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健康人、120例电灼术治疗前的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检测后对所有患者均行电灼术消除疣体并于3个月后复查相同检测项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尖锐湿疣患者在电灼术治疗前外周血中CD^3+(62.81±9.21)%、CD0+细胞(31.72±8.29)%、CD^4+/CD^8+比值(1.22±0.63)及NK细胞活性降低(15.57±1.62%)(P〈0.05);而CD^8+细胞增高(30.53±8.34)%(P〈0.05)。应用电灼术消除疣体后3个月,复发46例,未复发74例。与未复发组相比,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组CD^4+细胞(29.86±6.3)%、CD^4+/CD^8+比值(0.87±0.67)及NK细胞活性降低(14.01±2.33)%(P〈0.05),CD^8+细胞升高(32.85±8.2)%(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提示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了解其抑制情况及程度,将对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评估、预防复发及免疫调节剂的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尖锐湿疣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于我院确诊并治愈的尖锐湿疣患者200例,随访3个月,未复发者71例归为对照组,复发者129例归为实验组,另外选取无尖锐湿疣病史的健康就诊者30例归为健康组,测定三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以及补体C3、C4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外周血中CD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D4+、CD8+水平及CD4+/CD8+T细胞比值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低于健康组(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各组IgA、IgM、IgG水平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低于健康组(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补体:各组C3、C4水平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健康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尖锐湿疣治愈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低于健康者,尖锐湿疣复发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低于未复发患者,说明尖锐湿疣的复发可能与人体免疫系统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结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上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0例,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术前均抽取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术后每3个月抽取外周血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1次。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有效增加结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增强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20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电灼治疗,试验组电灼后加用大蒜素。治疗前后均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尖锐湿疣患者与正常人T细胞亚群比较,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高(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1);而NK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升高,CD8+细胞降低、(P<0.05)。随访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蒜素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可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甘草泻心汤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检测31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中药治疗后,CD3+细胞数量、CD4+细胞数量、CD4+/CD8+比值均升高,CD8+细胞数量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甘草泻心汤能改善RA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CD 3、CD 4、CD 4/CD 8、CD16 56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 8则明显升高(P<0.05,P<0.01);②急性白血病患者CD 3、CD 4、CD 4/CD 8、CD 16 56明显低于其他恶性血液病患者(P<0.05,P<0.01);③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治疗无效者比较,CD 3、CD 4、CD 4/CD 8及CD 16 56明显升高,CD 8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受抑,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有助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功能联合监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生发展及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以52名正常献血员为对照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97例NHL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组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而CD8细胞数、NK细胞数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联合监测对NHL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制订、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维A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离子组CA患者只进行电离子手术,电离子+异维A酸组CA患者进行电离子手术去除皮损,术后口服异维A酸胶丸10mg。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结果经过分析,电离子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1个月后,而电离子+异维A酸组与治疗前相比,其CD4T细胞百分比升高,CD8+T细胞百分比下降,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其与电离子组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异维A酸对CA患者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有调节作用,其对升高CD4+/CD8+比值,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75例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其差异及意义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慢性乙肝患者、携带者及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计数减少,并且随病情的进展逐渐降低.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主要为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的减少.  相似文献   

11.
壮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辅助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的关系以及壮督方对AS患者T辅助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对A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T辅助淋巴细胞进行分析。结果:AS患者外周血中以,Th1型细胞为主,AS患者组外周血中,Th1细胞比正常组明显升高,AS患者外周血中Th1,Th2水平与炎症活动指标ESR、CR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经用壮督方治疗6个月后AS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数下降而Th2细胞数上升。结论:经壮督方治疗后,AS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有下降趋势、Th2细胞有上升趋势,壮督方对AS患者T辅助细胞亚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T淋巴细胞亚群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外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AU),通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判断bFGF治疗RAU的效果。方法选择138例RAU患者,外用bFGF治疗,利用疗效判断标准判断bFGF治疗RAU的效果,细胞流式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并与120例健康者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对照分析。结果 bFGF治疗RAU后显效72例,占52.17%,有效53例,占38.41%,无效13例,占2.17%。有效率为90.58%治疗前RAV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人比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后显效、有效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健康人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患者与健康人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显效、有效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无效患者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RAU患者血T淋巴细胞亚群有异常的变化,说明RAU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bFGF外用治疗RAU效果比较理想,T淋巴细胞亚群用作判断bFGF治疗RAU的效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T细胞亚群的调节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者和60例CA患者(BCG—PSN组40例和病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并对BCG—PSN治疗CA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治疗前CA患者外周血CD3^+T、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BCG—PSN组患者外周血CD3^+T、CD4^+T细胞百分率于治疗后显著升高(P〈0.001),CD^+T4/CD8^+T细胞恢复平衡;病例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百分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观察证实BCG—PSN能够显著提高CA临床治愈率,降低CA的复发率。结论:CA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BCG—PSN可使CA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比例而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14.
方华 《海峡药学》2009,21(10):108-109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春季结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40例典型春季结膜炎(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0.5-1.0mg肌注,隔日1次,连用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浆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血浆IgE水平和EOS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BCG-PSN治疗2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增加;血浆IgE水平和EOS细胞数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经过BCG-PSN治疗2个月后,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为32,6,2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春季结膜炎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BCG-PSN能通过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改善T细胞的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反应,从而减少和控制春季结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初发AML患者、32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发AML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细胞、CD4+/CD8+比值、DNT细胞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5);CD3+细胞、CD8+细胞变化不显著(P>0.05)。复治CR组与对照组比较,NK细胞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发AML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变化明显,而治疗缓解后淋巴亚群基本恢复正常,说明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ML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田柳 《中国药业》2014,(23):15-17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FX)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并接受IFX治疗的2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时期2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入组第0,2,6周分别接受IFX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5 mg/kg,第14周维持治疗1次。治疗前后采用Mayo评分、简化CD活动指数(CDAI)评分及内镜下CD严重度指数(CDEIS)评分对观察组治疗疗效进行评估。采集观察组治疗前1 d、治疗14周后及对照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样本,检测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ayo评分、CDAI评分及CDE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IFX治疗前,观察组中16例临床治疗有效患者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余7例治疗无效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总B淋巴细胞比例未见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UC的发病明显相关,IFX治疗U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HBV DNA阳性慢性HBV携带者(ASC)随机分成健脾益气方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组(B组)各3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n=18)进行比较;ASC治疗24周后再次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脾益气方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常规治疗组治疗24周后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携带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健脾益气方能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合并文拉法辛对抑郁症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对20例柴胡疏肝散合并文拉法辛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研究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浓度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达的百分率,并与21例文拉法辛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达的百分率治疗前、后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对照组经4周的治疗,CD3+、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血清CD8+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5)。研究组4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少。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改善抑郁症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组织或细胞病理证实的35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采集全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标本,三色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35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3例,稳定13例,进展9例,疾病控制率为74.2%.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微.治疗后T淋巴细胞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频电针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女性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电针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高频电针治疗,同时口服匹多莫德,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照组采用高频电针治疗。两组均观察6个月内皮损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复发率22%,对照组复发率5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D4+、CD4+/CD8+均增高。结论高频电针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好,可能机制是提高了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