg/L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P=0.036);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2,P=0.0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P=0.097);联合治疗组及单纯治疗组在随访期间均无1例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可明显改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SA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癌(PCa)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 PSA)/PSA与PCa骨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3月就诊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诊断为PCa,同时经全身骨显像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的PCa骨转移患者80例(骨转移组)及PCa无骨转移患者50例(无转移组)。另选取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血清PSA、f PSA水平,并计算f PSA/PSA。结果骨转移组、无转移组与对照组血清PSA、f PSA/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血清PSA水平及f PSA/PSA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25.17,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a患者血清PSA水平与PCa骨转移数目呈正相关(r=0.548,P<0.001),血清f PSA/PSA与骨转移数目呈负相关(r=-0.525,P<0.001)。结论 PCa骨转移程度与血清PSA呈正相关,与f PSA/PSA呈负相关,监测血清PSA、f PSA/PSA的变化,对PCa骨转移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ECT)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ECT骨显像、血清PSA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7.8%,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的P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值与骨转移的程度有一定关系(P<0.01)。结论: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若PSA<10μg/L则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小;PSA>100μg/L者,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当PSA>20μg/L时,应常规进行ECT骨显像检查,可早期、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1位,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引起的进行性剧烈骨痛是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收集了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25例,选用唑来膦酸与唑来膦酸+化疗的治疗对比,结果显示:唑来膦酸与唑来膦酸+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有效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唑来膦酸治疗8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镇疼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患者,每次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用生理盐水100m 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3~4周1次,至少连续2次。结果临床镇痛骨转移止痛效果:显效27.5%(21/80),有效42.5%(34/80),总有效率70%,活动能力总改善率65%(52/80),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67.5%(54/80)。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一过性肌肉骨关节痛、流感样症状等,反应轻,不需特殊处理。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有效,时间短,不良反应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止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6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每4周1次,连用2次。结果:临床骨转移性止痛效果显示,显效18例,有效3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3.33%(50/62)。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发热、转氨酶升高及低血钙,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均可逆转。结论: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对恶性肿瘤骨转移50例患者用国产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剂量9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维持4~6h。结果 总有效率为78%(39/50),其中显效20%(10/50),有效58%(29/50),无效22%(11/50)。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能有效地减轻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其毒副反应轻微,可作为癌性骨痛基础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雄激素药物替换治疗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影响.方法 58例CRPC患者,其中34例去势+氟他胺250 mg每日3次治疗无效后,更换比卡鲁胺50 mg每日1次;24例去势+比卡鲁胺50mg每日1次治疗无效,更换氟他胺250 mg每日3次.每4周随访PSA,治疗期间维持血睾酮去势水平.结果 34例患者由氟他胺更换比卡鲁胺治疗后,16例PSA水平较治疗前PSA基线值降低大于50%,有效率47.05%,有效维持时间2~18个月;24例患者由比卡鲁胺更换氟他胺治疗后,8例PSA水平较治疗前PSA基线值降低大于50.00%,有效率33.33%,有效维持时间2~12个月.结论 更换抗雄药物治疗对部分CRPC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