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729-173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感染性疾病新生儿84例,以及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40例(对照组)。将84例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病原检查分为细菌感染组(n=36)和非细菌感染组(n=48)。比较三组WBC、CRP、PCT水平及各指标对疾病的检出率,评估各指标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效能,并绘制分析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①三组WBC、CRP、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WBC、CPR、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WB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WBC、CRP、PCT诊断细菌性感染检出率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P<0.05);③各指标诊断中联合检查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最高,PCT诊断的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均最高;④ROC曲线显示,PCT指标诊断新生儿细菌性感染AUC最大(P<0.05)。结论:降钙素原检测诊断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效能较高,各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患儿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200例为实验组;另取同期检查的健康新生儿198例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PCT、CRP以及WBC水平。结果实验组及参照组的PCT、CRP以及WBC水平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P<0.05),而且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联合使用PCT、CRP、WBC,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显著优于其它检测方法。结论 PCT、CRP以及WBC可以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的有效指标,相对比其它检测方法而言,特异度、灵敏度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3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取102例同期健康体检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均接受血清CRP、WBC水平检测,观察比较两组血清CRP、WBC水平,并统计血清CRP、WBC各指标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CRP、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CRP与WBC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为89.27%、敏感度为88.35%、特异度为90.20%,均高于CRP、WBC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血清CRP、WBC水平较健康新生儿高,两者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过程中的意义,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儿均在治疗前进行抽血,对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计数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毒感染组CRP≤10 mg/L,WBC计数通常8.0×10~9/L。而细菌性感染组CRP31 mg/L,WBC计数通常10×10~9/L。细菌性感染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远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的患儿的WBC与病毒性感染患儿的WBC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有利于判断患儿是否为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过程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60例为细菌感染组,同时选取病毒性感染患儿60例为病毒感染组,健康体检小儿6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CRP、PA以及血常规中的白细胞(WBC)计数水平,比较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儿CRP、PA以及WBC的阳性率。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P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RP、PA、WBC阳性率分别为96.67%、90.00%、91.67%,均高于病毒感染组的6.67%、10.00%、5.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A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于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在危重患儿感染预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4例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分为A组(细菌感染组)、B组(病毒感染组)、C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分别18例、22例、24例.分别检测PCT、CRP、WBC.结果 PCT、CRP、WBC水平3组中均以A组最高,C组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高于CRP、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CRP及WBC联合检测对危重患儿感染预测尤其是细菌诊断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PCT)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疑似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CRP、WBC、PCT检测结果分为非感染组(38例)和感染组(42例),另选同期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的CRP、WBC、PCT水平及阳性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WBC、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的血清WBC水平与非感染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WB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血清WBC、CRP及PCT阳性率比较,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WBC、CRP及PCT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组患儿的血清WBC、CRP及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PCT、WBC及CRP水平可以作为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可靠指标,联合检测能有效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相互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65例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同时进行PA、CRP及WBC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WBC增高组CRP为39.89±62.27mg/dl,PA为18.82±4.01mg/dl,WBC正常组CRP为11.41±16.22mg/dl,PA为20.03±3.72mg/dl,两组间比较CRP、P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增高组WBC为(19.94±6.87)×109/L,PA为18.71±3.60mg/dl,而CRP正常组WBC为(8.87±4.51)×109/L,PA为21.30±4.17mg/dl,两组间比较WBC、P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WBC与CRP呈直线正相关,CRP与PA、WBC与PA呈直线负相关。结论:WBC、CRP和PA对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价值,但需要三者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9.
章静  汤广宇 《中外医疗》2010,29(6):98-99
目的探讨和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的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调查已确诊有感染的150例新生儿患儿(观察组)和30例出生3d的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CRP定量测定,根据测定值将观察组分成3个类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还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联合检测。结果150例患儿血CRP值升高。范围从8~876mg/L不等,其中17例患儿血CRP值〉100mg/L,其临床表现多有持续高热或伴惊厥、昏迷等严重感染征象。患儿感染的严重程度与血CRP值、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的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评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细菌感染组144例和非细菌感染组80例,选择健康体检者55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WBC、PCT及CRP水平。结果:细菌性感染组WBC、PCT和CRP水平明显升高,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WBC、PCT和CRP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WBC、PCT和CRP有助于诊断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对鉴别儿科细菌性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指导临床早期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丽 《医学综述》2012,18(2):319-32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小儿肺炎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和病毒感染组(54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RP、WBC,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CRP、WB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RP、WBC、CRP+WBC三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结论血清CRP、WBC联合检测对肺炎病原体的鉴别和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提高了细菌性肺炎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23-25,29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io Ilin,PCT)、白细胞总数(leukocyte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及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细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于我院呼吸科诊治的AECOPD患者36例,其中感染组20例,非感染组16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CRP、PCT、WBC、Neu%及ESR水平,分析其与AECOPD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AECOPD患者治疗前CRP、PCT、WBC、Neu%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水平组间无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CRP、PCT、WB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u%和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治疗前后CRP、PCT、WBC、Neu%及ES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PCT、WBC、Neu%及ESR联合检测是判断AECOPD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同时也为AECOPD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3.
IL-6及CRP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手段,评价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按败血症的诊断标准,23例新生儿败血症(确诊新生儿败血症病例9例,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14例)作为研究组,35例无感染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IL-6、CRP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血清IL-6、CRP浓度分别为(68.5±24.1)ng/L、(23.2±7.8)mg/L,对照组的血清IL-6和CRP浓度分别为(35.8±11.4)ng/L、(8.6±3.1)mg/L,统计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以对照组95%可信区间上限为切割值,IL-6和CRP的敏感性分别为87%、60.8%,特异性分别为82.9%、88.6%。结论IL-6、CRP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指标,对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C R P)与血常规变化规律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细菌性感染患儿68例,同期同年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检测并比较2组C R P含量及白细胞(W B C)计数。结果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C R P和W B C数目比健康对照组高。在细菌性感染患儿中,C R P检测敏感性为84.0%,特异性为82.2%,阳性检出率为83.82%;W B C敏感性为61.4%,特异性为78.3%,阳性检出率为77.94%;C R P与W B C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66.8%,阳性检出率为89.70%。结论细菌性感染患儿外周血中C R P与W B C反应灵敏,将其联合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深入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0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69例新生儿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细菌感染过程中血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新生儿感染住院患儿分2组:细菌感染组23例,病毒感染组25例.所有病例入院时检测CRP、WBC、GR%,并细菌培养.细菌感染组入院后即给予抗生素治疗,并24h、48h、72h复查CRP、WBC、GR%,观察三者的动态变化.结果 入院时新生儿细菌感染组CRP、GR%均较病毒感染组显著升高(P<0.01),而WBC无显著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GR%在入院后48h即开始明显下降(P<0.01),而CRP则在入院后72h水平才显著降低.CRP、GR%对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均有诊断意义(P<0.05),而WBC无诊断意义.血清CRP与GR%呈正相关,r为0.65,P<0.01,WBC与CRP、GR%无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35,0.31,P均>0.05.CRP、GR%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相似,均高于WBC.结论 新生儿感染中CRP、GR%是一很好的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诊断指标,其在细菌感染时升高,而WBC对区别细菌或病毒感染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红  陈旭  付玉华 《医学综述》2014,(24):4541-454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感染性疾病儿童临床资料,对细菌培养情况、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进行分析。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分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即为细菌感染组(100例),细菌培养结果阴性为非细菌感染组(80例)。结果 180例患儿中,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和WBC阳性率分别为5.0%(4/80)、72.5%(58/80)和7.5%(6/80),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和WBC阳性率分别为90.0%(90/100)、84.0%(84/100)和36.0%(36/100),显示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而CRP阳性率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WBC阳性率明显低于PCT阳性率。PCT阳性率与细菌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作为区分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患儿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明显优于CRP和WBC检测,PCT与患儿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在新生儿支气管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支气管感染新生儿2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156例、病毒感染组56例,并选择124例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问感染性疾病中不同严重程度患儿CRP及血常规检查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对照组i组问CRP、WBC、NUET、LY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CRP出现大幅升高;细菌感染组中重症感染与普通感染CRP、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细菌感染组中CRP与WBC呈正相关(r=0.539,P〈0.05),CRP与NETU无相关性(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CRP与WBC均出现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联合血常规监测对新生儿支气管感染疾病的病原体鉴别、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的变化对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正常对照组)和78例新生儿(细菌感染组)细菌感染治疗前、治疗后第2天、第7天血清CRP和P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组血清CRP明显升高,PA则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危重组与非危重组结果比较,血清CRP亦明显升高,PA明显降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天、治疗后第2天与第7天比较,血清CRP有明显降低,PA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第7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及PA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灵敏指标,还可用来评估感染的危重程度,同时,动态观察其血清水平还可用来评价感染性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