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水浸泡兔脑挫伤后caspase-8及caspase-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颅脑挫裂伤模型,观察海水浸泡对实验性脑挫裂伤后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及研究兔脑挫伤后不同时间caspase-8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立体定向自由落体伤模型进行持续海水浸泡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致伤后不进行海水浸泡。观察创伤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用半定量化的方法检测不同干预不同时程caspase-8和caspase-3的活性表达强弱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发生了创伤性脑水肿,但水肿高峰期出现时间不一致,严重程度也不一致。实验组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表达强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海水浸泡促进了挫裂伤周边缺血水肿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海水浸泡性颅脑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陆地开放性颅脑损伤占颅脑损伤的6.76%[1],死残率达15%[2],而受海水浸泡的严重创伤病死率是陆地上的5~10倍[3].自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我们共收治海水浸泡开放性颅脑损伤35例,占同期开放性颅脑损伤的1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后损伤脑组织的炎性反应及小胶质细胞的炎性改变。方法利用改良的自由落体打击模型构建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并于损伤处持续滴注海水45min。分别于海水浸泡结束后第24、48、72、96h取脑组织,以HE染色观察损伤脑组织病理变化,以免疫组化DAB显色,观察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体CD11b/c和CD68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 HE染色可见海水浸泡组24h可见神经细胞水肿明显,细胞核深染,核周大量空泡形成并伴有明显的出血;48h细胞水肿更加明显,细胞杂乱无章,核固缩畸形,细胞周围开始出现大空泡并伴有大量血细胞浸润;海水浸泡72h及96h组局部出血消退,脑细胞水肿不再继续加重,仍可见明显细胞核固缩畸形,细胞周围大小空泡浸润脑组织呈网格状改。DAB显色可见海水浸泡组24h时CD11b/c及CD68阳性小胶质细胞大量聚集、活化于损伤组织表面,48h时聚集于损伤脑组织内,可呈多层分布,可见明显的吞噬行为;72h及96h组细胞数目已较48h组明显减少,可见局部组织中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吞噬行为明显减少;相同时间点CD68阳性的细胞数目均明显多于CD11b/c阳性细胞(均P0.01)。结论脑损伤海水浸泡后72h内脑组织炎性反应最为强烈,小胶质细胞大量聚集活化,72h及96h后逐渐减弱并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4.
海水浸泡开放性颅脑损伤病原菌的种类及冲洗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海水浸泡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并探讨冲洗疗法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制作36只兔自由落体颅脑损伤模型创面用海水浸泡30min,然后随机等分为3组,抗生素冲洗组和生理盐水冲洗组分别用广谱抗生素和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不冲洗。海水浸泡30min(冲洗前)和伤后24h分别取脑表面细菌进行培养,观察培养结果和实验兔1周内生存时间。结果抗生素冲洗组和对照组革兰阴性杆菌培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生存时间显著性短于抗生素冲洗组和生理盐水冲洗组。结论海水浸泡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病原菌为多科属种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广谱抗生素冲洗能降低海水浸泡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兔的颅内感染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研究海战伤中脑损伤的病理机制,检测海水浸泡对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皮质组织中线粒体功能。方法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创伤性脑损伤(TBI)组(n=25)、TBI+海水组(n=25),两损伤组按伤后不同时间点(6 h、12 h、1 d、3 d、5 d)再分5个亚组。采用尼氏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凋亡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H+-ATPase活性、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以及线粒体丙酮酸脱氢酶(PDH)、还原型辅酶Ⅰ(NADH)、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观察海水浸泡后脑皮质组织中线粒体功能的变化。结果 TBI组结果显示3 d时损伤最重;TBI+海水组在伤后个时间点的结果均低于TBI组且1 d时神经细胞损伤最重、凋亡细胞最多、线粒体功能最低(P0.05)。结论海水浸泡在撞击创伤基础上加重了对脑组织的损伤,使得短时间内损伤更严重。这也给今后海战伤脑保护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对脑损伤者进行有效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是海战中的一类特殊战伤,该类伤员的救治是我军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海上及登陆作战的环境特殊,使开放性颅脑损伤伤员受海水浸泡的可能性极大,而且伤情复杂。近几年,国内外对其相关致伤机制和临床救治方面作了不少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及纳美芬治疗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 h、1 d、3 d、7 d,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颅脑损伤组和纳美芬治疗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颅脑损伤组相比,纳美芬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明显正相关性(r=0.676,P〈0.01)。结论盐酸纳美芬可能通过抑制AQP4表达,减轻脑水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不同清创范围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36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大清创组(n=14)、小清创组(n=14)和对照组(n=8)。大清创组和小清创组在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海水浸泡8h后分别行大清创和小清创,对照组不清创。观察3组实验兔清创后1周内生存时间、脑组织液化和坏死情况。结果大清创组生存时间(168.0±0.0)h显著长于小清创组(135.4±27.6)h和对照组(101.1±50.9)h,小清创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大清创组创缘无组织坏死,小清创组创缘周边部分脑组织软化或液化,对照组创伤区大片坏死液化。结论海水浸泡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后8h,采用大清创能显著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5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伤后第28天或出院时GOS分为预后良好组(GOS4~5分)与预后差组(GOS1~3分),比较两组患者合并伤类型的差异性,对可能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胸部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及胸部损伤为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及胸部损伤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35例开放性颅脑伤伴海水浸泡病人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开放性颅脑伤伴海水浸泡患者的疗效,选择一种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开放性颅脑伤伴海水浸泡患者35例,除常规治疗外,还采用高频喷射通气、高压氧、尼莫通等治疗。结果本组生存率为94%,颅内感染率为2.8%,疗效优于相关报告。结论采用高频通气、高压氧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海水浸泡开放性颅脑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的存活方面都发挥这重要作用,但是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中的作用还未见报道。方法本课题组先前的研究利用大鼠模型发现在大鼠颅脑损伤后,TGF-β1的表达显著上调,表明TGF-β1参与到创伤性颅脑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结果本研究聚焦在TGF-β1对TBI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神经元的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对TBI后的海马神经元给予适当浓度及时程的TGF-β1处理,海马神经元的的凋亡明显降低。结论这些结果的发现,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TGF-β1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作用,也有望使得TGF—β1成为临床上救治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约占单纯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3%左右,在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中占23%[1].深静脉血栓继发肺动脉栓塞对患者生命构成强大威胁[2].最近10年来微颗粒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颇受关注,其对细胞通路交互连接有意想不到的生物学影响,并会引起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血管增生[3].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癫痫及其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性癫痫是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临床上常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癫痫治疗。但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并不能减少晚期创伤性癫痫的发生也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抗癫痫药物本身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预后也可能存在负面影响。因此 ,在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癫痫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治疗的指征和疗程。本文围绕创伤性癫痫及其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变化与CTP的相关性。方法动态评定20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行CT检查明确重型颅脑损伤诊断;并分别在外伤后或术后第2 d、7 d及14 d行CTP检查。分析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与脑局部脑血流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及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之间的关系。结果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GCS评分与CBF、CBV呈正相关,与MTT呈负相关。表明患者伤后GCS评分越高,脑组织缺血的程度越低。结论 CTP技术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rCBF、rCBV和MTT与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颅骨缺损大都因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所致,部分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透伤所致,目前国内外创伤性颅骨缺损一般选择二期修复。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从颅脑外伤住院患者中选择需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除外开放性颅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体颅骨骨微粒一期种植修复创伤性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与中枢神经元基因表达改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颅脑损伤后中枢神经元出现多种基因表达的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颅脑损伤后脑内基因表达改变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颅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的临床特征,为减少或避免脑膨出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发生率67.7%,术前广泛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脑肿胀,术后新发颅内血肿和(或)脑挫裂伤灶扩大、脑积水、大面积脑梗死、张力性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是导致术后脑膨出的重要原因。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与预后有相关性(Spearman=0.990,双侧P=0.000).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高,需要严格把握去骨瓣减压术的手术指征,预防或及时处理术后各种导致术后颅高压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DOC)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病率。方法统计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86例慢性DOC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所有并发症。按照致病因素,将患者分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组(107例)和非创伤性颅脑损伤组(79例);按并发症类型分为颅脑相关性(105例次)和非颅脑相关性(280例次),非颅脑相关性并发症分为感染性(154例次)和非感染性(126例次)。计算各类并发症的发病率;对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进行致病菌型分析;比较创伤性颅脑损伤组与非创伤性颅脑损伤组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病率。并分析主要并发症与患者年龄、性别、昏迷时间、昏迷程度、有无气管切开、有无尿管、是否吸烟、是否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并发症中,感染性并发症所占比例最高,其中肺部感染最多;其主要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颅脑相关性并发症中,以脑积水最多;非感染性并发症中,以阵发性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PSH)最多。创伤性颅脑损伤组的脑积水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非创伤性颅脑损伤组的PSH发病率明显高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DOC程度是DOC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脑积水、PSH的危险因素;年龄≥50岁是肺部感染、尿路感染、PSH的危险因素。此外,气管切开、吸烟、性别均是DOC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留置尿管是DOC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DOC时间是DOC患者发生PSH的危险因素。结论肺部感染、脑积水、PSH是慢性DOC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与非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分型和发病率均有明显差异。为节约医疗成本、改善患者预后,在康复治疗期间应对以上几种并发症进行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亚低温保护机制及与PTEN的关系。方法采用Marmarou法制作SD大鼠颅脑损伤模型,设假手术组、常温损伤组(37℃,NT组)、亚低温损伤组(32℃~35℃,HT组)。检测亚低温治疗对大鼠颅脑损伤后6 h、24 h、72 h的保护作用及对损伤脑组织PTEN m 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损伤后脑组织PTEN m RNA与蛋白表达在伤后6 h已经开始增加,24 h达到高峰,72 h后仍高于假手术组。亚低温可降低颅脑损伤后各时间PTEN m RNA表达及伤后6 h、24 h PTEN蛋白浓度,但伤后72 h PTEN蛋白浓度,HT组和NT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颅脑损伤后神经元表达PTEN增多,亚低温通过下调神经元PTEN表达保护损伤后脑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普通小鼠和GCPⅡ基因剔除后小鼠脑外伤后脑水肿的变化,探讨并研究GCPⅡ基因剔除后对脑外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20只,随机分为两组(C57BL/6J小鼠假手术组10只,C57BL/6J小鼠颅脑损伤组10只)。雄性GCPⅡ基因剔除小鼠随机20只,随机分为两组(GCPⅡ基因剔除小鼠假手术组10只,GCPⅡ基因剔除小鼠颅脑损伤组10只),应用PinPointTMPCI3000精细颅脑撞击仪,设定参数(打击深度为1.5mm;打击时间为80ms,打击的速度为1.5m/s),精确撞击小鼠脑皮质。伤后24h,行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Western Blot检测AQP4蛋白的表达,MRI检测水肿程度,伊文思蓝检测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结果GCPⅡ基因剔除小鼠较C57BL/6J小鼠外伤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GCPⅡ基因剔除小鼠脑组织含水量、水肿体积以及外伤区域T2 WI信号强度较C57BL/6J小鼠降低(P0.05)。结论小鼠的GCPⅡ基因剔除后脑外伤后脑水肿较C57BL/6J小鼠明显减轻,进一步证明小鼠GCPⅡ基因敲除后对脑外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