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临床规律,本文对61例SAH住院病人的脑动脉造影(CAG)、CT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研究,结果如下:1、SAH并DCVS的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DCVS发生与颅内动脉瘤所在的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关系.DCVS时轻度痉挛略多于重度痉挛.2、CT见基底池存在明显的高密度影时,能预示DCVS的发生。3、DCVS常与脑内血肿、脑室出血、脑积水或脑梗塞同时存在。4、SAH再发出血,尤其是近期再发出血,可能产生或加重DCVS.5、DCVS的发生及程度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DCVS的程度越重,临床病情也越重。6、DCVS的主要体征为意识障碍,近半数的病人有神经示位体征。 相似文献
2.
3.
对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以观察硫酸镁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发现硫酸镁组有5例发生DCVS,对照组有11例;因DCVS而出现延迟性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者经头颅CT证实,硫酸镁组脑梗塞有2例,对照组有6例,两组相比;硫酸镁组的死亡率也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多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其迟发性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人们对CVS的认识还不确切,仍无有效改善预后的方法[1]。近年来人们多采用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来制作SAH后CVS模型,本文对该模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观察钙拮抗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S)的疗效。方法 :对 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将其分为钙拮抗剂治疗组 ( 32例 )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 34例 )。结果 :32例治疗组中发生DCVS的 5例 ,34例对照组中发生DCVS2 1例 (P <0 0 5) ;死亡人数治疗组 4例 ,对照组 7例 ,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钙拮抗剂在DCVS的防治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荧光分光方法测定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时的病人及实验动物血清与脑脊液(CSF)中5—HT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DCVS时病人及实验动物CSF中5—HT的含量处于很低水平,并且实验动物CSF中5—HT的含量在SAH后的第七天比出血后的第三天还要低。DCVS病人血清中5—HT含量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提示5—HT与DCVS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杨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1):526-528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严重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是SAH病人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认为:炎症反应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能的机制包括全身炎症反应,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各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信号转导通路的参与及某些炎症相关蛋白基因型改变等。本文对SAH后脑血管痉挛炎症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ho 激酶抑制剂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照是否应用Rho 激酶抑制剂对35 例自发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患者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ho 激酶抑制剂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临床症状改善率81.25%,与常规治疗组47.37%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Rho 激酶抑制组脑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o 激酶抑制剂能明显缓解aSAH 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症状,为神经外科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①空白组,②假穿刺组,③SAH组,④SAH+E2组,⑤SAH+安慰剂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SAH后7 d SAH+E2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明显变大(P<0.01);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SAH+E2组血浆ET-1浓度明显减少(P<0.01);TUNEL染色显示SAH+E2组颞叶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轻。结论持续给予E2维持其生理浓度可以有效预防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部分可能与E2可以抑制ET-1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Rho激酶抑制剂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ho激酶抑制剂组,采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探测治疗前、治疗后(3d、5d、12d)大脑中动脉血流(MCA)速度变化来分析判断Rho激酶抑制剂对tSAH后CVS的治疗效果。结果Rho激酶抑制剂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有效率81.16%,对照组41.69%。两组治疗前TCD检查MCA均轻度升高。Rho激酶抑制剂组治疗后(3、5、12d)MCA峰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Rho激酶抑制剂能明显缓解tSAH后延迟性CVS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TCD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断、监测CVS的发生有实用价值。Rho激酶抑制剂为临床神经外科防止tSAH后CVS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及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椒碱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胡椒碱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动物仅做枕大池假穿刺假注血,其余受试动物采用经枕大池穿刺2次注入自体动脉血的方法制作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自第1次注血始,生理盐水组动物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ml/kg,依同样方法,胡椒碱溶媒组、胡椒碱组动物分别注入等量的胡椒碱溶媒、胡椒碱注射液20mg/kg,1次/d,直至第6天。各组受试动物在第7天时分两批处死,将脑组织连同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迅速取出,半数标本供组织学和TNF-α、IL-1β、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组化观察,半数标本用RT-PCR的方法测定上述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变化,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进行血管细胞核内NF.KB活性评价。结果 与假手术组动物基底动脉正常血管形态相比,生理盐水组和胡椒碱溶媒组动物均有明显血管痉挛,血管壁上NF-KB活性、TNF-α、IL-1β和IL-6表达明显增高;而胡椒碱组动物血管痉挛得到明显缓解,血管壁上NF-KB活性、TNF-α、IL-1β和IL-6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胡椒碱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壁上NF-KB活性、下调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而发挥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15.
A. FernandezR.L. Bond M.A. Aziz-SultanS.E. Olvey H.S. Mangat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2011,18(7):994-996
Perimesencephal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SAH)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distinct form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associated with good outcomes. We report a 48-year-old female who developed cerebral infarction due to severe diffuse vasospasm following pSAH.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non-aneurysmal pSAH and was discharged home on day 5. However, one week later she developed an acute onset of right hemiparesis. A brain MRI showed acute infarctions 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and her cerebral angiogram showed diffuse vasospasm. The patient received intra-arterial diltiazem and hypervolemic-hypertensive-hemodilution therapy with resulting resolution of the vasospasm and hemiparesis. While not as common as in SAH, there is a potential for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due to vasospasm after pSAH.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缓解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并与尼莫地平对比,观察疗效。方法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观察基底动脉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测量基底动脉管径和管壁厚度,计算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检测基底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结果各组模型大鼠的基底动脉均出现血管痉挛,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多数神经元发生变性,基底动脉的eNOS表达明显减弱。但注射法舒地尔组与其他模型组相比能较大程度的缓解以上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优于尼莫地平。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有效缓解SAH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与动脉壁产生的一氧化氮(NO)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将60只模型动物随机等分为SAH组和SAH+HBO组,用显微测量法测量基底动脉管径,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中的Ca^2+含量。结果模型制作成功后96h测量基底动脉直径,结果显示:经HBO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明显缓解。SAH组NO、NOS含量在术后24h及96h均降低,而经HBO治疗后则增高。SAH组Ca^2+含量在术后24h及96h增高,经HBO治疗后则降低。结论高压氧能够缓解SAH后脑血管痉挛程度,改善受损的脑功能。 相似文献
18.
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附1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求一种防治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的方法。方法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脑底蛛网膜下腔置管,术后持续注入0.12%的罂粟碱稀释液10d,滴速2ml/h,术后第3d起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12例破裂脑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其中Ⅰ3例,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2例,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1例。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便于临床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效果确切,极大地改善了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