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考察甘草对黄药子引起的肝损伤的CYP450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肝脏CYP1A2、CYP2C19的mRNA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上,28天、35天黄药子组均显著诱导CYP1A2的基因表达,配伍甘草后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甘草组可微弱下调CYP2C19的表达,但与配伍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通过抑制CYP1A2的mRNA表达,对黄药子致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黄药子配伍甘草前后毒性成分黄独乙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PLATISILTM-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冰乙酸(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结果:黄独乙素在37.5μg.mL-1~310.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r=0.9999。黄独乙素含量:黄药子单煎液分煎液合煎液。结论:黄药子配伍甘草后其毒性成分黄独乙素含量有所下降,可能是其配伍减毒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用黄药子及黄药子配伍当归对大鼠肝组织grp78和bad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药子引起肝损伤以及配伍当归后其损伤减轻的机制。方法:3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黄药子组、黄药子配伍当归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上述3组大鼠分别给予黄药子提取物混悬液(1mL相当于黄药子0.067g)、黄药子和当归提取物混悬液(1mL相当于黄药子0.067g,当归0.133g)及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各2mL,灌胃,2次/d,持续14d。末次给药24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的表达。结果:3组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表达通过看家基因gapdh校正后的结果如下:黄药子组grp78和bad基因的2^-△△Ct分别为339.9和256.2,黄药子配伍当归组分别为17.0和9.9,对照组均为1.0。与对照组比较,黄药子组grp78和bad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黄药子组比较黄药子配伍当归组基因表达有显著的下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药子可上调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黄药子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当归对黄药子致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表达上调的拮抗作用可能是其减轻黄药子所致肝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邓礼荷 《哈尔滨医药》2016,(Z1):115-116
目的:综述黄药子配伍减毒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十年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黄药子配伍减毒的方法。结果根据其药性进行配伍“相杀”有助于降低黄药子肝肾毒性。结论中草药的合理配伍既可以促进药效的发挥,又可以减少药物间的毒副作用,有利于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和促进药物配方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药子原名黄独,又名零余薯、黄狗头、土芋、狗嗽、土首乌。它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L)的块茎。黄药子首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月令》载"万州黄药子,用以疗瘿疾。药性苦、辛、凉,具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瘿疾瘤肿、喉痹、吐血、衄血、咯血等[1,2]。现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各型癌症、银屑病、乳腺增生症、宫颈炎等,应用广泛,疗效确切[3]。  相似文献   

6.
黄药子原名黄独,又名零余薯、黄狗头、土芋、狗嗽、土首乌.它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黄药子首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月令>载"万州黄药子,用以疗瘿疾.药性苦、辛、凉,具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瘿疾瘤肿、喉痹、吐血、衄血、咯血等[1,2].  相似文献   

7.
中药黄药子对大鼠阿霉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黄药子(DBR)作为抗癌药对大鼠阿霉素(Dox)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测定血浆及尿中Dox浓度的HPLC法,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药物动力学参数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对照组(仅给予Dox)与试验组(给予DBR及Dox)之间的末端除速度常数[β,(0.44±0.23)、(2.48±0.43)h-1],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速度常数[k21,(0.580±0.243)、(3.10±0.33)h-1],清除率[Cl,(2.42±0.49)、(1.66±0.48)L/h],表观分布体积[V,(0.14±0.05)、(0.08±0.04)L]及稳态表观分布体积[Vss,(2.09±1.47)、(0.23±0.15)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57±0.62)、(3.88±1.31)μg*h/ml],分布速度常数[α,(25.54±7.85)、(26.34±2.55)h-1],中央室消除速度常数[k10,(19.20±8.30)、(21.0±3.20)h-1],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速度常数[k12,(6.19±1.39)、(4.66±2.56)h-1],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的结果也显示两组之间GPT水平无显著差异(n=15,P>0.05).对照组及试验组Dox的浓度为0.06、0.60、6.0μg/ml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2.54±2.62)%、(64.83±3.84)%、(65.49±2.36)%及(66.54±2.39)%、(69.47±7.00)%、(73.17±1.76)%.原型Dox在尿中回收率(Xu%)试验组(5.62±0.63)%,显著低于对照组(8.03±0.83)%(P<0.05).HPLC法对血浆及尿中Dox的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血浆中不同浓度提取回收率为90.96%~98.25%,Dox浓度为0.12、0.80、1.40μg/ml的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6%(n=5).结论DBR与Dox在大鼠体内存在药物动力学的相互作用,DBR主要是影响Dox在组织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黄药子致死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利平  周慧萍 《医药导报》2009,28(8):1097-1097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3岁,因"乏力,纳减,尿黄20余天,加重伴腹胀3 d"于2007年12月24日入我院治疗.患者发病前3个月因甲状腺瘤自配黄药子胶囊,3粒,tid,po,治疗70余天后出现乏力、四肢酸软、上腹饱胀、胃纳减退,当时无恶心呕吐、尿色黄如茶水样.自行停用黄药子胶囊后上述症状未见缓解,且出现双目发黄,尿黄、目黄进行性加深.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药子醇提物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制备黄药子醇提物,根据细胞培养液所含黄药子醇提物的不同浓度,将实验分为黄药子醇提物高浓度组(120 mg/L)、低浓度组(60 mg/L)和对照组(等量无菌水)。通过体外MTT、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迁移实验,分别检测黄药子醇提物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药子醇提物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胃癌细胞体外增殖速度明显减慢(培养第2~6天时,F分别为29.130、21.864、67.826、36.015、43.656,均P<0.01)、平板克隆形成率明显减少(F=11.918,P<0.01),黄药子醇提物高浓度组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F=4.258,P<0.05)。结论黄药子醇提物可以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具有潜在的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药子对小鼠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药子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改变。方法:确定小鼠对黄药子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并按1/4MTD、1/8MTD连续给药15,30,60d观察其生化指标变化及病理改变。结果:黄药子1/4MTD组、1/8MTD组小鼠ALT、肝脏指数等指标较对照组异常增高,与给药剂量和时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停药后给药组小鼠的肝脏指数和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病理变化可见肝细胞混浊肿胀、坏死、炎细胞浸润等组织学改变。结论:黄药子主要损伤小鼠的肝脏和肾脏。其对肝脏的影响包括对肝脏细胞的直接损伤和破坏肝细胞代谢途径所导致的肝结构损害;对肾脏的损害主要是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直接细胞毒性和严重实质性肝损伤所导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11.
甘草、喜树碱配伍应用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喜树碱配伍应用的抗肿瘤作用。应用SRB法对甘草、喜树碱配伍后进行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对S180荷瘤小鼠的瘤重和H22小鼠的生存时间进行了的观察。甘草、喜树碱配伍后体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并对人成纤维细胞无影响;体内实验表明,甘草、喜树碱能抑制S180小鼠的瘤重,能显著延长H22小鼠的生存时间。提示甘草与喜树碱配伍应用后能增强喜树碱的抗肿瘤作用并能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氧化槐果碱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CCK-8、Hoechest 33342染色、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氧化槐果碱干预后对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qRT-PCR检测胃癌MGC80-3细胞中Bcl-2、Bax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MGC80-3细胞中Bcl-2、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水平。结果 氧化槐果碱能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P<0.05),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0.48,0.95,1.91 mmol·L-1氧化槐果碱能诱导细胞凋亡(P<0.05),凋亡抑制剂Z-DEVD-FMK能逆转氧化槐果碱的凋亡诱导作用,0.95,1.91 mmol·L-1氧化槐果碱能上调Bax的mRNA水平,下调Bcl-2的mR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95,1.91 mmol·L-1氧化槐果碱能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水平,下调Bcl-2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凋亡抑制剂Z-DEVD-FMK能逆转氧化槐果碱对Bcl-2、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影响。结论 氧化槐果碱能通过调节Bcl-2、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对正交设计中9种不同栽培技术的乌拉尔甘草进行了质量分析,为找出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甘草人工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丁香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love,AEC)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和Panc-28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明确其分子机制。方法 Panc-1、Panc-28细胞经AEC作用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克隆形成检测细胞群体依赖性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cleaved-PARP、Bax、Bcl-2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给药72 h时25 μg·mL–1 AEC就能抑制Panc-1、Panc-28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6.21±3.57)%和(22.44±4.92)%(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 μg·mL–1 AEC作用Panc-1、Panc-28细胞24 h显著诱导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1.52±0.34)%和(30.88±0.73)%(P<0.01);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3.59±1.04)%和(13.27±0.85)%(P<0.01)。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50 μg·mL–1AEC能显著抑制Panc-1、Panc-28细胞的集落形成(P<0.01)。Transwell试验结果表明100 μg·mL–1AEC处理Panc-1、Panc-28细胞48 h后,迁移数目分别由对照组(275±7)个减少到(165±15)个,(227±25)个减少到(124±16)个(P<0.01),侵袭数目分别由对照组(179±19)个减少到(106±7)个,(132±7)个减少到(61±5)个(P<0.01)。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表明,100 μg·mL–1 AEC能显著诱导Panc-1、Panc-28细胞中cleaved-PARP(P<0.01)、E-Cadherin的蛋白表达(P<0.05),提高Bax/Bcl-2比值(P<0.01)。结论 AEC能诱导Panc-1、Panc-28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及Bax/Bcl-2比值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徐阳 《天津医药》2014,42(7):638
【摘要】目的 探讨顺铂对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增殖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以SW480细胞为研究对象,设定未经处理的SW480细胞为对照组,给予不同浓度顺铂进行不同时间干预,应用MTT法、Transwell侵袭小室、定磷法检测SW480细胞的增殖、侵袭力及Na + -K + -ATP酶活性。结果 生理浓度顺铂(70μmol/L)在48h即可抑制SW480 细胞的增殖,与72和96h相比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μmol/L顺铂处理48h时,即可降低穿越Matrigel膜基质的细胞数;分别采用17.5、35、70和140µmol/L4个梯度浓度的顺铂作用于SW480细胞48h后,35、70和140µmol/L组细胞中Na + -K + -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且顺铂浓度达70µmol/L时Na + -K + -ATP酶即可达到较高活性。结论 Na + - K + -ATP酶活性的降低可能导致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调节作用减弱,可能与结直肠癌细胞SW480耐顺铂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蛇葡萄素(AMP)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研究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模型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MP处理DU145细胞,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表征不同浓度TGF-β处理后细胞内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确定EMT模型最佳诱导浓度;Western blot法进一步检测加药后EMT模型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AMP对DU145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4、48、72 h的IC50分别为35.62、32.71、28.43 μg·mL-1;Transwell实验显示AMP处理后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表征发现TGF-β诱导后细胞内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确定10 ng·mL-1为TGF-β诱导EMT模型的最佳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组和TGF-β+AMP组的细胞内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此外,与TGF-β组相比,TGF-β+AMP组细胞内E-cadherin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Vimentin表达降低(P<0.05),表明AMP具有逆转EMT过程的作用。结论:AMP不仅能够抑制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还可抑制其迁移和侵袭能力,这可能与逆转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檗胺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转移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在体外用不同浓度小檗胺处理肝癌SMMC-772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试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试验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浓度<20 μmol·L-1的小檗胺对SMMC-7721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划痕试验和Transwell结果显示,小檗胺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小檗胺显著增强SMMC-7721细胞中E-cadherin表达,而减弱Vimentin表达。结论 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可被小檗胺抑制,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甘草鲨烯合成酶基因的分离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T-PCR技术从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克隆甘草鲨烯合成酶(Squalene Syn-thase,SS)基因,并通过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相关植物表达载体。结果表明,两个SS基因编码区长分别为1242bp、1239bp,分别编码412、41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与Hayashi等报道的光果甘草两个SS基因(GgSQS1和GgSQS2)同源性高达98%,分别命名为GuSQS1和GuSQS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M182329,AM182330);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鉴定结果表明,已将GuSQS1和GuSQS2序列分别正向插入到双T-DNA表达载体中的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130/35S-GuSQS1和130/35S-GuSQS2,为今后的次生代谢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