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名医李用粹《证治汇补》在内科杂病证治中擅用二陈汤加减治痰,其特点主要有4个方面:内服主痰,治以活法;涌吐痰食,调畅气机;衍成类方,改变性能;宜实勿虚,慎对禁忌。  相似文献   

2.
《证治汇补》对中风病的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立新 《中医药学刊》2006,24(9):1731-1732
清代名医李用粹论治中风病别具一格,主要有三因制宜、真中、类中分治,急救倚单方、外治、论治分病位而施,倡补气血、益脾肾、重视防治结合,发挥王履类中学说、审因识病机论治等特色,对中风病理论的发展、完善居功至宏。  相似文献   

3.
清代名医李用粹论治中风病别具一格,主要有三因制宜、真中、类中分治,急救倚单方、外治、论治分病位而施,倡补气血、益脾肾、重视防治结合,发挥王履类中学说、审因识病机论治等特色,对中风病理论的发展、完善居功至宏。  相似文献   

4.
邱立新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27-1128
明末清初名医李用粹论治心痛经验独到。作者认为,其特点有五:心痛宜辨疑似、轻重;按病因分九种,症状纷杂;平脉诊病定因,确立治法;急救秉探吐、单方,治当辨寒热虚实;从痰论治,厚今而不薄古。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探讨李用粹《证治汇补》内科急症急救治疗的学术思想,本文从重视辨脉、果断用吐、急饮单方、巧施外治、综合图治、详审病势、慎对禁戒等方面分析其论治特色,为临床中医内科急症急救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从《证治汇补》看李用粹对中医内科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治汇补》汇集了清初以前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的证治经验,选录切要、条理清晰、易学实用;撷取诸家精华,但并非盲目照搬前人,而是有继承、有补充、有发展,颇有实用价值;尤其补入其心得体会,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该书实为一部对中医内科杂病集大成的专著。  相似文献   

7.
清代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详细论述了痹症的因机证治,提出了较为独特的学术观点。李氏认为:痹症核心病机是正气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等邪侵袭四肢关节、肌肉,走注经脉为标,其中经络闭塞不通为痹症病机关键;外邪侵袭可致五体痹,邪气内舍于五脏可发为五脏痹;痹、痿二证有别,但痹证日久可成痿证。在针对痹症的治疗中,李氏明辨标本虚实轻重,善于根据症状或进行分期灵活辨治用药。李氏关于痹症的论治思路,对现代进一步认识和临床治疗痹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医家李用粹所著的《证治汇补》,其治疗鼻痒、连续性喷嚏的专方“清肺散”是从肺热来辨证的。笔者以为其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专方,但肺金郁热只是病标,阳气虚衰才是病本。必要时应当在清热的同时应用温阳之法,以清上温下,标本兼治。优秀的中医古籍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亟待我们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9.
邱立新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36-2037
明代医家虞抟在所著《苍生司命》中对二陈汤的组成、药性、禁忌、药量、基本作用、药物加减及服法有独特的论述,展示了其应用二陈汤的丰富经验,或加味治痰,或配合祛痰,或涌吐痰涎,或女科化痰,均功效神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据挖掘的《证治汇补》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证治汇补》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治疗脾胃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剂进行性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新方的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方剂137首,涉及中药159味,使用频次≥10的药物25味,以性温、味辛、归脾经类药物最多;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8,置信数为0.6,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15个;基于软件复杂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32组,聚合成新方16首。结论:《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以温补脾阳为主,用药方面以辛温药升阳行气为主,辅以甘性药滋补和中、调和药性。  相似文献   

11.
儿童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明末清初医家李用粹所著《证治汇补·哮病》总结前人医家的观点,指出“非时之感”为本病的外在诱因,“胶固之痰”为内在根本,“壅塞之气”则是病机所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以肺气壅塞为主,治疗应当以宣肺理气为主,兼顾疏风散邪和化痰祛饮;缓解期的治疗则当以祛除“伏痰”为主要目标,化痰祛饮和补虚扶正双管齐下,其中补虚尤当注重补脾胃,且补脾胃当重健运而非进补之法;而对“非时之感”的防范和治疗则应当贯彻疾病的全过程,尤其在缓解期和迁延期,需意识到其仍有未尽之风痰,邪不去则正难复,此外也要将患儿精神心理因素纳入防治的范畴;愈后当防复发,日常饮食生活调摄当尤为重视,家长应积极引导患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证治汇补》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采撷了清初以前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和五官科等疾患的证治经验,并补人作者自己的临床心得和见解,故名之日“汇补”。作者李用粹,字修之,号惺庵,清康熙年间名医。著有《证治汇补》8卷,成书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初刊于康熙三十年,流传颇广。  相似文献   

13.
14.
于莉英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15-3116
在对《脉学注释汇参证治》进行点校的过程中,笔者整理研究了其版本情况、作者生平和学术价值,并就其版本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小柴胡汤证治及其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始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临床运用范围很广 ,其相关条文在《伤寒论》所占的篇幅比其他的方剂为多 ,如丹波元坚云 :“伤寒诸方 ,惟小柴胡为用最多 ,而诸病屡称述之。”探讨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及加减灵活运用规律 ,对于指导临床、提高疗效皆有很重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是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所设方。遵《内经》之旨:“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取方以甘温能除大热,最忌苦寒之药,损伤脾胃。因此,是以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为基本治则。方证以四肢倦怠,饮食少思,少气懒言,渴喜温饮为辨证要点。验之临床,每获佳效,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后世医家常以此方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肠易激综合征、子宫下垂、低血压眩晕、糖尿病等,现将本人临证治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初步探讨了张圣仲景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证治及其适应症、治禁与疑似证的鉴别,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概述了现代临床中小柴胡汤的应用及心得.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小柴胡汤证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立方思想、小柴胡汤治疗范围及小柴胡汤类方变法的研究分析,认为小柴胡汤不仅是一首治疗外感热性病,病入少阳的有效方剂,而且更是一首治疗多种内伤杂病的多功能方剂。如在《伤寒论》本书中所治之“口苦、咽干、目眩、目赤、两耳无所闻、胸胁满而烦、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腹痛、胁下鞭满、头痛、发热、阳微结、热入血室”等十六证,在临床中,都会是各自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或证候而出现,加上小柴胡汤的几个或然证,及其类方化裁治疗,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一书中应用之广泛。后世医家据小柴胡汤又灵活加减,所化裁的方剂不胜枚举,广泛应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之中。所以,小柴胡汤可谓是后世治疗内伤杂病的群方之冠,《伤寒论》一书可谓是后世治内伤杂病的源流与滥觞。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属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属中医之“胸痹”、“心痛”范畴。由于临床证候的复杂性,目前中医对该病多采用“病证结合分类辨证诊断法”灵活施治,治法繁多,难于掌握,现从“通、补”的角度总结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治,以便巩固理论,掌握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难经·十四难》云:“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