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类癌属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潜在恶性,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肠镜结合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是早期发现直肠类癌的最佳方法,但最后确诊需靠病理检查。既往手术是直肠类癌主要治疗方法,近年微创治疗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该病预后较好,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镜(腹腔镜、纤维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类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1月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并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类癌12例,分析其形态学特点及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类癌.结果 结直肠类癌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0:1),内镜下多表现为典型的黏膜下肿物,肿瘤直径为1.5~9.0cm,在腹腔镜下行纤维结肠镜肿瘤定位作结直肠类癌根治性手术.结论 肿瘤直径大小和浸润深度是决定结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关键,对肿瘤直经大于1.5~2.0 cm,浸润肠管壁较深,在缺乏超声内镜检查或超声内镜检查发现肌层浸润或腹腔有淋巴结肿大,行腹腔镜下纤维结肠镜定位、结直肠类癌根治性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4例,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1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类癌的主要手段。直肠类癌的大小、浸润程度和转移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直肠类癌15例内镜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肠镜下发现直肠黏膜下肿物行内镜超声检查和病理活组织检查,有内镜切除指征的直肠类癌行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直肠类癌15例均成功行EMR,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病理证实基底及切缘无残留,随访病例无复发。结论肠镜结合内镜超声可以明确直肠类癌的大小、有无肌层和周围血管浸润、内部回声性质,判断有无内镜下切除指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直肠类癌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直径≤1cm的直肠类癌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直径≤1 cm直肠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下肿物,行内镜超声检查(EUS),怀疑为类癌的病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切除,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直径≤1cm直肠类癌8例,本组病例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年内随访病例无复发。结论结肠镜结合超声微探头对直径≤1 cm直肠类癌进行诊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胺前体摄取脱羧(APUD)细胞,好发于阑尾、直肠、十二指肠等处,国外阑尾类癌多见,我国直肠类癌占首位.但直肠类癌多数无临床症状,偶在内镜检查时发现,且早期体积较小,内镜下很易误诊或漏诊,因其为黏膜下病变,常规活检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病理诊断.为提高黏膜下肿瘤的诊断率,我们对临床上发现和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术式选择.方法:对我院自1992年-2001年间收治的42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42例患术前均进行直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良性类直肠癌33例,占78.6%,恶性9例,占21.4%.30例做了经肛门局部切除或骶尾部切口局部扩大切除术,12例施行Dixon手术,术后随访5例死亡。结论:对可疑病例进行直肠镜检查和活检是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的范围是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方式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受累及肝转移等情况。肿瘤大小常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由病理切片确诊的10例直肠类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例类癌病例中,直径小于1cm为2例,直径在1~3cm之间的为6例,直径大于3cm为2例,且直径大于3cm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无1例有类癌综合征。结论:直肠类癌具有潜在恶性肿瘤的特性,早期诊治是关键,且术后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类癌是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很少见[1].它在体内分布较广泛,常见发生在胃肠道内.我院2001-2008年共收治直肠类癌1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本文分析了22例直肠类癌的诊断要点、手术原则及手术方式。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其治疗效果。22例病人中,1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68.2%,5年生存率77.2%。直肠类癌以便血、便秘或排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直肠类癌一般瘤体较小,直径小于1 cm者占45.4%,1~2 cm者占22.7%,大于2 cm者占31.8%。结论直肠类癌症状无特殊性,诊断不易。〉40岁有直肠肛管症状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有怀疑者应行病理组织检查,必要时切片作免疫组化染色以提高诊断率。手术应结合病变大小、浸润深度,个体化治疗。其预后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有关。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类癌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中,胃类癌8例,直肠类癌10例,阑尾类癌6例,结肠类癌7例,回肠类癌3例。术前误诊率为70.6%,其中胃类癌、阑尾类癌和回肠类癌全部误诊,直肠类癌误诊率20%,结肠类癌误诊率71.4%。肿瘤直径在2cm以内、无肌层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者1、3、5年累计生存率为100%、100%和92.8%;肿瘤直径超过2cm、侵犯肌层或有淋巴结转移者累积1、3、5年累计生存率为52.9%、41.2%和35.3%。结论胃肠道类癌术前误诊率高,病理学诊断是胃肠类癌确诊的主要方法,预后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及早期治疗,同时肿瘤的大小、浸润度、转移性、所在消化道的部位也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直肠类癌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彬 《天津医药》2011,39(9):865-866,884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别对40例直肠类癌:早期瘤体<1cm行局部切除治疗,但当瘤体>1cm行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0例病例中瘤体<1cm 36例(90.0%),瘤体距肛缘3-8cm有36例(90.0%),男女比例1.35:1,误诊病例有9例(25%),随访病例有34例(85.0%),2例病例死亡,其他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早期直肠类癌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诊疗中应避免误诊及漏诊,早期明确诊断(即直径<1cm),若无肌层浸润,可行局部切除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正>类癌是一类以肠嗜铬细胞瘤为主要起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数发生在胃肠道,也可见于呼吸道等其他部位[1]。其好发部位一般为阑尾、直肠、小肠、十二指肠及胃等,一般认为胃肠道类癌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近年来,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和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类癌早期发现诊断逐步提高,有必要对胃肠道类癌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33例胃肠道类癌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直肠类癌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肿瘤直径<1 cm10例,1~2cm 7例,>2cm1例;7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行根治术,3例行肛门局部切除术,7例行圈套电凝切除术.除1例瘤体直径> 2cm患者手术后出现肝转移死亡外,其余均存活.结论 直肠类癌患者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直径< 2cm的直肠类癌极少发生转移,首选局部扩大切除术;直径< 1cm者可局部切除或高频电凝切除;直径>2cm或侵及肌层或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诊断大肠类癌的临床价值,以及内镜微创治疗早期大肠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普通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下肿瘤,然后经内镜超声检查确诊类癌,对起源于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类癌患者29例行内镜微创治疗,直径≤1.0 cm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直径>1.0 cm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 29例均完全切除,病变直径0.6~1.8 cm,19例行EMR术治疗,10例行ESD术治疗。2例ESD术中创面出血,经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无穿孔。术后病理检查均显示为类癌。术后3个月结肠镜复查随访,所有患者创面形成瘢痕,无残留和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下EMR和ESD治疗起源于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早期大肠类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直肠类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直肠类癌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内镜下局部肿物切除术5例,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8例,Miles手术1例,Dixon手术1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无死亡。结论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病变的具体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17.
崔健  郑伟  李荣 《安徽医药》2008,12(7):624-625
目的 探讨经骶尾部入路切除直肠肿瘤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直肠肿瘤经骶尾部入路切除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全部病例26例,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61.2±14.7)岁,其中直肠腺瘤5例,直肠类癌8例,早期直肠癌13例,手术过程顺利,切除彻底,无肛门失禁病例,癌症患者随访1~4年,死于非肿瘤病因1例.结论 经骶尾部入路行直肠肿瘤切除,是一种显露良好,创伤较轻,可保留患者肛门及功能,能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镜下诊治结直肠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51例结直肠类癌患者,并对其结肠镜下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直肠类癌男、女患者所占比例为13∶4,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女性。直肠类癌最大径<1cm,内镜下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性差,黏膜下的肿物质硬呈黄色,最大径大于2cm的多数已发生转移。结论熟悉内镜下类癌的特症能有效提高肉眼诊断率,对于1cm以下的类癌选择内镜下切除术不但安全且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正>类癌是一类不太常见的特殊肿瘤,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归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由于瘤细胞有聚集成巢的排列倾向,在病理学上似癌的形态,但生长缓慢,较少转移,故称为类癌[1]。临床上消化道类癌以直肠类癌发病率最高。以往发现后均行手术切除的方法,创伤较大,随着内镜新  相似文献   

20.
直肠类癌发生于直肠黏膜内APUD(amineprecursorup.takeanddecarboxylaton),是一种特殊类型肿瘤,其组织结构似癌,但发展缓慢,又极少转移,与癌不同,故称类癌,因具嗜银性,又称嗜银细胞瘤。直肠类癌是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约占整个胃肠类癌的15%~17%和全身各类肿瘤的1%-2%。由于该病发病缓慢,症状隐匿,故容易误诊。本文报告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1999年3月至2009年3月收集的30例直肠类癌临床病理资料,就其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及随访情况作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