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清 《中外医疗》2016,(30):14-16
目的:分析探讨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中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同期组)和对照组(非同期组)各5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脏各项功能指标以及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出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胸比、LVEF、LVD(A-P)、LVS(A_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心胸比、LVEF、LVD(A-P)、LVS(A_P)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出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出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5%)和死亡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18%)和死亡率(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临床效果显著,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同期心脏瓣膜置换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分期治疗,观察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LVEF)、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A-P)]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疗效可靠,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在临床应用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年心脏瓣膜病变152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二尖瓣置换(MVR)77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双瓣置换36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9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9例,左房折叠术4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3.9%。随访140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死亡2例,其余138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者。结论术前充分调整心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提高老年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1例手术的体会结合复习文献,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冷停搏液灌注心脏停搏后改用冠状静脉窦温氧合血持续逆行灌注。病变主动脉瓣切除后替换人工心瓣膜。采用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结果 本例术后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结论 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前明确诊断非常重要,同时行瓣膜置换及搭桥术效果良好,但应注意手术方法、心肌保护及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分析5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资料。结果4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其中死亡1例。生存病例随访6—9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无出血或血栓事件。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良好的瓣膜病变矫治、心肌再血管化和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主动脉瓣置换(AVR)+二尖瓣置换(MVR)+三尖辩成形(TVP)19例,AVR+MVB31例,AVR36例,AV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1例,MVR+TVP43例,MVR67例,MVR+CABG3例,二尖辩成形(MVP)6例,三尖瓣置换(TVR)2例.结果 204例(98.13%)恢复出院,死亡4例(1.87%).死因分别为呼吸循环表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结论 加强固手术期处理,改进手术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728例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5月,728例心脏瓣膜病人手术治疗,男334例,女394例。年龄12-85岁,平均52.7±6.3岁。主动脉瓣置换(AVR)+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TVP)83例;AVR+MVR125例;AVR130例;AV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5例;MVR+TVP114例;MVR243例;MVR+CABG4例;带瓣升主动脉置换加冠状动脉移植14例(Bentall术);二尖瓣成形(MVP)6例;三尖瓣置换(TVR)4例。结果发生左室破裂3例,抢救不及死亡;瓣周漏1例,再次换瓣治愈;多脏器功能衷竭7例,抢救成功2例;低心排综合征5例,抢救成功5例;心律失常82例,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均经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50例,经药物和电复律39例;自动复律8例,死亡3例;不明原因溶血3例,均未能存活。全组手术死亡14例,手术病死率1.92%。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改进手术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自1998年至2002年共收治11例患才。其中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双瓣置换术1例。另1例行术中探查二尖瓣未予处理。11例患者均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1例行术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有1例出现院后2月无原因猝死。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时,应同期手术治疗,减少手术风险及二次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浅谈人工心脏瓣膜的处理(附42例病例分析)附院手术室(046000)付海花,高永桂,王和章附院中医科李秋香慢性严重心脏瓣膜病患者.目前最好而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就是行瓣膜置换术。自1989年以来,我们参加心脏瓣膜置换术42例,感到术中处理好人工瓣膜,非...  相似文献   

11.
成人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术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成人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分析我院2001年3月至2008年7月同期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18例,年龄50-71岁,平均59.22岁.手术采取体外循环下先行瓣膜置换再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因出血二次开胸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余16例术后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通过彻底纠正瓣膜的功能,将缺血心肌完全再血管化,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如辅以完善的围术期处理,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资料,从中选择男性年龄≥45岁,女性≥50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结果 在调查46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合并冠心病119例,占25.8%,其中92例行CABG,占77.3%.冠状动脉正常57例,仅占瓣膜置换患者的1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85例,占61.8%.结论 建议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年龄应提前5周岁,这样避免遗漏合并存在的冠心病,给手术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功能不全、左心室扩大、室壁反常运动致使乳头肌断裂、延长、移位、功能异常,或造成瓣环扩大、瓣叶脱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与冠心病同时存在[1].手术治疗应视情况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或)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但此类患者病情危重,手术操作复杂,围术期处理要求高.笔者单位1999-2006年共收治此类患者2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红卫  张润生  杨营军  杨恒 《医学综述》2008,14(17):2706-2707
目的探讨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20例患者术后随访6~38个月,均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选择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进行冠脉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巨大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的高危因素、手术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②方法对127例巨大心脏(CTR〉0.7)的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43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均选用机械瓣。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0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6例,肺部感染2例,心搏骤停1例,1例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病死率为7.8%,其余患者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④结论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对22例行该手术的患术后加强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血管活性药物和术后华法令抗凝药物的使用以及机械通气的护理。结果 本组除1例术后早期发生低心排出率综合征外,余21例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后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使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总结多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为40例多瓣膜病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风湿性心脏病39例,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瓣膜病变类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组19例,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组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联合组4例。术前心功能分级:Ⅲ级17例,Ⅳ级23例。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应用综合心肌保护法。结果:术后30日内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5%,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和呼吸  相似文献   

18.
人造心脏瓣膜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制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Hufnage最早开始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于1952年首次应用甲基丙烯球人造瓣膜缝置于降主动脉以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虽然失败,但是人类第一次大胆地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尝试。1960年9月21日Starr首次应用笼球型瓣膜替换二尖瓣获得成功,揭开了心脏瓣膜病治疗的新纪元,同年  相似文献   

19.
张喜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15-115
目的观察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同期行瓣膜置换及冠脉搭桥手术60例,总结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死亡5例,死因包括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及呼吸衰竭。其余5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心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瓣膜置换及冠脉搭桥同期手术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可以彻底纠正瓣膜功能,重建心肌血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38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16~75岁。术前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Ⅳ级12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双瓣膜置换11例。行三尖瓣成形术13例,左房血栓清除术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结果: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例,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也至美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