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蛋白在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蛋白作为抗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制作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假体周围感染动物模型,并收集临床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血清。以从表皮葡萄球菌444生物膜中提取的蛋白为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动物和临床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血清中IgG水平。蛋白印迹杂交寻找特异性抗原蛋白。结果感染动物和感染患者血清中的IgG水平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蛋白大小在15KD-37KD之间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蛋白成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是引起机体免疫的重要成份。进一步纯化这些蛋白组分并作为诊断假体周围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抗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假体关节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灾难性的并发症;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生物膜在金葡菌假体关节感染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生物膜保护细菌免于机体免疫,抗生素和杀菌剂的攻击。生物膜的形成包括细菌的初始黏附,细菌聚集,生物膜成熟和细菌脱离生物膜回归游离态四个步骤。根据其主要成分,生物膜可分为多糖胞间粘附素依赖和非多糖胞间粘附素依赖两种;生物膜的其他成分还包括细胞外DNA和磷壁酸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受激活或抑制生物膜组分的复杂信号分子网络调控的,包括agr基因控制的群体感应系统,受Sar A和sigma B调节的ica ADBC基因簇等。本文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体关节感染中生物膜形成和调节分子机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乳腺癌术后假体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长以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取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35984,调整浓度至1×107 CFU/m L或1×108 CFU/m L,与硅胶片和终浓度为125 pmol/L的雌二醇混合培养,制备硅胶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体外模型。于培养后4、6、12、24、48、72 h,采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检测硅胶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XTT法检测硅胶材料表面细菌生长动力;根据以上检测结果,选择细菌悬液实验浓度。取实验浓度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悬液以及终浓度为50、125、250、500 pmol/L的雌二醇悬液,分别与硅胶片混合培养制备生物膜体外模型,以未添加雌二醇悬液(0 pmol/L)作为对照;另取实验浓度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悬液,同法制备模型,作为阴性对照。于培养后4、6、12、24、48、72 h同上法检测硅胶材料表面细菌生长动力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硅胶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超微结构;培养6、12、24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硅胶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厚度。结果根据XTT法及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检测结果,选择浓度为1×107 CFU/m L细菌悬液进行实验。XTT法检测示,ATCC12228和ATCC35984菌株分别在4、6、12、24、72 h和4、6、24、72 h时,其125、250、500 pmol/L组细菌生长速度快于0、50 pmol/L组(P0.05),4、6、72 h时500 pmol/L组快于125、250 pmol/L组(P0.05),72 h时250 pmol/L组快于125 pmol/L组(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两种菌株相同雌二醇浓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检测:各时间点ATCC12228菌株各雌二醇浓度组生物膜形成均为阴性。而ATCC35984菌株培养4 h即有生物膜形成,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厚,24 h时达峰值;培养4、6 h,0 pmol/L组生物膜厚度大于125、250、500 pmol/L组(P0.05);12 h开始125 pmol/L组生物膜最厚,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ATCC35984菌株在培养6 h时125、250、500 pmol/L组的生物膜厚度小于0、50 pmol/L组(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各组生物膜厚度逐渐增加,12、24 h时125 pmol/L组生物膜厚度明显大于其他浓度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各时间点与其他浓度组相比,125 pmol/L组形成的生物膜结构范围最广,结构最致密、最丰富、层次最多。结论高浓度雌二醇可促进表皮葡萄球菌生长、生物膜形成和生物膜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导致灾难性的临床后果。近年来,尽管加强了术中无菌技术和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但感染率在初次关节置换中仍有0.5%~1.2%,而翻修中约为3%~5%[1]。对于多数假体感染的患者而言,都要接受再次手术,忍受灌洗、清创、移除假体甚至截肢的巨大痛苦;对医院而言,感染病例的花费约是未感染病例的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胞间黏附素A(intercellular adhesion A,ica A)基因、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ibrinogen binding protein,fbe)基因、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用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35984(表葡组)及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10231(白念组)分别培养及混合培养(混合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及二者混合生长的体外生物膜模型。于培养2、4、6、8、12、24、48、72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2,3 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phenylamino)Carbonyl〕2H-tetrazolium hydroxide assay,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体外生长动力学;24、72 h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培养72 h表葡组及混合组ica A、fbe、aap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示,混合组和表葡组均在培养12 h生物膜明显增厚,72 h混合组超过表葡组,组间比较除72 h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念组12 h出现生物膜的生长,在整个培养周期白念组生物膜厚度均低于混合组(P0.05)。XTT比色法生长动力学检测示,混合组整体生长速度快于白念组,且48 h后超过表葡组;混合组与表葡组除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培养2、4 h时A值低于白念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各时间点A值均显著高于白念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均形成结构复杂、成熟的生物膜。培养72 h荧光定量PCR检测示,与表葡组相比,混合组fbe、ica A、aap基因表达量分别增高1.93、1.52、1.4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长能形成比单一微生物结构更复杂的混合生物膜;混合生物膜较单一微生物生物膜更厚,可能与表皮葡萄球菌ica A、aap、fbe基因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生物膜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有关人工关节术后感染及生物膜研究方面的最新文献,对于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的耐药性、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的诊断、治疗、预防的最新进展进行回顾,综合分析。结果生物膜是细菌在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形成的特殊膜样结构,是假体周围感染诊断和治疗的焦点。生物膜可通过其中细菌的变异提高耐药性并不易检测诊断。目前已有声波降解基因检测等手段进行诊断。而假体涂层的载药设计是预防生物膜形成的有效方法。结论针对生物膜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积极的预防,早期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假体周围感染诊治的关键所在。应用新技术检测辅助诊断和将“自清洁表面”预防生物膜形成,可能是诊治假体周围感染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7.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又被称为“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也是阻碍人工关节学科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年来,随着无菌术严格化、操作技术规范化以及预防性运用抗生素等多种手段的应用,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5%^[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宁泌泰胶囊对表皮葡萄球菌体外培养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表皮葡萄球菌产膜菌株,使用半定量粘附实验结晶紫染色法及刚果红实验检测,评估宁泌泰胶囊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宁泌泰胶囊处理后,检测表皮葡萄球菌对氧化胁迫耐受及抗生素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氧化应激响应基因serp2195和gpx A-2转录水平变化。结果:结晶紫染色法显示,宁泌泰胶囊能够显著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P0.001),刚果红实验结果与此一致。在宁泌泰胶囊20 mg/m L浓度条件下,表皮葡萄球菌对氧化胁迫耐受性减弱了8倍,对氯霉素及红霉素敏感性均增强了4倍;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响应基因serp2195和gpx A-2转录水平分别降低至22.9%和24.5%。结论:宁泌泰胶囊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减弱细菌对氧化胁迫耐受性,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表皮葡萄球菌氧化应激响应基因serp2195和gpx A-2表达水平实现;同时宁泌泰胶囊可以减弱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假体周围高糖环境对葡萄球菌生长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假体感染的动物模型,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组(金葡菌组,n=40)和表皮葡萄球菌组(表葡菌组,n=60),每组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入细菌的同时加入0.1ml质量浓度为1%的葡萄糖溶液,对照组加入0.1 ml生理盐水.金葡菌组分别于第2、4、6和8天观察;表葡菌组分别于2、4、6、8、12和16天观察.对不同时间点的膝关节假体感染动物行细菌计数、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金葡菌组第2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关节液细菌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注入细菌后第4、6和8天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菌生长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第2、4、6天实验组较对照组假体表面黏附细菌明显增多(P<0.05),细菌生物膜生成明显.组织学观察第2天实验组假体周围组织发现细菌,而对照组未发现细菌.表葡菌组第2、4、6、8、12和16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表面黏附细菌没有明显区别(P>0.05).组织学观察第2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假体周围组织均未发现细菌.结论 假体周围高糖环境对金葡菌感染影响明显,而对表葡菌感染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乳房假体细菌感染动物模型,观察感染对假体周围纤维包膜形成的影响,探讨感染与纤维包膜挛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雌性滇南小耳猪3头,随机分为A、B、C组(分别有12、10、12只乳头)。乳房假体植入前,A、B、C组分别于分离的乳房后间隙腔穴内注入无菌PBS液、SE ATCC12228细菌悬液(1.2×10~5 CFU/m L)和SE RP62A细菌悬液(1.2×10~5 CFU/m L)各1 m L;之后每只乳房腔穴内植入10 m L无菌硅凝胶假体1枚,3组共植入假体34枚。实验动物术后于清洁环境中饲养13周后取假体周围包膜,用压平式眼压计检测包膜张力,电子天平称量包膜重量;取包膜标本行HE染色观察包膜结构特点并测量包膜厚度,Van-Gieson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VG染色)观察包膜胶原特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包膜肌成纤维细胞。结果术后切口均愈合,实验动物生命体征平稳。13周后3组假体周围均形成完整纤维包膜,3组间包膜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包膜重量明显大于A、B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3组包膜均可见致密层和疏松层,C组包膜致密层和全层厚度均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G染色示,C组包膜胶原纤维明显较A、B组致密。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组包膜的α-SM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多于A、B组。结论乳房假体植入后感染对纤维包膜的形成有明显影响,且与包膜挛缩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虽然该病的诊断方法多种,但目前尚无"金标准",同时由于目前使用的部分诊断手段灵敏度与特异度较低,导致结果的解读较模糊。近年来发现的一些较新的诊断技术,如白细胞酯酶检测,α-防御素为代表的关节液生物标记物,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但目前尚未在国内推广。还有很多学者与临床医生在研究超声裂解及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来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但这些方法操作复杂,可行性低,因此需进一步研究更加简便、准确、稳定且应用性强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态肥胖、双侧手术、二次手术、住院时间长和异体输血均为危险因素。关节假体超声波降解液培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超过假体周围组织培养。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检测曾使用抗生素而培养困难的标本有较高成功率。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正发展为新的PJI诊断技术。抗PJI治疗主要针对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一般采用利福平联合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有较好效果。目前的观点认为,一期彻底清创、非骨水泥型假体更换联合短期抗生素疗法是治疗PJI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清创治疗急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效果与炎性指标的早期变化.[方法]2010年1月~2017年8月,对28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PJI患者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设为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溴代呋喃酮对胸心外科聚氯乙烯(PVC)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研究及临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化学结构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溴代呋喃酮分为3组,呋喃酮1组:3,4-二溴基-5-羟基-呋喃酮;呋喃酮2组:4-溴-5-(4-甲氧基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呋喃酮3组:3,4-二溴基-5,5-二甲苯基-2(5H)-呋喃酮;对照组:PVC材料用酒精浸泡5min;分别对4组PVC材料进行表面涂层改性,将改性过的PVC材料与表皮葡萄球菌共同培育;分别于培养6h、12h、18h和24h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PVC材料表面细菌群落及细菌生物膜厚度的形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表面结构。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结果显示:呋喃酮2组各时间点PVC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群落数量和细菌生物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呋喃酮1组、呋喃酮3组表皮葡萄球菌群落数量和细菌生物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呋喃酮2组6h时PVC材料表面细菌群落附着数量较少;18h时对照组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结构初步形成,而呋喃酮2组无明显细菌生物膜结构形成。结论不同溴代呋喃酮对PVC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不同,呋喃酮2可以抑制PVC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群落数量和细菌生物膜厚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全关节置换术(TJA)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日益受到关注。尽管目前PJI的诊断方法有很多种,但仍缺乏金标准。已有研究发现,引入局部取材标本和提高病原检出率的方法有望提高PJI的诊断准确率。该文在讨论现有PJI诊断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临床和未来研究中诊断PJI的新视角,并重点介绍基因测序与超声裂解2种PJI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肘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全肘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新型诊断技术如关节滑液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分析、超声波法或涡旋法取样行微生物培养等对肘关节PJ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术中冰冻组织切片法是非常可靠的诊断手段。而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等影像学检查不推荐应用于肘关节PJI的诊断。肘关节PJI治疗主要为抗感染治疗和手术治疗,二期假体置换术是最佳术式,保留假体清创术适用于假体功能良好的急性非表皮葡萄球菌肘关节PJI,一期假体置换术在肘关节PJI治疗中效果不佳,骨重建可应用于肘关节PJI合并关节周围严重骨丢失。该文就肘关节PJI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Ⅱ期翻修治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57例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造成的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而行Ⅱ期翻修患者,平均年龄(61.3±11.9)岁。根据甲氧西林是否耐药分为甲氧西林敏感(MSCo N)组及甲氧西林耐药(MRCo N)组,其中MSCo N组患者25例(9膝16髋,男12例,女13例),MRCo N组患者32例(11膝21髋,男14例,女18例);随访至少2年,比较两组炎症指标、窦道发生率和症状持续时间,以及Ⅱ期翻修治疗后再感染或持续感染率。结果:MSCo N组和MRCo N组分别经过(81.7±38.3)个月及(65.9±33.8)个月的随访,各治疗成功23例和27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既往有手术史患者比无手术史患者失败的可能性高4.04倍[OR=4.04,95%CI(0.62,26.5)]。既往有窦道的患者比无窦道的患者失败的可能性高4.26倍[OR=4.26,95%CI(0.7,25.9)]。结论:在治疗甲氧西林耐药与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假体周围感染方面,Ⅱ期翻修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假体周围感染并非Ⅱ期翻修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窦道及既往手术史可能是Ⅱ期翻修治疗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作者回顾性分析了83例保留假体的二期清创术治疗急性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资料,随访至少1年,分析感染控制情况。结果发现,总体感染控制成功率为86. 7%,其中髋关节82. 9%,膝关节89. 6%,初次置换感染控制成功率为93. 8%,翻修为77. 1%。从感染症状出现到手术的时间在成功组为6. 2 d,失败组为10. 7 d。因此作者认为,保留假体  相似文献   

20.
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自1996年1月~2004年8月,笔者共收治16例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采用单纯关节清创术4例,髋关节翻修手术12例。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结果进行髋关节翻修的患者术后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36·5分(Harris评分),有1例感染复发。结论根据感染的类型、患者一般状况及假体有无松动现象,通过清创术或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可以清除感染病灶、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