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二部法检测50例食管癌肿瘤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Hes1和Notch1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 P<0.05)。 Hes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侵袭程度密切相关(P<0.05)。 Notch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密切相关。食管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 P<0.05)。结论 Hes1和Notch1的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两种蛋白对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DOG-1、蛋白激酶C(PKC)-θ的表达情况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OG-1、PKC-θ及CD105在86例GIST、30例非GIST间叶组织肿瘤及20例对照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计数MVD值,分析其与GIST临床病理指...  相似文献   

3.
4.
张竞文  秦璟  张建中  徐方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4):312-314,325,F0004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表达规律。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BGC-823人胃腺癌细胞株和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的表达特点。结果在BGC-823胃癌细胞爬片中Hes1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绝大多数细胞阳性,Notch1的染色可见散在少数细胞阳性。胃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癌旁组织中正常幽门腺可见Hes1和Notch1阳性细胞,在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腺体可见比较多的Hes1和Notch1阳性细胞,管状腺癌中几乎为阴性,在肌层中浸润的癌细胞Hes1和Notch1阳性更加明显。肠化腺体、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中Hes1表达明显高于管状腺癌,淋巴管内癌细胞几乎全部Notch1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具有Hes1和Notch1表达的癌细胞,侵袭比较强的胃癌细胞可出现Notch1更加明显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张竞文  秦璟  张建中  徐方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4):312-314,325,401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表达规律。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BGC-823人胃腺癌细胞株和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的表达特点。结果在BGC-823胃癌细胞爬片中Hes1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绝大多数细胞阳性,Notch1的染色可见散在少数细胞阳性。胃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癌旁组织中正常幽门腺可见Hes1和Notch1阳性细胞,在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腺体可见比较多的Hes1和Notch1阳性细胞,管状腺癌中几乎为阴性,在肌层中浸润的癌细胞Hes1和Notch1阳性更加明显。肠化腺体、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中Hes1表达明显高于管状腺癌,淋巴管内癌细胞几乎全部Notch1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具有Hes1和Notch1表达的癌细胞,侵袭比较强的胃癌细胞可出现Notch1更加明显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OG1和PDGFRA在CD117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DOG1和PDGFRA抗体对46例CD117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细胞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DOG1和PDGFRA在CD117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中呈阳性表达,分别为95.7%(44/46)和91.3%(42/46)。结论:DOG1和PDGFRA可以成为一种辅助诊断GIST的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黄昕  吴云涛  冉龙艳  成元华 《海南医学》2014,(24):3717-3719
目的:探讨P27^KIP1、P21^WAF1和Bax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KIP1、P21^WAF1和Bax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在良性组、潜在恶性组、恶性病例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5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27^KIP1、P21^WAF1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54.5%、60%。P21WAF1、Bax在良性组的表达分别为21.4%、28.6%,而在潜在恶性组、恶性组明显增高。P27KIP1在良性组的表达率为64.3%,明显高于潜在恶性组、恶性组(21.4%、29.6%)。P27^KIP1、P21^WAF1和Bax三者在潜在恶性组、恶性组的表达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潜在恶性组与恶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7^KIP1、P21^WAF1和Bax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有无坏死、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其恶性潜能分级相关。结论 P27KIP1的低表达、P21WAF1和Bax的高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恶性潜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ETV1在135例不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8.1%,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的5.2%(P0.05)。荧光定量PCR方法显示,间质瘤组织中ETV1的相对表达Ct值(3.30±2.37)低于瘤旁正常组织的(6.19±2.86),肿瘤组织中ETV1的表达是正常组织的7.4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ETV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水平(1.24±0.67)也较瘤旁正常组织高(0.88±0.28)(P=0.036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TV1mRNA和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17)。结论: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P27KIP1和Bax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KIP1和Bax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病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55例GIST中,P27KIP1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和60%。P27KIP1和Bax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在良性和潜在恶性及恶性之间有显著差别。结论:检测P27KIP1和Bax可作为预测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潜能、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邱晓娣 《中原医刊》2004,31(5):48-4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的作用。方法:42例胃肠道间质瘤行常规包埋制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生在胃和小肠的间质瘤最多占73.7%,肿瘤的四个亚型中,平滑肌细胞分化型比例最大为59.5%;神经源性分化型9.7%;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14.2%;未分化型16.6%,SMA(smooth-actin)在平滑肌分化型肿瘤中阳性率较高,未分化型间质瘤CD34阳性率较高,而CD117在四个亚型中阳性率都较高,接近90%。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中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XD  Zuo M  Pan K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52-1354
目的研究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标本,同时取距瘤灶>5cm的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结果4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6%和58.33%。p27蛋白的低表达与间质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与间质瘤复发呈负相关(P<0.01)。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3,P<0.01)。结论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与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可作为评估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的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辉  宋曾光  刘运贤  吴小龙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0):1012-1014,1017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伴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特殊性。方法:分析1例NF1伴发GIST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6岁。18岁时发现体表皮肤结节,未予治疗。婚后怀孕时,体表皮肤结节开始增多,以后逐渐满布全身。皮肤无瘙痒等其他不适。近因腹部阵发性疼痛,B超提示实质性占位。术中发现肿块位于空回肠浆膜下,多发性,约十余个。遂行部分空肠及肿块(2个)切除及左前臂皮肤结节活检。示空肠肿瘤瘤细胞丰富,呈梭形或卵圆形,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可查见。免疫表型空肠肿瘤瘤细胞vimentin(3+)、CD117(2+)、CD34(2+)、MSA(1+)、S-100蛋白(-)、Ki-67低表达;(左上臂)皮肤肿瘤瘤细胞S-100蛋白(3+)、CD117(-)、CD34(-)、MSA(-)。术后未予放化疗,随访7个月,患者状况良好。结论:NF1相关的GIST为多发性,主要见于小肠,以梭形细胞成分为主,富细胞性,恶性度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Ki67蛋白在胃肠间质瘤(GIS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将101例手术切除的GIST组织标本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 D1和Ki67蛋白在GIS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Ki67蛋白标记指数分别为4.6±1.6、19.8±7.5和38.6±8.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标记指数与核分裂像数目、肿瘤直径有关。cyclin D1蛋白在GIST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0.05);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的cyclin 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6.8%、57.1%和8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表达的阳性率与核分裂像数目有关,但与肿瘤直径及肿瘤坏死无关。结论:cyclin D1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能够提示GIST的恶性程度,有可能成为判断GIST生物学行为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部9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1例,胃肠道外1例。14例中恶性7例,交界性4例,良性3例。CT表现为腔内外肿块,最大径范围1~23cm,<5cm者5例,≥5cm者9例,呈类圆形、不规则形,密度均匀及不均匀,增强后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瘤内点状钙化灶3例。结论:GIS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以提高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32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病理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32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7例,空肠和回肠7例,结肠及直肠3例,食管1例,十二指肠和肠系膜各2例.良性9例,恶性23例.CT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性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双期增强扫描见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结论 CT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判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定性诊断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Ding J  Liao GQ  Zhang ZM  Pan Y  Li DM  Chen HJ  Wang SY  Li Y  Wei N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64-268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Slug、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4年5月至2007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标本78例,患者年龄28~87岁,男48例,女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GIST组织中Slug、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Slug、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在78例GIST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2例(53.8%),28例(35.9%)和59例(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98,P<0.05).Slug在发生远处转移、侵犯或转移的GIST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未侵犯或转移的GIST组织[75.0% (18/24)比44.4%( 24/54),63.6% (28/44)比41.2% (14/34),均P<0.05],E-钙黏蛋白在发生远处转移的GIST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GIST组织[16.7% (4/24)比44.4%( 24/54),P<0.05],N-钙黏蛋白在各项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lug与E-钙黏蛋白在GIST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267,P=0.018),与N-钙黏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关联(rs=0.056,P=0.625).结论 在远处转移的GIST组织中Slug的表达率明显高,而E-钙黏蛋白的表达率则明显低,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与GIST的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