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患者(70例,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70例,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耗时、心电图测量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态度、护理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争取了抢救时间,有利于抢救成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芹  郑艳  王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2):I0003-I000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结果,这一过程因动脉粥样斑块破溃而诱发。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在斑块上导致血凝和动脉阻塞,特别是发病初期的24h内,患者处于不稳定期,均受到猝死、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威胁。为此,我们对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姚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4069-4070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的进行了急救护理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另选没有进行急救护理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的有效率以及抢救后的恢复程度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对于控制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抢救后的恢复程度有着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将整体护理方法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本院患者为例,在本院展开护理工作,患者均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患者50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干预,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其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患者的快速恢复,减少心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评分值、护理满意度和出院时的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程度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心功能分级为Ⅰ级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和Ⅳ级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7.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 farction,AMI)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9年1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为对照组,2009年2月-2010年2月5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程序,实验组应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AMI复发率、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PCI前各环节时间,从而挽救缺血心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抢救.对2组各项抢救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病死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抢救和检查所需的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护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本科室收治的138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时期适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6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出院时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人数、再梗死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死亡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救护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对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护理干预前患者SDS评分为(66.4±5.23)分,干预后为(50.2±7.81)分,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t=2.45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及其对降低恢复期间因便秘而诱发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本院就诊的3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2010年1月为界划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47例,干预组165例。每组按层次分别随机选择男70例和女20例。干预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便意的培养,排便方法指导,便时陪护,适当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护理。出院后继续进行电话随访指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医嘱,出院后未进行电话随访指导。记录两组患者恢复期间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因便秘而诱发心肌梗死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恢复期发生便秘11例,便时诱发心肌梗死共2例,对照组患者恢复期发生便秘23例,排便时诱发心肌梗死共7例,其中1人突发猝死。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P〈0.025)。患者因便秘诱发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27.70,P〈0.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及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危险性,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猝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宣教、娱乐疗法、药物疗法等护理干预前后情绪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心肌梗死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心肌梗死病人应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还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急性期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急性期主要并发症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急性期住院病死率高于实验组(P<0.05);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由于心力衰竭而导致对照组患者死亡情况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周雪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1001-1002
目的探讨早期血钠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提高临床护士对其认识及综合护理干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将血钠浓度135 mmol/L作为A组,血钠浓度在120~135 mmol/L为B组,血钠浓度120 mmol/L为C组,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并总结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的重点。结果各组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分别为:A组:9.38%、3.13%、3.13%;B组:41.94%、25.81%、20.97%;C组:60%、40%、40%。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高(P0.05);C组肌酸激酶(CK)与A组、B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心梗早期出现的低钠血症与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及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提高临床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认识,加强护理干预,可预防病情的恶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病友之家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康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邀请其加入病友之家,参与一系列活动。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改善情况、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jor adverse ca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的发生情况、再入院率。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MACCE的发生率、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病友之家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心脏康复,降低患者MACCE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玲  倪月 《现代护理》2006,12(10):931-93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心肌梗死再发生和心功能障碍发生率,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方法随机将入住我院的77例确诊为AMI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38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发病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以往常规的功能制护理,对39例实验组病人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病人入院、住院的不同时期,适时给予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再梗死发生率、心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起了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蓉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60-206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我院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效果、并发症、院内再手术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术后并发症、院内再手术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改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0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并对这些患者在15 h内进行直接PCI治疗及护理,共置入支架104枚,观察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住院病死率、心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平均时间为(41.8±13.6)min,进入导管室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为(17.7±2.1)min,梗死相关动脉达TIMIⅢ级血流为88%,术后患者胸痛及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良好率达88%,心功能恢复良好率达95%。本组有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心脏破裂在入院后第3天死亡,2例术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经及时治疗明显缓解。结论:PCI治疗与全程护理AMI具有及时、有效疏通血管,保证良好心肌供血的作用,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AMI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采用SCL - 90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SCL - 90各因子分与护理前比较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存在不良的情绪及心理问题,应及时给予心理评估并积极给予护理,以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