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沙门菌在本地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沙门菌84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和耐药分析。结果84株沙门菌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45株,占53.6%;乙型副伤寒沙门菌4株,占4.7%;丙型副伤寒沙门菌4株,占4.7%;伤寒沙门菌14株,占16.7%;非伤寒沙门菌17株,占20.3%。沙门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达、亚胺培南无耐药株。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三代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本地区沙门菌感染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沙门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有不同程度增加,临床应依药敏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010至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流行病学和腹泻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0至2013年腹泻监测系统采集的1538例腹泻病例样本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538例腹泻病例样本分离出86株沙门菌株,共分为5种血清群、34种沙门菌型。其中优势血清群为 B 群(33.72%),山夫登堡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两种血清型检出率最高,分别占18.61%、8.14%。药敏试验显示耐药菌株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完全敏感外,对其余19种抗生素均产生一定耐药性,其中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水平最高(23.26%、22.09%)。26株菌为耐药菌株中,53.85%(14株)的耐药菌株同时对3种以上(含3种)抗生素耐药,38.46%(10株)的耐药菌株同时对4种以上(含4种)抗生素耐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血清型集中在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及奥雷宁堡沙门氏菌。结论本地区腹泻患者检出沙门菌属以山夫登堡沙门氏菌最高,肠炎沙门菌次之;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最高,同时各血清型沙门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及严重的多重耐药;应进一步加强对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了解宁德市医院就诊儿童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2020年确诊为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127例患儿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特点,并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我院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发病时间多集中于5~10月;0~1岁和1~2岁患儿检出非伤寒沙门菌最多,分别为59株和31株。127株沙门菌分为10种血清型,最常见为鼠伤寒沙门菌(49.61%),其次为都柏林沙门菌(10.24%)。127株非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对上述7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都柏林沙门菌;对美罗培南全部敏感。结论:我院患儿感染非伤寒沙门菌以夏秋季节为主,2岁以内高发;检出率最高的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厦门市某医院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的761例疑似食源性病原菌感染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其中男性447例,女性314例,年龄0~95岁。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采样时间等进行分组,对沙门菌的检出情况和耐药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和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经VITEK-MS质谱分析和血清凝集试验,761例疑似食源性病原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沙门菌感染69例,总检出率为9.07%(69/761)。69株沙门菌分布于6个血清群16个血清型,以B群和D群为主,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占比最高,分别占42.03%(29/69)和23.19%(16/69)。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患者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706);不同年龄段患者沙门菌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05,P<0.001),0~18岁未成年人检出率显著高于成年人。不同月份沙门菌检出率有一定差异,沙门菌检出率随月份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5—10月份检出率较高。药敏结果显示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4.55%(41/55)和61.82%(34/55),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38.18%(21/55),尚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沙门菌株。结论 厦门市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多而复杂,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未成年人感染占主要部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夏秋季为高发季节。本地区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菌株表型,为经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细菌培养证实沙门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菌株血清型及耐药模式。结果 沙门菌213株,来自粪便、血液和脓液分别占86.4%、13.1%和0.5%。来自男性54.6%,77.9%为2岁以下儿童。6月份血流感染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月份(21.8%vs10.1%,P=0.027)。非伤寒血清型99.5%,以鼠伤寒血清型最常见(61.0%),伤寒血清型0.5%。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磺胺甲恶唑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0.4%、63.5%、29.1%、18.8%、2.6%、2.4%、34.3%和0.5%,血流来源的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显著低于肠道来源株(P<0.05)。93.0%的患儿有发热,92.5%的患儿有肠炎症状。与非血流感染组相比,血流感染组的年龄较大,首诊病程和住院时间较长,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值)较大(P<0.05)。209例患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12例经大便培养明确诊断为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1岁50例(44.6%);1~3岁54例(48.2%);>3岁8例(7.1%)。发病高峰时期为6-10月,共100例(89.3%)。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热、寒颤、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排便不尽,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绝大部分可见白细胞及吞噬细胞,隐血阳性率100%。大便培养结果以B群沙门菌及D群沙门菌常见,药敏试验提示上述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哌拉西林/舒巴坦、美罗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及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较高。结论:B群及D群沙门菌是本地区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主要血清型;3岁以下小儿是主要发病人群;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腹泻(黏液脓血便);本地区非伤寒沙门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及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较高;经积极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山市西北部区域沙门菌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耐药特点及其相关肠毒素基因型。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从4019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沙门菌108株,进行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肠毒素基因(spvA、spvB、rck)。结果 108株沙门菌可分为17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分别占42.6%(46/108)和15.7%(17/108),2015年分别检出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各一株;108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61.11%)和氨苄西林/舒巴坦(49.07%)耐药率最高,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菌株;在108株沙门菌中,所有菌株均含有spvA基因,34株为spvB阳性,28株为rck阳性,spvB基因阳性患者其高热、便血的比率显著高于spvB阴性患者(χ2=4.185, P<0.05; χ2=6.13, P<0.05);rck基因阳性患者其高热、便血的比率显著高于rck阴性患者(χ2=5.274, P<0.05, χ2=8.887,P<0.05)。结论 本地区沙门菌感染患者以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高发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沙门菌株耐药率较高。沙门菌感染患者高热及便血的发生率与spvB基因、rck基因的检出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3至2015年广州地区腹泻患儿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3至2015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培养和血清学分型,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96株非伤寒沙门菌可分为33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171株(占57.43%),斯坦利沙门菌29株(占9.80%),肠炎沙门菌18株(占6.08%).患儿男女性别比约为1.51∶1(178/118),<1岁的患儿占84.45%,每年的7~ 10月为发病高峰.296株沙门菌除了对碳青霉烯类、左氧氟沙星和三代头孢耐药率较低外,对一、二代头孢、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较为严重.鼠伤寒沙门菌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腹泻以<1岁的婴幼儿居多,夏秋季节高发.鼠伤寒沙门菌是本地区最主要的菌型,也是耐药最严重的血清型.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我院收治的162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药敏数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共162例患儿大便分离培养出鼠伤寒沙门菌, 占同期大便分离沙门菌属的68.64%, 是沙门菌属的主要致病血清型, 其中116例(71.60%)有不洁饮食史。162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男109例(67.28%),女53例(32.72%),年龄1.12(0.25,5.00)岁,以婴儿为主(60.49%),夏季为发病高峰(58.64%)。本组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93.21%),大便含黏液及血(90.74%);实验室检查可见大便含不同程度的白细胞(95.06%)、红细胞(88.27%)及脓细胞(58.64%),多伴血C反应蛋白增高(65.43%)及白细胞计数增高(62.96%)。162株鼠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低到高依次为: 头孢曲松(12.96%)、环丙沙星(14.81%)、头孢噻肟(17.28%)、复方磺胺甲唑(35.80%)、氨苄西林(81.48%)。18 株(11.11%) 对3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7株(4.32%)对所有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鼠伤寒沙门菌是沙门菌属的主要致病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夏季为发病高峰。本地区鼠伤寒沙门菌有耐药株及多重耐药株,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含酶抑制剂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陈丽妹 《海峡药学》2005,17(5):106-108
目的分析导致临床感染的200株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耐药情况,探讨其变化规律,为临床预防感染以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按照美国NCCLS推荐的方法和规则,采用MIC法测定并比较非发酵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引起感染的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居首位,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素作用强弱依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而鲍曼不动杆菌则较为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素的作用依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结论非发酵菌耐药性仍是目前临床上的严重问题,应经常监测本院的病原菌分布和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2015—2019年就诊于丽水市中心医院患儿粪便沙门菌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为我院儿童合理用 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丽水市中心医院儿科送检粪便标本中沙门菌的分离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 的耐药性结果。结果 2015—2019年共从儿童粪便中分离出169株沙门菌。患儿男女比例为1.25:1;患儿年龄段呈偏态分布,以 <3岁的婴幼儿为主,占80.5%(136/169);季节分布以秋季为主,夏季次之;81.7%(138/169)的患儿因胃肠道不适就诊。169株沙 门菌共检测到22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分离率最高,为51.5%(87/169),其次为肠炎沙门菌,为16.6%(28/169)。对氨苄西 林、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氯霉素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85.8%、42.6%、19.5%、8.3%和39.1%,5年间沙门菌 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0.05),未分离到碳 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结论 本院感染沙门菌的患儿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夏秋季为多发季节;分离到的沙门菌中最常见为鼠 伤寒沙门菌;同时对一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改变。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相关部门应加强 对儿童沙门菌感染的监控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国西部地区沙门菌属细菌的耐药及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 依据。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沙门菌属细菌,按照统一方案,药敏试验均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结果按CLSI2017年标 准判读,用WHONET5.6软件和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及2017年我国西部地区沙门菌属细菌检出率分 别为0.22%和0.21%。2016—2017年共检出256株沙门菌属细菌,其中检出最多的为伤寒沙门菌42株(16.4 %),其次为鼠伤寒沙门 菌35株(13.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016年及2017年沙门菌属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5.3%、67.2%;对复方磺胺 甲噁唑耐药率为22.5%、22.6%;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0%、16.2%。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 耐药率分别为87.9 %和51.5%,高于伤寒沙门菌的57.1%和22.0%,以及肠炎沙门菌的83.3%和14.3%。结论 我国西部地区流行 的沙门菌属以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率较高,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由于高耐药率已不推 荐作为临床经验用药。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沙门菌属仍维持较高的敏感率,但仍需持续加强对多重耐药沙 门菌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3.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nd serogroups of 153 Salmonella strains isolated during a period of 22 months from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at a major teaching hospital in Riyadh, Saudi Arabia were studie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by comparative disc method and MIC determination by E-test method were performed on selected antimicrobial agents. For nalidixic acid and trimethoprim only the comparative disc method was used.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ere noticed only in 1.3% of isolates. The majority of isolates from children (41%) were serogroup B, while those from adults (43%) were serogroup C1. The overall resistance was 16% to ampicillin and ampicillin/sulbactam, 13% to nalidixic acid, and 11% to chloramphenicol and trimethoprim/sulphamethoxazole. The resistance of Salmonella isolates to the so-called first line anti-Salmonella agents, i.e. ampicillin, chloramphenicol and trimethoprim/sulphamethoxazole, has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reported 4 years ago from this Institution. Almost all isolates were susceptible to the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fluoroquinolones, aztreonam, mecillinam and gentamicin.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to two or more drugs was noticed in 16% of isolates, most of which were serogroup B. The majority of these multiple drug resistant isolates (96%) were ampicillin resistant and β-lactamase producers. Although these isolates showed reduced MICs to ampicillin/sulbactam, their MICs were still higher than the susceptibility breakpoint for this combination. The nalidixic acid-resistant isolates showed higher MICs to the fluoroquinolones compared to the nalidixic acid-sensitive isolates. Isolates from children showed higher resistance to some of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 compared to those from adults.  相似文献   

14.
临床分离91株摩氏摩根菌的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摩根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到2005年6月临床分离的91株摩氏摩根菌的来源和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种临床标本中均可分离到摩根菌,其中较多来自痰液(37.4%)及分泌物标本(27.5%)。住院及门诊患者均可发生摩根菌感染,以老年科(15株,16.5%)、骨科(11株,12.1%)居多。所有摩氏摩根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均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77.8%)、头孢呋肟(87.2%)及复方磺胺甲口恶唑(72.2%)耐药率也较高,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92.2%、85.7%、83.5%和94.5%。此外随年份增长摩根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无下降的趋势。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不常见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等可作为临床治疗摩根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及时掌握辽宁地区沙门菌整合子的分布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获取沙门菌整合子与耐药性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用药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本文对来源于食品以及病患的149株沙门菌,利用PCR扩增的方法,进行整合子类别的筛选,并将扩增的整合子基因盒进行基因测序,同时通过药敏板测定(耐药性实验)对沙门菌与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149株沙门菌中未发现第II类、第III类整合子,检出第I类整合子的菌株50株,I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3.6%。50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25株携带耐药基因盒,片段范围从1500~1800 bp。测序结果表明,其中22株整合子携带dfrA17-aadA5基因盒,2株携带dfrA12-aadA2基因盒,1株首次检出罕见耐药基因盒linG。根据整合子携带情况不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整合子阳性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P<0.01),分别为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阿奇霉素和环丙沙星。辽宁地区沙门菌多重耐药率达50.3%。结论 I类整合子在沙门菌中分布广泛,抗性基因表型与耐药结果相一致,整合子的携带与沙门菌多重耐药率高度相关。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西丁保持高敏感率,可以用于对常规抗菌药物耐药的沙门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儿科二病区2382例确诊为细菌性肺炎患儿的痰培养标本,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小儿细菌性肺炎痰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57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77株,占83.5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26.44%,大肠埃希菌占25.22%,鲍曼不动杆菌占10.86%;革兰阳性菌共64株,占11.2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71%。检出的各种病原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较敏感,除鲍曼不动杆菌对关罗培南耐药外,其他病原菌对其均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利福平、头孢西丁、利奈唑胺、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喹奴普汀或迭福普汀均100%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嚼唑、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呋喃妥因1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关罗培南、头孢替坦、头孢唑林、呋喃妥因100%耐药。结论:不同地区儿童细菌性肺炎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可能不同,临床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病原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规律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常见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汕头潮南民生医院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和部分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7年版标准。结果:临床分离的156株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49株(31.4%),不动杆菌属74株(47.4%)以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3株(21.2%)。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较高的是多粘菌素E(1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3.9%)、美罗培南(91.8%)、头孢哌酮/舒巴坦(91.8%);对不动杆菌属敏感率较高的是多粘菌素E(100.0%)、头孢哌酮/舒巴坦(74.3%)、亚胺培南(29.7%)和美罗培南(41.9%),对其余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率较高的是复方磺胺甲唑(100.0%)、左氧氟沙星(72.7%),对其余16种抗菌药物多数呈高度耐药。结论: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临床应密切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应加强对医院环境消毒和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