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脉管癌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预后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用单因素分析探讨脉管癌栓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分析可能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生存分析阳性脉管癌栓和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关系。 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癌栓的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01)关系密切,癌栓的发生同样和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P<0.001)有密切关系。Cox多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癌栓(P=0.001),淋巴结转移(P=0.025),TNM分期(P<0.001)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从Kaplan-Meie生存分析中发现:脉管癌栓阴性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存在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P<0.001)。 结论 脉管癌栓与淋巴结的转移关系密切,脉管癌栓阳性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并且脉管癌栓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此类高危患者,临床上应采取更积极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Ⅱ期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脉管癌栓阳性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57例Ⅱ期CRC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脉管癌栓阳性64例(阳性组),阴性193例(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至2021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RC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结果 阳性组中年龄≥60岁、低分化、p T4期、发生神经侵犯、癌胚抗原(CEA)≥5 ng/mL、糖类抗原199(CA199)≥40 IU/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3.01、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2.96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术前CEA、CA199、NLR明显高于阴性组,而LMR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脉管癌栓阳性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13%,明显低于阴性组的84.38%,...  相似文献   

3.
李志贵  邱钧  吴鹏飞 《重庆医学》2018,(10):1395-1397,1400
目的 探讨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及脉管癌栓对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普外科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118例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及脉管癌栓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年龄、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及累积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脉管癌栓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癌周脉管癌栓对淋巴结阴性的大肠癌术后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34例行根治切除的淋巴结阴性的大肠癌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肿瘤T分期癌周脉管癌栓的比例,癌周脉管癌栓对大肠癌术后复发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肿瘤T分期越晚,癌周脉管癌栓的比例越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阴性的大肠癌术后复发率癌周脉管癌栓阳性组高于对照组,其术后5年生存率癌周脉管癌栓阳性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周脉管癌栓影响淋巴结阴性的大肠癌预后,术后化疗对改善存在癌周脉管癌栓的淋巴结阴性的大肠癌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5.
郑成  陈平  戴文宇  郑祺  吴枫  叶华 《浙江医学》2016,38(5):342-34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的16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61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有19例存在脉管癌栓,脉管癌栓阳性率为11.80%(19/161)。T1b早期患者脉管癌栓阳性率高于T1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脉管癌栓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OR=6.691,P<0.05,95%CI:1.436~31.170)和淋巴结转移(OR=3.138,P<0.05,95%CI:1.293~7.615)均为早期胃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癌栓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脉管内癌栓与EGFR、c-Met和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对疾病预后影响.方法:检测EGFR、c-Met和Ki-67在88例胃癌组织,其中包括脉管内癌栓阳性者39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脉管内癌栓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脉管内癌栓阳性组中EG-FR、c-Met和Ki-67的强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脉管内癌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管内癌栓阴性患者1年、3年生存率高于同期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c-Met和Ki-67的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脉管内癌栓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生存率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2002年间诊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88例临床资料,选择性别、年龄、血型、原发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治疗方式、T分期(肠壁浸润深度)、N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癌胚抗原(CEA)、转移灶大小、转移灶数目等临床因素,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原发灶大小、T分期、N分期等为预后影响因素(按a=0.1水平),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仅治疗方式、T分期为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重要因素。所有病例总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6%、12.9%、0%。单纯外科治疗组(31.8%)、综合治疗组(45.5%)及单纯辅助治疗组(9.1%)与未治组(13.6%)比较,1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综合治疗方式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可延长患者生存期;T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T分期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胃癌病人脉管内癌栓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病人脉管内癌栓与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疾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5例胃癌病人术后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脉管内癌栓阳性者54例,阴性者321例,分析脉管内癌栓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并比较同期癌栓阳性组与阴性组病人3年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不同UICC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胃癌病人脉管内癌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皆有显著意义(χ^2=7.355-20.066,P〈0.05)。脉管内癌栓阴性病人Ⅰb+Ⅱ期、Ⅲ期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同期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0-5.632,P〈0.05)。结论脉管内癌栓是胃癌病人重要的预后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行原发灶切除患者KRAS基因突变情况,阐明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46例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原发灶切除,留取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KRAS基因突变情况,并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分析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切除和KRAS基因突变对预后的影响,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20例,突变率为43.4%,其中12密码子突变发生频率最高(95.7%)。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原发部位和肿瘤的多发转移有密切关联(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单变量分析,原发灶切除术后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4个月,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2.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4.2个月,左半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的肝、肺和多发转移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有关(P<0.05)。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6个月。结论: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患者原发灶切除术后,左半结肠癌患者及右半结肠癌患者生存时间均有延长趋势,右半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左半结肠癌患者差。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原发部位和肿瘤的多发转移有关联,转移部位影响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0.
脉管癌栓是指镜下发现肿瘤的小静脉、小动脉或小淋巴管的管壁受侵、破坏或管腔内有瘤栓,由此又可分为血管癌栓和淋巴管癌栓。目前研究表明,脉管癌栓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不良因子,其易导致肺癌发生早期复发及转移,据统计发现具有脉管癌栓的患者其无复发生存期( RFS)和总生存期( OS)均低于不具有脉管癌栓的患者,但此结果是由于血管癌栓作用还是淋巴管癌栓作用仍存在争议。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术前高分辨率CT和CEA水平可预示脉管癌栓发生的几率,其促进早期肺癌发生复发及转移的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上调、集群孤立肿瘤细胞(ITCs)的存在等有关,在行免疫组化时,建议用CD34抗体标记血管癌栓,用D2-40抗体标记淋巴管癌栓。同时建议行病理诊断时对血管癌栓和淋巴管癌栓进行鉴别,建议脉管癌栓纳入NSCLC的TNM分期中,重新评估ⅠA期具有脉管癌栓的患者是否需行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1.
丙谷胺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对大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丙谷胺治疗组(400mg,口服,3/d,n=25)和对照组(n=45),所有患者同时予化疗,随访患者术后4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果 丙谷胺组患者术后4年生存率为76.0%,较对照组(55.6%)有所提高,其术后复发转移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在DukesC和D期患者生存率及转移率可能有一定作用。大肠癌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可试行丙谷胺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2016 年6 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25 例。平均随访(38.9±13.7)个月,分为年轻组(≤35 岁)、中年组(>35~<65 岁)及老年组(≥65岁)。分析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放疗等临床资料。结果在临床分期方面,≤35 组多为Ⅱ期,Ⅳ期的比例最少,同样结果也表现在肿瘤大小方面。在放疗方面,≤35 组未接收放疗比例达到58.8%,高于中年组的41.2%以及≥65 组28.2%。在5 年总体生存率方面,≤35 组患者总体生存(90.2%)高于≥65 组(62.4%),风险比为4.877(P =0.000);同时放疗能提高年轻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其风险比为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放疗均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年轻患者预后优于老年患者,同时放疗能改善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高水平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112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根据血清LDH水平分为两组,血清LDH在正常水平或正常水平以下的为LDH低水平组,高于血清LDH正常范围为LDH高水平组。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在T分期(χ2=8.210,P=0.016)、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χ2=6.946,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LDH水平(χ2=10.312,P=0.001)、T分期(χ2=17.141,P<0.01)、M分期(χ2=11.982,P=0.001)和血清CEA(χ2=5.823,P=0.016)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LDH高水平组的1、3、5年生存率为81.5%、49.4%、42.1%;LDH低水平组为92.7%、79.4%、66.2%。多因素分析显示,LDH水平(HR=2.236,P=0.016)、T分期(HR=2.299,P=0.012)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LDH高水平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数据研究,探讨ctDNA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KRAS等基因突变在患者预后中的意义,并根据探索的结果做进一步的Meta分析,分析ctDNA检测KRAS突变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患者外周血标本,通过探索队列和验证队列,分析KRAS等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收集多个Ⅲ期临床试验中KRAS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的数据,应用Stata MP.17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KRAS突变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30例临床病例中,共有12例发现RAS突变情况,其中KRAS突变10例,是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探索队列分析显示RAS、TP53、SMAD4基因共突变患者无病生存期较短。按关键词共检索文献513篇,最终纳入6项临床试验(PETACC-3、CALGB、N0147、QUASAR2、NSABP-8、NSABP-C07),共9152例患者,其中KRAS突变患者3090(33.8%)例,野生型患者6062(6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KRAS突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较野生型患者差(合并效应值HR=1.33,95%CI: 1.11~1.59,P<0.01),提示KRAS突变患者预后可能不良。亚组分析显示,未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组KRAS突变组和KRAS野生型组预后无显著差异[I2=0%,P=0.899;DFS合并效应值HR(95%CI)为1.09(0.96~1.24),P=0.172],而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组KRAS突变组较KRAS突变组预后差[I2=23.6%,P=0.270;DFS合并效应值HR(95%CI)为1.58(1.35~1.83),P<0.001],表明是否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可能是部分异质性的来源。结论KRAS突变与较短的无病生存期相关,通过ctDNA检测结直肠癌患者KRAS等基因的突变状态,可用于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m2 3-H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 12 0例大肠癌组织中nm2 3-H1的表达。结果 nm2 3-H1在本组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6 0 83%(73/12 0 )。nm2 3-H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 ,高、中分化腺癌中nm2 3-H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 (P <0 0 5 )。nm2 3-H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预后有关 ,nm2 3-H1蛋白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 (P <0 0 0 1)。结论 nm2 3-H1基因可能是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晚期结直肠癌中医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连续病例研究方法,将影响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多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晚期结直肠癌中医治疗生存预测模型,分析中医治疗效应指标的预后作用.结果 8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5.56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瘤体大小、Karnofsky评分、体质量、主症及疼痛变化5个因素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瘤体大小、Karnofsky评分、体质量及主症变化4项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瘤体大小、Karnofsky评分、体质量及主症变化是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技术对乳腺癌癌周脉管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乳腺癌,病理提示有癌周脉管癌栓者43例(有癌栓组),无癌栓者58例(无癌栓组),对照分析两组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有癌栓组和无癌栓组比较,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肿块大、组织学分级高、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血流分级高者,容易出现癌周脉管癌栓。结论乳腺癌癌周脉管癌栓与原发瘤肿块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超声血流分级、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癌周脉管癌栓的术前评估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 年4 月-2014 年7 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80 例,记录MSI 患者和HGF 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COX 回归分析。结果 MSI 患者14 例,1、3 和5 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85.71% 和71.43% ;非MSI 患者14 例,1、3 和5 年生存率分别为92.42%、74.24% 和56.06%。HGF 阳性患者14 例,1、3 和5 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73.68% 和54.39% ;HGF 阴性患者14 例,1、3 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82.61% 和73.91%。不同大体类型、TNM 分期、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辅助化疗、MSI、HGF 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M 分期Ⅲ、Ⅳ,以及淋巴结转移、HGF 阳性是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辅助化疗和MSI 是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MSI、HGF 与大肠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中MSI 患者比非MSI 患者预后佳,而HGF 阳性患者预后较阴性患者差。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HIWI is a member of PIWI gene family and its expression is found in various tumors, indicating that it may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umor development. This study was designated to examine HIWI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 in several cancer cell lines and its prognostic value for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Totally 27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resection of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 between January 1999 and December 2002 with a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33 months were registered in the study. 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 specimens from these patients and 236 matched adjacent non-cancerous normal colorectal tissues were collected. Anti-HIWI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generated and used for evaluating HIWI protein expression. χ2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IWI expression and the other variables. Survival curves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compared by the log-rank test.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Cox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By generating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HIWI, we examined HIWI protein expression in several cancer cell lines and demonstrated positive expression of HIWI in 69 out of 270 (25.6%)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s; 15 of 236 (6.4%) matched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were also positive for HIWI.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IWI expression in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 had statistically lower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 compared with negative patients (OS: 10.4% vs. 55.5%, P=0.009; DFS: 10.4% vs. 55.1%, P=0.015). For early stage group (stages I and II),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IWI expression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OS and DFS (OS: 57.4% vs. 79.5%, P=0.014; DFS: 56.7% vs. 80.5%, P=0.010). In lymph node negative group,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IWI expression had statistically lower OS and DFS (OS: 53.0% vs. 73.5%, P=0.037; DFS: 52.2% vs. 74.6%, P=0.025).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IWI over-expression was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OS (95% CI: 1.132–2.479, P=0.010).
Conclusion  HIWI could be a potential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th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especially for those at early stages or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分析K-ras基因突变型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OLF)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经基因分析确诊为K-ras基因突变型晚期大肠癌病例,共106例。其中接受XELOX化疗者56例,接受OLF化疗者50例,并比较分析两组接受化疗后发生毒副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OLF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静脉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高于XELOX组,而腹泻的发生率XELOX组要明显高于OLF组,在口腔炎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ELOX治疗K-ras基因突变型老年晚期结肠癌具一定疗效,相对安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