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F0004-F0004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中医儿科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传统的优势学科、中医儿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依托单位。学科带头人虞坚尔教授,学术带头人王霞芳教授。虞坚尔教授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名中医。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所长,海派中医徐氏儿科学术流派传承总基地负责人;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2.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护理学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护理学重点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上海市卫计委系统重要薄弱学科。以大力挖掘与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提高传统医学特色技术水平,发挥中医护理优质服务,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继承创新为根本,致力于临床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 相似文献
3.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5)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示范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建设单位,是上海市传统医学治疗中心。学术带头人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原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名中医严世芸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筹)主任委员、上海市传统医学工程协会 相似文献
4.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F0004-F0004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1990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并建设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993—2012年多次入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目前,学科由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实验中医学教研室、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成,共有成员21名,其中教授4名,研究员1名,副教授6名,高级实验师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具备博士学位者11名,硕士学位者10名。学科带头人为方肇勤教授,后备学科带头人为胡冬裴教授、潘志强副教授。 相似文献
5.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2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学科于2007年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第5期重点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高校第3期重点学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该学科主要依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医四诊信息综合研究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为王忆勤教授,后备学科带头人为李福凤副教授、李琦副教授。学术团队由中医学、中医工程 相似文献
6.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F0004-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史教研室是国家教育部(培育学科)医史文献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市教委一流学科科技史(B类)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吴鸿洲、朱伟常教授,学科带头人为陈丽云教授,后备学科带头人为杨奕望副教授等。学科以医史教研室为主,依托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和医史文献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7.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6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诊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继续教育基地、上海市卫计委急诊ICU质控中心中医系统质控组长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和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 相似文献
8.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护理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彭佳珍曾担任上海市中医护理协作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周文琴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国社区健康联盟护理中心专家组成员。医院护理人员总人数达555人,护理单元35个,护士长34人,科护士长4人,临床护理教师19人。护理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约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75%,其中硕士学位2人,副主任护师5人,中级以上职称占18%。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校级护理人才培养13名,院级11名;专科护士 相似文献
9.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F0004-F0004
中医复杂科学是研究和解决中医药研究与实践中的整体性、复杂性问题的一门学科。中医复杂科学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成立于2012年,是我国中医药领域专门从事中医复杂系统学术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104-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承担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科建设任务。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著名中医骨伤专家施杞教授、石仰山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为中青年专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96-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承担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传染病学”建设任务,学科带头人为陈建杰教授。现今,各种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乙脑等原有传染病及新发、突发传染病(如非典、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等),依然足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人类必将与传染病并存,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传统优势亦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9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疮疡病学学科由中医外科大家顾伯华先生创建于1960年,并在陆德铭、唐汉钧、陆金根等教授的不懈努力下,成为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实力雄厚、成绩斐然的学术团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为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外科协作组及皮肤溃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104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负责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全科医学立项于2012年。中医全科医学是在传统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集临床预防、诊疗、康复、人才培养和科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建设主旨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充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6):128-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学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全同最早成立的中医肾病专科之一。目前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为上海市名中医郑平东教授,学科带头人为何立群教授。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F0004-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于1960年在全国中医院校中最早设立针灸学专业。1985年针灸学确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1年、2002年及2007年先后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教委和国家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本学科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多年来一直以开放平台的模式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5):F0004-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学科于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目前,学术带头人为严世芸、朱邦贤教授,学科带头人为李其忠教授,后备学科带头人为张苇航副教授和章原副研究员。目前学科研究队伍共1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名,副教授(副研究员)4名。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在读博士生2名。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重点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于199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脑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200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术队伍及人才培养本学科在学术带头人王永炎院士的领导下学科的科学研究始终处在国内中医脑病研究领域的前沿,并培养出一批高层次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中医药学术骨干,学科形成了具有稳定研究方向和合理人才梯队的学术团队。学科人员构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9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以来毕业博士研…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5):116-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肝胆病学科由沪上名医夏德馨、王玉润教授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于1996年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该学科以中医药防治慢性肝胆疾病为研究方向,以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现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和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核心部分,国家重点专科(中医肝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F0004-F0004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成立于1956年9月,1973年并入中医基础教研室,1978年10月重建。本室师资力量雄厚,名师名医辈出,全国著名中医专家裘沛然、凌耀星、王庆其等教授曾先后任教研室主任。201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现学科带头人为陈晓教授,学术带头人为王庆其、周国琪教授。本学科开设的《内经选读》《黄帝内经专题研究》《中医古典理论精华》《内经理论临床应用》《中国古代气象医学》《中医养生学》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工作,特别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理念,在开展PBL教学、设立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100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学科为中药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创建于1972年,1985年成为全国首批中药学博士点,1997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