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气单孔腹腔镜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行无气腹腔镜子宫全切及双侧输卵管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行单孔免气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及双侧输卵管切除术,B组32例,行常规4孔免气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及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等结果。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改多孔孔或中转开腹。从术中情况来看,免气单孔腹腔镜较免气多孔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稍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免气单孔腹腔镜进行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叶雪凤  苏明 《现代保健》2009,(21):47-48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和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子宫切除术的15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阴道子宫切除术79例(阴式组),开腹子宫切除术73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住院时间比较,阴式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行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A组),30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B组),30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和C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体温恢复较快、肛门排气早、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极大地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2011-01/2012-01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行子宫全切除术的310个病例,按其手术方式,即腹腔镜下非游离子宫动脉的子宫全切除术组160例(A组)、腹腔镜下游离子宫动脉的子宫全切除术组110例(B组)和开腹子宫全切除术组40例(C组),进行组间术中、术后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 A组、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和肛门排气的时间与C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输尿管损伤2例,高于A组和C组.结论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非游离子宫动脉)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伴发副损伤小的优势,可以替代大部分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阴式子宫切除术(TVH)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良性子宫疾病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LAVH组45例和TVH组35例,对比两组中转开腹例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LAVH组患者的中转开腹例数、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比TVH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扩宽了阴式手术的适应证,降低了阴式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腹式大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病率,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大子宫切除术3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150例,腹腔镜150例,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术中、术后各项参数。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术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微创,对腹腔干扰小,术后病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并对比腹腔镜(TLH)与开腹子宫切除术(TA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几年我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0例(腹腔镜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经过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0例(传统开腹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腹腔镜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开腹组少,并且腹腔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较传统开腹组短,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和恢复快等优势,但手术难度和复杂度高,故其操作对临床医生要求更高。所以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子宫切除术在一些妇科疾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要求进行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104例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d内最高体温、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60、9.207,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467、17.109,均P〈0.01),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t=2.294,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x2=0.343,P〉0.05)、术后3d内最高体温(t=0.683,P〉0.05)、住院时间(t=1.492,P〉0.05)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x2=0.070,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有效节约住院费用,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9.
许欣 《医疗装备》2021,(1):112-11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与开腹手术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6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全子宫切除术,试验组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术后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结果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全子宫切除术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可缩短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困难性子宫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困难性子宫切除的86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同期行腹腔镜下普通子宫切除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副损伤发生率、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4.60±44.67)min vs. (89.13±13.79)min和(210.47±138.93)mL vs. (70.93±43.57)mL,均P<0.05];2组中转开腹率、副损伤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普通子宫切除相比,腹腔镜下进行困难性子宫切除,未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进行困难性子宫切除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非脱垂子宫阴式和腹式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非脱垂子宫患者。其中行阴式子宫全切术31例为实验组,以30例行常规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腹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阴式组的术中出血量和腹式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全切术优于行腹式全切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非脱垂子宫阴式和腹式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非脱垂子宫患者。其中行阴式子宫全切术31例为实验组,以30例行常规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腹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阴式组的术中出血量和腹式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全切术优于行腹式全切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100%,5例发生皮下气肿,1例出现肩部酸痛不适等症状。开腹手术组有4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强萍  陈丽娟  陈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18-2719,27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入选2011年01月~2011年8月在某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8例,以及同期行开腹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6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无1例出现中转开腹手术。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采用开腹手术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开腹手术5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8.5%;采用腹腔镜手术6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3例中输尿管扭曲积水、输尿管阴道瘘、膀胱阴道瘘各1例。结论术前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症,术中严格按照手术步骤,对于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与阴式子宫切除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与阴式子宫切除术(VH)不同的手术适应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行LAVH 100例及行VH 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LAVH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长于VH组,LAVH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VH组,两组患者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H与LV手术效果相近,但VH的手术适应症明显的受到限制,仅适用于无粘连、子宫小的患者,LAVH扩大了VH的手术适应症,且有开腹手术的清晰视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TLH)及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临床效果.方法:住院治疗的90例有全子宫切除指征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5例和开腹手术组45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切1:7愈合情况等.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切口甲级愈合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组较开腹全子宫切除的优势明显,但两种术式不能完全替代,应根据患者情况、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医院的条件综合考虑术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卓群  张庆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286-528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80例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给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2组的术中出血分别为(26.3±5.6) ml、(40.6±2.8) ml,t=14.44,P< 0.05;住院时间分别为(3.6±2.5)d、(7.2±1.6)d,t=7.67,P<0.05;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2.3±3.1)h、(15.2±1.4)h,t=5.93,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4.3±2.4)h、(16.5±1.7)h,t=4.73,P<0.05.结论 经腹腔镜手术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术中出血、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开腹组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行多次剖宫产时最佳切口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阿尔及利亚赛义达省妇产医院施行多次剖宫产的5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1cm为等差,根据瘢痕子宫手术切口位置分成4组.136例子宫下段原瘢痕处进入宫腔为A组;135例高于瘢痕1cm处进入宫腔为B组;137例高于瘢痕2cm处进入宫腔为C组;135例高于瘢痕3 cm处进入宫腔为D组.对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评分、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组与其它各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均P=0.000<0.01.与A组在并发症方面比较,P=0.001<0.05.新生儿评分与A组比较,P=0.014<0.05,与D组比较,P=0.00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剖宫产子宫切口一般应选择位于子宫下段原切口瘢痕上2cm进入宫腔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使用腔镜切割闭合器(Endo—GIA)离断脾蒂和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脾蒂离断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使用Endo-GIA离断脾蒂30例(A组);二级脾蒂离断法30例(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引流管带管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A组l(230,90±9.92)ml比(300.10±50.36)ml、(28.5±3.2)h比(31.6±5.3)h、(5±2)d比(7±3)d、(9.68±0.98)d比(12.16±1.34)d、(3.31±0.50)万元比(4.65±0.80)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两组患者术后发热、腹腔积液、高淀粉酶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Endo—GIA离断脾蒂和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都安全可行,但二级脾蒂离断法较使用Endo—GIA离断脾蒂术中出血量少、价格低廉,适合西北贫困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