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宫颈癌是全球妇女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能够通过医学干预,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关键在于尽早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以及感染病毒的基因型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相关[1],已有越来越多的权威机构和专家建议将HPV检测作为初筛手段,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声明HPV检测常规用于宫颈癌初筛[2]。中国从2013年起在"两癌"筛查中  相似文献   

2.
一推广HPV DNA检测技术的意义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宫颈浸润癌中HPV DNA的检出率几乎为100%,在宫颈癌前病变中HPV的检出率为75%~100%[1]。目前,世界范围内90%的宫颈癌是由HPV16、18、45、31、33、52、58和35所导致的,因此这些亚型又被称为高危型HPV。其中与宫颈癌最密切相关的亚型为HPV16和18,它们可导致50%的宫颈上皮内瘤变II(CIN2),70%的CIN3和宫颈癌,  相似文献   

3.
国内HPV16感染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Meta分析来评价人乳头状病毒HPV16感染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1990~2006年中国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网等,追溯检索已发表的论文文献,纳入标准为涉及HPV16感染与宫颈癌发病风险评估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将14个研究结果加权合并,累计病例1544例,HPV感染率47.80%;累计对照695例,HPV感染率11.08%;合并OR=9.30(95%CI:4.11~21.01)。[结论]国内HPV16感染与宫颈癌发病有关联,HPV16感染增加了宫颈癌的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且患者年龄日趋低龄化[1-2]。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发生重要诱因,超过99%的宫颈癌患者均被检出HPV感染。HPV存在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种类别,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相关性更高[3-4]。因此,对女性宫颈HPV感染筛查,了解某地区女性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状况,并找到  相似文献   

5.
<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主要以性接触为传播途径的病毒[1]。每年,全世界有超过2.9亿的女性感染HPV[2],而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HPV感染率约为16%[3]。研究证明,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致病条件之一[4]。目前,HPV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随着HPV感染的检出,女性常常对此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恐惧等心理[6],包括对HPV导致的宫颈癌的恐惧与担忧,对家庭的不信任与自卑,对生活的消极与抑郁,对社会工作的焦虑与耻辱等,都对女性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妇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宫颈癌新病例约50万,导致每年约23.9万人死亡,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1]。99%以上宫颈癌病例与生殖器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有关,全球感染者达6.6亿[2]。因此研制出预防和控制HPV感染的疫苗成为全球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正>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是直接或间接病毒感染的结果。世界上每年>55万的新发恶性肿瘤患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有关[1]。HPV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之一,在生殖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HPV感染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宫颈癌、阴道癌、外阴癌和阴经癌[2]。随着HPV感染与口咽鳞癌、肛门癌关系的确立,HPV感染的意义更加深远。近年来,HPV在食管癌和肺癌  相似文献   

8.
正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无包膜的二十面体衣壳蛋白病毒,为一种球形DNA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属。HPV感染具有两个特性:嗜鳞状上皮和免疫逃逸。根据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将其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HPV主要为HPV6、11、30、42、43等,主要导致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高危HPV主要为HPV16、18、31、33、52等,主要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和外生殖器癌等病变[1]。HPV广泛存  相似文献   

9.
<正>在女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近50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现在研究已经证实,99%以上的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缩写HPV)导致的。HPV是一种专门感染人表皮和黏膜鳞状上皮的病毒,传播途径以性行为为主。HPV感染在女性中较为普遍,有数据显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每5个女性中就有4个会感染。检测HPV可提高宫颈癌早期检岀率HPV经性接触传播,女性即使只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女性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发生率呈年轻化趋势。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SCC)的主要病因[1]。为了解本地区外出务工女性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状况,探讨HPV与SCC和CIN等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本研究在开展外出务工女性妇女病筛查基础上,对检出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了HPV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对HPV和宫颈癌的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HPV及宫颈癌的认知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对2 102名大学生进行有关HPV及官颈癌自答式问卷调查. [结果]在2 102名大学生中听说过HPV的只有43.0%.对HPV及宫颈癌的知识正确率为10.3%~83.1%,且女生明显低于男生(P<0.05或P<0.01);学生性传播疾病的知识63.3%来自大众媒体,15.8%来自课堂教学,来自父母或朋友的只有4.8%. [结论]大学生对HPV及宫颈癌的相关知识严重缺乏,有必要加强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进行有关HPV和宫颈癌方面的知识教育,尤其是要提高女生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1]。但有研究认为单纯HPV感染不至于引起CIN,CIN和宫颈癌的发生由多种因素所致[2]。本研究通过对嘉兴地区高危人群的生殖道HPV、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单疱病毒(HSV2)等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探讨各种病原体混合感与CIN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之一。HPV感染能诱发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1]。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致病机理一直是热点问题,由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在发达国家中已大范围降低[2],但HPV预防性疫苗并不能预防已经感染的患者,所以,HPV治疗性疫苗显示出巨大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最常见的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目前,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学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尤其是高危HPV的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研究证明,HPV感染是鳞状细胞癌和生殖器疣的主要原因[1-7]。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对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分型及高危HPV E6/E7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07月10日发布]1.HPV和癌症是什么关系?是不是感染上病毒就会得宫颈癌?HPV是"人乳头状瘤病毒"英文名字的缩写,HPV家族中有100多号成员,其中部分和恶性肿瘤关系密切,被称为高危型HPV。有性生活的妇女一生中感染过一种HPV的可能性高达40%~80%。但是超过80%的HPV感染8个月内会自然清除,只有少数持续高危型HPV感染2年以上才有可能致癌。在持续感染的人中,又只有少数人会发展成宫颈癌前病变,后者中又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高危型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发生最重要的致病因素[1].有性行为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高达85%~90%[2].HPV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会导致癌前病变,若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治疗,一般经10~20年可发展为宫颈癌[3],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张宁  张春华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7,23(5):367-368,封3
<正>宫颈上皮细胞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s,CIN)是癌前期病变的统称,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1]。CIN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同时也是CIN发展为宫颈癌的重要因素[2]。检查宫颈癌方法有很多,但如何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和漏查是目前临床最大的问题。在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中,  相似文献   

18.
HPV致宫颈癌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而引起妇女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 ,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该文对HPV基因组特征与宫颈癌的易感性 ,宿主感染后HPV影响机体组织人白细胞抗原 (HLA)分子表达 ,逃脱免疫监视 ,降解 p5 3,使 pRb失活 ,下调抑癌基因p2 1、p2 7表达等而导致宫颈癌的相关分子机理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中RASSF1A基因杂合性丢失及HPV感染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RASSF1A基因的杂合性丢失(I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p上2个微卫星位点,对110例宫颈组织进行LOH及HPV感染状态的分析.[结果]宫颈癌及CIN中RASSF1A基因LOH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宫颈(P<0.05);官颈癌Ⅲ和Ⅳ期LOH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低分化宫颈癌的LOH阳性率明显大于高中分化官颈癌(P<0.05);随CIN级别的增加LOH阳性率也呈逐渐递增趋势,高级别CIN(CINⅢ及原位癌)明显高于低级别CIN(CIN I/Ⅱ)(P<0.05).宫颈癌中HP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CIN组及正常宫颈组(P<0.05);RASSF1A的LOH阳性率在HPV感染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RASSF1A基因的改变是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较晚期事件,RASSF1A基因的LOH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HPV感染与RASSF1A基因的LOH共同作用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宫颈癌是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居于第3位的女性常见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1]。虽然HPV在已育女性中的感染率较高,但感染人群中只有一小部分会发展成宫颈癌。说明高危HPV感染并不足以引起恶性病变,那么寻找其他相关致癌因子就十分重要。目前针对雌激素与宫颈癌发生关系的探讨多有报道[2-3]。近年来更是有不少研究报道了维生素D水平与恶性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