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国内各血站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各血站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血液供给和血液质量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血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聪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2041-2042
为保证临床医疗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加强血站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和管理,卫生部于2006年3月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嘲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其颁布实施为我国血站建立质量管理理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逐步认识,人们对输血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安全输血”成了血站人追求的更高目标。血液检测是保障血液质量、安全输血的核心,要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必须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而在检验前准确、规范的采集处理标本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2006年新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新法规)也相继颁布实施,新法规的实施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落实《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强化血液安全,保障临床用血的需要和用血安全,笔者对2004/2008年郑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作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文  赵晓华  李锦 《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0):801-803
采供血机构通过加大质量管理力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输血安全性得到了提高。2005-2006年卫生部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了血液中心的职责,细化了血站进行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相应的标准。我们根据近几年本省和国内开展相应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一个办法,两个规范”),本站自2006年12月开始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2000)、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以下简称三体系)的认证工作,于2007年7月通过认证,至此,建立起以实施三体系管理一体化、实行管理目标综合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梅毒血清学试验是血液质量检测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按照新的《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从2006年3月1日起,献血者的血液采用ELISA和TURST方法同时进行检测,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笔者对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3~2009年广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广西采供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广西血液质量监测中心不断加强全区采供血机构监管,通过不定期督查和全区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等措施,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为了解广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和趋势,探讨减少血液浪费对策,笔者对2003-2009年7年间广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液安全为生命所系,性命相托.为保证血液质量,各级血站依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QMS),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和记录[1].  相似文献   

10.
胡学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620-3620
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国家不断强化血站规范化建设,加大质量管理力度。2006年,卫生部颁发了《血站质星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要求血站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质量管理的建立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献血、用血安全,卫生部相继下发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规范了与血站特点相适应、针对性更强的血站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各地血站依据“规范”要求纷纷建立或改进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按规定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好坏、运行情况如何,除认真、规范的实施外,还要靠有效的内部评审(内审、管理评审)来监控、验证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均要求血站建立对有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危险行为的献血者献血后的报告工作程序、献血屏蔽和淘汰制度。目前,国内血  相似文献   

13.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引入了“批”的概念,要求血站建立实施血液的隔离程序和合格血液的放行程序,对每批血液中所有不合格血液进行清查并安全处置后,才能放行合格血液。这对血液的隔离与放行过程影响较大,但也在血站行业界内引起了对“批”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我们按照《规范》要求,结合多年血液管理的经验和本省的具体情况,仔细审核并重新设计了血液隔离与放行过程,本省多家血站应用信息管理软件、粘贴合格血液标签等手段运行这一方案后,普遍认为其符合《规范》要求又高效、顺畅。现将设计思路和实际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晋保 《护理研究》2010,(4):1105-1106
世界卫生组织(WHO)血液安全策略之一就是尽量发展自愿无偿的固定(定期)献血者,换言之:血液采自重复献血者其安全性远远高出新招募的献血者。在献血者献血全过程中强化血站护理质量管理,建立血站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对保留献血者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实施血站质量档案管理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采供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对血站质量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质量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也全方位地反映了采供血机构整体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的要求,采供血机构应建立、实施档案管理程序,保存从献血者筛选、登记到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发放和运输整个过程的记录至少10年。现将本中心如何建立和实施血站质量档案管理程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更新理念,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实现血站质量管理新跨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2005年11月—2006年5月,国家卫生部相继发布了《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4个文件,这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表明我国血液管理的法规体系日趋完善,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具体贯彻实施。作为亲历者,我们就《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定背景、制定过程及主要特点作一介绍,并就如何贯彻实施《规范》的关键,提出一己之见,希望对同仁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贯彻实施《规范》有所裨益。1《规范》的制定背景1.1药品GMP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进行严格的血液感染指标检测,是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保证血液质量根本和唯一的方法.本文对黔南州中心血站2006~2010年的血液感染指标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实施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者满意度调查是血站了解献血者需求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调查可以了解血站提供的服务与献血者心理预期的相符程度,从而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以更好地改进,达到让献血者满意的目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3.15中规定:“血站建立并持续完善献血者跟踪和回访服务制度,实施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程序、献血者投诉、反馈处理程序,确保献血服务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曲靖市中心血站是云南省曲靖市唯一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担负着全市九县(市)的采供血任务,年采供血量5~7吨,占全省年供血总量的1/5。为保证输血安全,确保血液质量,每献一次血,必须按《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之规定经过初检、复检,而且初检、复检须分别由不同技术人员用不同厂家试剂检测,检测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五项传染性标志物。为了解我市献血者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笔者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发布,建立符合国家规定的、有效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长期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是血站当前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关系到血站的进一步发展。本中心研发的《血站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简称QMIS),是以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为依据,按照GB/T1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GMP的总体框架,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研发成功的用于协助各级血站快速、省时省力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分析体系运行的信息系统,可确保血站采供血活动符合法规和行业标准,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权益,全面提高血站的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