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态势分析法(SWOT)的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态势分析法实施时间点为界限,将态势分析法实施前(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46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态势力分析法实施后(2019年1月—12月)收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护理,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49.38±18.26)s、急救时间为(19.37±5.36)min、入院时间为(2.57±0.31)h,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93.51±32.40)s、急救时间为(41.39±6.28)min、入院时间为(3.14±0.42)h,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转运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病死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抢救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和急救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诊断率以及转运成功率能够获得较大提升,病死率显著降低,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市第四医院2017年1-12月(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前)和2018年1-12月(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后)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AMI患者共160例,将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前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后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护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评估耗时、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给抗凝药时间及PCI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为AMI患者救治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117-2118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急救中心收治的32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自行就诊的40例AM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的救治时间为12~48(26.41±4.96)min。经过救治,观察组中有30例安全送回医院,2例因现场心脏骤停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3.8%;对照组中入院后抢救成功31例,9例抢救无效临床死亡,抢救成功率77.5%,观察组明显较好(P<0.05)。且抢救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40%(P<0.05)。院前急救组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注重院前急救,在入院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有效救治,指导其自救,并在到达现场后实施专业的院前急救,可有效防止心肌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对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猝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人分为优化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急救相关指标、生命体征指标以及预后效果。[结果]优化组的等待时间、急救时间以及PCI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的心率、呼吸频次及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能够有力促进抢救效果的提升,使病人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和恢复,同时提升病人的生存率、降低病人的复发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对肺癌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根因分析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PICC相关知识掌握率、PICC并发症发生率、导管滑脱及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相关知识掌握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穿刺成功率、血栓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护理纠纷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根因分析法能有效提高肺癌PICC患者自护能力,降低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减少PICC置管意外事件,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本中心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采取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采取新型急救路径。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规范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接诊急性脑卒中患者的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神经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干预前,常规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干预前,常规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语言、情绪、个性、精力、活动能力、家庭角色、自理能力、社会角色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379-1381
目的探究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院前急救方式为先治疗后转运,对照组院前急救方式为先转运后急救。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存活率及急救处理后呼吸、心率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85%、存活率为84.85%,均远高于对照组的54.55%和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呼吸及心率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治疗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方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及存活率,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及心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患者(70例,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70例,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耗时、心电图测量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态度、护理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争取了抢救时间,有利于抢救成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例有早期症状被忽略 ,直到症状加重方才就医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的情况。而从患者发病到医院治疗这段时间 ,就成为本病治疗的关键。本文通过院前采取急救措施与未采取急救措施两组病例对照 ,以说明AMI病例院前救治的重要性。1 资料与方法取我院收治住院确诊AMI的病历筛选抽样共 6 77份。1999~ 2 0 0 2年 347例在患者发病地就地采取救治措施的为 1组 ,1995~ 1998年院前未救治的 330例为 2组 ,并就此两组病例情况列出表 1及表 2进行对照 ,不包括自行来院就诊者。表 1 院前救治组与未治组患者到院时情况对照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惠者入院血糖水平和预后的相关关系,为护士做好病情观察和准确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以6.1mmol/L、7.0mmol/L和8.0mmol/L作为入院糖水平的切入点,对1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研究,比较2组预后的差异。结果 以6.1mmol/L为切点分组,感染、心功能不全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以7.0mmol/L为切点分组,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入院血糖〉8.0mmol/L的患者心功能不全和病死率均较〈8.0mmol/L者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护士应重视和了解急性心肌梗死者的入院血糖水平,以指导临床评估预后和实施分级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性.方法:对确诊为AMI90例患者分成有院前急救组和无院前急救组,进行院内跟踪分析,总结院前急救与护理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有院前急救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较无院前急救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AMI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与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近期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90例,其中100例由120急救车接回并经过院前救护处理(简称救护组);另90例由家人直接送入医院急救(简称对照组)。[结果]救护组好转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救护人员的应急反应水准在院前救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的有效方法,并分析其效果.方法 选取90例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90例采用常规抢救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抢救效果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静脉用药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疼痛缓解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度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和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刘宁  王玖 《中国疗养医学》2014,(12):1072-1075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AMI患者的特征、行为等因素,利用SAS 9.4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梗死陈旧、糖尿病史、血液白细胞数、高脂血症、心界扩大、院前延迟时间是AMI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AMI高发的形势下必须重视其预后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儿茶酚抑素(catestatin,CS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影响。方法 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CST浓度四分位数间距分为4组,比较4组间临床特征、住院期间恶性事件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住院恶性事件相关因素。结果 CST水平随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去甲肾上腺素与氨基末端前脑钠肽(aminoverminal portion of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升高而升高(P〈0.05),随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而明显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ST及NT-proBNP是住院期间恶性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CST及NT-proBNP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恶性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ST水平可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  相似文献   

20.
姚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4069-4070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的进行了急救护理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另选没有进行急救护理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的有效率以及抢救后的恢复程度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对于控制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抢救后的恢复程度有着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