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制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并探讨其使用效果。方法将132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均按照常规置入胃管,对照组用胶布固定,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的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胃管。结果两组胃管置入时间及胃管脱出率、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使用简便安全,固定牢固,适用于医院、社区及家庭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临床很多患者因为疾病需要长期或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往往会因为担心管路牵拉、滑脱,尿液逆留而不敢下床活动,致引流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各种并发症。鉴此,2006年9月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随身可调式尿液引流袋固定装置,经过102例患者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1.1材料市售棉布、纽扣(直径1cm),尼龙粘扣(粘扣)。1.2制作随身可调式尿液引流袋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3.
临床很多患者因为疾病需要长期或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往往会因为担心管路牵拉、滑脱,尿液逆留而不敢下床活动,致引流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江燕  喻芹  吴艳 《护理学杂志》2006,21(9):62-63
为妥善固定胃管和氧管,设计制作胃管氧管双固定器并应用于86例患者,均未发生胃管脱出及唇部皮肤破损情况。该固定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江燕  喻芹  吴艳 《护理学杂志》2006,21(18):62-63
为妥善固定胃管和氧管,设计制作胃管氧管双固定器并应用于86例患者,均未发生胃管脱出及唇部皮肤破损情况.该固定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套管过去常采用绷带或布带固定,固定带易被汗液或分泌液污染;一次性气管套管虽配有化纤带,但吸湿透气性差,遇热易变形,给护理带来不便.鉴此,我科2008年5月以来,采用输液管、止血带等制作气管套管固定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雾化吸入疗法是稀释痰液、抗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反复多次行雾化吸入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配合的婴幼患儿,呼吸道疾患及口腔疾病术后患者。使用超声波雾化器时,需人工持雾化管操作15~20min,费时、费力,为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便于患者治疗,笔者设计了雾化管固定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留置胃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采用在鼻翼两侧及面颊部用胶布固定胃管,因胶布与皮肤之间有缝隙,固定效果不理想^[1]。我科曾将棉绳线在胃管上打一死结,然后挂于耳廓上固定。该法虽然固定牢靠,但不能随意调节胃管长度,且棉绳线易吸汗,不易清洁,加上棉绳线固定时多处打结,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9.
胃管置入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是鼻饲法和胃肠减压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胃管插入以后,常规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在临床使用中.由于胃管较粗、较硬,患者面颊部出汗、皮脂腺分泌等原因.导致胃管容易滑脱:同时由于固定时产生的压力和对胃管的牵拉.使鼻腔粘膜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易于造成鼻腔粘膜损伤、出血。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对胃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耳挂式胃管固定器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置胃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采用在鼻翼两侧及面颊部用胶布固定胃管,因胶布与皮肤之间有缝隙,固定效果不理想[1].我科曾将棉绳线在胃管上打一死结,然后挂于耳廓上固定.该法虽然固定牢靠,但不能随意调节胃管长度,且棉绳线易吸汗,不易清洁,加上棉绳线固定时多处打结,影响美观.2006年我科利用一般医疗材料,将固定器和耳挂作了再次改进,固定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固定胃管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0例在普外科住院的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用市售硅胶活动蝶形夹和小松紧带固定胃管;对照组48例用胶布交叉固定胃管。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胃管脱落及皮肤过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活动蝶形夹固定胃管法固定胃管牢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孔导管在经皮颈椎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男性1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5±14.7岁,按照Anderson-D′Alonzo分型,17例为Ⅱ型,5例为浅Ⅲ型。骨折端无移位6例,移位小于5mm 10例,移位大于5mm 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颈椎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且因术中初始置入的导针位置不满意而采用双孔导管调整。分析该技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枢椎齿状突导针经过采用双孔导管后均调整成功并置入螺钉,手术时间35±12min,出血20ml。20例骨折获得基本解剖复位,2例仍有小于3mm移位。术中和术后无明显技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螺钉位置正确。平均随访16.7个月,无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21例获得骨融合,1例纤维连接,无需佩戴颈围和二次手术,随访中无螺钉松动、脱出或断裂发生。结论:采用双孔导管调整并置入导针,具有操作容易、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减少了术者和患者的放射线暴露,保证了齿状突螺钉处于正确位置。  相似文献   

13.
14.
T Stuhler  A Heise 《Der Chirurg》1979,50(10):661-662
  相似文献   

15.
16.
Endoscopic brow-lift is the method of upper face rejuvenation preferred by facial plastic surgeons and patients alike. The technique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scrutiny regarding methods of fixation. Many techniques have been described, including external bolster dressings, tissue adhesives, Kirschner-wire fixation, cortical tunnels and troughs, and permanent or temporary screw and plate fixation. Many of these techniques are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alopecia, poor reliability, possible intracranial complications, and palpable hardware. Thus, the search for a safe, effective, reliable, and straightforward procedure continues. We describe our experience with an easy-to-insert bioabsorbable device that is fixed to the calvaria and provides multipoint fixation to the soft tissue.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