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腰骶移行椎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骶移行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共91具腰骶移行椎标本.生前资料完整者59具,男54具,女5具;平均年龄(41.2±16.7)岁,身高(162.4±7.3)cm.对椎弓根、上关节突、人字嵴、横突后部突起及"V"形槽进行观测,确定进钉点、进钉角度及深度.结果 按照Castellvi分型法,移行椎ⅡA型13具(左6具,右7具),ⅡB型10具.ⅢA型7具(左2具,右5具).ⅢB型60具,Ⅳ型1具.移行椎人字嵴均不明显,横突后结节突起与上关节突形成的"V"形槽均较明显.以移行椎上关节突关节面下缘水平线与"V"形槽最凹陷处交点作为移行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该点至椎弓根上缘距离,左(8.6±1.2)mm,右(8.3±1.2)mm;与矢状面呈20°时钉道至侧隐窝外侧壁距离,左(7.5±3.1)mm,右(7.2±2.7)mm;进钉角度,左21.3°±4.1°,右21.0°±4.6°;进钉深度,左(39.1±2.8)mm,右(39.1+2.7)mm.结论 腰骶移行椎后部横突变异,人字嵴结构不明显,以此作为进钉定位标志不可靠,而"V"形槽恒定存在,可以将上关节突关节面下缘的水平线与"V"形槽的最凹陷处的交点作为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国人骶前区域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为准确、安全应用经皮前路腰骶轴向融合(AxiaLIF)技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尸体标本20具,男12具,女8具;年龄31~75岁,平均48岁.观察骶前区解剖关系,测量髂内外血管、骶正中动静脉到S1.2间隙水平中点的距离及S1前孔内缘间的距离,并观察骶前静脉丛血管的特点和S1神经根走向,确定手术冠状位的"安全操作空间".结果 双侧髂内静脉距离S1,2间隙水平中点的距离最短,"安全操作空间"男性为(57.58±5.20)mm、女性为(69.95±9.09)mm,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S1前孔内缘距离:男性为(34.95±3.50)mm;女性为(31.98±2.99)mm.骶正中动脉变异较小,存在率100%,居中占10%;骶正中静脉壁薄,变异较大,存在率为60%.骶正中动、静脉在S1,2间隙水平其平均外径分别为(0.96±O_36)mm和(2.05±0.60)mm.骶前区静脉丛壁薄,且大多数血管缺少静脉瓣,相互汇合成网状.S1神经根出骶前孔后偏向前内下走行.结论 在"安全操作空间"范围内,不超过S1神经前孔的内缘,并在X线透视引导下尽可能沿骶骨正中线操作,可保证经皮腰骶轴向融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经骶骨纵向固定腰骶滑脱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骶骨进行形态学测量 ,研究后路空心钉经骶骨纵向固定腰骶部的安全性。方法 对 2 0例干燥骶骨标本进行CT扫描 ,并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分析 ,测量S1水平骶骨侧块中心的长、宽及面积 ,确定该固定方法的空心钉钉道的长度、安全方向和范围。结果  2 0例骶骨标本中 ,该固定方法的最窄部分位于S1神经孔水平 ,其几何中心的平均长度为 (37.31± 4 .2 1)mm(2 9~ 4 6 .7mm) ,平均宽度为 (2 1.2 9± 3.5 7)mm(16 .3~ 2 7.4mm) ,平均面积为 (6 .31± 1.2 3)cm2 。通过测量和分析 ,空心钉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平均最小角度分别为 2 6 .2 9°(2 4 .1°~ 31.3°)和 4 3.6 5°(2 6 .0°~ 5 4 .5°) ,空心钉的平均长度为 85 .2 8mm。结论 相关解剖学数据表明 ,只要进钉的方向及角度正确 ,空心钉经骶骨纵向固定的通道位于骶骨内。术前行CT检查或三维重建 ,制定个体化固定方案 ,该方法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特征,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7例(男14例,女13例)骶尾椎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利用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后处理工作站软件测量以第2骶后孔上缘上方5mm为进钉点的经骶1-2侧块螺钉(the sacral 1-2 translateral mass screw,STMS)固定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包括:外倾角(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连线在水平面上与骶骨正中线的夹角)、上倾角(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连线与S1椎体上终板在矢状位上的夹角)及钉道长度(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距离)。对不同性别间及左右侧别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在三维图形上观察钉道轨迹,并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在15例骶骨标本上置入STMS,观察螺钉与椎管、骶前后孔及耳状面关系。结果:平均外倾角男性为30.39°±5.01°,女性为35.81°±4.45°,男性左侧为31.14°±5.25°,右侧为29.64°±4.86°;女性左侧为36.46°±4.94°,右侧为35.15°±4.00°,性别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的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上倾角男性为26.71°±16.50°,女性为19.48°±9.09°;左侧为23.67°±14.81°,右侧为22.22°±12.89°;平均钉道长度男性为54.48±3.01mm,女性为53.02±2.89mm;左侧为53.99±2.78mm,右侧为53.56±3.28mm。上倾角及钉道长度在性别及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三维重建图形上观察钉道位于侧块内,置钉实验中STMS均未穿透至椎管、骶前后孔及耳状面。结论:在S1椎弓根螺钉不能提供有效固定的情况下,术前行CT三维测量以获得进钉参数,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可以安全的应用于骶骨固定。  相似文献   

5.
骶骨螺钉及骶髂关节螺钉广泛应用于L5S1椎体滑脱、骶髂关节分离和骶骨骨折的治疗.由于骶骨的解剖结构既复杂又特殊,螺钉的置入常难以达到理想的位置,并且螺钉的穿出会导致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因此掌握骶骨的解剖对于骨科医生至关重要[1~3].本文对近年来骶骨的临床解剖学进展综述如下. 1 骶骨的底 第1骶椎的头侧表面代表了骶骨的底.S1椎体上终板前缘向前凸出,称为岬,是腰骶联合部位前路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S1椎体后面是三角形的骶管,2个上关节突位于骶管外侧,关节面朝向后内方向,同L5的下关节突相关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精囊周围血管神经的精确定位,为行精囊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具成年男性尸体骨盆标本,观察精囊周围血管神经的走行和分支,测量神经丛的定位数据。结果:精囊神经丛一部分随神经血管束从两侧分布至精囊,距前列腺后正中沟的最近距离为(2.85±0.18)cm;另有一部分行于Denonvillier筋膜中,分支至精囊后方,距前列腺后正中沟的最近距离分别为(0.81±0.06)cm。精囊动脉发自膀胱下动脉后分为4型:1支主干直接至精囊的为55%;1支主干至精囊与输精管壶腹之间的为15%,分2支主干的为25%,其中1支至精囊,另1支至精囊与输精管壶腹之间,其他占5%。自精囊动脉穿过前列腺神经丛后至精囊后外方的最近距离为(1.08±0.09)cm。结论:术中分离精囊时的距离,两侧2.85 cm、后方0.81 cm时可减少神经丛的损伤;在精囊后外方以及精囊与输精管壶腹间结扎血管可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7.
腕舟骨周围韧带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和研究分布在腕舟骨周围的腕外源性或内源性韧带的结构及特点。方法采用14侧成人尸体上肢,分离和解剖出舟骨周围的韧带,观察并记录其起止点、行程、长宽度及解剖结构特征。结果在舟骨周围观察到8根韧带,为桡舟头韧带(RSC)、桡舟月韧带(RSL)、桡月韧带(RL)、背侧腕间韧带(DIC)、桡三角骨韧带(RT)、和舟月骨间韧带(SLIL)、舟骨大多角和舟骨小多角骨间韧带。RSC、DIC和SLIL对舟骨的位置、稳定性和运动尤为重要。结论腕舟骨周围存在复杂的韧带结构,其中RSC、DIC和SLIL对舟骨的稳定,舟骨骨折后畸形的形成、舟骨不稳定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韧带的结构或功能在治疗腕不稳定中应予以恢复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解剖学命名和操作步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断流手术目前已成为我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术式,但其手术操作的方法种类繁多,解剖学命名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规范操作步骤和统一解剖学命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滑车重建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对30只尸手标本,进行滑车系统的形态学观察,测量手指伸直位时各滑车之间的间距,手指在屈曲过程中各滑车间距的变化。结果A2滑车最宽,达16.8mm,A2远端部和A4中间部是腱鞘最厚的部位,约1mm厚。滑车间距:中间部位的滑车(C1~A3~C2)间距较大,两端部位的滑车(A1~C0~A2~C1、C2~A4~C3)间距较小;A2远端缘和A4近端缘分别位于近节指骨近端3/5~2/3和中节指骨近端1/4以远,其间距平均为20.8mm。结论A2的远端部分和A4近端部分滑车的作用最为重要,滑车应重建在该两部位。  相似文献   

10.
Jackson骶骨棒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研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Jackson骶骨内置棒行腰骶部内固定的安全性,并将其用于治疗腰骶椎滑脱患。方法 在经S1、S2神经孔的CT扫描层布测量80名志愿的骶骨侧块横径和侧块后外侧径以及髂骨对骶骨后外侧部可能提供的支撑覆盖。应用该内固定技术治疗腰骶椎滑脱患12例,滑脱百分率平均为34%。结果 最小骶骨侧块横径和后外侧径分别为14.8mm和10.9mm,无间有显大于Jackson骶骨棒的直径7.0mm,并且  相似文献   

11.
掌指关节镜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掌指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为该关节镜的开展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个正常新鲜尸体的掌指关节,进行关节内、外解剖结构的大体解剖学研究。并对另外10个掌指关节进行关节镜观察,将镜下所见与大体解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掌指关节镜的入点选择在指伸肌腱的两侧,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指背静脉和神经,通过关节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全部的指骨关节面和绝大部分的掌骨关节面、掌板、籽骨、侧副韧带和关节囊等结构。结论掌指关节镜能清楚地观察掌指关节内的解剖结构,可用于明确关节内病变的诊断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前锯肌肌瓣移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前锯肌肌瓣移植的应用解剖。方法解剖观测20具(40侧)常规防腐尸体标本的前锯肌形态、面积大小、各部分肌齿在肩胛骨上止点的长度,胸背血管、胸长神经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前锯肌支、胸背动脉、肩胛下动脉的直径,肌瓣的血管蒂长度等。结果(1)前锯肌下部肌齿仅止于肩胛下角,占整个前锯肌垂直附着长度的21%,前锯肌中下部平均面积为8.8cm×12.9cm,中下部平均厚度为(6.0±1.3)mm。(2)前锯肌中下部主要由胸背动脉的前锯肌支供血。前锯肌支、胸背动脉、胸背动脉伴行静脉和肩胛下动脉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8±0.4)mm,(2.4±0.5)mm,(2.9±0.4)mm和(3.4±0.5)mm。以前锯肌支和胸背动脉为蒂的肌瓣蒂长分别为(4.3±1.1)cm和(9.3±1.3)cm。(3)前锯肌由胸长神经支配。其各部肌齿分别由独立的胸长神经分支支配。胸长神经横向分支数(3.9±1.6)支,末端鸦爪样分支数(4.9±2.6)支。(4)胸背动脉主干、胸长神经主干以及胸背神经的解剖位置恒定。神经、血管均位于前锯肌的中、后1/3处。结论前锯肌肌瓣血管蒂长,解剖位置恒定,切取下部肌齿后上部肌齿的神经支配不受影响。切取前锯肌最下4~5个肌齿,不会影响前锯肌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研究所解剖形态实验室提供的5具(10侧)新鲜成人尸体及10具(20侧)防腐成人标本上,应用医用红色乳胶灌注动脉,蓝色乳胶灌注静脉,在直视或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颈肩峰区动静脉、皮动脉以及真皮下血管网、深筋膜浅层血管网,对前界为锁骨、后界为肩胛冈、外侧界为肩峰、内侧为颈根部的颈肩峰区主要血供进行巨微解剖学观察.结果 ①皮动脉穿出点集中在斜方肌前缘及其延伸线的区域,宽度约4 cm的范围;②斜方肌前缘及其延伸线为轴心的中间部位,吻合支最为丰富,血管吻合多为网状,其次是肩胛冈上区.在众多的吻合支中可观察到每侧颈肩峰区均有2~3支明显的贯穿颈根至肩峰全长的吻合支,多位于中轴位置及后侧,在深筋膜浅层至真皮下血管网之间有丰富的交通支相连.结论 颈肩峰区皮动脉穿出点位置恒定,深筋膜浅层血管吻合支丰富,可形成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皮瓣.  相似文献   

14.
后腹腔镜进路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择国人成人尸体 2 0具 ,男性12具 ,女性 8具。对其侧腹壁神经、血管和后腹膜间隙结构与后腹腔镜进路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 髂嵴距腰下三角顶点的距离 :男性 :左侧 (4 0 2± 1 2 6)cm ,右侧 (3 83± 0 90 )cm ;女性 :左侧(3 90± 0 3 7)cm ,右侧 (3 87± 0 3 7)cm。髂腹下神经距髂嵴的距离 :男性 :左侧 (0 82± 0 13 )cm ,右侧(0 84± 0 0 8)cm ;女性 :左侧 (0 94± 0 0 6)cm ,右侧 (0 93± 0 10 )cm。肋下神经距肋缘下的距离 ,在腋后线和腋中线 :男性 :左侧分别为 (0 79± 0 2 6)cm、(1 65± 1 12 )cm ,右侧分别为 (0 78± 0 3 0 )cm、(1 5 9± 1 0 7)cm ;女性 :左侧分别为 (0 61± 0 14)cm、(1 3 7± 0 89)cm ,右侧分别为 (0 64± 0 13 )cm、(1 3 2± 0 95 )cm。肾下极水平输尿管距腰大肌外缘的距离 :男性 :左侧 (2 2 4± 0 67)cm ,右侧 (2 19±0 73 )cm ;女性 :左侧 (2 0 0± 0 2 3 )cm ,右侧 (1 91± 0 13 )cm。输尿管髂血管交界处距腰大肌外缘的距离 :男性 :左侧 (3 91± 0 5 9)cm ,右侧 (3 76± 0 5 3 )cm ;女性 :左侧 (3 43± 0 3 1)cm ,右侧 (3 85±0 43 )cm。 结论 临床上选择髂嵴上 2cm腰下  相似文献   

15.
肝Spigel叶和尾状突的外科局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外科实用角度解剖研究Spigel叶,从而估计在Spigel叶切除术中和背驮式肝移植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方法 对30个正常成人新鲜肝标本进行解剖。解剖前经门静脉灌注硫酸钡胶以便观察Spigel叶门脉系分支状况。结果 剥离的Spigel叶似锥体形,有三个面,尖部和底部。尖部与左肝静脉毗邻,底部向右与尾状突相连并有门脉系管道进出,形成蒂,腔静脉面为向左的凹形面,有1-4支Spigel叶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左壁。结论 Spigel叶位于肝后,须游离肝左外叶,切断肝胃韧带方能良好显露,切除Spigel叶的关键步骤是从腔静脉面分离切断直接汇入下腔静脉的引流静脉支,在背驮式肝移植中这也是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指带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的显微解剖结构,为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20侧成人尸体手标本,解剖观察皮瓣的神经血管束结构及皮瓣的推进距离.结果 皮瓣推进距离拇指为(16.7± 1.4) mm,示指为(18.5± 1.2) mm,中指为(19.7±1.8) mm,环指为(18.1±1.0) mm,小指为(15.8±1.2) mm;该皮瓣能前移1.5 ~ 2.0 cm左右,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15° ~ 20°,可增加约0.5 cm左右,皮瓣最大推进距离以2.0~ 2.5 cm为宜.结论 同指带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操作简便,兼顾外观、感觉及功能,是修复指腹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7.
逆行肱桡肌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逆行肱桡肌肌皮瓣修复前臂远端及腕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2 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观测到肱桡肌有三组供血系统,由近及远分别为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发出的肌支,各营养血管又在肌内形成丰富的吻合。设计以桡动脉发出肱桡肌肌支为蒂的逆行肱桡肌肌皮瓣;临床应用8例修复前臂远端或腕部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为15cm×8cm~8cm×6cm。结果8例肌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质地满意。供区肘关节功能正常。结论以桡动脉肌支为蒂设计的逆行肱桡肌皮瓣,对修复前臂远端或腕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指背血管为蒂掌、指背侧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指背动、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观测指背动脉为掌背动脉的终末支,起点处外径平均为[(0.35±0.06)mm,x±s下同],无紧密伴行的静脉;指背静脉平近侧指间关节处,外径平均为(0.51±0.07)mm。设计了以指背动、静脉为蒂的岛状皮瓣移位术,对3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临床应用32例(33块)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为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