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4]。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癌(HCC)最为多见,据2011年全球最新估计,2008年新发肝癌患者74.9万,死亡患者69.4万.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肝癌新发和死亡患者均占全球总数的54%[1].我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肝癌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本文择要回顾2012年原发性肝癌领域特别是HCC研究的部分新进展. 一、肝细胞癌诊断和转移预测 血清肿瘤标志物仍是我国和亚洲国家肝癌诊断的依据.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血清标志物主要为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变异体和异常凝血酶原[2].  相似文献   

3.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029-1033
正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和第2位~([1-2])。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其中HCC约占85%~90%。  相似文献   

4.
肝癌临床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原发性肝癌(大多为肝细胞癌)全球发病率高,我国占第一位,在我国癌症病死率中,肝癌占第二位,在全球占第三位。这个第一、第二和第三,提示我国肝癌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简称肝癌)是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细胞癌和混合性肝癌,在我国HCC约占90%以上[1].HCC与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3位,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2位,在全球每年新增的60余万病例中我国病例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6.
王艳苓  张蓉 《肝脏》2016,(6):515-518
<正>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是指发生在肝细胞内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其中肝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绝大多数,胆管细胞癌不足5%,本病恶性程度较高。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增加趋势,居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3位。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  相似文献   

7.
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相似文献   

8.
《肝脏》2015,(8)
<正>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1];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组织学分型主要有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类。早年文献多统称为原发性肝癌。直到1959年Steiner和Higginson才明确将起源于Hering胆管的恶性肿瘤称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 纵观日本肝癌研究会多次报道,经病理证实的16038例原发性肝癌中,14436例(90%)为肝细胞癌,1005例(6.3%)为胆管细胞癌,192例(1.2%)为混合型,152例(0.9%)为肝母细胞癌和253例(1.8%)为其他恶性肿瘤。另一组3025例成人肝癌尸检中,发  相似文献   

10.
<正>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分别为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混合性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癌(HCC-ICC)。在所有原发性肝癌中,HCC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85%~90%,其次是ICC,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15%[1]。2020年的一项研究所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肝癌的新发病例数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7,在癌症相关死亡病例中排名第3[2]。肝癌的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11.
王利兵  洪宇  殷军 《山东医药》2008,48(24):45-46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Power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血管生成素(Ang)-2,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Ang-2 mRNA(1.21±0.19)和蛋白表达水平(60.0%)均高于癌旁肝组织(1.02±0.20,25.0%),且其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侵袭性、是否伴有肝硬化及是否感染HBsAg相关(P均<0.05).认为Ang-2能够促进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长、转移和侵袭,检测Ang-2表达有助于肝癌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肝脏》2020,(8)
正在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中,原发性肝癌居第4位,肿瘤致死病因的第2位,严重危害国人健康[1]。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在我国,约86%的HC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2]。对于早期肝癌患者,通过肝切除术在内的根治性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然而,HCC发病隐匿,患者被诊断时多已在晚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H2域肌醇磷酸酶(SHIP2)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探讨SHIP2蛋白表达与肝癌病人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中SH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HIP2阳性表达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χ2=6.7200,P0.01),在5年中死亡肝细胞癌患者SHI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5年存活患者(χ2=6.857,P0.01)。结论:SHIP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有着更高的表达,是反映肝细胞癌预后不良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原发性肝癌(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近年来,肝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020年全球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为4.7%,死亡率为8.3%,位居全球常见恶性肿瘤第5位和肿瘤致死病因第3位[1]。因早期诊断难,且具有高转移、高复发等特点,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导致肝癌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于15%[2]。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为全球第6大常见恶性肿瘤,在肿瘤相关死因中排第4位。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其中肝细胞癌占75%~85%;全球每年新增原发性肝癌病例约841000例,新增死亡病例约782000例[1],而超过一半的新确诊及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2]。传统中医学无“肝细胞癌”的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入“癥积”“肝积”“黄疸”“臌胀”等疾病范畴。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17,(2)
正肝细胞癌(HCC)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是第五大恶性肿瘤,第三位肿瘤致死原因。其中超过80%的患者同时伴有肝炎和肝硬化,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过量饮酒和非酒精性肝脏脂肪性变是肝癌形成的重要原因,与肝细胞的反复损伤与增生密切相关,其作用分子机制主要包括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肝癌相关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近年来,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01~2013-01经病理确诊的52例肝细胞癌患者,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5例混合型肝癌患者及12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L-35表达水平。结果肝细胞癌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混合型肝癌组的IL-35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细胞癌组IL-35的表达水平高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组(P0.05),混合型肝癌组的IL-35的表达水平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L-35在肝细胞癌中呈高表达,IL-35有可能成为区分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有血吸虫感染的肝癌患者肝癌组织p53、c-Myc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进行研究,探讨血吸虫感染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5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两组:原发性肝细胞癌伴有血吸虫病组(HCS组)23例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不伴有血吸虫病组(HC组)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所有患者的p53、c-Myc蛋白表达;同时对p53、c-Mye与肝细胞癌的多种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两组中分别为73.9%(17/23)和31.4%(11/35).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c-Myc蛋白阳性率在HCS组和HC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及c-Myc在肝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与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或0.01).结论 血吸虫感染对肝癌组织中p53突变蛋白的过量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53及c-Myc在肝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与代表肿瘤不良生物学特征的指标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联合检测p53、c-My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可作为估价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4位的恶性肿瘤,也是第3位肿瘤致死病因~([1])。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在我国,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以HBV为主~([2])。HBV相关肝癌的临床特征是患病早期肝功能代偿良好,无明显不适,但发现病变时肿瘤的直径多大于其他病毒导致的肝癌~([3]),因此在我国肝癌患者中,巨大肝癌(直径≥10 cm)常见。对于巨大肝癌,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切除和多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治疗效果均不理  相似文献   

20.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作为肿瘤标志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生殖腺胚胎癌、胃癌、胰腺癌等的诊断参考指标。我国最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明确提出AFP明显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癌(HCC),可用于监测HCC的发生。但AFP升高也可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后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