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无气腹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将42例中年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组(无气腹组,20例)和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组(气腹组,22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术,记录2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1h、术后3个时点的血压、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2种手术方式均能顺利完成子宫肌瘤的剔除.气腹组患者术中(手术开始1h)二氧化碳分压及碱剩余与术前、术后比较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氧化碳分压:(44.3±3.2)mmHg比(41.3±1.3)、(42.6±4.2) mmHg;碱剩余:(-7.4±0.9)mmol/L比(-3.2±3.4)、(-4.2±0.8)mmol/L,P <0.05],而无气腹组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收缩压、舒张压术中与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成功进行子宫肌瘤剔除,但无气腹腹腔镜技术在手术操作中显示出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64例(观察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3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免疫功能指标(IgG、CD3+、CD4+)、肌瘤残留率和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IgG、CD3+以及CD4+均未出现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肌瘤残留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较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剔除上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盆腔粘连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梁向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132-113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N1组)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N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N1组平均手术时间(102.26±24.02)min,N2组(78+27.32)min(P<0.05):N1组术中出血(90.11+45.28)mL N2组为(165.35±77.32)mL(P<0.05).N1组术后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16±1.01)d,N2组为(2.86+1.19)d(P<0.05);N1组术后平均住院(5.54±1.52)d,N2组(9.28±1.53)d(P<0.05).全组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用于适当病例可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单纯全身麻醉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于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手术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注晶体液量以及胶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维持麻醉所吸入的七氟醚平均密度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1.58±0.97)低于对照组(3.22±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时治疗组CD_3~+和CD_4~+两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在术后3 d时治疗组CD_4~+/CD_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片后2 h、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 d时,治疗组IL-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在临床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对患者围手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更小,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气腹腹腔镜组52例和气腹腹腔镜组46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血压、血气分析和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无气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腹腹腔镜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剩余碱水平均优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腹腹腔镜组出现术后上腹部胀感及肩部酸胀不适19例(36.5%)少于气腹腹腔镜组的43例(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发热病例,均无腹腔脏器损伤及出血等情况,且术后均未应用镇静剂。结论无气腹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可行,对于直径≤6cm的子宫肌瘤更具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行悬吊式与气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淋巴细胞免疫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至2008年2月生殖健康科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75例,随机分成两组,手术时间均〈90min。气腹组40例,于静脉全麻下行CO2气体腹腔镜手术;悬吊组35例,于静脉全麻下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采用EPICSELITE/ESP流式细胞仪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次日和4d晨7时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浓度。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腹组,术后第l天CD3、CD4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于术后第4天CD3、CD4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而CD8和CD4/CD8于手术后1d有轻度的下降变化(P〈0.05),但于术后4d已恢复正常。悬吊组于术后第1天,CD3、CD4、CD8与术前相比均有轻度的下降(P〈0.05),而于术后第4天所有指标均已恢复正常水平,而CD4/CD8于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手术组间比较发现,气腹组患者在术后1d的CD3、CD4、CD8、CD4/CD8均显著低于悬吊组,术后4d在气腹组的CD3仍低于悬吊组,其余的指标无明显显著性差异。结论悬吊式腹腔镜技术免除了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保护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机体抵御各种因素的侵袭,进一步显示了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78例(观察组 )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6 7例 (对照组 )病人的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 81 0 9±2 3 81min ,术中出血 32 15± 2 5 0 2ml,术后平均 1 2 8± 0 80d体温恢复正常 ,术后住院 4 12± 1 0 0d。对照组手术时间 83 6 5± 30 5 0min ,术中出血 86 5 8± 6 5 30ml,平均 2 82± 1 35d体温恢复正常 ,术后住院 7 6 4± 1 6 7d。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资料,将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作观察组(n=52),将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作对照组(n=56),对比分析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和术后肿瘤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后,观察组CD_3~+、CD_4~+、CD_8~+、CD_4~+/CD_8~+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对照组血清CD_3~+、CD_4~+、CD_8~+、CD_4~+/CD_8~+显著异于手术前和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能够达到开腹根治性手术效果,且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负面感染更小、危害性更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腹、经阴道和腹腔镜下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方法比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8例(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6例(腹腔镜组)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65例(阴式组)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开腹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腹腔镜组次之,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3种术式特点和适应证不同,不能完全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的应用。方法将65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时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10mg,连续3个月,停药后1个月之内手术;对照组35例,术前常规纠正贫血后手术。记录观察组服药前后血红蛋白改善程度,肌瘤直径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围术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服药前后血红蛋白、肌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围术期情况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的应用可使患者贫血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缩小肌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可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开腹组)各25例。于术前和术后1、3、5d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IgG。结果两组术后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且开腹组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CRP、IL-6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对中低位可切除性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单纯手术治疗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可达15%~50%[1],因此对可切除性直肠癌多采取术前新辅助治疗,以减少术后的局部复发率。短程术前放疗目前已成为可切除性直肠癌术前的标准治疗方案[2],但部分学者仍然担心术前放疗会使本来就存在免疫低下的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紊乱,促进肿瘤的播散和妨碍或延迟患者术后的恢复。本文就直肠癌术前放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研究,为术前放疗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资料和方法直肠癌患者102例均为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病例。术前放疗组5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七氟醚复合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ASA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七氟醚组(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多时点的SBP、DBP、HR、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术毕停药后病人恢复情况。结果在手术切皮时(T1)和气腹2m in时(T2),A组的SBP高于B组(P〈0.05),B组病人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能提供更平稳的血液动力学及更快的麻醉恢复时间,可控性佳,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100例哮喘患儿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表明:哮喘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_3~+及CD_8~+明显下降;CD_4~+、CD_(20)~+及CD_4~+/CD_8~+比值明显上升,IgE明显上升,IgG明显下降。缓解组细胞及体液免疫各指标均随病情好转趋向正常范围。脱敏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变化与哮喘发作组相近。脱敏治疗后CD_3~+、CD_4~+、CD_8~+及CD_4~+/CD_8~+比值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组50例和开腹组40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少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EST)与开腹取石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60例,其中行EST患者80例,行开腹手术患者8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IL-6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开腹组和EST组的IL-6、PCT和CRP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 EST组的IL-6、CRP、PCT水平均高于开腹组( P<0.05),术后5 d两组的IL-6、CRP、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开腹组和EST组的IgG、IgA、IgM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 EST组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 P<0.05)。两组患者术前CD3+、CD4+、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d传统开腹组术后的CD4+、CD4+/CD8+水平低于EST组( P<0.05),C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5 d传统开腹组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EST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相比,EST对机体组织损伤小、免疫抑制轻,虽短时间内出现炎症反应增强,但经过对症治疗,对于患者生理和免疫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同时EST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且疼痛轻微,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手术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术后免疫治疗的指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对4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及亚群的测定,17例健康人作术前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前患者CD_3~+、CD_4~+细胞及CD_4~+/CD_8~+比值显著减少(P<0.01),而CD_8~+细胞无差异(P>0.05)。9例行非根治术者,手术前后T细胞及亚群无明显变化;而34例行根治术者,术后除CD_8~+细胞无变化外,CD_3~+、CD_4~+细胞及CD_4~+/CD_8~+比值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或P<0.05)。结论:术前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得以改善。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或免疫化疗,以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阻断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4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子宫动脉阻断组(阻断组)和非子宫动脉阻断组(非阻断组),术前1个月,术后1、3、6、12个月分别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患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比较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于术后6个月均恢复排卵.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FSH、LH、E_2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阻断对患者卵巢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择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以抗人T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_3,CD_4和CD_8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患者分成7组,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点滴状型和斑块状型,受损面积不足10%和10%以上。每组10例。对照组为10例健康成人。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外周血CD_3~+、CD_4~+和CD_8~+细胞百分率及CD_4~+/CD_8~+细胞比率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2.点滴状与斑块型组间及受损面积不足10%与10%以上组间的CD_3~+、CD_4~+和CD_8~+细胞百分率及CD_4~+/CD_8~+细胞比率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3.进行期和静止期组CD_4~+/CD_8~+细胞比率,经方差分析证实明显地低于退行期组(F=3.73 P<0.05)。结合该发现,就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以保守治疗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以腹腔镜手术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指标改善时间、复发率与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肠道功能指标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d的炎性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治疗后3d的炎性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相对较高,控制效果更佳且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