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SATB1)在不同阶段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06-01-2012-04-01乳腺组织存档蜡块标本259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SATB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ATB1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癌前病变)、非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2/32)、6.4%(3/47)、20.4%(10/49)、45.0%(9/20)、52.9%(9/17)和76.6%(72/94),后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三者,P<0.05;浸润性非特殊类型乳腺癌SATB1蛋白阳性率为88.5%(54/61),明显高于浸润性特殊类型乳腺癌的54.5%(18/33)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52.9%(9/17),P<0.05;SATB1蛋白表达在分期晚或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TB1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的趋势。预示SATB1蛋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乳腺癌早期预测及治疗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2.
小乳腺癌的定义,众说纷纷,本文根据作者收集89例乳腺癌分析,认为小乳腺癌的定义是:(1)不论病灶大小的非浸润性乳腺导管癌,(2)病灶直径1.0cm以内的浸润性和非浸润性癌。本组资料表明,1.0cm以内的浸润性癌,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别,而不论病灶大小的非浸润性导管癌与1.0cm以内的浸润性癌,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和94.1%,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 小乳腺癌的诊断方法,最适宜采用细针穿刺,抽吸组织涂片找癌细胞,也可用乳腺软组织照片、液晶热图象检查,有条件者亦可采用免疫诊断或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274例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热带三亚地区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74例乳腺癌的病理活检材料。结果 51—60岁101例(37%)为高发年龄组;浸润性导管癌214例(78%);浸润性小叶癌25例(9%);髓样癌18例(6.6%);小叶原位癌8例(2.9%),粉刺癌4例(1.5%),粘液癌4例(1.5%);鳞癌1例。结论 乳腺癌占乳房病变的17.2%,低于国内其它地区,高发年龄段比国内其它地区推迟。  相似文献   

4.
男性乳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男性乳腺癌临床少见,我院自1975年1月~1995年1月共收治经手术治疗的男性乳腺癌48例,占同期乳腺癌的1.22%(48/3939)。本文就影响男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经病理确诊,年龄28~81岁,中位年龄54.5岁。仅1例首发症状为乳头溢血,其余均为乳腺肿块初诊。皮肤受侵19例,占39.58%,肿块大小0.8~11cm,腋淋巴结转移33例,其中转移数超过4个者23例。1.2病理分类非浸润性癌2例,均为非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癌46例,其中非特殊型3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25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125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中位年龄45岁(27~76岁),诊断时肿块超过3 cm者占61.6 %(77/125),51.2 %(64/125)患者区域淋巴结阳性,80.8 %(101/125)患者为Ⅱ期以上,89.6 %(112/125)患者的激素受体阳性。中位随访58个月(11~222个月),此时有32例出现复发及转移,18例死亡。生存分析显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2 %和87.3 %。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浸润性小叶癌的唯一预后因素。结论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在发病中位年龄上与其他病理类型乳腺癌无明显差异,诊断时呈现肿瘤较大和淋巴结侵犯较多是该病的一个特点,激素受体阳性率高是该病的另一个特点。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没有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冯彬  张慧英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4):1392-1395
目的:观察8例浸润性小叶癌的形态特点,并与组织切片对照,就其能否进行正确的组织学分类,提出诊断的参考指标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926例,其中289例乳腺癌(包括可疑癌)病例中浸润性小叶癌8例,观察其形态特点,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行细胞形态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发生率占乳腺癌的2.8%(8/289),细胞病理上有其特殊形态特点,其它临床特征与一般乳腺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对于多数浸润性小叶癌可以做出分型诊断,但有时形态鉴别较困难,加之其常与浸润性导管癌混合存在,因此明确分型宜慎重.  相似文献   

7.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PCNA和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PCNA、p5 3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5 4例浸润性小叶癌进行检测 ,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浸润性小叶癌PCNA阳性率为 90 74% (49/5 4) ,PCNA平均指数 5 1 5 0 %± 2 2 49% ,PCNA指数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P <0 0 1)。随PCNA指数升高 ,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生存期缩短 (P <0 0 1)。但浸润性小叶癌p5 3阳性率仅为 3 70 % (2 / 5 4)。结论 :1)PCNA可作为反映浸润性小叶癌增殖活性 ,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2 ) p5 3免疫组化检测不能作为浸润性小叶癌的有用指标 ,需探讨其它的检测方法。 3)进一步显示浸润性小叶癌与来源于导管上皮的乳腺癌的某些生物学特征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人乳腺癌中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Gp9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葡萄糖调节蛋白 94 (glucose -regulatedprotein ,GRP94 )的表达与乳腺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Dako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 30例乳腺癌中的GRP94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30例 ,其中有淋巴结癌转移的 15例 ,GRP94阳性 1例 ,弱阳性 5例 ,阴性 9例 ;无淋巴结癌转移的 15例 ,GRP94阳性 10例 ,弱阳性 2例 ,阴性 3例 ;有淋巴结癌转移组GRP94表达低 ,无淋巴结癌转移组GRP94表达高 ;(P <0 0 5 ) ,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GPR94的表达与转移有关 ,低表达者往往有转移。  相似文献   

9.
I期乳腺癌系指T_1N_0-laMo的乳腺癌而言。我院自1954到1972年共手术治疗157例I期乳腺癌,其中~1cm者31例,1~+~2cm者126例。行单纯全乳切除术4例,Halsted根治术94例,扩大根治术14例和改良根治术45例。临床为N_0者约1/5腋淋巴结阳性,N_1a者约1/3病理阳性。157例的5年健在率86%,156例的10年健在率为76.3%。特殊型癌的10年健在率为92%,明显优于非特殊型癌的68%(P<0.01)。因本组例数较少,故三种术式的10年疗效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本组经验认为某些Ⅰ期乳腺癌(如乳头状囊腺癌、典型髓样癌、无管外浸润的管内癌、无乳腺实质腺癌的乳头湿疹样癌、小叶原位癌和囊性增生病早期癌变等)可仅行单纯全乳切除术,其它则宜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钼靶X线检查数据,间接评估山西省乳腺癌发病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7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放射科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患者的资料。对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疾病的诊断数目、比例、年龄分布、两侧乳腺癌分布和乳腺癌病理组织类型进行总结。结果2005年至2007年,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从533例增加到1975例。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由62例快速增长至400例。乳腺癌患者占所有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人数的比例有增长趋势(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为11.6%、17.8%、20.3%,P〈0.001)。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大于良性患者(49.98岁和42.8岁,P〈0.001)。乳腺癌阳性率最高人群为45岁至54岁年龄组(37.6%)。左侧乳腺发病率大于右侧(53.42%和45.98%)。大多数病理组织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8.95%);浸润性小叶癌和导管原位癌分别为8.7%和5.39%。结论乳腺癌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流行病学特点与先前有关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的研究相一致。建立乳腺癌注册制度和系统完整的乳腺疾病数据库,将为推测未来乳腺癌发病率、癌谱变化规律以及评估乳腺癌的防治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无炎症表现持续性肿大的腋淋巴结每为转移癌或恶性淋巴瘤。前者原发癌灶常不明显,多在乳腺、甲状腺、肺、胃肠道等处。伴腋部转移的隐性乳腺癌在文献中有100例左右。本文报告42例。年龄31~75岁(平均51.3岁)19例无生育史,对侧乳腺癌史6例,乳腺癌家族史5例。患者就诊的唯一原因是腋部肿块。病程<1月者27例。肿块最大直径平均4厘米。临床检查乳腺均阴性。乳腺造影25例,其中可疑癌3例。腋部活检39例,诊断均为“转移性腺癌”。34例作乳腺癌根治术,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17例,小叶癌4例,管内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乳房肿块312例。年龄16~84岁,中位年龄39岁。良性疾病者16~60岁,中位年龄33岁,乳腺癌患者28~84岁,中位年龄50岁。全组男女比例为1:51。良恶性比为7.9:1。临床表现右侧128例,左侧184例,肿块小于2cm者160例,2cm~5cm者145例,大于scm者7例,伴乳房疼痛者98例,乳头注液12例。单个肿块294例,多发18例。病理分类乳腺纤维济瘤137例,占43.9%,乳腺囊性增生病118例,占37.8%,乳头状瘤9例,占2.9%,乳腺慢性炎症7例,占2.2%,男性乳腺增生5例,占1.6%,脂肪坏死1例,占0.3%,乳腺癌35例,…  相似文献   

13.
本院1989年9月~1990年12月,对152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细针吸取检查,其中临床、病理及细胞学资料齐全者有76例,现报告76例的细胞核直径检测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76例乳腺肿块患者中,恶性者38例,计单纯癌17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囊性增生病癌变2例,髓样癌5例,硬癌3例,大汗腺癌1例,男性乳腺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术前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有35例(92.1%),癌疑细胞2例(5.2%),阴性1例(2.6%)。经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以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乳腺病防治中心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末梢血细胞免疫指标,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与手术打击影响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观察.16例中包括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5例,乳腺癌局广切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病理类型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2例,乳腺单纯癌2例;临床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6例,Ⅲ期4例.我们对16例患者于术前第3天及术后第3天分别提取末梢血淋巴细胞,使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染色,检测CD3、CD4、CD8、  相似文献   

15.
正男性乳腺癌很少见,占全部乳腺癌的0.6%,男性恶性肿瘤的1%以下,最常见的男性乳腺癌是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导管癌,占90%~([1])。近年来,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增长的趋势~([2])。乳腺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又称胶样癌,约占女性乳腺癌的2%~([1]),但发生在男性的乳腺黏液癌极其罕见,至今国内外仅见数例报道~([3-4])。笔者报道1例男性乳腺黏液癌,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  相似文献   

16.
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自1997年以来,我们对57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了术前化疗,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7 年1月1日~2003年1月30日我科收治乳腺癌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经细针穿吸细胞学和活检病理确诊,治疗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有随访条件的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5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28 岁,中位年龄 44 6 岁。按国际抗癌协会(1988 年) TNM 分期标准,Ⅰ期9例,Ⅱ期 32 例,Ⅲ期 16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31例,浸润性小叶癌17例,乳头状腺癌6例,髓样癌3例。1.2 方法术前行2…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发生于男性较为罕见 ,约占乳腺癌患者的 1 % ,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晚 ,较女性高出 6~ 1 1岁 ,我院 1 992年 8月至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 1 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 ,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本组 1 0例男性患者 ,年龄 35~ 80岁 ,平均 5 8 6岁 ,均为原发性肿瘤。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 6例 ,单纯癌 2例 ,导管内癌 2例。其首发症状主要为乳晕下无痛性肿块 9例 (占 90 % ) ,1例为乳头凹陷 (占1 0 % )。发病部位 ,右侧 7例 ,左侧 3例 ,未发现男性双侧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 8例。雌激素受体测定阳性 8例。…  相似文献   

18.
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方法。方法 对 1997年至 1999年我院收治的 192例乳腺癌 ,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其中早期乳癌 10例 ,占同期收治乳癌总数的 5 .2 %( 10 /192 )。其中T0癌 4例 ,肿块 <0 .5cm的微小癌 6例 ,有乳腺癌易患因素者 5例 ,有乳头溢液者 3例 ,有乳房局灶增厚者 1例 ,伴乳腺增生症者 3例 ,3例是在例行健康检查时发现的。结论  ( 1)提高对早期乳腺癌的认识 ,“乳腺癌≠乳腺肿块” ;( 2 )普及防癌知识 ,提倡健康检查 ;( 3)重视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 ;( 4 )提倡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 ,取长补短 ,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增生、癌前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差异同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和蛋白印迹检测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纤维腺瘤)、癌前病变(乳腺囊性增生症)、非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中Annexin A1的表达情况。结果Annexin A1的染色评分在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为1.5328±0.45603;在20例良性病变为1.3250±0.56928;在20例癌前病变为0.9125±0.40324;在20例非浸润性导管癌为0.1550±0.20125;在40例浸润性导管癌为0.1038±0.12004。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癌3组间差异显著(P<0.01)。乳腺囊性增生症、良性增生、乳腺癌3组间差异显著(P<0.01)。良性增生与正常组织之间,非浸润导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中Annexin A1表达水平与乳腺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绝经与否、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否等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印迹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Annexin A1表达水平在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下调程度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及恶性度密切相关,提示Annexin A1可以作为乳腺癌发生趋势预测、早期诊断、评价预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发生于男性少见 ,约占全部乳腺癌的 0 .5 %~1.5 %。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晚 ,在临床上易被忽视 ,其预后较差。本科于 1991年 3月至 1995年 10月共收治 8例男性乳腺癌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91年 3月至 1995年 10月本院共收治乳腺癌患者 485例 ,其中男性 8例 ,占 1.6 5 %。 8例男性乳腺癌年龄最小者 38岁 ,最大者 6 9岁 ,平均年龄 46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导管内癌 3例 ,浸润性导管癌 5例 ;临床分期按国际抗癌联盟 (UICC) 1997年标准进行分期 :ⅡB期 2例 ,ⅢA期 4例 ,ⅢB期 2例 ;发病部位 :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