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新生24小时内叙利亚仓鼠腹腔和皮下接种2×10~6人胃癌BGC-823细胞,制备人瘤异种移植模型。终身荷瘤率为66.67%,终身荷瘤存活时间为47.25±8.08天。移植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超微结构与原肿瘤标本基本一致,染色体G显带符合人类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活体荧光成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可动态实时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fLuc+注入裸鼠后肢根部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待皮下移植瘤瘤块长至直径0.5 cm时,剥取肿瘤组织,应用叠合法将瘤块原位移植于裸鼠胃小弯处,形成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每4日监测移植瘤的进展情况.荷瘤3周后,解剖荧光成像阳性小鼠,利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的形态.结果:应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在荷瘤裸鼠胃部检测到逐渐增强的荧光信号.荷瘤裸鼠胃部存在肿瘤包块贴附于胃壁,包块直径为0.5 ~1.0 cm,包块周围与相邻组织器官边界清晰,未见粘连,检查腹腔未见转移,未见腹水形成.应用叠合法构建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率为95%(19/20).对荷瘤胃组织H-E染色后,可见异常肿瘤细胞,肿瘤包膜完整,符合胃癌组织学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操作简便、成瘤率高的可动态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胃癌发生机制、研发抗癌药物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3.
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汪芳裕  孙敬芳 《癌症》1997,16(5):343-344,347,F003
目的:建立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将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皮下模型并反复传代,再以第八代移植瘤组织为材料,通过剖腹手术将其移植到裸鼠胃壁,待动物自然死亡后尸检。结果:该模型原位瘤沿胃壁呈浸润性生长,潜伏期为3 ̄4周,以后迅速增长并与腹膜粘连,约12周以后逐渐消瘦,生存期为16 ̄24周,原位成瘤率及局部浸润率均为100%,部分运动(2/6)出现肝脏转移。结论:裸鼠  相似文献   

4.
裸小鼠原位移植建立人肝癌高转移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病人标本,以裸小鼠肝被膜下植入方法,从30例人肝癌标本中筛选出一株人肝癌高转移瘤株,在裸小鼠体内成功地建立了人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目前该瘤株在裸鼠体内生长1年,传代16次,其移植生长率与自发转移率达100%,表现为区域侵犯、肝内、淋巴结和肺转移、腹腔种植与血性腹水,并保持分泌甲胎蛋白的特性。组织病理学和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DNA相对含量分析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移植瘤细胞与来源人肝癌细胞相似。本模型为原位移植模型,移植瘤的生长与转移,完全模拟了人肝癌的自然过程,为研究人肝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
人胃癌组织块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 /转移模型。方法 以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接种于裸小鼠皮下 ,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 ,再取该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于裸鼠胃壁 ,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原位移植成功率 (成瘤率 )为 1 0 0 %、局部淋巴结转移率 1 0 0 %、远处淋巴结转移率 90 %、肝转移发生率为 75%。荷瘤鼠的中位生存期为 1 4周 ,晚期出现消瘦和全身衰竭。结论 该裸小鼠原位移植 /转移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用于胃癌转移机理和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裸小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观察其浸润转移特征。方法:BALB/C-nu/nu裸小鼠12只,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为材料,通过手术将瘤组织块移植到裸小鼠胃壁,待动物自然灏临死亡时进行系统解剖。结果:原位移植瘤全都成功,且所有动物均出现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率为66.7%,50“的荷瘤鼠发生腹水,肿瘤晚期与周围脏器发生粘连,荷瘤鼠死于全身衰竭,中位数生存期为18周。结论:裸小鼠人胃癌席位模型的浸润转移特性接近临床病人,是研究人胃癌浸润转移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小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鼠小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性和转移率,并进行形态学、流式细胞分析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组织均移植成功,建成人原发性小肠(原发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ttSIM-0602)和人原发性小肠(肝转移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SIM-0603).HSIM4)602和HSIM-0603模型分别传至21代和23代,共移植裸鼠227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SIM-0602模型肝转移率为65.7%,肺转移率为84.8%,淋巴结转移率为63.8%.HSIM-0603模型肝转移率为100%,肺转移率为46.7%,淋巴结转移率为71.3%.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小肠高度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100蛋白和HMB-45均为阳性表达.电镜下,瘤细胞浆内可见大量的黑色素小体,也可见黑色素复合体.HSIM-0602模型移植瘤细胞DNA指数为1.59±0.07,HSIM-0603模型移植瘤细胞DNA指数为1.71±0.12,均为异倍体.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HSIM-0602模型移植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5~57条,HSIM-0603模型移植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7~59条.结论 HSIM-0602和HSIM-0603模型是成功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自发性高转移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为研究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生物学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胡瑞瑞  秦玉芬  张红梅  王全义  洪丰 《癌症进展》2021,19(24):2510-2513
目的 将人原代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与新型3D微载体——microcarrier 6复合,皮下接种于正常免疫功能小鼠,建立患者来源的食管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并分析移植瘤病理学特点.方法 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是否接种微载体或微载体与人源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复合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4次实验进行,每次用10只小鼠,每组各5只,将上述载体及复合物分别接种于小鼠腋下.观察小鼠成瘤时间、成瘤大小、成瘤率,后期行移植瘤病理学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基于microcarrier 6皮下种植人原代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可在正常免疫功能小鼠成功长出移植瘤,成瘤率为80%,成瘤时间为10~12天,成瘤直径0.8~1.2 cm.病理学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均符合人食管癌病理学特点.结论 应用新型3D微载体复合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可成功构建正常免疫功能小鼠人食管癌移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符合人大肠癌肝转移生长过程及特点、操作简便可行、结果稳定的人大肠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方法:以人结肠癌HCT-8、HCT-116细胞株对裸鼠分别行盲肠组织块包埋种植、盲肠浆膜下和直肠粘膜下瘤细胞注射构建大肠癌原位移植模型.比较三种方法的成瘤效果、荷瘤鼠生存期及肝转移形成情况.结果:HCT-8细胞盲肠组织块包埋种植法成瘤率83% (10/12),荷瘤鼠平均生存期134天(102天~174天);盲肠浆膜下注射法成瘤率16%(2/12),荷瘤鼠平均生存期80天(67天~93天),直肠粘膜下注射法成瘤率75%(9/12),荷瘤鼠平均生存期72天(58天~86天);本组没有观察到肝转移发生.HCT-116细胞盲肠组织块包埋种植时,成瘤率90%(18/20),6周时开始出现肝转移(1/4,25%),8周时肝转移率进一步增加(3/4,75%),部分裸鼠同时出现肺转移(1/4,25%).结论:利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行盲肠组织块包埋种植成瘤效果稳定,肝转移率高,是理想的大肠癌原位移植肝转移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人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将5例人小肠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植入裸鼠小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和移植瘤的侵袭、转移,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有3例原位移植获得成功。依据新的WHO恶性淋巴瘤分类标准,建成1株人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HSIL-1)、1株人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SIL-2)和1株人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T细胞)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HSIL-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SIL-1和HSIL-2的CD19、CD20、CD22、CD40、CD45、CD72阳性,HSIL-3的CD3、CD7、CD45RO阳性。染色体众数范围55~69条,为亚三倍体核型。移植瘤细胞的DNA指数为1.46~1.71,均为异倍体。HSIL-1、HSIL-2和HSIL-3分别传至32代、27代和21代,共移植裸鼠443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和自发转移率均为100%。移植瘤在裸鼠小肠内呈侵袭性生长,破坏肠壁各层组织结构,出现血道、淋巴道及种植性转移。原位移植瘤与来源人小肠恶性淋巴瘤细胞一致。结论 3株人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过程,为研究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人骨肉瘤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人骨肉瘤细胞系HOS-98建立人骨肉瘤裸鼠胫骨原位移植模型,以探讨宿主器官微环境对人骨肉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人骨肉瘤细胞系HOS-98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用传代移植瘤组织作为移植材料,进行胫骨原位移植及皮下移植。分别于移植后4周和8周处死小鼠,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并对两种方法在成瘤率、生长方式及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比较。结果 两种移植方式在成瘤率及形态学上无明显不同,胫骨原位移植的潜伏期较短,并且生长快于皮下移植方式。皮下移植瘤呈局限性膨胀生长,有不完整的纤维包膜,瘤内类骨基质较少见,未见肺转移,观察8周时无明显消瘦;而胫骨原位移植瘤侵袭周围组织,可见发生肺转移,8周明显消瘦。原位移植的裸鼠血清ALP水平高于皮下移植者。原位移植的X线检查有明显的类似于人的骨性反应。结论 用人骨肿瘤细胞系HOS-98皮下接种的移植瘤作为移植材料是建立肿瘤异位移植的可行途径,裸鼠胫骨微环境较皮下组织更适合于人骨肉瘤的侵袭及转移表达,裸鼠胫骨原位移植模型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临床骨肉瘤患者的体内侵袭及转移实际,该原位移植模型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更加接近患者实际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的人绒毛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JAR/VP16/nude,为研究体内肿瘤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人绒毛膜癌多药耐药细胞系JAR/VP16接种于裸鼠左侧腋窝皮下,观察成瘤情况及肿瘤生长特性;利用光镜、电镜对移植瘤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123)的潴留情况。结果:裸鼠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率为98.39%,8~10d开始成瘤,15~20d瘤体长径达1.0~1.5cm;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瘤组织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与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JAR/VP16相似;RT-PCR和FCM检测表明移植瘤组织mdr1 mRNA表达阳性,且对Rh123有显著的外排作用。结论:以JAR/VP16细胞建立的耐药性绒毛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保持了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细胞JAR/VP16的组织学特征和多药耐药性,为耐药性人绒毛膜癌耐药机制和逆转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研究旨在建立成功率高、稳定的人肾细胞癌原位动物造模方法.方法:采用人肾细胞癌细胞(786-0、ACHN)进行细胞悬液原位注射法、皮下成瘤后引瘤原代细胞悬液原位注射法、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及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周筋膜内法建立原位移植裸鼠模型,采用PET/CT、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血清生化检测等手段观察成瘤率及肿瘤生长情况,评估4种方法的建模效果.结果:人肾细胞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ACHN组成瘤率(90%)高于786-0组(30%);人肾细胞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786-0原位注射组、ACHN原位注射组、ACHN皮下移植瘤引瘤后原代细胞原位注射组、ACHN组织块肾包膜下包埋组和ACHN组织块肾周筋膜内包埋组的成瘤率分别为33%、80%、90%、100%和20%,其中以ACHN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成瘤率最高,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符合低分化肾细胞癌.结论:成功建立4种人肾细胞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其中以ACHN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成瘤效果最佳,为肾细胞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给新生叙利亚仓鼠腹腔和皮下接种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建立了人胃癌异种移植模型。通过EST、QHS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证实:荷瘤仓鼠的免疫功能与同龄正常仓鼠相近,统计学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给新生叙利亚仓鼠腹腔和皮下接种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建立了人胃癌异种移植模型。通过EST、QHS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证实:荷瘤仓鼠的免疫功能与同龄正常仓鼠相近,统计学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人类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简便易行的方法,比较三种方法的成瘤率。方法: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连续传八代。15只裸鼠随机分为三组,以第八代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为移植材料,分别用困扎法、医用OB胶法以及两种联合的方法把皮下肿瘤组织移植裸鼠胃浆膜下形成原位移植肿瘤。结果:6~7周后,处死全部裸鼠,捆扎组、医用OB胶组和联合组成瘤率分别为4/5、3/5和5/5,捆扎联合医用OB组成瘤率最高。结论:应用缝线困扎联合OB胶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新型3D微载体(microcarrier 6)复合人胃癌MKN45细胞接种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以期建立新型人胃癌正常小鼠转移瘤模型   方法   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是否将MKN45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随机分为2D组、对照组和3D组;体外构建三维肿瘤细胞培养模型,采用皮下接种法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小鼠成瘤时间、成瘤率、病理学表现等。   结果   2D组和对照组均未成瘤,3D组成瘤率达80%,成瘤时间早,移植瘤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均符合人胃癌特点。   结论   本实验成功基于microcarrier 6复合人胃癌MKN45细胞在正常免疫小鼠中建立人胃癌小鼠移植瘤模型,此模型可以更好地研究和进一步阐明胃癌在免疫功能正常机体中发生、发展机制,同时也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建立B16黑色素瘤细胞(简称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 材料与方法: 制备商品源B16细胞悬液,按每只C57BL鼠接种0.1 ml (3×105个)B16细胞于后肢外侧皮内;分离、培养移植瘤源B16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结果: 移植瘤出现时间为(9.6±1.2)d,致瘤率为100%;皮内注射B16细胞18 d内,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移植瘤源原代B16细胞多为圆形、类圆形或短梭形,商品源B16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HE染色表明移植瘤内有大量B16细胞。 结论: 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易于对肿瘤生长的观察和测量,是早、中期肿瘤研究的合适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9.
Matrigel在建立人瘤动物移植模型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虹  佐藤和雄 《肿瘤》1996,16(2):89-91
本文通过将Matrigel和MEM培养液分别作为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悬浮液注射于裸鼠皮下,以及将子宫颈鳞癌活体组织用Matrigel浸泡后移植于裸鼠皮下,观察肿瘤形成的比较研究,了解Matrigel对人子宫癌分化、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Matrigel可使人子宫癌细胞较快增殖,动物出瘤早、出瘤齐、生长快,并较好地保持肿瘤原有组织表型,是建立人瘤动物移植模型的一种良好试剂.  相似文献   

20.
洪雷  李华  常靓  刘巍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2):766-770
  目的   初步探索雷替曲塞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1)建立人胃癌细胞MGC-80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药物干预后观察荷瘤鼠一般情况、体重、瘤重并计算抑瘤率;3)流式细胞仪测定瘤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4)采用RT-PCR、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各组肿瘤p53 mRNA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经雷替曲塞及5-Fu作用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组裸鼠的体重明显下降,瘤体积缩小,抑瘤率分别达到49.02%和45.75%。雷替曲塞组和5-Fu组瘤细胞的G0/G1期比例较对照组比例明显降低(P < 0.01),而S期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1)。雷替曲塞组和5-Fu组裸鼠肿瘤p5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但雷替曲塞组和5-Fu组之间并无差异。   结论   1)雷替曲塞对人胃癌细胞MGC-803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且与5-Fu抑瘤效果相似;2)雷替曲塞可以诱导人胃癌细胞MGC-803裸鼠移植瘤细胞周期S期的阻滞,并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3)雷替曲塞可通过上调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