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G Vu et C.Y,Vu),首载于<滇南本草>,系石竹科金铁锁属植物,是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之一.目的:深入探讨金铁锁水煎浸膏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痛的镇痛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以福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作为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疼痛模型基础上,采用金铁锁水煎浸膏(大、中、小剂量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阳性对照组和西药阳性对照组治疗,并检测其痛阈、皮肤肿胀度和疼痛级别等的变化.结果:金铁锁水煎浸膏对实验性RA关节痛具有显著的镇痛效应,金铁锁水煎浸膏明显提高痛阈、降低血清NO/NOS等.对深入研究金铁锁的镇痛机理以及镇痛作用规律,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铁锁对实验性RA小鼠痛阈及血清NO/NOS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G Wu et C.Y.Wu),首载于《滇南本草》,系石竹科金铁锁属植物,是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之一。目的:深入探讨金铁锁水煎浸膏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痛的镇痛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以福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作为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疼痛模型基础上,采用金铁锁水煎浸膏(大、中、小剂量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阳性对照组和西药阳性对照组治疗,并检测其痛阈、皮肤肿胀度和疼痛级别等的变化。结果:金铁锁水煎浸膏对实验性RA关节痛具有显著的镇痛效应,金铁锁水煎浸膏明显提高痛阈、降低血清NO/N0S等。对深入研究金铁锁的镇痛机理以及镇痛作用规律.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实验性RA大鼠痛阈及脑干NO/NOS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针对刺对慢性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以福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制作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慢性痛模型,电针选取“太溪”和“足三里”,检测其痛阈,脑干NO,NOS的变化,结果和结论 电针明显提高实验性RA大鼠痛阈,降低疼痛级别,具有明显的后效应;电针明显降低脑组织内的NO含量,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野生和栽培金铁锁的镇痛效果及其具镇痛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提取分离获得野生和栽培金铁锁根部不同极性的化合物,运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研究其对小鼠疼痛的抑制效果.结果: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的金铁锁,其浸膏的镇痛效果相似,均含有高活性的镇痛成分.从化学刺激致痛的抑制效果来看,栽培与野生金铁锁活性成分均存在于正丁醇(扭体抑制率分别为99.1% ±3.0%和100.0%±0.0%)、乙酸乙酯(97.9%±6.3%和81.9%±11.7%)和石油醚部分(78.8%±17.7%和70.9%±10.3%),但栽培金铁锁乙酸乙酯部分的镇痛效果(97.9%±6.3%)明显优于野生金铁锁(81.9%±11.7%,P<0.05).从热刺激致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来看,野生金铁锁的活性部位为正丁醇部分(30 min痛阈提高率为166.5% ±71.6%,60min为186.9%±79.0%),栽培金铁锁的活性部位为正丁醇部分(30 min痛阈提高率为128.3%±53.1%,60 min为136.5±65.2%)和乙酸乙酯部分(30 min为53.7%±24.4%,60 min为186.9%±79.0%).结论:虽然人工栽培金铁锁的镇痛活性成分与野生药材有所不同,但其镇痛功效与野生药材无明显区别,可作为镇痛药物等效替代野生药材.  相似文献   

5.
赤雹根总皂苷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赤雹根总皂苷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大鼠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疼痛模型,分别给予赤雹根总皂苷(160、80、40mg.kg-1),以及雷公藤12mg.kg-1阳性对照药治疗,以关节炎指数、痛阈和疼痛级别为指标,评价其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的镇痛作用。结果: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的关节炎指数,提高其痛阈,降低其疼痛级别。结论:赤雹根总皂苷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海马中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许建阳  冯琼 《中国针灸》1998,18(1):47-49
以 Freund氏完全佐剂复制的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选用悬钟、昆仑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 ,观察电针 (EA)对实验性 RA海马中 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痛阈的变化 ,进一步探讨EA抗炎镇痛的中枢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电针对实验性 RA有确切的抗炎镇痛效应 ,可以抑制炎症痛模型的 FL I阳性细胞的表达。对探讨针刺对 RA的抗炎镇痛中枢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铁锁总皂苷(TSPT)镇痛作用及其机制,进一步揭示金铁锁总皂苷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理作用基础。方法:采用热板法初步评价TSPT的镇痛效果,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运用免疫组化研究TSPT对c-fos基因表达产物FOS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TSPT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大剂量组优于中药阳性对照组;TSPT还能明显抑制AA大鼠炎性疼痛中枢及外周组织中c-fos基因的表达。结论:TSPT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枢和外周神经c-fos基因的表达有关,为深入研究其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兔的镇痛效应,探求其脊髓作用机制。方法:以卵蛋白诱导的关节炎为疼痛模型,连续治疗6 d后比较药物组、捻转组、电针组和热补组关节炎兔关节局部痛阈和脊髓腰膨大SP(P物质)的含量。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痛阈和SP含量均升高,热补组痛阈升高与药物组、捻转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不及电针组升高明显(P<0.05);热补组SP含量升高比药物组、捻转组明显(P<0.01),亦不及电针组显著(P<0.05)。结论:“热补”针法的镇痛效应和捻转针法、药物(痹冲剂)相同,但不及电针的镇痛效应;升高脊髓SP含量可能是其镇痛的脊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鼠妇水煎物的镇痛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扭体法致痛、热板法致痛、大鼠甩尾法热刺激致痛实验对鼠妇水煎物进行镇痛活性研究。结果鼠妇水煎物(蛋白含量)90,180,360 mg.kg-1灌胃(ig)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2.00%~58.15%;灌胃给药后30 min和45 min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P<0.01,P<0.05),镇痛效果随给药量的增加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鼠妇水煎物对多种疼痛模型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推拿手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家兔疼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对实验性RA家兔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其镇痛作用的机理。方法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旭痹颗粒组和推拿组;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用卵蛋白诱导法复制RA家兔模型,旭痹颗粒组和推拿组分别给予10天的旭痹颗粒和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后用钾离子透入法测定各组家兔关节局部痛阈,然后抽取脑脊液(CSF)用放免法检测CSF中β-内啡肽(β—EP)和八肽胆囊收缩索(CCK-8)的含量。结果推拿组痛阈升高(P〈0.05),推拿组CSF中D—EP的含量升高(P〈0.05)。推拿组CSF中CCK-8的含量升高,但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推拿对RA家兔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镇痛效应优于旭痹颗粒,其作用的机理可能是推拿手法促进了内源性阿片肽β-EP的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痛阈和皮肤c-fos表达的作用及侧脑室注射孤啡肽(OFQ)对电针效应的影响。方法:将福氏完全佐剂(FCA)注入SD大鼠踝关节腔造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模型。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模型+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NS)+电针,n=8],B(模型+侧脑室注射OFQ+电针,n=8),C(正常对照,n=8),D(模型,n=10)和E(模型+电针,n=10)组。大鼠麻醉(戊巴比妥钠30mg/kg,i.p)后,参照Noble方法定位,将OFQ(20μL,50μg/mL)或NS(20μL)注射侧脑室(30min内注完,保留1min)。右侧“太溪”和“足三里”针刺后连接WQ-10C多用途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用疏密波形,频率20/100Hz交替,电压2-4V,波宽0.2-0.6ms,持续20min,电针每天1次,连续5天。痛阈用气压弹簧棒测定后右掌心皮肤加压时动物的缩腿反应,每天1次,共测5天。取大鼠右后足垫部皮肤及皮下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测定RA模型建立后各组c-fos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电针对实验性RA关节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②电针明显提高实验性RA大鼠痛阈,具有明显的后效应,注射OFQ对抗电针提高实验性RA大鼠痛阈,而且对抗电针的后效应;③电针抑制实验性RA诱导的FOS表达,注射OFQ对抗电针抑制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茉莉根醇浸膏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热水浴法、尾根加压法进行茉莉根醇浸膏对小鼠的镇痛实验研究。结果:茉莉根醇浸膏可明显抑制ip0.6%冰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最大抑制率为44.38%;药物对热板模型小鼠痛阈无显著影响;药物高剂量能显著提高热水浴刺激的小鼠痛阈(P<0.05);药物可明显提高小鼠尾根受机械刺激的痛阈(P<0.01)。结论:茉莉根醇浸膏对小鼠扭体实验、小鼠尾根加压实验及小鼠热水浴甩尾实验均显示较好的镇痛作用,但对热板实验无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铃子散水煎液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观察金铃子散水煎液对热板法所致小鼠出现舔足时间(痛阈值)及醋酸扭体法所致小鼠扭体次数(15min内)的影响。结果:金铃子散水煎液高剂量组可使热板法小鼠在给药后30min、60min及90min痛阈值明显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金铃子散水煎液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温和灸与中药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足跖肿胀及痛阈的影响.方法:将4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0只,模型组、中药组、艾灸组和西药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其他4组采用冷刺激与弗氏佐剂结合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模型组不予治疗.其余3组分别接受中药、艾灸和西药治疗,观察大鼠足跖肿胀度及痛阈变化.结果:造模大鼠佐剂注射后足跖均出现明显肿胀.治疗7d后,中药组大鼠足跖仍有明显肿胀;西药组和艾灸组大鼠足跖肿胀度,与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西药组、中药组和艾灸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中药组高于西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高于西药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大鼠热疼痛缩足阈潜伏期明显长于模型组大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艾灸组热疼痛缩足阈潜伏期较模型组虽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和中药均能明显提高实验性关节类大鼠的机械痛阈,且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蒺藜两地汤对链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以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二甲双胍组(200 mg· kg-)以及蒺藜两地汤低、中、高(含生药16.2,32.4,64.8 g·kg-1)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ip STZ造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ig给予相应药物,连续4周.记录大鼠饮食饮水及体重的变化,检测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加巴喷丁组(120 mg·kg-1)以及蒺藜两地汤低、中、高(含生药16.2,32.4,64.8 g·kg-1)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尾iv STZ7 d造大鼠糖尿病外周神经痛模型,并ig相应药物,检测大鼠热辐射痛阈以及机械痛阈的变化.结果:蒺藜两地汤可以剂量依赖地减少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饮食、饮水量,增加其体重,高剂量组使大鼠血糖水平降至10.3 mmol· L-1,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增加0.61 μg·L-1,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蒺藜两地汤各剂量组均可以升高大鼠的热辐射痛阈及机械痛阈,高剂量组对热痛及机械痛的镇痛率分别为50.3%,63.2% (P <0.05),表现出良好的镇痛效应.结论:蒺藜两地汤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相关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升高大鼠体内胰岛素水平,并对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痛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川乌配伍白芍对实验性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目的 :研究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对动物实验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制备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水煎液 ,采用小鼠热板、扭体疼痛和家兔K+ 致痛、齿髓致痛等疼痛实验模型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 :两药配伍可使各单味药的镇痛作用明显增强 ,镇痛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增效的持续强度与配伍剂量、比例有关。尤其是配伍组减少川乌用量后镇痛效果仍强于或等于单味川乌组 ,从而证实了此药对增效减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赤雹根总皂苷(TSTD)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NO及PGE2的关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实验,观察纳洛酮、L-精氨酸(L-Arg)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赤雹根总皂苷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及NO含量的关系;通过观察TSTD对疼痛模型小鼠组织中PGE2含量的影响,探索其镇痛作用与PGE2的关系。结果 TSTD组痛阈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STD组与纳洛酮+TSTD组痛阈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Arg+TSTD组痛阈显著低于TSTD组(P<0.01)。TSTD+L-NAME组痛阈高于TSTD组。TSTD组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NO的含量显著低于NS对照组(P<0.05),TSTD+L-Arg组NO含量高于TSTD组(P<0.05),TSTD+L-NAME组NO含量低于TSTD组(P<0.05)。TSTD组动物腹腔液和血清中PGE2的含量低于NS对照组(P<0.01)。结论 TSTD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与抑制NO和PGE2的合成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铁锁(PR)及其总皂苷(PRTS)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大鼠),模型组(大鼠、小鼠),阳性药组(小鼠:吲哚美辛,元胡止痛胶囊0.585 g·kg-1),金铁锁75%乙醇提取物(PR)高、中、低剂量组(小鼠:0.651 1,0.217,0.072 35 g·kg-1,大鼠:0.450 8,0.150 3,0.050 08 g·kg-1),金铁锁总皂苷(PRTS)高、低剂量组(小鼠:0.233 4,0.025 94 g·kg-1,大鼠:0.161 6,0.017 96 g·kg-1)。采用醋酸诱导扭体实验和热板实验来评价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实验,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膜炎来评价抗炎作用,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腹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探寻潜在机制,通过大鼠肠系膜组织免疫组化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R及PRTS各剂量组减轻小鼠耳肿胀(P0.01),减少小鼠化学致痛扭体次数(P0.05,P0.01);PRTS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痛阈值(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R及PRTS各剂量组对急性腹膜炎大鼠腹膜组织病变有所改善,能降低炎症因子IL-6含量(P0.01),同时降低TNF-α,IL-1β,NF-κB p65在肠系膜组织的表达,PR高剂量及PRTS高剂量组能降低IL-10含量(P0.05)。结论:金铁锁及总皂苷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的释放与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文靖  赵仓焕  谢步霓  盛佑祥  朱小华 《针刺研究》2006,31(3):131-135,F0003
目的:观察累加电针对炎症痛大鼠模型不同间隔时间的镇痛效果,从而探讨针刺镇痛的最佳治疗间隔时间。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分别以3、6、12、24h作为电针治疗间隔时间。选用“昆仑”和“悬钟”穴,电针频率15~100Hz,疏密波,电压2~4V,留针20min,连续治疗6d后观测大鼠疼痛级别、痛阈、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组的疼痛级别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24h电针组的痛阈高于模型组(P<0·01),各电针组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在不同间隔时间电针治疗中,以间隔24h治疗更能明显降低炎症痛大鼠的疼痛级别并提高其痛阈,促进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P<0·05或0·01)。结论:电针对炎症痛大鼠模型具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间隔24h重复治疗可显著提高其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与复方马钱子凝胶1.25,2.5,5.0 g.kg-1探讨复方马钱子对大鼠的镇痛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造模前给予复方马钱子凝胶(含生药1.25,2.5,5.0 g.kg-1)分3次敷,连续3 d。甲醛sc大鼠右后足跖部,建立炎症疼痛模型,继续用药应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并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足跖疼痛阈。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基质对照组,随剂量增大对TNF-α,IL-6的抑制越明显(P<0.05);随治疗剂量增大,对甲醛致痛大鼠的痛阈明显提高(P<0.05)。结论:复方马钱子可抑制血清中TNF-α,IL-6含量,提高甲醛致痛大鼠的痛阈,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