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相关性,探讨肾组织中HBV抗原的来源及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以有助于进一步研究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阴性,5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肾炎肾组织中的HBV抗原[HBV表面抗原(HBsAg)、HBV核心抗原(HBcAg)],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2例肾炎组织HBV抗原阳性的(包括5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者)中的HBV-DNA。5例肾组织中检出HBV抗原的膜性肾病(其中1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血清HBV感染标志阴性肾炎肾组织中HBV标志物沉积与在血清HBV标志阳性肾炎中一致:HBV抗原除在肾小球沉积外,肾小管常有阳性表达,并且肾小管HBcAg阳性率高于其在肾小球中的表达(43.6%vs23.8%)。肾小管HBcAg阳性组的肾组织病变程度明显严重于肾小管HBcAg阴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27例血清学阴性肾炎中8例肾组织中HBV-DNA阳性,主要沉积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质。电镜观察显示,血清HBV标志阴性膜性肾病表现为基底膜弥漫增厚,电子致密物在上皮下沉积及上皮足状突细胞融合;血清HBV标志阳性膜性肾病表现为基底膜不均匀增厚,基膜内小而散在的高密度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血清HBV感染与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MG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肾组织中的Ig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HBVAg)及血清IgA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荧光双套染技术配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gA在66例不同类型IgAN肾小球中的沉积量;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6例IgAN肾组织HBV表面抗原(HBs Ag)、HBV核心抗原(HBc Ag),对比研究IgA沉积量与HBVAg感染及血清IgA的关系。结果免疫荧光双套染法显示IgA主要在肾小球系膜区、少量在毛细血管袢呈颗粒状沉积;HBVAg阳性的肾组织IgA沉积量明显高于HBVAg阴性组(P<0.05)与对照组(P<0.05),且与肾脏病变程度有关。IgA肾病肾组织中IgA沉积量与血清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Ag阳性的IgA肾病肾组织IgA沉积量与IgA肾病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清IgA浓度的高低可能不是IgA肾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病理检验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 )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肾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 HBV‐GN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HBV‐GN病理以膜性肾病多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占44.3%,慢性肾衰竭占10.0%。“满堂亮”阳性率(免疫荧光病理检验 IgG、IgA、IgM、C1q和C3均阳性)占40.0%(其中膜性肾病占25.7%)。肾组织单项HBsAg沉积为最多见,达65.7%;而单项 HBcAg沉积相对少见。结论肾组织HBV抗原沉积现象可以出现在血清HBV标志物阴性或仅HBsAb阳性的患者,提示应重视肾组织HBV抗原免疫荧光病理检测的敏感性及做多种HBV抗原检测,从而降低HBV‐GN的漏诊率,对早期诊断 HBV‐GN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肖枫林  周春华 《中国医药》2012,7(7):836-83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 分析经肾活检确诊的21例HBV-GN患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检测乙型肝炎五项(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24h尿蛋白定量,免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中HBsAg和HBcAg,采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或来氟米特或环孢素治疗并评定疗效.结果 21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6:1;8例(38.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5%(2例);肾脏病理类型:膜性肾病8例(38.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例(28.6%),IgA肾病4例(19.0%),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例(14.3%).肾组织HBsAg阳性、HBc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4%(15例)、85.7%(18例).7例激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1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 18/21).结论 HBV-GN以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为主,激素联合来氟米特在HBV-GN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敏茹  林章礼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16-18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Ag与HBV-M及HBV-DNA的关系,及它们对判断乙肝病毒是否复制的意义.方法 收集26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前S1Ag、及HBV-DNA,前S1Ag及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结果 HBV前S1Ag和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组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35%和7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P>0.05).在HBeAg(-)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80%和6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P>0.05).两组间,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eAg是否阳性不能用来判定HBV是否具传染性和复制,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作为HBV存在、复制及其传染性的标志物.适合在没有条件开展HBV-DNA定量检测的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乙肝两对半、前S1抗原与HBV-DNA含量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乙肝两对半、前 S1抗原与 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183 0份血清用 EL ISA方法测定 HBV“两对半”和前 S1抗原 ,用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 HBV- DNA含量。结果 不同两对半模式血清 HBV-DNA阳性率不同 ,检出率以 HBs Ag( )和 /或 HBe Ag( )组最高 ;共检出前 S1抗原阳性血清 73例 ,其中 HBV-DNA检出率为 90 .4% ( 66/ 73 )。结论 前 S1抗原与 HBe Ag、HBV- DNA有较好相关性 ;FQ- PCR检测可更准确反映 HBV感染及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7.
70年代初,Combes首次报道了一例因输血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该患者于22个月后出现大量蛋白尿,肾活检后诊断为膜性肾病。到目前,世界各地医学研究者已在500例肾炎患者的肾组织中检出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成份。近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e系统、Pre-S1抗原与HBV-DNA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e系统、乙肝前S1抗原(Pre-S1抗原)与HBV-DNA荧光定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60份HBsAg阳性标本进行HBVe系统、Pre-Sl抗原、HBV-DNA检测。结果:HBeAg阳性113例,其中:HBV-DNA荧光定量阳性108例,阳性率95.58%;Pre-S1抗原阳性105例,阳性率92.92%,HBV-DNA与Pre-S1抗原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阴性共147例,其中HBV-DNA荧光定量阳性54例,阳性率36.73%;Pre-S1抗原阳性47例,阳性率31.97%,HBV-DNA检出率与Pre-S1抗原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eAg、HBV-DNA、Pre-S1抗原几乎同时出现,均能较准确地反映HBV复制状态。在HBV-DNA及Pre-S1抗原水平方面,HBeAg阴性标本显著低于HBeAg阳性标本(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68例HBV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pre-S1Ag)、HBV-DNA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结果268例患者中,Pre-S1Ag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2.41%,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的检出率21.88%(P<0.01).Pre-S1Ag与HBV-DNA的阳性符合率为85.52%,相关系数r=0.988.结论乙肝病毒Pre-S1抗原与HBV-DNA阳性、HBeAg阳性高度相关,提示Pre-S1Ag可能是HBV在体内复制和传染的另一可靠指标,可用于乙肝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清HBV-DNA载量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4 0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其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结果表明,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6.82%;HBsAg、HBeAg阳性组检出率为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26.79%;HBsAg、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45.89%;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0.29%。结论:患者血清中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阳性率存在相关性。采用FQ-PCR法检HBV-DNA能更客观地反映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212份HBV标志物阳性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Ⅰ组(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Ⅱ组(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Ⅲ组(HBsAg、抗-HBc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17%、47.13%、47.37%;Ⅰ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组与Ⅲ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P<0.01)。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检测乙肝病毒,采用FQ-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前国内较多的医院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血清中的HBV-DNA进行定量检测。而在HBV-DNA检测过程中因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HBV-DNA提取后存放一定时间再进行检测。该文旨在评价标本DNA提取后存放24h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首诊和慢性肝炎血清标本15例。将此15例标本各取部分血清进行DNA提取后4℃保存24h为实验组;此15例标本剩余血清4℃保存于次日实验当天进行DNA提取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两组同时上机进行HBV-DNA的检测。结果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DNA当天提取组结果为(4.07±1.68)1U/ml,DNA提取后存放24h组结果为(4.13±1.75)1U/ml。t=0.692,P=0.263。两组定量检测HBVDNA结果无显著性差别。结论标本DNA提取后存放24h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定量结果无影响,提示可定期成批检测HBV-DNA,更科学有效地使用实验室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更有利于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病毒载量(HBV-DNA),探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LP与HBV-DNA的关系,观察HBV-LP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HBV-LP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抗病毒治疗有效组患者HBV-DNA和HBV-LP下降趋势一致;抗病毒治疗无效组患者HBV-DNA始终没有出现阴转,HBV-LP的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抗病毒治疗效果反复组患者HBV-LP的含量维持较高水平或变化不明显,HBV-DNA则出现暂时阴转.结论 动态监测HBV-LP的含量可用于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病毒载量(HBV-DNA),探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LP与HBV-DNA的关系,观察HBV-LP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HBV-LP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抗病毒治疗有效组患者HBV-DNA和HBV-LP下降趋势一致;抗病毒治疗无效组患者HBV-DNA始终没有出现阴转,HBV-LP的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抗病毒治疗效果反复组患者HBV-LP的含量维持较高水平或变化不明显,HBV-DNA则出现暂时阴转.结论 动态监测HBV-LP的含量可用于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王湘  王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59-3360
目的:探讨穿孔素(perforin,PFP)在IgA肾病(IgAN)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的方法检测IgAN肾活检组织中PFP的表达。结果:IgAN患者PFP(17/41,占42.8%)在肾间质表达。41例患者中轻度肾间质病变23例,PFP阳性9例(9/23),中度肾间质病变12例,PFP阳性6例(6/12),2例重度病变,PFP均阳性(2/2)。轻、中、重肾间质PFP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FP的表达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结论:PFP在IgAN肾组织内主要表达于肾间质内,提示PFP在IgAN的肾间质损害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乙肝患者HBsAg定量与HBV-DNA及乙肝标志物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化法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与HBV-DNA水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FQ-PCR)及ELISA三种方法同时检测258份血清标本,并对其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对比分析。结果258份乙肝患者血清HBsAg含量与HBV-DNA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的核酸载量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以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与符合率,以及三者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334份怀疑HBV感染的血清中HBV—DNA的病毒拷贝数.同时检测血清中ALT和乙肝前Sl抗原。结果275份HBV—DNA拷贝数大于10^3copies/ml样本中,前S1阳性率80.0%(220/275)。ALT异常率为69.5%(191/275):而59份HBV—DNA拷贝数小于10^3copies/ml的血清.其前S1抗原阳性率为25.4%.ALT的异常率为22%.且前S1抗原的阳性率和ALT异常率随着HBV—D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HBV—DNA的载量与前S1抗原的阳性、ALT水平三者之间,有符合性和互补性,因此三者联合检测.对全面了解HBV感染者的病情、以及药物治疗的评价和预后判断等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HBV-M与HBV-DNA结果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HBsAg(+)血清中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DNA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了解HBV-M模式其对应的HBV-DNA载量。方法用TRFIA法定量测定HBV-M,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标本同时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患者进行HBV-DNA检测。结果在271例患者血清中检测出HBV-DNA病毒基因拷贝值范围为2.1×10^3~3.8×10^7copies/ml,平均含量为3.0×10^4copies/ml,总阳性检出率为48.0%(130/271)。模式4HBV-DNA阳性率高于其他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M和或HBV-DNA检测评价乙肝疗效或治愈标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联合诊断和寻找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其HBV—DNA含量;并根据患者HBV—M的不同模式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探讨HBV—M模式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阳性检出率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①“大三阳”组HBV—DNA含量以中、高拷贝为主;②“小三阳”组及HBsAg(+)&Antl—HBc(+)组HBV—DNA含量以中、低拷贝为主;③单纯HBsAg(+)组HBV-DNA的检出率仅为2,98%。④HBeAg(+)血样中HBV—DNA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8.33%(118/120),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993)。结论HBV—M与HBV—DNA的检测都能反映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的情况;HBeAg与HBV—DNA含量存在明显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