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酯(TDF)和恩替卡韦(ETV)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致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老年CHB患者93例,随机分为TDF组48例和ETV组45例,分别服用TDF (300mg/次,每天1次)和ETV (0.5mg/次,每天1次),连续观察48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36和48周时患者血清中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检验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HBV-DNA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4和12周时TDF组患者血清中HBV-DNA和ALT水平明显低于ETV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12周时开始2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LT复常率逐渐升高,治疗4和12周时TDF组患者ALT复常率明显高于ETV组(P<0.05)。治疗4周时2组患者均出现完全病毒学应答,HBV-DNA阴转率逐渐升高,治疗4、12和24周时,TDF组患者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ETV组(P<0.05)。TDF组患者于12周开始出现HBeAg阴转,早于ETV组;ETV组患者于24周出现HBeAg阴转,2组患者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F和ETV均可用于治疗老年CHB,TDF抗病毒作用起效早,肝功能恢复快,炎症反应轻,是临床治疗的理想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共入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30例,拉米夫定组30例。治疗4、12、24、48周时观察患者HBV-DNA定量检测不到、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的比例。结果:替比夫定组治疗后4、12、24、48周与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在治疗4、12、24、48周时HBV-DNA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具有更强的抑制HBV-DNA复制能力,有较高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就诊且初始治疗使用ETV或ADV治疗的慢乙肝患者427例,收集两组患者基线及治疗期间的HBV DNA、HBeAg、ALT的改善情况,计算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ALT复常率,使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HBeAg阳性及阴性组中,使用ETV治疗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ADV组;HBeAg(+)患者中ETV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ADV组;HBeAg(+)患者中,ETV组的ALT复常率在第3个月和第18个月的ALT复常率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患者中,各个时点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eAg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中,两种抗病毒药物组的HBV DNA应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乙肝患者,使用ETV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优于ADV,ETV是慢乙肝患者初始治疗的理想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4.
邓泽强  陈玉兰  李刚  崇雨田  张烨琼 《广东医学》2014,35(15):2437-2439
目的 比较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ADV)与替比夫定(LDT)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6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AM+ ADV组为LAM 100 mg/d联合ADV 10 mg/d治疗,LDT组为单用LDT 600 mg/d治疗.在12、24、48、72周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阶段HBV DNA水平、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ALT复常率.观察终点时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反弹及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 治疗过程中第12、24、48、72周LAM+ ADV组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3.06±1.18)、(2.56±0.93)、(2.28±0.63)及(2.39±0.70) lg IU/mL;而LDT组为(2.82±1.20)、(2.59±1.18)、(2.53±1.39)、(2.35±0.63) lg IU/mL.第12、24、48、72周LAM+ADV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46.6%、63.3%、76.7%、76.7%,而LDT组分别为56.7%、70.0%、73.3%、80.0%.两组患者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在治疗12、24、48、72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LAM+ ADV联合治疗和LDT单药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均能取得较高的病毒学阴转率、HBeAg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都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a-2b干扰素(a-2b IFN)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A组),a-2b IFN组(B组),恩替卡韦(用药4周)联合a-2b IFN组(C组),每组30例。疗程均为48周。检测3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48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及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患者HBV DNA不可检测率、HBeAg的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3组患者的HBV 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LT复常率高于B组(P0.05),而A组与B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C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而A组与B组的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用药4周后联合a-2b IFN治疗高病毒载量CHB优于单药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自拟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B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组与LAM组。治疗3、6、12、18、24个月时,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HbeAb转换率。[结果]中药联合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在治疗3个月后均显著高于LAM组(P〈0.05)。中药联合组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各在治疗12、6个月后显著高于LAM组(P〈0.05)。[结论]LAM联合自拟方治疗,可提高CHB患者抗病毒的应答率和肝功能改善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艳玲  张冰  李炳庆  时军利  王磊 《重庆医学》2016,(20):2772-2774
目的:探讨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C HB )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CHB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2组,其中单纯CHB患者122例为对照组,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ID)患者82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两组氨基转移酶复常率(生物化学应答)、HBeAg阴转率(血清学应答)及HBV‐DNA阴转率(病毒学应答)的差异。并将两组中治疗后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再次进行比较,观察在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中,单纯CHB组和CHB合并NAFLD组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eAg阴转率的差异。结果 CHB合并 NAFLD组氨基转移酶在治疗24周复常率为58.5%,显著低于单纯CHB组(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CHB组 HBV‐DNA 在治疗24周阴转率(67.2% vs .51.2%)及 HBeAg 阴转率(52.5% vs .37.8%)均显著高于合并NAF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中,单纯CHB组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为96.3%,显著高于CHB合并NAFLD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中,HBeAg阴转率在单纯CHB组为78.0%,在CHB合并NAFLD组为73.8%,单纯CHB组略高于合并NAFLD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对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有影响,而合并NAFLD是CHB抗病毒治疗时达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而未达生物化学应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拉米夫定(LAM)为对照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ETV)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16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ETV组(0.5 mg/d)82例,LAM(100mg/d)组86例;于用药后4、12、24、48周,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应用PCR定量法检测病毒载量(HBV DNA),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及HBeAg和HBsAg定量检测指标。结果治疗48周后,ALT复常率:ETV组为98.8%,LAM组为70.9%,P0.05;HBV DNA低于检测(10)下限比例:ETV组为96.3%,LAM组为69.8%,P0.05;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ETV组35.4%,LAM组27.9%(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ETV组19.5%,LAM组16.3%,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CHB患者,在改善肝脏生化指标、抑制病毒和减少病毒变异方面优于LAM。但ETV组就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虽高于LAM组,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12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ETV0.5mg每天1次口服,苦参素胶囊0.2g/次、3次/d口服;对照组60例,ETV0.5mg/次、1次/d口服。观察ALT、HBV—DNA、HBeAg/HBeAb指标,在服药12、24、48周时的结果。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24周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0.00%、75.00%和48.33%、60.55%,疗效无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8周的ALT复常率分别为91.67%和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24周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00%、61.67%和38.33%、51.67%,结果无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8周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1.67%和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24周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11.67%、18.33%和10.00%、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8周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35.00%和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V联合苦参素治疗CHB可明显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对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CHB)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聚乙二醇干扰素-a-2a疗效不佳的HBeAg阳性CHB患者共50例,序贯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随机将患者分别纳入替比夫定(LdT)序贯治疗组和恩替卡韦(ETV)序贯治疗组,治疗48周观察患者病毒学、血清学标志物和不良反应监测。结果:48周后,两组均获得较高的肝功能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50例患者序贯治疗48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6.0%,HBeAg阴转率为32.0%,HBV-DNA1×1000IU/mL检测下限率为78.0%,ALT复常率为98.0%。两种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24周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答不佳HBeAg阳性CHB患者序贯使用LdT或ETV治疗48周均可获得较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LdT序贯治疗组48周内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优于ETV序贯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02-104,107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TDF)对恩替卡韦(ETV)效果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DF对40例ETV效果不佳的CHB患者进行挽救治疗,每天300 mg口服,连续48周。分析第12、24、48周时HBV DNA转阴率、病毒学突破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基线时点、第12、24、48周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0%、40.0%、72.5%、92.5%(各时间点病毒学突破率均为0),ALT复常率分别为10.0%、37.5%、62.5%、90.0%,两指标各时间点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第12、24、48周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0%、6.3%、15.6%。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事件。治疗前血肌酐为(79.2±11.2)μmol/L,治疗48周时为(81.5±10.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F挽救治疗ETV效果不佳的CHB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抗病毒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2014年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4例,按照有无合并脂肪肝分为两组,单纯乙肝组122例为对照组,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ID)82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治疗24、36、48周,观察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LT/AST)复常率(生物化学应答)、HBe Ag阴转率(血清学应答)及HBV-DNA阴转率(病毒学应答)。结果单纯CHB组ALT/AS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e Ag阴转率在治疗24和36周时显著高于乙肝合并脂肪肝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周时单纯CHB组和合并脂肪肝组ALT/AST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DNA阴转率和HBe 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对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有一定影响,延长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可减少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3.
姜涛  涂尚成 《河北医学》2012,18(7):942-94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选择24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HBeAg阴转率在各时间段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治疗后24周、治疗后48周分别与前一个观察时间段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HBV-DNA阴转率、血清ALT复常率、血清AST复常率在各时间段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血清ALT复常率、血清AST复常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治疗后48周分别与前一个观察时间段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快速、安全性高且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35例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LAM耐药的CHB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LAM联合ADV治疗单纯采用ADV治疗,疗程48周。对比两组HBV DNA、HBeAg转阴和ALT复常率。结果: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为71.43%、HBeAg转阴率为51.42%和ALT复常率为88.5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AM耐药的CHB,LAM联合ADV治疗可以提高HBeAg阴转率、快速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耐药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8月间我院105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单药序贯)耐药的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LAM+ADV)组(n=60)和恩替卡韦1.0mg(ETV)组(n=45),血清HBVDNA定量采用实时定量PCR,HBV标志物检测用ELISA.结果 LAM+ADV和ETV组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的基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ETV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LAM+ADV组(P<0.01),与之相似,治疗12月ETV组病毒学不应答率(HBVDNA水平下降低于2log10 copies/ml)35.6%显著低于LAM+ADV组的78.4%(P<0.01).而两组ALT水平、ALT复常率和血清HBeAg转换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TV 1.0mg治疗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序贯耐药患者的HBVDNA抑制水平优于LAM+ADV,但ALT复常率和血清HBeAg转换率无明显差异,避免单药序贯治疗防止多重耐药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润众,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乙肝病毒48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对照组(30例)口服恩替卡韦片(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治疗4、12、24、48周时观察患者HBV-DNA定量检测不到、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的比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12、24、48周时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及HBeAg阴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疗效与博路定相当,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7.
王琪 《吉林医学》2023,(1):157-160
目的:恩替卡韦及替诺福韦酯初始治疗高病毒载量(HVL)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疗效分析。方法:选取88例HVL HBeAg阳性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联合替诺福韦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治疗前后血清ALT水平、血清HBV DNA水平,治疗前后肾功能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w,两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w,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w、48 w,两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ALT水平、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对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HBeAg(+)的CHB患者82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ETV组和ADV组,分别给予ETV0.5mg和ADV10mg,均1次·d^-1,用药48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12、24和48周两组血清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300copies·ml^-1)、HBeAg血清学转换率、血清ALT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观察期的延长,(1)两组血清HBV-DNA水平逐渐降低,且治疗后各时间点ETV组明显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血清HBV‘DNA阴转率逐渐增加,24、48周时ETV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ADV组(分别P〈0.01,P〈0.05);(3)两组HBeAg血清阴转率逐渐上升,但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逐渐降低,24周时ETV组ALT水平明显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HBeAg(+)的CHB患者,ETV较ADV更能有效地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提高HBV—DNA阴转率,两者改善HBeAg血清阴转率和降低血清ALT水平的效果相当,无特殊不良反应,ETV优于ADV。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9例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2组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4、48周检测患者的乙肝两对半、血清HBV DNA复制、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于治疗第24周时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1、0.044、0.042);治疗组于治疗第48周时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9、0.012、0.011)。治疗组ALT复常率分别于治疗第24、48周时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分散片单药治疗,与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加用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挽救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月的158例HBe Ag阳性CHB患者,其中使用单药ETV分散片治疗4年以上的患者80例为A组,初始使用LAM并产生耐药,而加用ADV治疗4年以上患者78例为B组。比较两组治疗24周(T1)、48周(T2)、96周(T3)、144周(T4)、192周(T5)5个时段内HBV-DNA转阴率、HBe Ag血清转换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复常率等指标,分析病毒学突破及病毒耐药发生差异。结果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在T1~T5时段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比较,T2~T5各时段均较T1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在T1~T3各时段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段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e Ag血清转换率各时段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段,两组ALT复常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自身前后比较,均较T1时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过程中A组未见病毒学突破及病毒耐药发生,B组累计发生病毒学突破2例(2.6%)。结论 ETV分散片持续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促进HBe Ag血清学转换能力较强,优于LAM加用ADV挽救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