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患内脏血管壁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5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在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取脾动脉、静脉和胃冠状静脉,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法分析脾动脉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结果:脾动脉的内弹力膜和中膜内弹力纤维断裂和变性。脾动脉平滑肌细胞可见萎缩、凋亡和表型改变。平滑肌细胞的胞浆内可见iNOS阳性表达。肝硬化患可见内脏静脉内膜增生,静脉壁有广泛的附壁血栓,类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平滑肌细胞肥大,静脉肌纤维明显增粗和增厚,管壁细胞外基质增加。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可合并内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病变,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中,门静脉高压、内脏高动力循环和内脏血管病变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 34例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血管和脾动静脉与 30例对照组织进行 HE染色 ,观察形态学变化 ;细胞间粘附因子 - 1(ICAM- 1)免疫组化染色并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脾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 ,内膜增厚 ,并发生玻璃样变。正常肝内外血管 ICAM- 1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 ,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血管和脾动静脉呈强阳性 ,定量分析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提示 :ICAM- 1过度表达可能是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和门脉高压肝内外血管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血管的重塑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兔颈动脉静脉桥旁路移植模型,观察不同时期静脉桥病理改变及PCNA,α-actin表达和检测细胞凋亡,探讨移植静脉重塑机制. 方法: 家兔30只,将一侧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分别游离后,行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侧侧吻合,结扎颈外静脉两吻合口外侧及颈总动脉吻合口中部,使动脉血经颈外静脉桥通过,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静脉桥行HE及弹力纤维染色,定量分析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观察PCNA,α-actin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30只家兔全部存活,静脉桥全部保持通畅;病理所见静脉桥血管壁增厚、血管内膜及中膜均明显增生,术后2~4 wk内膜增生达高峰,且厚度不均匀,中膜、内膜均有PCNA阳性表达,内膜出现α-actin阳性表达,术后1 wk血管内膜及中膜开始出现凋亡细胞,术后4 wk达高峰. 结论: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静脉血管管壁呈不均一性增厚,早期以血管内膜增生为主,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膜迁移,细胞凋亡可能参与血管桥重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猪模型,观察其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征及动脉组织的病理学特点,为进一步探讨OSAHS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12只雄性小型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n=6),模型组猪在自制低压舱内喂养6个月制备OSAHS模型,正常对照组猪在舱外正常喂养.待模型组猪出现类似OSAHS症状时,检测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取左颈动脉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观察,透射电镜观察颈动脉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成功制备OSAHS模型猪;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猪颈总动脉内径变细,内膜增厚,收缩期峰值流速(S)、阻力指数(RI)等均升高(P<0.05);光镜、电镜结果发现内弹力板不完整,中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形态不规则,胶原纤维束明显增加,部分区域弹力纤维与平滑肌的分层排列结构紊乱,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组猪颈动脉中膜弹力纤维明显增生(P<0.01).结论:应用低压舱原理成功制备OSAHS猪模型,其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结构均发生病理改变,证实OSAHS上气道压力改变对心血管动脉系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林晓忠  李松  程康林  蚁楷宏 《广东医学》2007,28(11):1741-1743
目的 在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狭窄模型的基础上,观察伊贝沙坦对成形术局部血管壁超微结构及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健康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伊贝沙坦组,术前6 d开始给药至实验结束,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术后14,28 d分批处死动物取标本,每组每批各6只.透射电镜观察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壁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测定新生内膜中Ⅲ型胶原的染色密度及VSMC增殖情况.结果 伊贝沙坦组病变程度较轻,平滑肌细胞增生受到抑制,周围较少胶原纤维分布,其Ⅲ型胶原表达降低,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可见外膜成纤维细胞向中膜迁移及已迁入内膜的肌成纤维细胞;周围大量胶原,呈分泌状态,而伊贝沙坦组则未发现此现象.伊贝沙坦组PCNA阳性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结论 伊贝沙坦具有抑制球囊损伤后Ⅲ型胶原表达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及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标本,每组每批各6只.透射电镜观察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壁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测定新生内膜中Ⅲ型胶原的染色密度及VSMC增殖情况.结果 伊贝沙坦组病变程度较轻,平滑肌细胞增生受到抑制,周围较少胶原纤维分布,其Ⅲ型胶原表达降低,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可见外膜 纤雏细胞向中膜迁移及已迁入内膜的肌成纤维细胞;周围大量胶原,呈分泌状态,而伊贝沙坦组则未发现此现象.伊贝沙坦组PCNA阳性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结论 伊贝沙坦具有抑制球囊损伤后Ⅲ型胶原表达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及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标本,每组每批各6只.透射电镜观察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壁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测定新生内膜中Ⅲ型胶原的染色密度及VSMC增殖情况.结果 伊贝沙坦组病变程度较轻,平滑肌  相似文献   

6.
成人和3种成体哺乳动物血管组织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成人、犬、大鼠和家兔大中血管壁组织结构及其演化关系,探讨血管的组织动力学过程.方法:5例成人尸检大动脉和中动脉标本、5只家犬主动脉和股动脉标本、12只大鼠大动脉至髂动脉标本、3只家兔大动脉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正常成人与成体犬、大鼠、家兔大中血管壁一般包括内膜、中膜、外膜和鞘膜4层.血管内膜内皮表面可见成血-血管干细胞归巢和内化与血液沉积物及其表面内皮化;内膜与中膜之间可见内膜细胞与膜平滑肌细胞演化序列;中膜与外膜之间可见平滑肌退变序列;外膜外有神经源的鞘膜.植物神经末端可演化形成滋养血管.结论:正常成人、犬、大鼠和家兔大中血管壁主要由归巢和沉积方式来源于成血-血管干细胞形成的内膜细胞演化而成,内膜细胞演化形成中膜平滑肌,平滑肌退化而成外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龄大鼠血管钙化的发生情况,以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eocalcin,OC)在高龄大鼠动脉血管壁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只20月龄的SD大鼠为实验组,20只3月龄的SD大鼠为对照组,取大鼠的主动脉条、心脏和肾组织备检。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Von Kossa染色判断钙盐沉积程度,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血管壁OPN、OC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中膜层厚度增加,弹力板断裂,血管纤维化程度增高;对照组大鼠血管内膜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弹力板完整。实验组大鼠的大动脉和微小动脉内均可见钙盐沉积,对照组动脉未见钙盐沉积。实验组大鼠血管壁OPN、OC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血管中膜钙化可能是血管老化的病理表现,血管钙化的形成可能与骨形成相关蛋白OPN和OC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猪胰弹性酶快速诱导建立兔囊状动脉瘤模型的形态学改变和早期病理学变化,探讨动脉瘤的创伤修复机制,为动脉瘤的治疗寻找新的切入点。方法:应用猪胰弹性酶消化兔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建立动脉瘤模型,3 d、7 d、21 d灌注取出动脉瘤组织,采用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脑血管造影技术研究该模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结果:病理学观察发现动脉瘤顶部均有红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消失,瘤壁完全缺失弹力层,载瘤动脉的弹力层在动脉瘤颈部突然消失,动脉瘤内膜逐渐增生,但仍缺乏弹力层,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内膜VonWillebrand因子(vWF)染色阴性。对照组动物均形成动脉残端,动脉残腔内无或少量血栓,血管壁结构完整。造影显示21 d动脉瘤长径(6.40±1.62)mm,宽径(4.41±1.15)mm,瘤颈宽(5.30±2.51)mm,载瘤动脉直径(3.99±1.59)mm。结论:通过简单外科手术方法结合弹力酶消化局部血管壁,可以建立病理学和形态学上与人颅内动脉瘤相似的动脉瘤模型。动脉瘤模型早期存在一定的自身修复机制,内膜逐渐增生,以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为主,未见弹力纤维和内皮细胞增生修复。  相似文献   

9.
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研究再狭窄的发生规律及病理机制。方法:模拟临床PTCA过程,造成大鼠颈动脉扩张损伤,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观测术后不同时相点内膜、中膜的增生以及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应用透射电镜对术后不同时期血管壁的超微结构、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状态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损伤后动脉壁新生内膜于术后14~28天增厚达高峰;损伤动脉壁细胞大量增殖,中膜、内膜增殖指数分别于术后4天、9天达到峰值;增生动脉壁内膜及中膜的大部分细胞α-actin染色阳性, 而CD68染色阴性;损伤早期平滑肌细胞胞浆中肌丝成分明显减少,细胞器明显增多。结论:损伤动脉因新内膜过度增生导致管腔狭窄。VSMC的转型、增殖、迁移和分泌胞外基质是动脉过度增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对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众多心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病理生理环节。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 ,其主要特征为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 ,中膜增厚 ;非肌型动脉及部分肌型动脉肌化 ,形成肌型动脉以及血管壁中细胞外基质增多。迄今为止 ,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首先 ,低氧可直接促进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其次 ,低氧刺激使肺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 ,破坏了内皮的屏障作用 ,使血液中的丝裂原进入血管壁 ,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外周血管的异常肌化。最后 ,内皮细胞和肺组织…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症患者内脏血管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在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取脾动脉、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脾动脉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以研究门脉高压症和门脉高压性血管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①脾动脉壁的内弹性膜和弹力纤维断裂和变性,平滑肌细胞萎缩、凋亡和表型改变,平滑肌细胞iNOS呈阳性表达,其活性较非肝硬变患者明显提高(P<0.01)。②胃冠状静脉和脾静脉壁内膜增生,形成新内膜,广泛的附壁血栓形成,有类粥样硬化样斑块,伴有平滑肌细胞肥大。静脉的中膜平滑肌纤维明显增粗、变厚,伴细胞外基质聚积。提示:门脉高压症时合并有内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病变。门脉高压症、内脏高动力循环和内脏血管病变在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猪肝门静脉几何形态和结构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猪肝门静脉的几何形态、组织学特征及其显微结构成分的相对含量与力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取 12例 4~ 6月龄新鲜猪肝门静脉 ,测量其长度、管径、壁厚、腔面积及管壁面积。并制作组织切片 ,分别作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平滑肌染色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猪肝门静脉壁中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的相对含量。结果 :猪肝门静脉的长度、管径、壁厚、腔面积及管壁截面积分别为 (5 .6 2± 0 .4 8)cm、(1.17± 0 .0 8)cm、(0 .5 4±0 .0 5 )mm、(98.11± 13.38)mm2 、(9.81± 1.5 2 )mm2 。光镜观察猪肝门静脉壁分内、中、外膜三层 ,中膜有 2~ 4层环形平滑肌 ,外膜有大量纵行平滑肌束 ,各层膜中均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存在。管壁中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的相对含量分别为 (6 .33± 2 .5 6 ) %、(7.90± 1.89) %、(2 8.74± 4 .5 4 ) %。结论 :猪肝门静脉壁具有与人相似的的组织学结构 ,测量其几何形态和管壁显微结构成份的相对含量 ,可为猪→人异种肝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徐心  黎一鸣  周娟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050-1052
目的:探讨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肝脏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浓度的变化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应用微电磁流量计测定肝硬化时肝动脉血流量(HABV)、肝动脉脉搏(PI)、肝动脉平均峰值(HAI)。应用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iNOSmRNA和ET-1mRNA的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肝组织和门静脉血液中NO含量。放免法测定门静脉血中ET-1浓度。结果:肝硬化组肝组织中iNOSmRNA和ET-1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正常组大鼠肝组织NO、门静脉血中NO和ET-1浓度都很低,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组显著升高(P<0.05)。肝硬化门脉高压组肝动脉HABV、PI、HAI呈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肝脏微循环中扩血管物质NO和缩血管物质ET-1浓度的比值改变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可能与门静脉系统高动力血流状态,血管渗透性增加等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肝动脉血流量增加,一方面促进NO/ET-1比值的失衡,另一方面通过肝动脉缓冲作用,导致肝内门静脉循环受阻。  相似文献   

14.
肝动脉联合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23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梅  李亭 《四川医学》2014,(1):113-115
目的 评价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我院临床和(或)活检明确诊断、行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23例,术后通过观察瘤体大小、碘油沉积、正常肝组织代偿情况及甲胎蛋白水平等指标及随访生存率来评价疗效.结果 23例中14例介入治疗后瘤体缩小,其中缩小〉50%有8例,5例无明显变化,4例增大.11例碘油沉积〉50%,其中充填致密者6例.介入术后所有患者正常肝组织有代偿性增大,4例患者术后择期行二期手术切除.16例介入术后AFP有不同程度下降,9例降至正常.电话随访23例患者6个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73.9%、39.1%、17.4%.结论 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改善肝功能,并有利于肿瘤进行二期切除,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患者及慢性肝炎患者门静脉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20例肝硬化组,20例慢性肝炎组及1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门静脉血及外周静脉血浆中iNOS活力。结果:在慢性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与外周血中iNOS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且门静脉血iNOS活力升高更为明显。结论:iNOS/NO体系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保持血管舒张状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血清学标志物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HVPG)将5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HVPG<12 mmHg (1 mmHg=0.133 kPa)和HVPG≥12 mmHg两组。对血常规、肝功能、出凝血功能、Child-pugh评分(Child-pugh score, CPS)及肝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包括肝动脉到达时间(hepatic artery arrival time, HAAT)、肝静脉到达时间(hepatic vein arrival time, HVAT)、门静脉到达时间(portal vein arrival time, PVAT)、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hepatic artery to hepatic vein arrive transmit time, 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ortal vein to hepatic vein arrive transmit time, PV-HVTT), 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以诊断门静脉高压的无创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诊断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并确定界值。结果 建立诊断模型Y=-0.217×PV-HVTT+1.526×CPS-7.097。当模型的预测概率值≥0.631时,其判断HVPG≥12 mmHg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结论 由PV-HVTT和CPS建立的无创诊断模型对评估门静脉高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 fatal complica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anastomotic embolization of the hepatic artery.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portal venous arterialization (PVA) i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hepatic arterial blood flow.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VA on rats with acute occlusion of hepatic artery.
Methods Rat PVA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1 (control group), Group 2 (jaundice group), Group 3 (bile duct recanalization group), and Group 4 (portal vein arterilization group). Recanalization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and PVA were performed 5 days after bile duct ligation in the rats. The influence of the PVA on general conditions, hepatic changes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ortal vein pressure and hepatic micrangium were observed for one month.
Results Five days after 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 the serum bilirubin, transamin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group 1,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1). These rats then underwent bile duct recanalization and PVA. After a month, the liver functions and microscopic structures completely returned to normal and, compared with group 1,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rtal vein pressure (P 〉0.05). Vascular casting samples showed that hepatic sinusoids were slightly thicker and more filled than normal ones and although they had some deformations, the hepatic sinusoids were still distributed around the central vein in radial form.
Conclusion Within a month after operation, bile duct recanalization and PVA do not show obvious adverse effects on liver hemodynamics and hepatic micrangium, and the liver function and microscopic structure can return to normal.  相似文献   

18.
我们报道一例79岁女性肝硬化患者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大量腹水,肝动脉门静脉瘘通过CT检查发现.治疗过程中患者又发生了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CT确诊),患者最后死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量出血.肝硬化患者同时发生肝动脉门静脉瘘和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实属罕见,同时回顾文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