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龄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术后和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比较。方法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99例单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Ⅰ组)和79例单眼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Ⅱ组)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近期(术后时间<1周)和远期(术后时间>3个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Ⅰ组)与囊外白内障摘除术(Ⅱ组)视力≥0.5者的视力比较,Ⅰ组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好且稳定,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疗效优于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160只眼)患者,分别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对过熟期白内障及硬核性白内障更安全,更经济实用。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张尧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64-2765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劈核联合手法娩核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核硬度Ⅳ~Ⅴ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研究组接受超声乳化劈核联合手法娩核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 d、3个月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 d、3个月研究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超声乳化劈核联合手法娩核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核硬度Ⅳ~Ⅴ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能提高视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王玉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30-30,32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硬核白内障患者48例(62眼),其中26例3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2例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视力无差别(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低于超声乳化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少,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探讨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及并发症,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眼压,术后第1、3、9、12周的裸眼视力,比较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48 h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3、9、12周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快速恢复术后裸眼视力、有效控制术后眼压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2例41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行青光眼、白内障分期手术的患者35例42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较好地保持了角膜原有的功能形态,降低了术后角膜散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难点及优点,推广该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巩膜隧道反眉形切口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难点及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结果:317例(373眼)术后一月视力≥0.4者有315眼(84.45%),患者对手术结果较满意。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易于掌握,经济高效,是基层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496例(496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40眼,术后7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64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便、有效、经济、安全,适合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66眼)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3 d和2个月视力大于或等于0.5者分别占72.2%和90.9%.术后3 d和2个月平均散光为(1.98±1.06)D和(1.02±0.76)D,与同时进行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5例(48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进行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5例(89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8例(53只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和45例(53只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糖尿病组的术后40只眼(75.5%)矫正视力≥0.5;非糖尿病组术后矫正视力≥0.5者共45只眼(84.9%)。两组术后视力和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糖尿病患者中,术前瞳孔不能充分散大或术中瞳孔缩小的病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明显改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视力的提高,与一般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视力改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性并发症与TNF-α和IL-8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和房水肿瘤坏死因子 - α( TNF- α)、白细胞介素 - 8( IL- 8)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40例晶状体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3种不同级别炎性并发症家兔进行血浆和房水 TNF-α和 IL- 8测定。结果 :40只家兔在血浆和房水内 TNF-α和 IL- 8术后较术前均升高 ,且与术后炎性并发症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和房水 TNF-α和 IL- 8水平在晶状体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升高 ,且升高水平与炎性并发症呈正相关 ,TNF- α和 IL- 8可作为监测术后恢复情况、估计预后及转归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Somestudieshaveindicatedthatthetumournecro-sisfactor(TNF)isinvolvedinthepathogenesisofvari-ousdiseases,suchasacu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研究组 62例、6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61例、61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 2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第1天、第 1周 2组视力恢复 ,眼压控制 ,功能性过滤泡形成 ,炎症反应及术后角膜散光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术后 3个月 2组已无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研究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少 ,视力恢复快 ,角膜散光降至最低 ,为切实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兔人工晶体植入围手术期TNF-α及IL-8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24例晶体囊外摘除(ECCE)、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PCIOL)家兔和20例正常家兔进行血浆和房水TNF-α、IL-8测定。结果:24例家兔术后血浆和房水TNF-α、IL-8均升高,且呈动态变化,与术后恢复情况相关。结论:血浆和房水TNF-α、IL-8在ECCE、PCIOL植入术后的动态变化可作为监测术后恢复情况、估计病人预后及转归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73例(81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A组37例(4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6例(39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检查1d和1周的视力。结果术后1d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4眼、32眼、6眼,B组分别为6眼、30眼、3眼;术后1周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2眼、26眼、14眼,B组分别为4眼、23眼、12眼。术后并发症发生角膜水肿、前房闪辉程度和黄斑水肿的眼数,术式A组3项并发症的发生少于术式B组。结论糖尿病者白内障用超声乳化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且术后并发症较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白内障经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方法收集205例(205眼)经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术后低视力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术后1、7、30 d低视力发生率分别为55.12%、31.70%、11.21%;术后1 d和7 d低视力发生率较高,与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高眼压的发生及程度有关;术后1月低视力发生率与文献报道(13.21%)接近。结论手术并发症是导致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技巧,有助于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8例(168双眼)非干眼症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4例(84双眼)。对照组患者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组接受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比较术前、术后第1周、术后第4周及术后第12周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等。结果  术后第1周,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第4周与第12周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较透明角膜切口术后短期干眼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曾晓燕 《四川医学》2011,32(7):1103-1104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值入术的效果。方法 600例600眼白内障,均为当地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查视力在光感至0.2之间,无手术禁忌证,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一天视力0.3以上565例,脱残率94.16%。术中、术后并发症:有术中后囊膜破裂致玻璃体溢出4例(0.67%),术后角膜反应性水肿有45例(7.5%),虹膜炎症反应21例(3.5%),前房积血10例(1.67%),暂性高眼压5例(0.83%),经治疗后均已恢复。结论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可靠,特别是对于基层医院不失为防盲复明手术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9.
报告105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应用小切口可允许患者术后很快恢复正常活动,小切口也是此手术较标准计划性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主要优点,主要适用于无硬核的白内障患者,有关此种手术的主要操作技术也作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表面麻醉下行各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5 87例、6 2 5眼 ,观察其麻醉效果 ,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等。结果 :6 2 5眼表麻成功率为 99.74 %。术后 1d和 1月 81.6 %和 92 .0 %的术眼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 0 .5。术中、术后并发症与常规麻醉无差异。结论 :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可行 ,且操作简便 ,患者痛苦小 ,视力恢复快 ,避免了球周或球后麻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