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茜茜 《当代护士》2016,(5):112-113
目的探讨应用耳穴埋籽对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埋籽及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与眩晕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降压治疗效果与眩晕治疗效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籽对于高血压眩晕患者的降压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结合五行情志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睡眠质量、血压控制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接收的5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五行情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耳穴埋豆干预.比较两组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耳穴贴压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关于耳穴贴压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3月.由2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标准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 handbook中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4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耳穴贴压联合西药能显著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RR=1.17,95%CI(1.12,1.23),P<0.01],改善临床症状疗效[RR=1.29,95%CI(1.16,1.44),P<0.01],降低患者收缩压[SMD=-0.66,95%CI(-0.86,-0.46),P<0.01],降低患者舒张压[SMD=-0.59,95%CI(-0.79,-0.39),P<0.01].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但受纳入研究规范性、统一性等方面的限制,研究结果的推广还有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与单一西药相比的降压效应。方法以中药、高血压、中医疗法、降压、中药汤剂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ochrane协作网等数据库,纳入所有中药汤剂和单一西药控制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用Meta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定量综合。结果最终纳入7个研究、808例患者,其中中药组442例,西药组366例,中药组相比西药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OR值[95%CI]为2.65[1.77,3.95],P<0.00001,两组控制血压的显效Meta分析结果:OR值[95%CI]为1.74[1.28,2.36],P=0.00004。结论中药汤剂控制血压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不及单一西药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按摩对阴虚阳亢不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阴虚阳亢不寐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P0.01);经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按摩对阴虚阳亢不寐患者睡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疗法应用于不寐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提高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入住本院中医科的10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耳穴埋籽疗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及出院当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耳穴埋籽疗法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籽疗法配合常规治疗护理有效改善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适宜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干预肝癌介入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采用耳穴埋籽结合西医常规护理方案干预,住院期间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肝癌介入术后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2、3、7 d时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2、3、7 d时的睡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籽对肝癌介入术后疼痛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而且可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及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应用降压药的同时加用穴位按摩及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降压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降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8%,2组血压控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症状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按摩及耳穴贴压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一种辅助降压手段,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尤其对改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等症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龙艳兰 《当代护士》2016,(1):103-104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降压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降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对照组为90%,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穴位按摩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一种辅助降压手段,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尤其对改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等症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缓解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采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缓解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遵医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98例符合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9例。两组给予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的指导,其中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结果:观察组6个月的血压控制良好率及遵医行为(除运动疗法)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产生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导网络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状况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社区自愿参加该研究的21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n=111)和对照组(n=108).强化组接受高血压自我管理课程及后续的网络强化随访,对照组接受常规传统的高血压健康教育.比较实施6个月后两组健康状况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强化组6个月内健康自评、疲劳、情绪低落等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强化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控制率分别为59.50%和3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5,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指导网络模式的建立较传统的健康教育管理在改善健康状况、降低血压、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足浴疗法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将80例确诊为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中药足浴疗法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比较两组降压疗效和头晕、头痛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7.50%,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头晕、头痛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足浴联合耳穴压豆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头晕、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现实治疗状况中,对高血压患者在门诊药物治疗中,影响血压控制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12例来本院申请办理医疗保险高血压慢性病门诊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年限、历史最高血压、当前血压、当前用药种类、随诊科室等情况.并统计达标率,分析在各科室或机构就诊患者的达标率;分析达标患者中各种药物的使用比例及联用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门诊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6.2±10.9)岁,男357例,女655例,平均高血压患病时间(11.1±9.7)年,总体达标率34.4%,达标患者主要集中在心血管专科就诊,占71.2%;该人群中以钙离子拮抗剂(CCB)的使用率最高,1、2、3级高血压患者的使用率分别为62.1%、88.9%、80.8%;β受体阻滞剂(β-B)次之,分别为37.9%、58.3%、60.3%.1级血压达标患者51.7%单药治疗;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达标患者联合治疗比例增高:2、3级高血压患者分别为76.4%、85.9%;在2种药物组合中,最常被选用的联合是CCB和β-B,占44.4%,其次是CCB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占15.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心内科专科随诊、使用CCB是血压达标的独立促进因素(OR和P值分别为:14.49,0.019;1.95,0.005).既往最高收缩压是影响达标的不利因素(OR =0.98,P=0.017).结论 要高血压患者门诊药物治疗血压达标,应该定期在心血管专科门诊随诊以调整治疗方案,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应采取联合治疗,并应用以CC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对73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的社区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使用基本知识掌握、药物的正确使用上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血压控制有效率为80.82%.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远程医疗对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与常规高血压管理模式相比,以远程医疗为基础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控制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质量评价后利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4篇,总样本量55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远程医疗干预组较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显著降低了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WMD=-5.93,95%CI(-8.51,-3.36),P<0.001]、舒张压[WMD=-3.50,95%CI(-5.28,-1.72),P<0.001]和增加了血压控制达标率[RR=1.30,95%CI(1.11,1.52),P<0.001]。亚组分析得出,随访时间越长(≥12个月)以及使用APP的远程医疗干预方式,降压效应越明显。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远程医疗干预有利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管理和控制,为持续性血压监测和病人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本社区≥60岁的9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限盐、适当运动、禁烟酒、控制体重及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生活方式(限盐、运动、吸烟、饮酒及体重控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有效地控制血压,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家庭干预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模式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98个高血压家庭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103个高血压家庭作为对照纽,对干预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定点、定时监测,同时进行家庭随访,综合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入选前干预组干预前收缩压153.13±7.65mmHg,舒张压94.50±5.97mmHg;干预后收缩压为135.86±10.09mmHg,舒张压为82.62±4.90mmHg,干预组干预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收缩压合舒张压未见明显下降。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情况、治疗率改变情况、控制率改变情况、高盐摄入率改变情况各项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死亡率评价结果与对照纽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社区高血压家庭干预模式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是一种可行的防治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随访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随访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6月住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出院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出院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干预,对患者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指导;对照组出院后未予主动随访。出院6个月后评价两组生活行为方式、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生活行为方式、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随访干预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