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民康医学》2019,(5)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分次给药麻醉,观察组给予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术中麻醉药总使用量、多巴胺使用量、血流动力学及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药总使用量及多巴胺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切片时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切皮时、切皮后10 min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麻醉阻滞平面分布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实施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与分次给药相当,但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可减少术中麻醉药使用量及多巴胺用量。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随着微量泵在临床上应用的普及,我院自1996年3月到1997年12月使用微量泵持续注入局麻药用于硬膜外麻醉10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ASAⅠ—Ⅱ级,无脊椎畸形和硬膜外穿刺禁忌。男64例,女36例,年龄22—70岁。手术种类上腹部手术(胃、胆道手术)40例,下腹部手术(子宫切除、直肠癌)60例。术前用鲁米那0.1—0.2,阿托品0.5mg肌注。上腹部手术穿刺部位T_(7—8)或T_(8—9),下腹部手术穿刺部位L_(1—2)或L_(2—3),均向上置管2.5—3.5cm,局麻药均用2%利多卡因(内含1:20万~u付肾素),术中辅助用药氟哌啶2.5mg,度冷丁50mg静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有效麻醉方法。方法:对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用2%盐酸利多卡因、1%盐酸罗哌卡因各10ml混合液,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评价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阻滞完成后血压下降>20%者4例,占10%,经快速输液或静脉注射麻黄素5~15mg,均恢复正常水平。全组麻醉效果满意,未发生躁动等不适,未发生严重的低血压和严重的呼吸抑制。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具有阻滞完善、肌松效果好、对循环呼吸干扰小、不受时间限制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阮浩神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4):56-57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出血多,接受此手术的多为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生理病理改变及伴随的全身疾病较常见,使麻醉和围术期风险增加。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68例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全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70~93岁,平均81·5岁,体重40~75kg。ASAⅡ~Ⅲ级。术前合并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8例,慢性肺气肿6例,冠心病15例,脑动脉供血不足11例。以上合并症术前均得到良好改善。1·2麻醉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30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量泵持续给药与间断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高龄I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对照组采用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麻醉前(T0)、麻醉起效后(T1)、切皮时(T2)、切皮后10 min(T3)、切皮后30 min(T4)、术毕即刻(T5)]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罗哌卡因总用量。结果:T2时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升高,T3时两组HP、MAP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且研究组T2、T3、T4、T5时的HR、MAP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持续输注与分次间断给药法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将我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用药为2%盐酸利多卡因,A组注入负荷量后根据情况分次追加局麻药;B组注入3~4 ml负荷量后,以3~5 ml/h的速度持续输注局麻药.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用药总量、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以及平均动脉压.结果:B组用药量少,Bp更稳定.两组患者运动阻滞程度、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泵注比分次注药能使血药浓度更稳定,更适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9.
王建生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4):56-56
患者,女,98岁,左股骨头骨折。入院时呈消瘦、痛苦衰竭面容,BP168/108mmHg,心电图提示:心肌广泛缺血,房颤伴室早搏,心率165次/分;查双肺下叶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心功能Ⅲ级。拟在连续硬膜外 腰麻下行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入院后经过5天的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和充分的全身调理。术前肌注安定10mg,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我们对 80例需施行硬膜外麻醉的老年病人手术采用随机分组进行不同方式的硬膜外麻醉给药法 ,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老年病人 80例 ,其中男 54例 ,女2 6例 ,年龄 61~ 86岁 ,体重 48~ 80 kg。上腹部手术37例 ,下腹部手术 31例 ,双下肢手术 1 2例 ,ASA分级均为 ~ 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0例 ,两组术前用药均为鲁米那 0 .1 g肌注 ,阿托品0 .5mg皮下注射 ,硬膜外穿刺间隙根据手术部位来选择。1 .2 给药方法 本组所有病例使用的局麻药均为2 %利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预注万汶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V组和R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1小时在病房输注万汶和乳酸林格氏液5~8 ml/kg。两组患者均采用健侧卧位行CSEA麻醉,以0.1 ml/s的速度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轻比重布比卡因1.5 ml。记录麻醉前(T0)、注药完毕后3 min(T1)、6 min(T2)、9 min(T3)、12 min(T4)、15 min(T5)的SBP、DBP、MAP和HR。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使用麻黄碱或阿托品的次数。结果与V组对应值比较,R组SBP在T2、T3时及MAP在T2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在T1~5较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1小时预注万汶更有利于维持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腔吗啡对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阿片类药物硬膜外腔持续注射对全髋置换手术围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吗啡组:手术开始前15min于硬膜外腔给予吗啡4mg+0.9%生理盐水10ml,术毕硬膜外腔吗啡80μg/h持续给药48h;对照组:术前15min给予0.9%生理盐水10ml,术毕硬膜外腔给予0.15%罗哌卡因2.0ml/h持续给药48h。分别于麻醉前5min、术毕、术后24h、术后48h4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IL-6、D-二聚体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h的IL-6、D-二聚体含量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P〈0.01),术毕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回落。吗啡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h时间点IL-6、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对围手术期凝血酶原时间和出血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可抑制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减少D-二聚体的生成,改善围术期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麻醉效果。方法 80例择期全髋置换术病人,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A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B组(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观察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1h、气管拔管时的BP、HR以及麻醉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结果 B组整个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5),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B组较A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期短,术后镇痛完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全髋置换手术下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特点,为麻醉选择及术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42例年龄大于65岁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静脉麻醉,记录切皮前、扩髓时、骨水泥灌注后、术毕动脉压(SBP、DB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各时点血气参数.结果 扩髓时各组CVP比切皮前显著增加(P<0.01),硬膜外组与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组相比pH明显降低(P<0.05),PaCO2明显升高(P<0.05).骨水泥灌注后各组SBP、DBP与其他时相点相比显著降低(P<0.01),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SBP、DBP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组.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可有效抑制老年人全髋置换术操作中骨水泥灌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并能避免扩髓时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蓄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术中一般情况、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麻醉前、麻醉完成时间、切皮时、术毕即刻、术后30?min的SPO2、PetCO2和Ppeak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SPO2、PetCO2和Ppeak无差异(P?>0.05);②两组的SPO2、PetCO2和Ppeak比较无差异(P?>0.05);③两组SPO2、PetCO2和Ppeak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HR、MAP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HR、MAP有差异(P?<0.05);②两组HR、MAP有差异(P?<0.05);③两组HR、MAP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VAS评分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全髋置换术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5 min(T1)、麻醉后30 min(T2)、使用骨水泥前10 min(T3)、使用骨水泥后1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和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EA组(P<0.05),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短于EA组(P<0.05),CSEA组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EA组(P<0.05);2组患者术中麻黄碱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后SBP和DB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2组患者T4时SBP和DBP显著低于T3时(P<0.05);麻醉前后2组患者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满意。 相似文献
17.
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CSA)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年龄78~92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CS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EA组),每组20例。观察2组麻醉前(T0,基础值)和麻醉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1 h(T5)、术毕(T6)患者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结果与T0比较,CSA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1~T6降低(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升高(P<0.05或0.01);CEA组MAP在T3~T6降低(P<0.05或0.01)。与CEA组比较,CSA组MAP在T3升高(P<0.05),SpO2在T1~T6升高(P<0.05或0.01)。CSA组患侧感觉阻滞平面较CEA组低,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CEA组(P<0.01)。CSA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EA组(P<0.05)。结论单侧CSA显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完善,血液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全髋置换术患者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全髋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诱导后实施AHH,经中心静脉将6%羟乙基淀粉(贺斯)以50 ml/min输注完毕.术中采用NICO无创心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和外周血管阻力(SVR),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分别在AHH前、AHH完毕即刻、术毕和拔管时记录上述数据.结果 麻醉后患者的MAP均降低,而在拔气管导管时MAP均升高;在AHH前、AHH完毕即刻、术毕和拔管时G/E组的MAP较G组低.两组患者的HR在拔管时均较快,而且在拔管时G组较G/E组快(P<0.05).两组患者的CI和CVP在AHH完毕即刻、术毕和拔管时明显较AHH前高(P<0.05).SVR在AHH完毕即刻明显较AHH前降低(P<0.05),术毕又基本恢复;G/E组患者的SVR较G组低(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提高全髋置换术中老年患者行AHH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