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郝进 《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2(6):13-14
目的评价高龄老年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例80岁以上,57例患者(60只眼)老年人实施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其手术后视力及影响因素并予以分析。结果术后矫正视力1.0以上为5只眼,在0.5-0.9之间6只眼,低于0.5者位。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老年型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栓塞。结论高龄老年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眼底病是影响视力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2.
报告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98例,术后视力矫正不良≤0.3,有26眼,本文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935例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136例,大多数患有全身各系统疾病,经术前、术中、术后妥善治疗处理、顺利施行手术且效果良好。表明高龄老人的白内障在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高龄老年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改进治疗措施,使更多患者能及时,安全地手术治疗,方法:对42例(48眼)高龄老年白内障病人行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术中,术后眼部及全身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患全身多种疾病者占92.9%,以冠心病最多,占66.7%,其次为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虽然病情变化复杂多样,但经适当处理,均安全施地了手术,术后矫正视力大于等于0.5者35眼占72.9%,结论:高龄老年白内障患者,虽患全自系统疾病,仍可安全手术,且术后效果良好,故这些病人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000例(1278眼),分析术后3d及1年患者的视力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d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368例(446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32例(832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角膜水肿。术后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35例(820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365例(458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后囊膜混浊。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为老年性白内障154例、164眼植入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恢复状况。结果:164眼中,16例(9.7%)发生术后低视力(视力<0.3),其中2例(1.2%)视力低于0.05。导致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角膜斑翳、有青光眼手术史、高度近视各2例、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眼底出血各1例。手术并发症致低视力3例。结论:术后低视力主要与伴有眼病尤其是眼底病变、手术并发症有关,因此,要重视术前检查,以便估计术后情况,手术操作要细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艾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1999,(Z1)
随着人工晶体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技术的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已较以前有明显的减少,大多数病人获得了良好的视力。然而,常见影响视力的因素仍存在,人工晶体表面色素和渗出物沉积,角膜内层水肿皱褶和瞳孔移位等,影响病人获得最佳视力。我们对我院1998年1月~...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已较前延长。目前.我国社会人口已进入了老龄化。高龄老人白内障患者逐渐增多.年过80岁的老人,身体主要器官及功能完全正常的较少,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作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康复的主要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现将我院对高龄老年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作系统回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龄老年人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高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高龄老年性白内障的比率也随之增加 ,尽管高龄者抵抗力下降 ,多器官功能衰退 ,增加了手术难度 ,但老年人更需要复明以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自 1998年以来共为 80岁以上老年人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30例 (30眼 ) ,取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是当今世界第一致盲性疾病.近年的研究[1]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有一定的差异.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作者观察237例来自城镇和乡村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115眼)老年白内障患,均行小切口晶状体囊外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2年滞眼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矫正视力及眼前、后节情况。结果 25例(27眼,24.55%)矫正视力低于0.3,其中手术并发症6例(6眼),术前原有并发症19例(21眼)。结论 手术并发症和术前原有眼病是术后低视力的发生原因。应重视老年白内障患术前详细的眼部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320例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追踪观察一年。结果 矫正视力0.5以下的15例眼中,白内障合并眼底病10眼,术中术后并发症5眼。结论 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张亚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3,32(5):479-479
高龄老年人常伴有全身性疾病,对这些需要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我们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216例(236眼)糖尿病患者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对影响患者视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为角膜水肿浑浊、屈光不正、眼底病变、后囊浑浊、反应性虹睫炎、晶状体夹持。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高视力的方法,术前对患者精确检查、术中熟练操作和改进术式,可以减少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朱桂玲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1,13(4):67-68
目的 研究高危、高龄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方法 对102例(113眼)患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治疗合并症,做好术眼清洁,眼球运动,训练,充分散瞳等准备,术中认真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正确指导病人配合手术,术后密切观察术眼反应情况,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视国在0.5-0.898眼,占86.7%,达0.8或0.8以上15眼,占13.3%,无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上述护理方法有利于医师顺利完成手术,保证了术中安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视力恢复效果.方法使用超声乳化仪治疗白内障,应用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1天视力≥0.5者133例,1周后视力≥0.8者148例,矫正视力低于0.3者22例.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绝大部分视力恢复满意.视力低下者,主要为高度近视眼黄斑变性,其次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相似文献
18.
19.
青光眼术后晶体常发生混浊或原有的混浊加重,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对于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患者植入人工晶体及如何维持眼压正常的文献报道不多。我科近几年共收治20例此类患者,经人工晶体植入既提高了视力,又维持了眼压的正常,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2.1岁,青光眼术后与白内障手术间隔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8年。全部病例白内障手术前的青光眼术式均为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前视力光感4例,眼前指数6例,眼压2.74lKPa以下.术后随访时间11个月至6年。1.2手术方法:手术在手术显微…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术后,尤其是眼外引流术后,晶状体常发生混浊,或原有混浊加重,加速了白内障的成熟,严重影响视力。我院近几年共收治35例(35眼)此类病人,经行晶体囊外摘除术植入人工晶体,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35例(35眼人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59-80岁,平均64岁。青光眼术后时间3月一18年。全部病例均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术前视力光感18例,眼前指数6例,0.of-0.08共11例。术前眼压均属正常范围(2.74kPa以下)。4眼是独眼。术前B超提示无视网膜脱离。人工晶体屈光度数:测角膜屈率及眼轴,SRK公式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