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轮状病毒感染并肝损害及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肝损害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60例腹泻患儿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肝功能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肝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轮状病毒性肠炎肝损害发生率达33.8%,肝损害与发热、腹泻、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表现无显著相关,年龄<1岁组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1岁组。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易并发肝损害,肝损害与发病年龄有关,与病情轻重无关,临床上应注意监测和保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4.
恙虫病并发肝损害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恙虫病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临床表现,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该病常可引起多系统脏器功能损害[1,2],而有关肝损害的临床报道较少。现将本院收治的恙虫病并发肝损害61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并作一分析。1.一般资料:本院1980年6月~1998年6月收治恙虫病168例,其中并发肝损害61例(35.1%)。61例中男54例,女7例;年龄3~66岁,平均39.4岁。患者均来自农村。2.诊断标准:(1)病前1~3周有野外草丛接触史;(2)突发高热、并发生特异性焦痂或溃疡;(3)有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60例腺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腺病毒感染发病高峰在冬、春季;婴幼儿多见,3岁以下为83.3%;所有患儿均有发热,高热占71.7%;上呼吸道感染为43.3%,支气管肺炎41.7%,支气管炎15.0%,肺炎症状较轻,未见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害26.7%、肝损害8.3%、血尿6.7%。均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2/3病例使用了抗生素。6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儿童腺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症状有减轻的趋势。ELISA检测腺病毒IgM可作为发热、咳嗽患儿的常规检查,以提高腺病毒感染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5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肺外脏器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MP感染的12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20例,下呼吸道感染106例;并发肺外损害58例(46%),其中4~14岁患儿52例(89.7%),最小年龄5个月;损害以消化、泌尿、心血管、神经和血液系统为多见,分别占37.9%、30.0%、24.1%、15.5%、13.8%,皮肤黏膜及关节肌肉损害分别占8.6%、5.7%;所有患儿经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小儿MP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肺外损害发生率较高,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对可疑MP感染者,应及时检测血MP-IgM,尽旱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小儿疟疾肝损害3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疟疾所致的肝损害即所谓疟疾性肝炎[1,2]。临床上较常见,但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88年1月~1997年8月收治的小儿疟疾所致的肝损害30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分布:11/2~3岁4例,~7岁者11例,~14岁者15例。起病到入院时间1~22天,平均6.8天。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多占70%,常住人口24例,外来人口6例。 相似文献
8.
胡亦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8):665-666
腺病毒感染是我国儿童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除可引起咽结合膜热、脑炎、膀胱炎、肠炎外,还可引起肺炎,其中腺病毒肺炎是婴幼儿肺炎中最严重类型之一,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现将本院2009年7月—2011年3月收治的儿童腺病毒感染25例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例患儿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个月~4岁,<6个月2例,~1岁9例,~2岁8例,~3 相似文献
9.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恙螨幼虫叮咬处呈原发性焦痂或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常累及多个脏器、尤以肝、肾功能损害多见。本文收集粤北医院儿科 1996~ 1997年收治的小儿恙虫病 16例 ,分析其肝功能损害的特点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7例 ,女 9例 ,最小年龄 1 5岁 ,3岁以下 3例 ,3~ 7岁 6例 ,7~ 14岁 7例。1 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多呈弛张热 ,稽留热。入院前发热 1周 5例 ,8~ 12天 9例 ,12~ 2 0天 2例。伴随症状 ,咳嗽 3例 ,水肿 3例 ,抽搐 … 相似文献
10.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 ,其症状常不典型 ,且并发症多 ,尤以并发肝损害较为常见。我院自1 995~ 2 0 0 1年共收治小儿伤寒 68例 ,其中并发肝损害 32例 ,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小儿伤寒并发肝损害共 32例 ,发病率 47% ,其中男 2 1例 ,女 1 1例。年龄最大 1 2岁 ,最小 2岁 ,以 7~ 1 2岁儿童居多 ,共 2 0例 ,占62 5 %。全部病例均符合 ( 1 )持续发热 1周以上 ,体温在 37 5℃~ 40 0℃之间 ;( 2 )血培养阳性或肥达氏反应O≥ 1∶80 ,H≥ 1∶1 60 ;( 3)肝功能异常 :ALT≥5 0… 相似文献
11.
转换酶抑制剂 (CEL)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衰 ,降低蛋白尿具有较好的疗效 ,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延迟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我们观察到 1例因应用巯甲丙脯酸引起肝损害患者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45岁 ,患有高血压病曾服用巯甲丙脯酸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生产 )治疗半年余 ,2 5mg ,每日 2次。入院前半月因血压高继续服巯甲丙脯酸 2 5mg ,每日 3次以控制血压。入院后治疗 1周时逐渐出现乏力、恶心呕吐 ,腹胀伴有胃纳减退 ,并出现巩膜黄染。检查肝功能 :ALT 10 8U/L ,ALP 12 7U/L。B…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心脏损害。方法 回顾分析252例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52例MP感染中25例(9.92%)有心脏损害。结论 MP感染所致心脏损害为MP感染常见并发症,也可致严重后果,且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健脾清肝汤治疗肝动脉插管化疗致肝损害3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1993年5月~1996年3月,我们将符合全国肿瘤办公室、中国抗癌协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的肝癌患者37例作为观察对象,男35例,女2例,年龄22岁~80岁(平均年龄51岁)。原发性肝癌33例,其中肝癌术后21例,转移性肝癌4例(原发灶在肠2例,胆囊2例)。化疗1次18例,2次15例,3次4例。2 治疗方法 化疗前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总胆红质值均正常。我们采用Seldinger氏法经股动脉插至肝动脉,导管内注入化疗药5—Fu750~1000mg/次,ADM20~30mg/次,或卡铂300mg/次,MMC40~60mg/次。用药3天~7天后复查肝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98例腺病毒感染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经过等资料进行回顾整理、综合分析。结果: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球结膜充血、扁桃体上白色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咳嗽、喘息、精神萎靡等;早期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有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升高。结论: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大多数患儿的炎性指标升高,腺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较其他病毒感染更重,可合并其他微生物感染,重症病例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人免疫球蛋白,必要时可行肺泡灌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AP)并发肝损害在临床上并非罕见,AP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不但可加重AP的病情,也可发展成肝功能衰竭,认识和预防AP患者合并的肝功能损害对AP原发病的治疗和预后转归有重要意义。为此,现将近年我院收治急性胰腺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45例病例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会1996年第二次方案制定的 AP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的 AP住院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4~69岁,平均42岁。分型:水肿型胰腺炎36例(80%),出血坏死型… 相似文献
16.
和振坤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2)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合并肝损害是临床上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作者从1993~1996年共收治HFRS 83例,合并肝损害者32例,占38.6%,我们应用强力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均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王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129-130
目的:总结探讨儿童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腺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病毒唑治疗,实验组采用痰热清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肺部异常呼吸音、咽炎、结膜炎等消失时间以及退烧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腺病毒感染患儿,采用痰热清进行治疗效果比采用病毒唑治疗要好,可以提高患儿的抵抗力,有利于调节身体免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有资料表明。在诊断“肝炎”的患中10%~20%为药物性肝损害,估计有500-1000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我们对2001年至2004年收治的56例药物性肝损害,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保堂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4):337-338
川崎病(KD)以发热及全身性小血管炎为主要表现,近来时其冠状动脉损害关注较多,而对其肝损害研究较少,我院1995年6月—2002年6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106例,现将对该病所致肝损害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