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在减少乙肝病毒P区基因YMDD变异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 DNA(PCR法)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兼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32例、拉米夫定对照组31例,疗程2年,疗程结束时,采用caliper1000微流芯片仪对HBVDNA阳性患者进行YMDD变异检测。结果:2年疗程结束时,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YMDD变异率为15.6%(5/32),拉米夫定对照组变异率为38.7%(12/3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较长的疗程、治疗前较高的DNA含量与变异的发生具有相关性(R=0.888,P=0.018)。结论: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单独应用能有效减少病毒YMDD变异,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田素琴 《新中医》2010,(1):39-4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疏肝健脾方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疏肝健脾方药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YMDD变异,对照组有10.3%变异,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疏肝健脾方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3.
邢小阳  邢文宇 《山西中医》2011,27(2):25-25,29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将59例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中医方法加拉米呋定治疗,对照组29例单用拉米呋定治疗,2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9568,P=0.0504),尚未达显著性意义;但对肝功能的影响治疗组明显(P〈0.05),治疗组病毒阴转26例(86,67%),对照纽23例(79.31%)。治疗纽2例出现HBsAg/HBsAb转换。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收益为OR=0.27(95%CI=0.05—1.49),NNT:7(95%CI=3.18~37.7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乌鸡白凤丸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及对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合使用拉米夫定和乌鸡白凤丸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48周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BVDNA、YMDD、e系统、ALT等指标。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90%,高于对照组的68%(P0.05);治疗组YMDD变异检出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26%(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46%,HBeAb阳转率为28%,分别较对照组的32%和18%高(P0.05);治疗组ALT复常率9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乌鸡白凤丸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减少YMDD变异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疏肝健脾汤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拉米夫定耐药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统计2组治疗3,6,12个HBV DNA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3.8%,85.1%,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4.7%,61.7%(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疏肝健脾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好,可明显提高HBV-DNA转阴率,并可改善肝功能,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芪复肝颗粒对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HBV)的增效作用,及其对拉米夫定诱导HBV发生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对照组34例采用拉米夫定片、甘草酸二铵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针等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参芪复肝颗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eAb、YMDD变异等的变化。结果:HBV-DNA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65%,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12月YMDD变异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18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ALT复常情况治疗6月、12月时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8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脱落率治疗组为3.08%,对照组为2.86%,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芪复肝颗粒可增强拉米夫定抗HBV疗效,提高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阴转率及有效抑制率,降低YMDD变异率,改善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ALT),具有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7.
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病情发展、复发和预后中起决定作用[1].中医辨证以肝郁脾虚型多见,疏肝健脾方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名方.动物研究发现[2],疏肝健脾法干预鸭乙肝病毒感染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肯定,能够有效抑制HBV DNA病毒的复制,但有关疏肝健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观察了疏肝健脾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纤维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予疏肝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肝纤四项[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Ⅲ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透明质酸(HA)]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差异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9%,对照组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Ⅳ、LN、PⅢNP、HA水平、主要中医症状(胁肋疼痛、肝脾肿大、身目发黄、脘闷腹胀)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肝纤维化程度和中医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解毒健脾疏肝方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HBeAg阳性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阿德福韦酯胶囊加自拟清热解毒健脾疏肝方,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指标为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和中医症状好转率。结果1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12周后,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清热解毒健脾疏肝方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在中医症状好转率、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方面较单用阿德福韦酯胶囊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慢性乙肝对抗病毒药物的早期疗效,从而有可能提高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健脾疏肝方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肝郁脾虚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疏肝方。治疗3个月,观察2组疗效以及免疫功能(CD3、CD4、CD8及CD4/CD8)、肝纤维化指标(LN、HA、Ⅳ-C、PⅢ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41.67%,有效率91.67%,无效率8.33%;对照组显效率28.07%,有效率75.44%,无效率24.5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而CD8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N、HA、Ⅳ-C、PⅢP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疏肝方可提高肝郁脾虚型CHB的临床疗效,有调节免疫及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自拟中药方“疏肝健脾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疏肝健脾丸”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LAM)治疗,以连续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ALT、AST、胁痛、纳差及乏力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自拟中药方“疏肝健脾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降脂中药对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降脂中药干预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降脂治疗组。采用劳倦过度加饮食不节结合高脂饲料喂饲造模法,治疗组予健脾降脂中药日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卵磷脂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LCAT)等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中见大量脂质沉积,肝脏LDL-R、SR-BⅠ、LCAT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与模型组相比,健脾降脂治疗组大鼠TC、LDL-C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肝细胞中脂质沉积明显减少,肝脏LDL-R、SR-BⅠ、LCAT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健脾降脂中药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组织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养心方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肝郁脾虚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法莫替丁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疏肝健脾养心方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评分以及血清GAS、MTL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评分及血清GAS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MTL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养心方可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降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肥胖小鼠ALT、AST、FFA及光镜下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与壳脂胶囊治疗组比较,观察其疗效。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疏肝降脂方高、中、低剂量组、壳脂胶囊对照组和空白组。采用饲养高脂饲料及皮下注射5%CCl4复制NAFLD肥胖小鼠模型,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6周,检测血清中ALT、AST及FF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脂肪变程度。结果:①各个用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各浓度组较壳脂胶囊组血清ALT、AS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高、中剂量组相比模型组FFA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与壳脂胶囊组相比,中药各剂量组改善FFA,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光镜可见:各用药组光镜下病理组织改变均较模型组明显,以中、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程度减轻较明显。结论:健脾疏肝降脂方能有效降低NAFLD肥胖小鼠的肝功能、其与浓度无关; 可以降低FFA及改善光镜下肝脏的脂肪变,其有效程度与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血及结肠黏膜中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匹维溴胺组;用寒冷-束缚刺激法复制D-IBS大鼠模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各组大鼠血清5-HT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浆CG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5-HT,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中5-HT含量及结肠黏膜中5-HT阳性纤维的平均吸光度(A)升高,CGRP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用药组血中5-HT及其在肠黏膜的表达降低,CGRP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疏肝健脾高、中剂量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通过调节D-IBS大鼠5-HT,CGRP的变化,是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对小鼠脊髓背跟神经元香草酸受体亚型1(th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ol type 1,TRPV1)电流通道及p-TRPV1、物质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血清药理学方法,正常组及疏肝健脾方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分离并原代培养C57小鼠脊神经后角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DRG细胞经辣椒素(Capsaicin,CAP)干预后分组(即低、中、高剂量组)予含药血清干预,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的DRG细胞TRPV1通道电流;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小鼠DRG神经元中p-TRPV1、SP、CGRP表达变化。结果经细胞鉴定,证实成功分离小鼠DRG细胞;DRG细胞形态呈圆形,胞体较小,突起较长;结肠平滑肌细胞形态细胞形状椭圆形,束状排列,密集与稀疏处相互交错呈"峰谷"状。疏肝健脾方无法直接激活DRG神经元中的p-TRPV1通道,却可正向调控辣椒素激动的p-TRPV1电流;低、中、高剂量组DRG细胞内p-TRPV1、CGRP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高逐步下降(P<0.05),SP表达mRNA及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高逐步上升(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可通过下调p-TRPV1表达,从而抑制CGRP的表达,上调SP表达,发挥防治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自拟健脾疏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疏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72例。同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胸腺肽等西医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健脾疏肝解毒汤,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结论:自拟健脾疏肝解毒汤是治疗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疏肝健脾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血清簇集蛋白、水通道蛋白-4(AQP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内源性分泌型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84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疏肝健脾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HAMD评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型甲状腺素(FT4)、游离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簇集蛋白、AQP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sRA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可以调节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LRP3炎性小体mRNA表达、上调esRA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康敏  叶晓霞 《新中医》2022,54(2):57-60
目的:观察自拟舒肝健脾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郁脾虚型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肝郁脾虚型胃溃疡患者作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西药+舒肝健脾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肝脏酶学(ALT)、影像学(肝脾CT比值)及证候评分等多方面对中医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js,NASH)病证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平行对照、盲法评价、优效性试验设计,204例患者分别采用中药(试验组,102例)和西药(对照组,102例)治疗,观察ALT水平,腹部CT肝/脾比值,临床症状等。结果全国4家医院实际进入随机化分配的204例,剔除3例,脱落25例,符合方案并随访完整的共176例。3个月治疗结束后,中药组在证候评分以及部分症状(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中药组在证候评分及部分症状(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肝脏酶学、肝/脾CT比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发生4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主要为药物性肝损害、腹泻、胃脘部不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中医治疗方案无关。结论中药健脾疏肝方对于治疗NASH具有一定的疗效,健脾疏肝方可以消除肝脏脂肪,并起到保肝抗炎的作用,能有效改善ALT水平,肝脾CT比值,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易善复,尤其对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