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耳通气管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4年 Armstrong 设计一种中耳通气管用于耳科临床以来,现在应用通气管作为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手段业已风靡全球。据 Bluestone(1982)报导,美国接受中耳插管的儿童已年达100万,成为最常行的全麻下小手术。估计美国每年用于此项手术的医疗费用达20亿美元。然而通气管在渗出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和适应症、疗效及其可能的合并症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兹就部分近期文献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
报告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加少量添加剂经特殊加工制成钮扣式生物陶瓷中耳通气管,根据临床需要备有大、中、小3个型号。经对50例分泌性中耳炎引流观察,认为该通气管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同样安全、可靠,无任何副作用,且价廉、实用,能明显改善听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每年为患儿(大多为分泌性中耳炎)行鼓室通气管放置约100余万次,平均留置6~8月(短期留置<12月;长期留置>12月)。短期置管的失败率约20%,可改为长期置“T”形硅胶管,但置管时间取长,并发症愈多,约为88%~11.5%(3%~47.5%),明显高于短期置管的0.5%~2%,严重者于除管或脱管后遗留鼓膜永久性穿孔,常需行修补术。鼓膜穿孔车发生的高低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鼓膜情况:“T”管应经鼓膜正常区插置,鼓膜不正常者的早脱管和穿孔率较高,如Matt等称轻度内陷者未见发生穿孔,而有明显内陷者的穿孔率达21%;②通气管的…  相似文献   

4.
报告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加少量添加剂经济特殊加工制成钮扣式生物陶瓷中耳通气管,根据临床需要备有大、中、小3个型号。经对50例分汔性中耳炎引流观察,认为该通气管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与国外同类产生相比同样安全、可靠,无任何副作用,且价廉、实用,能明显改善听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陶瓷中耳通气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常见病,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生,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鼓膜切开置管术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置管材料为硅橡胶及聚乙稀等。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差、存在排斥、易堵管等缺点而影响疗效。自1999年起采用生物陶瓷中耳通气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随访资料完整的3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SOM患者30例(48耳),男18例,女12例,发病年龄5-60岁,平均年龄16.1岁。其中5-10岁者…  相似文献   

6.
通气管用于急性中耳炎者不多,Hattori(1975)曾报告治疗36例效果满意。本文报告1973~1978年间治疗30例(56耳)幼儿的复发性中耳炎的结果。患儿发病年龄7天至23个月。此30例均为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反复鼓膜切开与仔细清洗治疗无效者。一个月内鼓膜切开4次仍不恢复正常或在6个月内复发急性中耳炎者作为放通气管的适应症。在10%可卡因鼓膜麻醉后,在显微镜下切开鼓膜后下象限并插入通气管(自制聚乙烯哑铃状小管),并根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选用适宜抗生素一周。术后3天、1周、2周、1个月和每隔1个月随访一次。结果41耳(73%)  相似文献   

7.
8.
中耳炎是儿童最常见疾病,约5%~10%的中耳炎 发作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导致分泌 性中耳炎的最重要因素。鼓膜切开和放置中耳通气管 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尽管这一操作简单、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近数十年来,慢性浆液性中耳炎常采用放置通气管的治疗方法,并曾有插管后并发肉芽组织增生的报导,其发病率约为0.15%。作者报道了近三年中所见的15例,发病率为1.5%。常见的症状是耳部流粘脓性分泌物(8/15),少数病例分泌物呈血性(1/15),有的则无明显症状(6/15)。检查时耳深部有质地较脆、血管丰富的肉芽组织,以手术摘除治疗。在显微镜下可见不规则卵圆形狭长的空隙中,有嗜伊红染色强阳性的角蛋白鳞屑,周围有异物巨细胞浸润,上述结构称为角蛋白异物性肉芽肿。角蛋白是由分化完好的表皮细胞产生的不溶性复合蛋白聚合物,对人体免疫系统是一种异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治疗上多采用鼓膜穿刺、鼓室腔注药及全身给药等方法治疗,但较严重的病例,仍易复发,且中耳积液粘稠的患者,积液不易抽出,常需行鼓膜置管。我院采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生物陶瓷中耳通气管治疗SOM,并与传统的硅胶管比较,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双侧耳闷、耳鸣10余年来诊。自幼感双耳闷、耳鸣,吸鼻后改善,否认耳流脓史。专科检查双侧外耳道干净、通畅,双鼓膜完整但明显内陷,自行捏鼻鼓气后双侧鼓膜向外膨出,吸鼻时鼓膜内陷且与砧镫关节相贴,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欠佳。双侧鼻腔黏膜光滑,淡红色,双下鼻甲不大,鼻腔干净,未见分泌物。鼻咽镜检查双侧咽鼓管口通畅,鼻咽顶未见腺样体残留。纯音听力测试吸鼻时双耳轻度传导性聋,  相似文献   

13.
对6例一期鼓室成形术后中耳内一直放置硅化橡胶的病人颞骨(共6块)进行研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颞骨。然后将领骨经缓冲福尔马林固定、脱钙、火棉胶包埋、切片、染色后在极化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2块颞骨无鼓室粘连的组织证据,硅橡胶片周围无纤维组织包裹或上皮化。1块颞骨中耳腔内明显纤维化和疲痕组织,特别是硅橡胶片周围,几乎被纤维组织包裹。1块颈骨硅橡胶片被厚而疏松的纤维组织包裹,中耳内部分纤维组织。2块源骨硅橡胶片周围部分被较薄的纤维上皮膜包裹;6块颧骨中,4块粘膜下轻度纤维化和正常血管分布,2块粘膜显著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前庭神经鞘瘤手术次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脊液(CSF)漏 ,其最常见的路线是通过咽鼓管进入鼻咽。为避免这种并发症 ,常规的方法是行中耳和咽鼓管填塞 ,可将 CSF漏的发生率从 13%减少至 1.6 %。本研究目的在于阐明经迷路前庭神经瘤切除术后病人的长期中耳状态。 14例经迷路前庭神经鞘瘤切除的病人用常规方法行中耳和咽鼓管填塞 ,阻塞 CSF出路的潜在路线。在面隐窝上方切除砧骨而使其开放 ,用一种外科用混合剂和骨浆填入中耳腔内 ,填塞中耳后 ,在鼓窦入口处覆盖阔筋膜固定 ,面隐窝用纤维蛋白胶 ,迷路腔用游离脂肪移植填塞。然后通过鼓室测量、放…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形状的中耳硅胶通气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接受鼓膜置管术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58耳)选择哑铃型中耳硅胶通气管(哑铃管组),40例(55耳)选择T 型中耳硅胶通气管,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哑铃管组治愈33耳(56.89%),好转17耳(29.31%),无效8耳(13.79%),总有效率86.21%(50/58);T型管组治愈28耳(50.90%),好转21耳(38.18%),无效6耳(10.90%),总有效率89.09(49/55);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哑铃管组中术后脱管8耳(13.79%)、堵管5耳(8.62%)、耳漏3耳(5.17%),拔管后鼓膜切口不愈合2耳(3.45%);T型管组中术后脱管2耳(3.64%)、堵管1耳(1.82%)、耳漏3耳(5.45%),拔管后鼓膜切口不愈合3耳(5.45%),哑铃管组脱管、堵管率高于T型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耳漏及拔管后鼓膜切口不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 型中耳硅胶通气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易于操作,术后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耳细菌感染对内耳及机体免疫功能长期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耳细菌感染后内耳热休克反应是否会长期存在 ,及其对内耳功能的潜在影响。方法  6 0只BALB/c鼠随机分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生理盐水对照 6个组 ,每组 10只。中耳注射致病菌 135d后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并取材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 ,检测内耳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 70相关表位分子的表达 ,行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p6 5和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抗膜迷路蛋白抗体的测试。结果 所有标本核因子κBp6 5未发生明显核内转移。金葡菌感染组 3只、肺炎克雷白杆菌组和变形杆菌组 2只、绿脓杆菌组 3只以及对照组 1只动物的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阳性。经外加电场固定液相分子快速斑点免疫分析筛选 ,金葡菌感染组 2只、肺炎克雷白杆菌组 2只、绿脓杆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 1只抗膜迷路蛋白抗体阳性 ,其中金葡菌组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组抗膜迷路蛋白和抗肺炎克雷白杆菌双阳性。经免疫转印分析 ,其阳性条带除 1例相对分子质量为 6 80 0 0以外 ,其余均为小分子 ,以 2 6 0 0 0~ 30 0 0 0为主 ,380 0 0~ 410 0 0次之 ,46 0 0 0~ 5 0 0 0 0有微弱反应。除变形杆菌组右耳和绿脓杆菌组左耳 16 2 5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显著异常外 ,其余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中耳粘膜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对30例中耳胆脂瘤肥大细胞进行组织化学与透射电镜观察,并与健康外耳道皮肤对照.结果发现中耳胆脂瘤肥大细胞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主要分布范围包括上皮层、下皮下特别是近骨吸收面的肉芽组织内。电镜下大多数肥大细胞呈活化状态,与TC肥大细胞类似,呈无定型均质细颗粒状或毛玻璃样改变,肥大细胞贴壁的小静脉内见许多多形核白细胞溢出;活化肥大细胞主要呈“缓慢脱颗粒”状态;少数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及浆细胞密切接触。讨论了肥大细胞在中耳胆脂瘤发病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腭裂患儿的中耳功能状态与病程以及腭裂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腭裂患儿的诊疗经过,其中男44例、女32例,接受腭裂手术时年龄为6~23个月。记录其新生儿听力筛查,腭裂修补术前、术后3个月、1~2年、2~4年及5年的病史以及电耳镜检查、声导抗、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等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中耳功能状态的变化。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