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云 《中华护理教育》2013,10(9):395-396
人文教育与护理教育有着共同的思想根源,护理临床实践始终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在构建特色护理教育的实践探索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加大人文课程在护理教育中的比重,使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充分证明人文教育在构建特色护理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需求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高职护理专业护生(下称护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需求,为学校合理设置人文课程,加强护理综合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实习前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353名护生人文素养现状.结果 护生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度高(评分3.1±0.12),对学习人文知识的期望度较高(评分2.9±0.12),对目前学校护理教育中人文知识的开设及人文环境的满意度较低(2.4±0.1).结论 主要原因是目前学校护理教育中存在人文教育比重过低,人文类课程学科开设形式不尽合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护理教育应通过培养护生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注重陶冶护生健康的职业情感、实施多元化的人文关怀实践、强化人文关怀的隐性课程教育、运用教师人格魅力进行示范引导来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所谓“边际效益”原理,是指在同等条件下,投入1个单元的生产要素能够产生最大效益。要做到效益最大化,必须做到结构的合理化、运营的科学化、效益才能最大化[1-2]。不难看出,我国现行的高等护理教育在这3方面恰恰存在诸多问题,培养的高等护理毕业生并不能够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3]。如果确实将人文教育作为一项激进的“单元要素”,确实贯穿在高等护理教育始终,这对当前乃至今后高等护理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1进一步拓宽人文知识的教育面,使教学手段科学化效果达到最大化新中国成立以后,80年代初高等护理教育开始起步,但高等护理教材大多是模仿前苏联模式,虽经过多次的实践修改,但计划经济色彩仍较为突出[4]。人文知识课程虽然已有设置,但教学中的重视度不够,只注重了理论传授,缺少面向社会和临床实践的评价体系。因此,在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知识的实践内容及标准有待加强充实,这是当前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不断纠正在护理教育课程中重专业、轻人文的偏差现行的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虽有人文相关内容安排,但人文课程授课时间,占总授课时间比例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授课时间占总授课...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改革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多数护理院校仍沿用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加强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是培养护生关爱生命和病人的必修课程,是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结合国内外医学与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改革的现状,提出新世纪高等护理教育中提高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地位,重视师资培养,营造学校人文环境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改革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本科男生对人文关怀学习的体验与感受,从社会性别视角下探究本科男护生在护理过程中对人文关怀方法、实践的自我感知,为改革护理本科男生人文关怀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本科男护生进行半结构访谈,挖掘其人文关怀学习体验。结果 经整理,提炼出两大主题:积极的人文关怀学习体验,包括有助于男护生理解护理专业的内涵、有利于男护生掌握人文关怀的方法、增加男护生对课程教学的认同感三个亚主题;实施人文关怀的障碍感受,包括人文关怀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 、人文关怀学习主动性和实践意愿不强、本科男护士偏理性思维的障碍三个亚主题。结论 本科男护生基于课程人文元素掌握了一定的人文关怀的方法,并在护理过程中意识到了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是对人文关怀课程实践缺少主动性,对人文关怀方法在临床的应用的意向持怀疑态度。护理本科人文关怀教育中应关注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教育的差异性需求,探究更适宜的融入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受到关注,大多数院校的护理专业都开设了人文课程,开展了人文教育,但是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不够全面、深入,因此还缺乏成熟的课程体系,尤其是缺乏科学、明确并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文化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效果和高度[1].我们一直比较关注这个问题,从2006年以后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7.
护理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艳  邓瑞娇 《现代护理》2006,12(29):2827-2828
随着疾病谱、死因谱的变化,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旧模式也随之被“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所取代,并正在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护理模式转变。新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因此,护理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局面,大力加强人文教育[1]。1护理人文教育的现状有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其中以意识形态教育类课程为主,约占人文社科课程课…  相似文献   

8.
邵爱和 《现代护理》2006,12(21):2051-2052
根据当代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的特点,进行护生人文修养培养,其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来学习人文课程,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课外文艺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同时要充分发挥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作用,共同完成对护生人文修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代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的特点,进行护生人文修养培养,其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来学习人文课程,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课外文艺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同时要充分发挥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作用,共同完成对护生人文修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构建“强实践与重人文”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强实践与重人文”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富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方法:对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实践教学机制、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结果:构建“强实践与重人文”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明显增强。结论:该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护士人文护理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为制订人文护理培训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护士人文护理在职培训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8月—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全国28个省市的23 707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调查。 结果 99.71%的护士自入职后至少参加过1项人文护理相关内容的培训,54.61%的护士有26项内容的培训经历,26项人文护理培训内容的培训率和需求率分别为74.63%~98.30%和88.75%~96.35%。护士参加培训的途径主要为岗前培训(77.08%)、护士分层核心能力培训(73.56%)及医院公共培训(72.92%);培训形式主要有理论讲授(85.96%)、视频学习(72.61%)、案例教学法(64.17%);培训师资主要为护理管理者(89.19%)。培训形式单一(49.42%)、内容缺乏针对性(46.78%)、培训课程不系统(37.47%)、培训师资力量不强(36.87%)是目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95.02%的护士认为有必要针对临床护士建立系统规范的人文护理执业能力培训课程,87.93%的护士认为有必要开展人文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46.19%的护士选择理论和实践各一半的模式,93.54%的护士希望通过线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 结论 国内护士人文护理在职培训的培训内容广泛、培训率较高、培训需求大。在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培训师资等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亟需规范护士人文护理在职培训课程、构建人文护理培训模式,以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2.
7所护理院校本科课程的设置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国内7所护理院校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探索护理本科课程的改革方案。方法采用横向比较研究法,对国内7所护理本科院校的教学计划、实习大纲、课程设置、课程改革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国内7所护理院校在本科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医学与护理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课程安排随意性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社区护理比重小。结论护理本科课程应加强医学与护理的渗透,注重体现护理内涵,加强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区护理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虹  郑显兰 《护理学报》2007,14(10):5-7
通过对近10年相关中英文文献的回顾,发现国内护理本科课程设置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课程总学时数多、基础医学所占比重大、选修课比例相对较小、人文课程学科门类不够齐全且数目偏少、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小且实践课开展形式单一,课程设置模式落后。因此,需要借鉴国外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优化整合课程,减少总学时数,增加选修课比重;加大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比例;增加实践课比例,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形式;改革落后的课程设置模式等以促进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向郊区医院的护理“专升本”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符合郊区人才使用规格的护理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方法以北京郊区6个区县2003年应届成人护理大专毕业生210名及毕业生所在医院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107名为调查对象.就面向郊区的护理“专升本”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拟开设课程的选择排序、与大专阶段课程设置的区别、毕业实习等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学生和护理管理认为护理本科生应具备临床教学能力.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以及运用中医知识护理病人的能力:课程选择:医学基础课以解剖学.生理学排序优先;护理专业课以急救护理学、心理护理学及内、外、妇、儿科护理学排序优先:课程设置避免与大专课程重复,8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加大外语.计算机课程的力度,增加护理科研、人科学、信息资源利用的课程:实习以不脱产实习为好.结论面向郊区医院的护理本科生人才要求以实用为主,需要宽而深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术。在构建郊区成人护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时,应以实用为准,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此外,应重视职业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teaching strategy that focuses students' attention on the humanistic imperative in nursing practice. The Humanistic Teaching Method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adapting nursing courses to accommodate person-to-person, human-centered nursing care alongsid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encies. Through this approach, students integrate concepts such as humanism, existentialism, and phenomenology into patient interactions. In addition to producing a favorable effect on patients and colleagues, this approach contributes to personal gratification in making a difference in the lives of others. Pedagogical strategies currently in use may need to be modified to accommodate the humanistic conceptual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我国护理专业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方案,为我国该类课程的设置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调查研究、优序图法对该类课程设置方案的构建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我国护理专业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方案,该方案包含课程的类别、名称、开设学期、学时、开设形式,方案中包括必修课12门,限选课10门,由国家教育部规定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人文社会科学限选课程模块3部分组成。结论该课程设置方案的建立,将会对国内高等护理院校同类课程设置的改革起到一定借鉴作用,从而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护理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教老师关怀行为对手术室实习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年3月—2020年3月进入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手术室实习的护士8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量表获取护生相关信息,采用中文版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护士关怀行为量表进行评价,分析带教老师关怀行为与手术室实习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室实习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分为72.14±2.44分,带教老师关怀行为评分为102.43±9.54分;不同学历水平、在校学习过人文课程、与亲友或同学关系、专业态度的手术室实习护士关怀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带教老师关怀行为与手术室实习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性(r=0.618,P<0.001)。结论手术室实习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与带教老师关怀行为呈正相关性,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应规范带教老师关怀行为,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雪岩  彭莲 《护理学报》2002,9(3):58-59
临床护理具有鲜明的人色彩,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护士人素质的培养。笔阐述了护士人素质培养的内容,认为要提高护士思想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需要,必须加强护士人素质的培养;建立医院的人氛围、加强人科学知识的学习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是提高人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选修《叙事护理》的本科护生对课程的学习需求,为优化课程设置、落实人文关怀能力培训提供现实依据。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对选修《叙事护理》的11名本科护生进行课前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本科护生对《叙事护理》的期待可归纳为6个主题:学生选课前对叙事护理有所接触;学生希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共情安慰能力,助益未来生活及工作;期盼资深健谈的临床老师授课;期待透过案例丰富临床经验;期待互动参与式课堂;期盼实战交流所学内容。结论:教育者应将护生《叙事护理》学习需求与临床护理实践需求相结合,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