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舒荣宝  程刘兵  罗潇 《安徽医学》2010,31(6):568-571
目的分析常见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78例,评估内容包括结节数目、大小、密度、轮廓、钙化、强化,以及腺体体积、颈部淋巴结和周围侵犯等情况。结果本组78例,单发结节37例,多发结节4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甲状腺腺瘤22例,甲状腺癌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的结节大小、密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数目、轮廓、钙化、边缘强化,以及腺体体积、密度、增大淋巴结和周围间隙改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特点及腺体与周围结构关系和颈部淋巴结情况,对甲状腺结节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Bcl-2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5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腺瘤及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Bcl-2基因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0%、15.0%、62.2%、77.7%.38.8%;在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基因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P〈0.01)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P〈0.01);临床Ⅲ、Ⅳ期病例中Bcl-2基因的阳性率明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Bcl-2基因过度表达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Bcl-2基因可以作为判断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ET/PTC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选择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正常甲状腺组织各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RET/PTC3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表达的情况。结果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ET/PTC3阳性表达15例(75.0%),阴性5例(25.0%);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4例(20.0%),阴性16例(80.0%);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阳性表达2例(10.0%),阴性18例(90.0%);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阳性表达1例(5.0%),阴性19例(95.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ET/PTC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RET/PTC3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与积分光密度在各组织间均不相同,甲状腺乳头状癌RET/PTC3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ET/PTC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RET/PTC3有可能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一个较好的分子标志物,尤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甲状腺癌、21例甲状腺良性腺瘤、1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GMT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MGMT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表达从正常组织(16.67%,10/12)、结节性甲状腺肿(25.00%,2/8)、桥本氏甲状腺炎(60.00%,9/15)、甲状腺腺瘤(52.38%,11/21)到甲状腺癌(60.66%,38/61)中表达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滤泡癌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水平随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分别为乳头状癌(72.22%,26/36)、滤泡癌(50.00%,8/16)。MGMT在性别、年龄及民族组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MT高表达现象可能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有关,可成为候选的临床分子诊断指标。甲状腺癌组织的MGMT蛋白在性别、年龄和民族组表达均无差异,有望成为通用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块病理类型及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49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甲状腺疾病的病理类型。结果:493例甲状腺标本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占首位,共计341例,甲状腺癌66例;特征性透明核改变和砂粒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是最多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恶性肿瘤中以乳头状癌为主。  相似文献   

6.
王振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24-824,769
目的分析甲状腺占位痛变的CT表现,探讨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42例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均经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倒,甲状腺癌18例。结果甲状腺腺瘤平扫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18例中13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及周边强化环,周围脂肪间隙清晰;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痛灶局限,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影,边缘光滑,伴有囊变。甲状腺癌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56%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痛变中8例出现囊性变伴有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甲状腺癌出现细颗粒状钙化(39%)明显高于良性痛变(8%)。结论CT对甲状腺占住痛变的臣、恶性鉴别诊断,应从痛变边缘、密度、有无颈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是否受侵及瘤内钙化等5个方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及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比较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60例甲状腺瘤、21例甲状腺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结果 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60例甲状腺瘤、21例甲状腺癌比较,甲状腺大小、结节大小、结节内回声及周围回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节边缘晕环及结节内部和周边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较易误诊为甲状腺癌,结节边缘晕环及结节内部和周边血流信号可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探讨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鉴别要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2例甲状腺腺瘤与7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中,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病灶是否液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叶是否肿大、病灶是否单发、病灶有无包膜、病灶周边是否有声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周边及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有无、多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点可用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甲状腺球蛋白(TG)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水平,探讨其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普外科1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为A组,1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为B组,健康人120例为对照组(C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行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CT检查。结果A组TG和TGAb分别为40.0%和43.3%显著高于B组7.33%和9.33%及C组4.17%和7.50%,A组与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及TGAb测定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上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冷永新  王骐  刘勇  沈永菊 《现代医学》2007,35(5):402-405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43对)甲状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9例,甲状腺腺瘤14例.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29例(29对)CT检查发现,弥漫型28个,其中单侧6个双侧22个;局限型30个,其中单发12个,多发18个.结节性甲状腺肿典型CT表现为环形钙化、双环征、病灶内间隔线及壁结节征象.甲状腺腺瘤14例(14对)CT检查发现,病灶均为单侧、单发病灶,典型CT表现为内缘光整的完整强化环(单环征).结论 通过特异性CT表现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诊断质量,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方式的选择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边界清晰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类型。方法分析400例边界清晰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特征。结果400例边界清晰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肿)370例(92.5%),腺瘤30例(7.5%)。结甲肿组与腺瘤组在结节数目、大小、内部结构、周边晕环、内部及周边血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节钙化及有无胶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边界清晰的甲状腺良性结节多数为结甲肿,少数为腺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细胞周期增殖指标MCM7和Ki-67蛋白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进行MCM7、Ki-67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MCM7、Ki-67蛋白在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40/40)、80.00%(32/40),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及正常组中的表达率( P均<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CM7阳性表达率高于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乳头状癌中MCM7、Ki-67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 P均>0.05)。癌症组织中MCM7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1,P<0.05)。结论甲状腺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异常增殖状态下出现的MCM7、Ki-67蛋白高表达在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或许可作为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项参考指标。MCM7在评价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上优于Ki-67,对评价肿瘤细胞增殖状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ret、ras、p53基因研究,揭示其在甲状腺癌发病中的意义,为进一步进行甲状腺癌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甲状腺癌和10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ret、ras、p53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r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及甲亢中均有表达,在髓样癌和滤泡状腺瘤中未检测到;ras在各型甲状腺病中均有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各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0%~50%,良性病变中仅在1例滤泡状腺瘤和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呈阳性。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病与癌基因ret、ras及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有密切联系。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因此,甲状腺癌的防治除考虑高碘因素外,也应充分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钱蠡 《实用全科医学》2014,(3):436-437,F0003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学检查对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处理及病理证实的6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对2组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状腺腺瘤多表现为甲状腺局限性肿大,瘤体多单发,多呈椭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楚,瘤体多为混合性回声,周边常见晕环;而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呈多发性,形态饱满,边界欠清,周边无晕环,可有钙化灶、囊性变等,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09、10.13、24.41、24.87,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内部及周边血流的速度和阻力指数比甲状腺腺瘤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4、7.050、10.86、2.960,P〈0.05)。结论甲状腺腺瘤超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发、有晕环、结节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正常,而结节性甲状腺肿反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实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10年前后不同碘环境下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特点,探讨碘与广西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南宁、桂林、百色及北海4城市的解放军三0三、一八一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北海市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疾病5998例(疾病组)与1000例甲状腺正常人群(对照组),对其尿碘水平行对照分析。结果USI后2组的尿碘水平均较USI前增高;疾病组尿碘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在USI前、UAI后5年及USI后10年3个阶段,结节性甲状腺肿尿碘分别为[(56.7、26.4、275.3)μg/L,P〈0.05]、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228.3、245.6、289.7)μg/L,P〈0.05]、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68.4、358.5、346.8)μg/L,P〈0.0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23.5、384.7、357.6)μg/L,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315.8、380.6、378.2)μg/L尿碘水平较USI前明显增高;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构成比呈递增趋势(4.8%、6.25%、7.59%,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甲状腺癌构成比(USI前/USI后10年:77.59%/88.45%;P〈0.05)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构成比较USI前增高(USI前/USI后5年:3.35%/5.41%,P〈0.05;USI前/USI后10年:3.35%/6.61%,P〈0.05),USI后10年结节性甲状腺肿构成比较USI前下降(USI前/USI后10年,70.54:65.83%,P〈0.05)。结论USI10来,广西甲状腺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碘过量可能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PTC、20例甲状腺瘤(TA)、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G)和15例癌旁甲状腺组织(AN)中COX-2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在PTC中COX-2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48/66)和59.1%(39/66),均显著高于TA(10.0%和15.0%)、NG(15.0%和20.0%)和AN(0.0%和13.3%)(P〈0.05)。COX-2和VEGF表达与PTC的侵袭、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COX-2和VEGF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PT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甲状腺癌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合并腺瘤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腺瘤6例。CT平扫甲状腺病变均以低密度为主。36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27例,9例出现钙化,颈部淋巴结肿大16例;动脉期3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稍减低,密度趋于均匀。31例甲状腺癌,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19例,13例出现钙化,钙化形态多样,颈部淋巴结肿大23例;动脉期23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减低,CT值下降幅度〉21%。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内在联系,建立基于启动子高甲基化抑癌基因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收集甲状腺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共46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2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17例。经提取DNA,设计并合成BSP引物,PCR扩增,采用亚硫酸氢盐法克隆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和Sequenom Mass ARRAY甲基化DNA定量分析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IMP3基因启动子CpG片段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结果 显示TIMP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高甲基化克隆百分比为70%,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0%(P〈0.05)。TIMP3基因启动子区5个CpG位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甲基化有呈较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异性。Sequenom Mass ARRAY提供的单一CpG位点甲基化定量数据显示TIMP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甲基化率均值(0.28)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基化率均值(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3基因启动子3个CpG位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均值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P3基因CpG-16及CpG-17位点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启动子甲基化检测的关键位点,有望成为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30例同期癌旁3-5cm以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OB-1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分别为6.67%、13.33%、77.94%;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0.00%、20.00%、83.82%,两种蛋白阳性率在不同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Ⅲ、Ⅳ期(91.43%)高于Ⅰ、Ⅱ期(63.64%);有淋巴结转移(96.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67.44%);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5.65%)高于无侵犯包膜的(4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yclinD1的阳性率在Ⅲ、Ⅳ期(94.29%)高于Ⅰ、Ⅱ期(72.73%);有淋巴结转移(10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58.88%);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7.83%)高于无侵犯包膜的(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NOB-1和CyclinD1阳性率均增高,两者出现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r=0.344,P<0.01)。结论 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过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