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和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6年6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IST22例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中,恶性18例,交界性4例;CD117阳性21例(占96.2%)。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内死于复发2例,3例术后未满1年仍健在;术后1年5例、术后2年3例、术后3年4例、术后4年2例,术后5年2例,术后6年1例,现均健在。结论GIST术前不易确诊,确诊仍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外科治疗是治疗GIST的最佳方法。肿瘤完全切除可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 总结了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常见的不良反应与护理对策。对40例口服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分析,并给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措施,及合理的饮食调整和必要的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药物治疗过程中带来的各种不适,保证伊马替尼到达最优化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胃肠间质瘤格列卫治疗前后的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对放疗和化疗有效率很低,主要依赖手术。格列卫的问世,使GIST的治疗和预后明显改观。结合我院格列卫治疗GIST1例,探讨其病理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36名GIST患者,总结GIST的诊治结果。结果3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肿瘤位于胃17例,小肠9例,结直肠10例。19例完整切除,6例姑息切除,1例仅行活检术;联合脏器切除6例。结论GIST是一类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多变。手术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配合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放射影像、免疫组化、内镜技术、手术技巧等的发展,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其是一种起源于消化道间质细胞Cajal细胞的胃肠道间叶组织的非典型分化肿瘤,与原癌基因c-kit、PDGFRα突变密切相关,免疫组化中常以CD117、CD34等标记物阳性为代表.目前治疗上,以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内镜辅助下切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TKIs)等药物的使用为辅.本文从GISTs的病理特点、外科手术治疗、内镜辅助诊疗、药物化疗等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126,自引:3,他引:126  
近年来 ,由于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证实了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并不是平滑肌的肿瘤 ,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肿瘤 (stromaltumor)。目前大量研究证明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 ,GIST)远比平滑肌肿瘤多见。鉴于目前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如(1)以往诊断的平滑肌瘤是否都是间质瘤 ;(2 )日常工作中如何掌握间质瘤的诊断标准 ,没有免疫组化和其他手段仅靠HE能否做出明确诊断 ;(3)间质瘤的良…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肉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源(结缔组织)性肿瘤,可能来自中胚层的卡哈尔间质细胞.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该肿瘤由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 ,80 %~ 10 0 %表达CD117(KIT)。GIST主要发生于老年人 ,常见部位有胃 (6 0 %~ 70 % )、小肠 (2 0 %~ 30 % )、结肠和直肠 (5 % )及食管 (<5 % )。该肿瘤可不同程度的表达CD34、SMA、S 10 0 ;并可见KIT基因 11号外显子的活跃突变。该肿瘤有良恶性。诊断GIST需除外真正的平滑肌肿瘤、神经纤维瘤及自主神经瘤。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当今肿瘤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已被公认为是一个明确的病种。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已有大量的报道,现在此稍作总结。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质肿瘤,作为一组独立的疾病,既特殊又常见,在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多数间叶性肿瘤应该是GIST,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不常见,雪旺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更少,颗粒细胞瘤、血管肉瘤等则十分罕见。GIST无论在形态、免疫表型、遗传特征上都有不同于平滑肌瘤及雪旺瘤的特征。其诊断标准为形态学上似平滑肌或神经的梭形细胞和上皮样肿瘤,经免疫组化和/或电镜检查,c-kit/CD117阳性或c-kit/CD117阴性而CD34阳性,且伴平滑肌分化或神经分化或双向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18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切除5例(27.78%),联合器官切除3例(16.67%)。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全组病例均做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所有病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均证实为胃间质瘤。低度恶性8例(44.44%),中高度恶性10例(55.56%)。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以便血、腹痛和腹部不适、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手术切除是治愈的唯一方法。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是诊断胃间质瘤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8例GIST的超声表现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良性和交界性间质瘤19例,恶性间质瘤39例。超声检查漏诊8例,检出50例,其中27例诊断为GIST。在GIST的超声表现中,恶性病变的大小、内部回声、轮廓有无分叶与良性病变有显著差别(P<0.01),而肿瘤边缘与边界、彩色血流丰富程度在良、恶性病变间无明显差别(P>0.01)。结论经腹超声有助于GIST的检出。肿瘤较大、回声不均、分叶生长是提示恶性间质瘤的重要超声征象。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胃肠道间质瘤金行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210002)1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的概念GIST是一个有争议的肿瘤。GIST发生于胃肠肌壁,为一种不成熟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增殖[1]。M...  相似文献   

14.
5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概念和诊断标准。方法在光镜观察胃肠道非上皮性梭形细胞肿瘤的基础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imentin、CD34、actin和S-100。结果1988~1997年10年间共有消化道原发的非上皮性肿瘤121例,其中GISTs58例,占47.9%。GISTs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vimentin阳性,CD34阳性,少部分病例可以表现灶性或个别细胞actin和/或S-100阳性。HE染色与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难以鉴别,须依靠免疫组化染色。本组研究按Lewin提出的标准判断GIST的良恶性,结果为良性GIST23例,潜在恶性GIST8例,恶性GIST27例。经初步观察,此标准是可行的。结论GISTs是胃肠道的最常见非上皮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根据其免疫组化特征可与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2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2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22例,其中11例位于胃,7例位于小肠,2例位于盲肠,1例位于结肠脾曲,1例位于小肠肠系膜。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9/22)、腹部包块(6/22)、腹痛(4/22)、贫血(3/22)手术前确诊1例。22例均行手术治疗。恶性7例,良性11例,交界性4例。随访2-66个月,死亡2例,1例死于腹腔广泛转移,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是明确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宜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16.
蔡文珍  杜岗  林强 《护理研究》2014,(17):2102-2103
[目的]总结口服苹果酸舒尼替尼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护理对策,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使用该药的肿瘤病人搜集ADR信息,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苹果酸舒尼替尼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中消化道系统ADR最常见,发生率较高,但程度均较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后均可耐受,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舒尼替尼的护理涉及临床、药理、心理等多学科专业,只有熟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才能为胃肠道间质瘤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充分了解苹果酸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情况与掌握其防治措施对于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蔡文珍  杜岗  林强 《护理研究》2014,(6):2102-2103
[目的]总结口服苹果酸舒尼替尼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护理对策,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使用该药的肿瘤病人搜集 ADR信息,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苹果酸舒尼替尼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中消化道系统 ADR最常见,发生率较高,但程度均较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后均可耐受,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舒尼替尼的护理涉及临床、药理、心理等多学科专业,只有熟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才能为胃肠道间质瘤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充分了解苹果酸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情况与掌握其防治措施对于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于胃17例,小肠7例,结肠2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者8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8例,肿块内有钙化者5例,边缘清晰者19例。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区明显强化,CT增值在20~6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其中良性5例,恶性21例。免疫组化26例均显示CD34阳性。依据肿瘤的肉眼病理结构差别,将其CT表现形式概分为实体型、小灶坏死型、大灶坏死囊变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预测良恶性和估计预后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9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2003年至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29例做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15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14例,小肠8例,结肠4例,肠系膜2例,食管1例.29例GIST中,良性7例,肿瘤直径<5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均匀性轻中度强化;恶性22例,肿块直径≥5 cm 18例,肿瘤有分叶8例,19例瘤体密度不均匀,肿瘤实体部分强化明显,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14例.本组CT检查定位准确率为89.7%(26/29),定性准确率86.2%(25/29).结论 CT对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定性准确度均较高,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恶性GIST患者的临床和组织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免疫组化染色CD34、CD117、血清蛋白和血清单克隆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恶性GIST原发肿瘤部位主要为胃贲门、小肠和大肠:主要症状和体征有腹痛、腹部肿块、贫血和黑便。结论 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有价植的诊断依据,恶性GIST的最后诊断需靠病理切片;该病预后较差,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提高疗效需要综合治疗。对于复发或转移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寻找新的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