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的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苏州市2019—2020年抗病毒治疗满6个月后,治疗失败的HIV感染者(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口学特征、对抗病毒药物的认知、社会支持程度等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治疗失败HIV感染者212人,过去1个月全部按时吃药145人,占6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所方便服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OR=4.59,95%CI:1.05~19.96)和自我报告健康状况好(OR=3.58,95%CI:1.36~9.39)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结论 苏州市抗病毒治疗失败人员服药依从性较低,服药依从性跟住所服药方便程度和患者自我健康状况等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对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可接受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上海市MSM人群治疗作为预防(Tas P)策略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新发现的、未开始治疗的且愿意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男男性传播HIV感染者共19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行为学特征、目前身体状况、抗病毒治疗知识、对早期抗病毒治疗的认知情况及接受意愿等。【结果】男男性传播HIV感染者对艾滋病早期抗病毒治疗政策的知晓率为14.5%,HIV感染者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接受率为82.4%。是否知晓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知识均与是否愿意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显著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为艾滋病目前可以治愈(OR=4.60,95%CI:1.45~14.61)、认为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发病(OR=4.58,95%CI:1.11~18.94)和认为可以预防性伴/配偶被感染(OR=3.56,95%CI:1.29~9.78)的HIV感染者更倾向于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结论】上海市男男性传播HIV感染者对早期抗病毒治疗可接受性较高,但对早期抗病毒治疗政策的了解较少,应进一步加强MSM人群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动员和宣传,提高感染者对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全面认知,更好地促进Tas P策略的实施,进而预防HIV在MSM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德宏州《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病例报告库和治疗库中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截至2016年8月,德宏州新报告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90例,其中中国籍71例(78.9%),外国籍19例(21.1%);68例(75.6%)已接受抗病毒治疗,中国籍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83.1%,外国籍为47.4%;病例从发现到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时间中位数为19.5 d(IQR:7.0~66.5 d)。影响该类人群抗病毒治疗接受率的因素包括国籍(OR_(外籍vs中国籍)=0.28,95%CI:0.09~0.93)、民族(OR_(少数民族vs汉族)=0.31,95%CI:0.10~0.97)。51例目前在治且定期随访者的基线CD4细胞计数为(383.43±226.41)个/μL,最近一次随访CD4细胞计数为(665.63±364.10)个/μL,平均增长(282.20±276.02)个/μL;其中42例(82.4%)进行了HIV病毒载量检测,病毒完全抑制者占92.9%(39/42),病毒抑制不确定者占7.1%(3/42),无病毒抑制失败者。结论德宏州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比例较高,治疗效果较好,但仍需加强外国籍、少数民族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覆盖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苏州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方法收集苏州市2012年前纳入治疗的57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评价其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结果 576例接受ART者中,治疗后HIV完全抑制率为84.2%,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病毒完全抑制率上升(χ2趋势=10.331,P=0.001)。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中位数为220/μL(QR:213/μL),免疫学失败率为10.2%,治疗时间越长,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加数越大(F=48.475,P0.01)。治疗6个月后,79.3%的HIV/AIDS病毒学和免疫学均应答,5.4%的均失败。结论苏州市接受ART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应重视失访和死亡者的分析和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河南艾滋病中医项目地区转服二线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人(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治疗1年后发生病毒抑制的失败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河南省“艾滋病常规治疗数据库”收集河南省艾滋病中医项目地区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转服二线抗病毒药物HIV/AIDS患者抗病毒情况的相关信息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二线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治疗1年后发生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4 118名患者HIV/AIDS患者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235,95%CI:1.053~1.448),感染途径为输血(OR=1.566,95%CI:1.238~1.980),HIV阳性时长>6年(OR=1.676,95%CI:1.206~2.330),抗病毒治疗初始方案为D4T+3TC+EFV/NVP(OR=1.385,95%CI:1.135~1.691),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安徽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共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阜阳市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的HIV/HCV共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和服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56例HIV/HCV共感染者在过去1个月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不依从率为34.0%,结婚年限较长(OR=3.049,95%CI:1.435~6.481,P=0.004)、抗病毒治疗时间较长(OR=1.803,95%CI:1.251~2.599,P=0.002)和饮酒者(OR=2.512,95%CI:1.152~5.478,P=0.021)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差,而女性(OR=0.180,95%CI:0.089~0.366,P<0.001)和设置服药提醒者(OR=0.315,95%CI:0.159~0.626,P=0.001)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好。结论 降低社会公众的艾滋病歧视和提高HIV/HCV共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信心,是改善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水平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招募杭州市MSM人群初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将基线CD4≥500/μL定为观察组,500/μL定为对照组,定期随访并检测CD4和病毒载量,比较两组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HIV/AIDS 1 206例,其中对照组1 026例,观察组18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随访第12个月时,CD4恢复到719/μL(浙江省正常成人CD4中位数)的比例分别为39.13%和12.50%;第18个月时分别为38.71%和13.75%。观察组CD4首次恢复成功所需的中位时间为7.2个月,少于对照组的20.4个月(P0.05)。治疗满12个月时,对375例HIV/AIDS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病毒抑制成功(400 copies/m L)365例,占97.3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毒抑制成功率分别为96.34%和9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CD4≥500/μL和500/μL的MSM人群HIV/AIDS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成功率相近,前者CD4首次恢复用时较短。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重庆市男男性接触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7-9月在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和沙坪坝区通过滚雪球方式招募1044名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以HIV感染状况为应变量,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性行为状况、接受干预服务、梅毒感染状况等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向前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与HIV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 调查的1044名MSM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89.5%),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的肛交比例为63.8%;梅毒感染率为8.5%(89/1044),HIV感染率为12.5%(131/104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OR=1.69,95%CI:1.13~2.52)、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OR=1.89,95%CI:1.17~3.05)、首次性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OR=3.11,95%CI:1.20~8.02)、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在10个以上(OR=2.24,95%CI:1.24~4.02)、近6个月与女性有性行为史(OR=2.40,95%CI:1.64~3.51)和梅毒感染(OR=4.52,95%CI:2.77~7.38)是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SM人群无保护性性行为发生率、梅毒和HIV感染率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苏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采取分类滚雪球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5月起,对苏州市范围内的MSM人群就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高危行为特征的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以及血样的艾滋病病毒(HIV)及其他性传播疾病(STD)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280名MSM中,82.7%最近六个月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其中79.4%有多个同性性伴;48.7%曾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其中21.2%有多个异性性伴;最近六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2.0%,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该比例为21.2%。300名被调查者均采集血样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确证HIV阳性人数22人,阳性率为7.3%;确证梅毒抗体阳性人数为66人,阳性率为22.0%。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常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OR=1.93,95%CI=1.01~3.67)、最近六个月曾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OR=0.45,95%CI=0.25~0.79)与最近六个月同性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梅毒感染(OR=3.17,95%CI=1.25~7.99)与HIV感染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苏州市MSM人群无保护性性行为及多性伴现象较为普遍,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以防止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蔓延以及传播至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感染者中艾滋病规范检测或治疗状况,探讨影响艾滋病规范检测或治疗的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在上海市招募200名HIV阳性的MSM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规范服务状况与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等。结果应该接受规范检测与治疗的研究对象共190名,其中有78.4%(149/190)进行了艾滋病规范随访检测与治疗。对艾滋病规范随访检测与治疗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低于7分者未接受艾滋病规范检测或治疗的危险性是得分在7分及以上者的4.78倍(OR=4.78,90%CI:1.52~15.02);最近1年曾寻求心理支持/物质帮助者存在不规范检测或治疗的危险性是未寻求心理支持/物质帮助者的2.28倍(OR=2.28,90%CI:1.18~4.38);选择性伴不考虑性伴HIV感染状况者存在不规范检测或治疗的危险性是考虑性伴HIV感染状况的0.38倍(OR=0.38,90%CI:0.19~0.76);HIV确诊后10 d及以上告知他人自身感染状况者不规范检测或治疗危险性是10 d以内告知他人者的4.22倍(OR=4.22,90%CI=1.70~10.47)。结论 MSM人群中HIV感染者接受艾滋病规范检测与治疗的报告率偏低,需要强化治疗教育并改善随访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传播方式为男男同性性行为(MSM)的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中抽取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云南首次入组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大于15岁HIV感染者/AIDS病人,收集其基线情况以及截至到2016年6月30日在治疗队列中的结局、最近一次CD4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纳入分析的56,125例病例中,男男同性性传播感染者1769例,入组年龄中位数为27岁(IQR:23~33),1427例未婚(80.7%),从确诊到入组ART时间相隔1个月(0~4个月),1253例WHO分期为I期(70.8%),入组ART时CD_4中位数为312个(191~434),1025例使用含TDF方案(57.9%)。较另外2种传播途径,MSM感染者入组抗病毒治疗时年龄偏低、治疗时机更早、使用含TDF的方案比例更大;截至2016年6月30日MSM感染者较另外两种传播途径失访、停药、死亡的发生率更低、CD_4增幅更大、最近一次病毒载量(VL)抑制比例更高。[结论]云南省对MSM艾滋病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及时有效,且比同时期入组的异性性传播和静脉吸毒传播感染者更加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苏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感染率及HIV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2008-2009年间,通过场所招募、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同伴转介等方法,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并检测其HIV和梅毒感染情况。结果纳入MSM研究对象717人,研究对象的年龄中位数为26岁,69.7%未婚。58人检测为HIV抗体阳性,HIV感染率为8.1%;105人检测为梅毒阳性,梅毒感染率为14.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HIV感染风险是大专以下者的0.40倍(OR=0.40,95%CI:0.19~0.87);来自本省其他地区的MSM感染HIV风险是本市MSM的2.70倍(OR=2.70,95%CI:1.19~6.12);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时做过0者,感染风险是未做过0者的2.85倍(OR=2.85,95%CI:1.27~6.38);最近6个月内有≥2个同性性伴者的感染风险是只有1个同性性伴者的3.48倍(OR=3.48,95%CI:1.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波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抗体定期检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MSM人群定期检测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最近十二个月与同性发生过口交和(或)肛交性行为的MSM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分析性行为特征、HIV抗体检测史以及检测与治疗意愿等。结果共招募MSM 126人,其中84.13%愿意接受定期检测;73.02%既往做过HIV检测,其中通过自愿咨询检测途径占89.13%;46.03%有定期检测习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62,95%CI:1.06~6.51)、接受过专业人员宣传干预(OR=0.08,95%CI:0.02~0.25)和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OR=0.25,95%CI:0.09~0.67)是MSM定期检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宁波市MSM人群HIV抗体定期检测率不高,但需求较高。应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与行为干预,提高HIV定期检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宁波市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使用rush poppers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2019年5月—2020年5月宁波市参加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的929名MSM为研究对象,调查其rush poppers使用情况,并检测其HIV感染状况。比较不同特征及不同性行为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和HIV抗体阳性率差异,分析MSM rush poppers使用和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宁波市MSM rush poppers的使用与文化程度(χ~2=8.49,P=0.01)、户籍地(χ~2=18.04,P0.01)、本地居住时间(χ~2=10.27,P=0.02)、性取向(χ~2=9.93,P=0.02)、群交行为(χ~2=9.59,P=0.01)等有相关性。大专和本科(OR=2.15,95%CI:1.31~3.54)、外省户籍(OR=2.27,95%CI:1.41~3.65)、6个月内经常有群交行为(OR=3.62,95%CI:1.24~10.58)、6个月内未做过HIV检测者(OR=1.66,95%CI:1.07~2.56)是MSM使用rush poppers的影响因素。929名MSM中,rush poppers使用者的HIV抗体阳性率14.15%(15/106)高于未使用者3.28%(27/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1,P0.01)。其他民族(OR=5.51,95%CI:1.58~19.15)、6个月内未做过HIV检测(OR=2.09,95%CI:1.08~4.05)、6个月内肛交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OR=2.31,95%CI:1.21~4.43)是MSM感染HIV的影响因素。结论宁波市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与同等水平城市相比较高,而rush poppers使用会增加HIV感染在该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应重点关注宁波市外省户籍的高学历和高收入流动人口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早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及治疗后各随访时点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651例HIV感染者信息,基线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为(489.0±138.0)个/μl;治疗后3、6、9、12、18、24、30个月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与基线相比分别上升了59.8、89.0、104.9、100.9、109.9、112.7和120.9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应答成功率为58.0%,临床分期为Ⅰ或Ⅱ期(OR=0.359,95%CI:0.138~0.934)、未合并丙型肝炎(OR=0.530,95%CI:0.304~0.925)、基线CD_4~+T淋巴细胞计数350~500个/μl(OR=0.559,95%CI:0.387~0.826)、未因依从性差曾停止治疗(OR=0.531,95%CI:0.319~0.883)的研究对象病毒抑制率要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抑制率为78.8%,分析发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伊犁州HIV感染者在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东区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宁波市江东区2006—2013年抗病毒治疗管理的MSM人群HIV/AIDS资料,分析其服药依从性、治疗前后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结果 64例HIV/AIDS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为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56%,以骨髓抑制为主。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后3个月内增长速度最快(环比=1.48)。患者在治疗后0、3、6、9和12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12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均50拷贝/m L。结论 MSM人群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特别是治疗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河南省周口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5~11月,以2017年周口市各区抗病毒治疗率为分层标准,随机抽取周口市三个区作为样本点开展调查,纳入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年满14周岁的487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治疗依从性、抑郁与焦虑、无望感、自我效能等8个方面。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1.72%的对象符合抗病毒治疗依从的标准,46.20%存在明显或轻微焦虑症状。与14~19岁对象相比,20~39岁、40~59岁、60~84岁对象符合抗病毒治疗依从标准的OR(95%CI)值分别为0.07(0.02~0.32)、0.36(0.15~0.84)、0.68(0.36~1.29);与家到最近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时间≤15 min者相比,时间为16~30 min、31~45 min、46~60 min、60 min对象符合抗病毒治疗依从标准的OR(95%CI)值分别为0.25(0.03~2.25)、0.11(0.01~0.99)、0.15(0.01~1.60)、0.31(0.03~3.58);较高的自我效能、及可感受的躯体疼痛是依从性的保护因素。结论周口市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好,各类心理因素与艾滋病卫生服务地理可及性是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2016—2020年河南省南阳市社会组织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艾滋病防治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12月,南阳市社会组织参与MSM干预项目,从接受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人次数、项目年度首次接受HIV抗体检测数、接受HIV抗体检测者中初筛阳性数、接受确证检测数、确证阳性数、阳性转介治疗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时抗病毒治疗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南阳市共有2个社会组织参与MSM干预项目,累计使用项目资金55.00万元,完成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24 804人次,首次接受HIV抗体检测6 246人,HIV抗体初筛阳性449人(7.19%),新确证HIV抗体阳性402人(39.33%)。2016—2020年,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χ~2=14.605,P0.05)和最近1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率逐年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14,P0.05)。社会组织新确证MSM艾滋病感染者90 d内接受抗病毒治疗376人(93.53%),当地同期MSM治疗742人(7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11,P0.05)。结论南阳市社会组织的参与扩大了MSM HIV抗体检测可及性和覆盖率,避免新确证HIV感染者流失,提高了MSM HIV感染者及时抗病毒治疗率,在MSM艾滋病防治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浙江省金华市男男性行为(MSM)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确证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金华市2002—2018年的MSM人群HIV/AIDS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流行病学相关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1 326例MSM人群HIV/AIDS中,接受抗病毒治疗1 129例(85.14%)。1 272例完成了最终随访(95.93%),平均随访时间为(40.78±31.26)个月,总随访时间为54 083.90个月,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2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85.10(95%CI=177.47~192.73)个月。第1、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53%、98.02%、93.12%、93.12%。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未抗病毒治疗(比抗病毒治疗,HR=22.753,95%CI=8.510~60.832)、确证时为AIDS(比HIV感染者,HR=7.820,95%CI=2.141~28.560)、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250个/μL(比≥250个/μL,HR=5.307,95%CI=1.425~19.759)。结论金华市MSM人群HIV/AIDS治疗效果好,早发现早治疗是延长MSM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实施"扩大检测、发现就治疗"防控策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知情同意的原则,在南京市MSM社区使用滚雪球法,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抽取血样检测HIV和梅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566名MSM,34.10%性角色以插入式肛交为主,26.50%以被插入式肛交为主,39.40%两者兼有。最近1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3.07%,最近6个月肛交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1.34%。20.49%曾发生异性性交。MSM人群HIV感染率为9.54%,梅毒感染率为6.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2岁(OR=3.26,95%CI:1.23~8.60)、非本省户籍(OR=2.38,95%CI:1.31~4.30)、最近6个月无保护性肛交(OR=1.94,95%CI:1.03~3.68)、性角色为被插入方(OR=3.29,95%CI:1.43~7.57)以及双重角色(OR=2.34,95%CI:1.08~5.10)、近1年曾被诊断患过性病(OR=2.56,95%CI:1.12~5.89)是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南京市MSM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率高,艾滋病感染率已达一定水平,应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