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155名7~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肥胖104例、超重51例,160例7~11岁正常体重儿作为正常对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对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人工喂养、父亲超重或肥胖、母亲超重或肥胖、食欲好食量大、经常喝饮料或吃甜品、每天运动时间〈2 h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超重或肥胖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造成,与父母的肥胖程度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超重和肥胖并发性早熟儿童的临床特征和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分析,探讨超重和肥胖儿童并发性早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2例性早熟的超重、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体格生长指标,检测性激素水平和代谢指标,采用调查问卷询问父母喂养和养育方式及生活习惯等,以同期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淮安临床学院门诊的42例性发育正常的超重、肥胖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1)超重、肥胖并发性早熟儿童体重指数(BMI)、BMI-标准差评分(SDS)、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较对照组低,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SDS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中枢性性早熟(CPP)组的2岁内进食豆制品、母乳喂养≤6月、开灯睡觉及母亲初潮≤13岁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母乳喂养≤6月及母亲初潮≤13岁是超重、肥胖儿童并发性早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BMI-SDS、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与超重、肥胖儿童性早熟的发生并非正相关关系,改变婴幼儿的喂养和生活方式对预防超重、肥胖儿童并发性早熟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学龄期儿童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后期肥胖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儿童家庭饮食行为调查问卷》对咸阳市随机抽样的1 000名儿童及其家长从基本信息及儿童期生活方式、饮食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结果1 000名调查对象中,共检出肥胖儿童82例,男女童肥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年龄段男女童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童肥胖率均呈升高趋势。家族肥胖史、家庭收入、母亲口味偏好与儿童肥胖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而母亲学历与锻炼时间与儿童肥胖呈负相关关系(P < 0.01和P < 0.05)。结论学龄期儿童肥胖现况较严重,应当从饮食行为、生活方式方面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导致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行为因素,为探讨行为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淄博市城区、农村各3所7~12岁学生3428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总检出率为10.88%(373/3428),城市儿童肥胖率为11.47%(207/1806),农村儿童为10.05%(166/1622),差异无显著性;男童总肥胖率为12.28%(217/1776),女童为9.39%(156/1662),男童与女童的肥胖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830,P<0.01).不同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坐卧时间过长(看书作业、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不喜欢体育运动、进食速度快、喜欢肥腻肉食、不吃早餐、挑食偏食、常吃零食甜食、常吃快餐为主要危险行为因素,户外活动时间较长(每天>2h)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较高,与不良行为因素密切相关,家庭、学校应采取行为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地理分布、办学性质、经济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11所托幼机构的儿童共2 768名,通过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自编的《学龄前儿童健康发育调查》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可能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因素。结果 在2 755份有效问卷中,儿童超重发生率为9.22%,肥胖为4.94%,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为14.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童、剖宫产、父母体型偏胖和饮食口味偏油腻、偏荤菜是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饮食行为中有时或需要喂养、不能愉快进餐、一般挑食、吃饭速度较慢是儿童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男童、剖宫产、父母体型偏胖及部分不良的饮食行为是引起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超重肥胖的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于2010年抽取广西6 370名6~13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问卷调查,以《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为判断标准,对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370名儿童超重肥胖率为9.9%,其中男童超重肥胖率为12.2%、女童7.5%;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14.6%、农村儿童4.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城乡、父母亲文化程度、出生体重、饮食开支、偏食、吃饭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与儿童超重肥胖有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城乡、吃油炸食品、喝碳酸饮料、偏食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亲文化程度、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生活环境、饮食行为及运动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及运动锻炼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肥胖率的快速增长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肥胖不仅给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还可对儿童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已有研究显示,肥胖儿童可存在心血管系统损害和脂质代谢紊乱[2],且儿童肥胖易发展为成年后肥胖,进而增加成年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3]和糖尿病的危险[4]。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等,其中生活行为因素属较易控制的因素。本研究通过探讨可控的生活行为因素与学龄期儿童肥胖的关系,为控制学龄期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3县农村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随机选取山东省3县17个行政村的7~12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41%和5.86%,男童和女童之间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OR=3.062,95%CI:1.708~4.932)、每天睡眠时间(OR=2.693,95%CI:1.136~5.641)、油炸食品的食用频率(OR=2.024,95%CI:1.041~3.570)、膨化食品的食用频率(OR=2.304,95%CI:1.208~5.416)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儿童出生体质量(OR=1.615,95%CI:1.013~2.742)以及父亲或母亲是否肥胖(OR=1.846,95%CI:1.109~3.520)也与农村儿童超重肥胖相关联。结论山东省3县农村地区儿童超重肥胖的比例相对较高,控制农村儿童超重肥胖应重点关注儿童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9.
单纯性肥胖可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延续到成年期而影响生活质量。中国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等差异。引起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且相互关联,包括遗传、儿童出生体质量、早期喂养方式、饮食结构、饮食与行为习惯、父母行为意识及社会文化等。深入了解评价儿童肥胖的标准,积极控制其高危因素,对儿童肥胖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本溪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提供相应的策略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2018-2019年本溪市9~18岁儿童青少年,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分别为2985份和3489份.利用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上海市安亭地区7~12岁学龄儿童末梢血血脂4项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期儿童心血管疾病预防及相关部门制定血脂水平的正常参考值标准范围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安亭镇2所小学7~12岁的学生共1 018名(男性519名,女性499名),采用指尖血测定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HDL-C)水平,分析上海地区学龄儿童血脂水平及异常率,结合体格检查及调查问卷,进一步分析影响血脂异常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7~12岁学龄儿童正常参考临界点TG(95百分位数,P95)=2.40 mmol/L,TC(P95)=4.88 mmol/L,HDL-C(P5)=1.13 mmol/L,LDL(P95)=2.91 mmol/L,男生和女生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与年龄分布存在负相关(P<0.05)。根据本研究得出的血脂异常增高切点,研究人群血脂异常增高发生率为16.8%,95%CI: 14.6%~1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超重[OR: 1.92,95%CI: 1.19~3.09)、过期产儿(OR: 2.578,95%CI: 1.151~5.773)、肥胖家族史(OR: 1.545,95%CI: 1.033~2.310)和被动吸烟(OR: 2.310,95%CI: 1.348~3.957)是儿童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午休(OR: 0.571,95%CI: 0.341~0.958)是儿童脂代谢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上海市安亭地区7~12岁学龄儿童血脂水平正常参考值及相关危险因素,后续工作中应加强肥胖干预,密切关注有肥胖家族史儿童,适时户外运动,合理规避血脂异常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的生活方式,阐明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42 132人进行身高和体质量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问卷调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参加体检调查对象中抽取10~14岁儿童和青少年1 523人,调查饮食习惯。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筛选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结果: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6.7%和18.4%,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5.0%。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8.6%,22.0%)均高于女生(14.7%,14.4%)(P<0.01)。7~13岁男生各年龄组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5或P<0.01),男生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1)。男生超重检出率在12岁达到高峰,在6~10岁肥胖检出率(23.8%~25.6%)均较高,11~17岁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每周吃烧烤食物≥ 3次(男生OR=1.767,P=0.010,95% CI:1.148~2.719;女生OR=2.205,P=0.002,95% CI:1.327~3.664)和节食减肥(男生OR=2.113,P<0.001,95% CI:1.456~3.065;女生OR=2.128,P<0.001,95% CI:1.430~3.167)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每周吃甜点心≥ 3次(男生OR=0.359,P<0.001,95% CI:0.226~0.573;女生OR=0.324,P<0.001,95% CI:0.186~0.565)和按时吃三餐(男生OR=0.683,P=0.028,95% CI=0.486~0.960;女生OR=0.624,P=0.016,95% CI=0.424~0.916)可降低超重/肥胖风险。自我评价体型在超重肥胖和每天按时吃三餐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吉林省延吉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日常饮食习惯和节食减肥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流行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2008~2010年重庆及成都地区城乡40~79岁常住居民( n=7205)的有效数据,包括年龄、腰围、臀围、舒张压、心率、餐后血糖、三酰甘油、锻炼频率、尿酸等调查内容,描述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及在城乡、男女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探讨超重及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0年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超重率为35.91%(城市37.02%,农村32.92%,男性33.84%,女性37.41%);肥胖率为11.40%(城市11.13%,农村11.40%;男性8.94%,女性12.84%);其中,城市超重率高于农村,女性超重率高于男性。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 P<0.01),城乡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缺乏运动、超重或肥胖家族史是男性超重及肥胖的危险因素,城乡差异、缺乏运动是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率高,有接近一半的人体质量超过正常标准。应在社区加强超重及肥胖相关的健康教育,遏制该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的严峻形势,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学龄儿童的睡眠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12月在石河子市各小学随机抽取1—6年级学龄儿童993名,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2.3%,其中睡眠不安、肢体有抽动者占36.5%,睡眠时磨牙4.2%,夜间频繁惊醒2.5%,梦呓2.4%,睡眠时频繁打鼾1.5%,遗尿1.3%,梦游1.3%,夜间憋气或呼吸困难0.7%,呼吸暂停0.2%,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常患感冒、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卧房内有电视、与父母同睡、家族中有人有睡眠障碍及有学习困难史等。结论:石河子市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较多,应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赣西地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赣西地区6 714例人群 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各年龄段MS的患病情况及其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 赣西地区人群MS的发病率为14.6%( 男10.4%,女19.8%),<45岁组、45~59岁组、>59岁组患病率分别为9.4%、14.5%和19.3%,其中<45岁组中各年 龄段患病率分别为<15岁组2.3%,15~<30岁组7.5%和30~<45岁组13.8%.经统计结果分析表明,MS与年龄、体质 量指数、性别、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相关.结论 赣西地区MS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危险因素以肥胖 为主,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厨师人群中超重肥胖患病情况和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昌平区餐馆、饭店等餐饮单位共计758名厨师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检验,统计分析超重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58名厨师超重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χ年龄2=78.62,P=0.000),超重肥胖率男性高于女性(χ性别2=9.252,P=0.010);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都与肥胖有关,糖尿病、高血压、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都与年龄有关;超重肥胖人群中40~49岁年龄组高血压和高血脂患病率最高。结论 有效降低厨师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病关键是控制该人群超重肥胖率;40岁以上厨师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采用可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改变该人群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长沙和深圳市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在中国长沙和深圳两市6 288名6~9岁儿童肥胖调查中发现的209名肥胖儿童?±葱员稹⒛炅浜脱=信浔妊≡?09名体质量正常的儿童作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计算各危险因素的调整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儿童超体质量和肥胖的发生率在长沙为9.28%和3.30%,在深圳为12.17%和4.22%。两地儿童的超体质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肥胖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城市儿童肥胖患病率为3.95%。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潜在的混杂因素加以调整后,父亲肥胖(OR:1.78, 95% CI:1.01~3.16),母亲怀孕期体质量增加15 kg以上(OR:5.22, 95% CI:2.78~9.80),出生体质量4 kg以上(OR: 2.55, 95% CI:1.24~5.26),每周不健康快餐1次以上(OR:3.94, 95% CI:1.11~13.99),每天看电视2 h以上(OR:2.35,95% CI:1.01~5.47)等因素与儿童肥胖有关。结论:父亲肥胖、妊娠期体质量增加、出生体质量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中国南方城市儿童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夏琴  李仕群  王波  马臣 《重庆医学》2016,(5):632-633
目的 了解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变应原种类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及问卷调查方法,对220例儿童哮喘进行研究.结果 螨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蟑螂,第三位为动物毛发;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居人口、同居人中吸烟状况、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哮喘病史与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存在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与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存在相关性.结论 螨是南川地区儿童哮喘的主要变应原,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是南川地区儿童哮喘的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 哈尔滨市城市与农村6-14岁的学龄儿童共1961名,并采用自拟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分别为11.37%和19.26%,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城乡儿童行为问题类型构成比分布趋势一致,均以混合问题儿童为主,内向问题儿童所占比例均大于外向问题儿童。城乡学龄儿童的分裂样、社交退缩、体诉、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性问题因子异常率有显著差异,均为农村大于城市儿童。多因素分析揭示: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母孕期情况、父母婚姻关系、幼儿期疾病、是否寄养;农村组依次为幼儿期疾病、幼儿期生活变故、父母文化程度。结论:北方地区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加强母孕期保健预防幼儿期疾病、避免生活变故、改善家庭环境是减少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